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丸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OmphaliaLapidesceasSchroet)干燥菌体。具有杀虫消积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病、小儿疳积、虫疾腹痛等证。在临床上雷丸的用法有入丸剂、散剂、煎剂或冲服等。根据雷丸的理化性质,笔者认为不妥。雷...  相似文献   

2.
连梅安蛔汤中雷丸用法之我见河南省鄢陵县人民医院(461200)党中方,曹连民连海安蛔汤出自《通俗伤寒论》,为中医临床常用的驱虫剂,由胡黄连3g,川椒1.5g,雷丸10g,乌梅肉5g,生川柏2.5g,尖槟榔10g六味药物组成,临床上水煎服用,笔者认为雷...  相似文献   

3.
雷丸粉不宜用开水调服雷丸粉所含有效成分为雷丸素,是一种蛋白酶,受热6O℃左右就被破坏失效。雷丸从采挖后的干燥到炮制均忌高温烘烤或蒸煮,临床应用亦避免直接入煎,而以丸散使用。所以雷丸粉正确用法,应以冷开水调服或装入胶囊吞服。[庆摘自《时珍国药研究》19...  相似文献   

4.
浅谈雷丸在连梅安蛔汤中的不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梅安蛔汤出自《通俗伤寒论》,为常用的驱虫剂,由胡黄连3g、川椒1.g、雷丸10g、乌梅肉5g、生川柏2.5g、尖槟榔10g六味药物组成,临床上水煎服用。笔者认为雷丸在该汤剂中起不到应有的驱虫作用,现将理由阐述如下与同道商榷。 雷丸驱虫的有效成分为一种蛋白酶(雷丸素),约含3%,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因雷丸素不耐高  相似文献   

5.
雷丸驱虫不宜入煎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丸为白多孔菌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的干燥菌核。其功效是杀虫消积,主要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雷丸作为驱虫药一般不入煎剂,宜入丸、散。用以驱杀绦虫则用冷开水调,饭后服粉剂效果佳。而有些基层医师根据传统的用法,在处方中加雷丸入汤剂煎服用于杀虫。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用法,应予纠正。根据雷丸的有效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为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其驱绦虫的作用不是麻痹虫体而是由于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而致虫节破坏所致。然而这种蛋白酶加热至60℃左右时即可…  相似文献   

6.
雷丸粉用开水调服欠妥崔双荣,吕建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750021)雷丸为驱虫要药,其所含有效成分雷丸素,能分解虫体蛋白质,而达到驱虫目的。雷丸素是一种蛋白酶,此酶受热60℃左右,就被破坏而失效。因此,雷丸从采挖后的干燥到炮制均忌高温烘烤或蒸煮。临床应用时亦避免直接入煎、而入丸散。可中国药典1990年版载:雷丸粉用开水调服。此用法是错误的。开水温度一般在90℃左右,雷丸粉遇此高热,还能保存药效吗?因此,雷丸粉的?...  相似文献   

7.
雷丸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Schroet.的干燥菌核,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驱虫药物之一。其驱虫的有效成分为一种蛋白酶(雷丸素),由于该酶不耐高温,受热60℃左右即失去活性,完全失去驱虫作用,故不宜入煎剂。另一方面该酶在碱性溶媒中分解蛋白质的能力最大,在酸性浴液中也易失活,而胃酸又是酸性较强的溶液,故入丸、散剂冲服或调服也不能使其充分发挥驱虫作用。根据雷丸驱虫成分的这些特性,我们对雷丸的服用方法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消化系常用中成药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使用情况.方法 对常用消化系中成药复方陈香胃片、藿香正气软胶囊、胃血宁口服液、葛根芩连微丸、中药胃宁片、补中益气丸、山楂化滞丸、人参归脾丸与其他药物(包括中药、西药)的配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复方陈香胃片、藿香正气软胶囊、胃血宁口服液、葛根芩连微丸、中药胃宁片、补中益气丸、山楂化滞丸、人参归脾丸等消化系中成药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的情况非常普遍,且易引起药物疗效降低,甚至失效或出现不良反应,其原因多种多样.结论 消化系中成药单独使用时虽然不易引起不良反应,但如果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应严格按照配伍禁忌服药,以免降低药物的疗效,甚至致使药物失效或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有必要改变雷丸的药用剂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丸,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Omphalialapidesc-ensSchoret的菌核。杀虫消积,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等。成分为蛋白酶(雷丸素)不耐热,遇热后药效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60℃加热0.5h大部份消失,1h后全部消失。因为加热使蛋白分解,酶失去活性而无治疗效果。同时,《药典》和其他医药教材及专著、临床药用均忽视了一点:雷丸素(雷丸蛋白酶)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作用最强(pH8),在肠道弱碱性溶液中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则失效至无效。因此,拟对雷丸入药剂型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含"十八反"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古方的配伍药物、剂型、年代、用法、组方药味数目等特点。方法:采用PASW18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甘草与逐水药反药同方在配伍方面,较为重视与温阳、化痰、理血等药的配合,以肉桂、干姜、细辛、半夏、当归、大黄、川芎等药为主。剂型涉及膏、丸、汤、散等8种;唐代多用汤剂,宋代多用散剂,清代均为膏剂;用法明清以前内服为主,清代主要为外用膏剂。结论:"十八反"甘草与逐水药同方配伍高频药物以温阳、化痰、理血等功效为主;剂型以膏最多,丸、汤次之;用法方面外用多于内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化丸配伍益母草冲剂在药物流产中治疗阴道出血、维持正常月经的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时间、用量、用法一致.观察组在服米索前列醇后24 h加服生化丸配伍益母草冲剂5d,药物流产后1周、2周、1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23例中有22例15 d内阴道出血完全停止,占观察组总数的95.6%,而对照组25例中仅有15例15 d内阴道出血停止,占对照组总数的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流产后服用生化丸配伍益母草冲剂具有益气调经、祛瘀生新之功.  相似文献   

12.
寒温同用法是针对寒热错杂、正邪相交的病机,将寒凉与温热之药性相对立的药物配伍组方,使之相反相成而发挥综合治疗效应的一种治疗大法,如交泰丸、半夏泻心汤、炙甘草汤等都是体现寒温同用法的临床常用经方。心血管疾病由于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多变,常出现寒热错杂、气机失调的病机,故寒温同用法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上效果显著。从寒温同用法的基本概念、临床经方举隅、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应用方面对其做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3.
驱绦经验     
绦虫病为猪绦虫或牛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所引起的疾病,近年来应用南瓜子和槟榔治疗颇有效,但门诊不少病人,因用之不当,未能驱虫,我们在门诊、病房成功驱虫数例,今将驱绦方法简介如下:药物:南瓜子120克去皮净仁槟榔120克文火煎液200~300毫升雷丸粉1.5克用法:晨起空腹冲服雷丸粉1.5克,将南瓜子仁顿服,服药后两小时,再服槟榔煎剂。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的麻子仁丸和《金匮要略》中的厚朴大黄汤均有"厚朴一尺"记载,因其计量的不精确性,故临床运用有所争议。我们从药物计量法、药物炮制、字形演化、药物配伍、类方配伍方面探讨"厚朴一尺"的可疑性以及"厚朴一斤"的可能性,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炜 《辽宁中医杂志》2014,(9):1866-1867
雷丸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本品能杀虫消积,可用于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诸证,为历代医家所喜用。近年来,药理研究证实雷丸具有抗炎、抑制肿瘤等方面作用,引起医者的重视。为充分发挥雷丸的临床疗效,本文对其古今临床应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金匮要略》中应用地黄所涉及的病证,发现含有地黄的方剂共12处,涉及8个篇章。将同名方剂整合后有8个方剂,并结合临床分析《金匮要略》中应用地黄的方法、剂量及配伍特点,重点从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仲景肾气丸、薯蓣丸、大黄(?)虫丸、炙甘草汤、黄土汤、胶艾汤等8个方剂入手,结合在治疗上证型与之相符的现代临床疾病,讨论其用法配伍变化,并举病例说明之。经分析,体会到仲景擅用地黄滋阴、养血、清热,常以之为平衡阴阳气血之要药;从应用地黄汁到蒸地黄、干地黄,随方随证变化,不拘一格。以此可知,药物之性味因炮制、使用方法的不同,确有差异,只有灵活选择,方能尽展药性之微妙。在涉及地黄的方药中,除丸剂外,汤剂中地黄的用量一般很大;中病即止;配伍特点,粗略概括有滋阴清热、峻补真阴、滋阴制燥、扶正祛邪、阴为阳用等;地黄所涉及的方剂中凡是丸剂,以及炙甘草汤、芎归胶艾汤用法中均配合清酒,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 多年来,笔者用自拟三豆汤为主治疗婴幼儿多种皮疹疾病数千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及用法赤小豆、黑豆、绿豆各 15克,芥稼2~6克。热盛加金银花、白芷、紫草,湿盛加土获荃,痒重加白羡葬、白醉皮,腹痛加川棣子、苍术、雷丸。用法:日 1剂,水煎分3次服,婴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明确经方中大枣的功用、主治证候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从用法用量、主治证候及配伍应用等方面,查证《伤寒杂病论》原文中配伍应用大枣的72首经方及相关条文,总结其规律。结果:大枣基本以“枚”作单位,以12枚为常用药量,含大枣经方多为汤剂,多直接掰开去核入剂,也有以枣肉入膏和丸的形式。含大枣经方主治证候,病位涉及头面、胸中、胃肠、四肢、营血等身体各部分,病性涉及寒热、疼痛、呕呃下利等;大枣与生姜配伍,有调营卫、和枢机之功;与人参、甘草配伍具有补中养营之效;与当归配伍还有养血通脉安神的作用;还能益土制水、缓和药性,与甘遂、芫花、葶苈等逐水药物合用,在逐水利水的同时还能减毒、缓和药性。对于“咳”“胸腹满”“痰涎阻滞”等情况应慎用大枣。结论:大枣的功效因配伍和用量不同而异,临床需要谨慎辨证,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四个方证、三对药物存在中医药"十八反"药物配伍的情况,占总113方中的3.54%。其中赤丸、附子粳米汤有乌头(附子)-半夏药对;甘遂半夏汤有甘遂-甘草药对,栝楼瞿麦丸有栝楼-附子药对。使用反药的目的主要在相反相激、上下分治,亦有减毒、引经、缓和药性等辅助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中医对消渴的认识及药物配伍,总结了地连丸方中药物治疗消渴的研究,认为本方针对中消胃火过盛耗伤津液的病机而选药组方,其中黄连与生地黄的配伍更是临床治疗消渴之常用组合,故对本方用药及配伍规律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