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吴塘吴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约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七岁,父病亡,侄儿巧官患喉痹发黄而死,乃“弃举子业”发奋学医。曾问道汪瑟庵先生,研习“十阅春秋”,经历过多次温病流行,积有治疗经验,指出“医不知死,焉能救生”。选副贡,旅游到北京,适值检校《四库全书》,遂“佣书以自给”。通过浙江人尚书莫宝斋推荐,因  相似文献   

2.
<正> 近读《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张志远同志的《温病学派四家传》一文以后,得益良多。但对该文中有关薛雪的传略,阅后觉得可能有失考之处,笔者不揣冒昧,写出来与作者和读者们共同研究。不妥处,请予赐教。  相似文献   

3.
<正> 金元医家以易水张元素为首,通过弟子李杲、王好古及再传门人罗天益对其学说的发展和传播,自成体系,被称为“易水学派”。就影响深远而言,李杲是关键性人物,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张元素张元素,金代易州(今河北易县)周庄社人,字洁古,约生于公元十二世纪前期,年龄小于刘完素(考据家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十五,“跋济生拔萃方”将张氏置于刘氏之前,在时间上还须要进一步核查),对后世影响较大,尤其经过弟子李杲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正> 唐代李世民建国后,改革弊政,社会秩序逐渐稳定,农业振兴,经济繁荣,名医辈出,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其中以广搜博采汇集群方著称的学者,首推孙思邈、王焘二氏。孙思邈孙思邈,京兆长安华原(今陕西耀县)“鉴山之畔”孙家塬老堡子人,约生于北周初公元560年前(张璐《千金方衍义》据卢照邻《幽忧子集》谓,他自云生于开皇一年,“乃托辞也”,如果生于隋,“何周宣帝时便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耶”,  相似文献   

5.
<正> 明代中期以来,社会风尚除欣赏温补疗治,还喜用益气之法,在医界中较为著名者,当推汪机、孙一奎、李中梓为巨擘。汪机汪机,字省之,秀才,“其先出越国公华长子朗州法曹之后”,四传至汪踌开始移住赤山镇(石山);元朝时,“讳一新”者,又迁于石山之南祁门朴墅定居,从此遂称安徽祁门人。他生于明天顺七年(1463)九月十六日,少读经史,嗜好《春秋》,“动法古人,一本于诚,言出未尝不践。”  相似文献   

6.
<正> 一、强调脾胃重要作用在《内经》“人以谷气为本”;石藏用(字用之)“今人秉赋怯薄,按古方用药不能愈病;”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的启迪下,强调疾病形成由于内伤,言土系万物之母,升降运动的枢纽,“胃纳脾运”,为营养化生之源,上输心肺,下归肝肾,敷布四肢,充及肌肉。人赖天阳之气以生,此阳气须并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此阴气要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奉以寿,此阴精必源于脾胃;人赖营气之充以养,此营气则统于脾胃;脾胃不健,人体所需的阳气、阴气、阴精、营气等重要物质,就受到损害。对脾胃内伤之因,也作了解说,认为饮食不节,胃伤脾无所运,水谷精气不能输送全身;劳动过度,“喘息汗出,内外皆越”(《素问·举痛  相似文献   

7.
金元四家传     
<正> 金元医家具有代表性者,分易州学派与河间学派,其师承系统前者有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后者有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戴元礼、王履等人。现将重点人物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四大医学家的生平和学术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温病学派的逐渐形成引起了中医学史上影响较深的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间长久的论争。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伤寒可不可以包括温病和《伤寒论》方可不可以治疗温病等两个方面。伤寒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自属其中,六经辨证同样适用于湿病.故温病不应另立门户.自成体系。瘟病学派的基本观点是: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热病的两大类别,病因病机截然不同。在治疗上应严格区分.概念上不能混淆。笔者认为寒温两学派所处时代不同,认识当然有异.仲景时处伤寒病严重流行的年代.专事伤寒.同时也认识到有温病的存在.“法虽…  相似文献   

9.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试题则是决定这一环节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试题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水平的高低。不断提高试题水平和质量,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交流经验,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试题质量的不断提高,本刊除刊登部分学科的研究生招考试题之外,还刊登部分中医专业本科试题。欢迎广大教师来稿。  相似文献   

10.
<正> 王焘王焘,陕西郿(今岐山郿县)人,唐初首相(吴兢《贞观政要》言为黄门侍郎、礼部尚书;唐代不悉著者的《灌畦暇语》说:“贞观三年为侍郎”,似乎未及相位)、长孙皇后二子魏王太师王珪之孙(吴缜《新唐书纠谬》据《宰相世系表》谓,乃珪之曾孙,恐误),伯父崇基,从兄旭,均是官僚;父敬直,母为太宗李世民第三女南平公主(因敬直犯罪,改嫁刘玄意)。他个人“遭逢有道,遂蹑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参阅了历代有关温病神昏的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对温病神昏,提出按证象与病机特点分为迫、蒙、闭、脱四类,并分别对四类中的病机,证象,治法等项进行了闸述,后附部分古今验案以资印证(即于篇幅,从略),同时也对主要证型作了鉴别比较,以期有裨于提高温病神昏的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 李中梓李中梓,松江华亭(古称云间。长谷真逸《农田余话》卷上谓“在宋为嘉兴之属邑,唐天宝十年以华亭为县,属苏州”,而后通呼华亭。在今上海市郊)人,为工部尚书王汉梁的儿女亲家。字士材,号念莪,自称“荩凡居士”。出身科甲贯珠、官僚门第、衣冠薮泽之家  相似文献   

13.
营分病为神志异常期,是气分病的进一步发展,亦可由卫分病直接传来,或初发病即见营分症状(如传染病的暴发型),为温病发展的严重阶段.主要病变在心肝两脏.此时除特异症状进一步深化外,中枢神经的变性坏死较为突出.中医辨证分为:“热在营分”、“热入心包”、“热动肝风”三  相似文献   

14.
温病是中医对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总称,大多属于传染性、感染性的发热性疾患.温病学说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以前的医学家对温病的认识虽多有记述,但因局限于伤寒六经分证,对瘟热时疫的诊治往往不能切中病情.清代(1746年)叶天士的《温热论》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相似文献   

15.
自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说问世,标志温病学派的系统形成。温病学派形成之前,基本上沿用仲景伤寒体系的法则治疗温病,温病学派形成之后,在温病的治疗上,提出了一个有争论的原则问题。即仲景伤寒包不包括温病?伤寒治法能不能治疗温  相似文献   

16.
试论温病学派的贡献及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各学派对温病学建立的贡献和局限,指出了不应因伏气、温疫学派的理论不够系统完善而摒弃和埋没其中许多精粹的理论、方药;现行温病学教材单崇叶、薛、吴、王也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扶伤寒与温病两大学说的源流,伤寒与温病发生发展和辨证论治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阐明了伤寒与温病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指导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认为,儿童孤独症是脑功能障碍所致的发育障碍,在临床疾病分类中将其归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一范畴。受损的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困难,或表现为刻板行为,或兴趣和活动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20.
温病病因四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复习历代医家有关温病病因及传染流行的论述,对规划教材《温病学》温邪主导温病传染流行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不属于温邪的疬气是温病传染流行的根源所在,建议组构温病的温邪和疠气二元病因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