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低机械指数连续超声造影在宫颈癌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造影增强特点并对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超声造影确诊宫颈癌26例,5例镜下早期浸润癌未能被超声造影识别。宫颈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区灌注早于子宫肌层,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后期病灶内部造影剂消退早于肌层呈低增强,周边部消退较慢呈稍高增强,可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及浸润范围的评价,可为临床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应用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联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总结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结果 宫颈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早期病变内造影剂灌注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增强晚期造影剂消退早于子宫肌层,与正常宫体形成明显的界限,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准确地判断宫颈癌分期及肿瘤浸润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超声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应用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联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总结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结果 宫颈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早期病变内造影剂灌注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增强晚期造影剂消退早于子宫肌层,与正常宫体形成明显的界限,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准确地判断宫颈癌分期及肿瘤浸润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超声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应用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联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总结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结果 宫颈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早期病变内造影剂灌注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增强晚期造影剂消退早于子宫肌层,与正常宫体形成明显的界限,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准确地判断宫颈癌分期及肿瘤浸润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超声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并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宫颈癌患者30例,观察宫颈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析其造影资料,比较时间-强度曲线的形态及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超声造影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为93.33%;常规超声诊断20例,诊断符合率为66.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影特点为造影剂注入14.0s时,宫颈癌病灶早于(16.0s)、高于肌层显影,待注入26.7s时,病灶内的造影剂先消退、呈低增强,周边呈略高增强,可清晰的显示宫颈病变的浸润范围。较周围正常宫体组织,宫颈癌病灶的峰值强度升高、达峰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可辅助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2例壶腹部周围癌超声造影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胆总管下段癌9例,壶腹癌5例,乳头癌3例,胰头癌5例.观测指标包括病灶大小及造影前后病灶的清晰显示率、增强开始时间和消退时间、增强水平及增强形态.结果 造影后病灶清晰显示率从造影前55%(12/22)提高到95%(21/22);病灶增强开始时间、消退时间和增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形态和最大直径则明显不同:胰头癌多呈不均匀增强,管腔内均未显示突出物及"半月征",病灶直径显著大于胆总管下段癌、壶腹癌及乳头癌(P<0.05),后三者病变多呈均匀增强,管腔内均显示突出物和(或)"半月征".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壶腹部周围癌的清晰显示率,有助于病灶的定性诊断;病灶大小和增强形态对壶腹部周围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点,分析其时间-强度曲线,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患者(共99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超声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结果 73个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增强,其中33个表现为快速均匀增强,40个表现为非均匀增强;26个良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为低增强,其中15个表现为均匀增强,2个表现为不均匀增强,9个表现为无增强,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恶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大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良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类似。良恶性病灶之间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差异较大,而良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胸膜下肺肿块的病例70例,首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回声、血流信号及边界等特征,再经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结果 70例病灶中,良性38例,恶性32例。常规超声良性病变多呈楔形,树枝状血流,恶性病变多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点状或不规则血流(P<0.05),病灶的大小、回声、边界、支气管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造影剂到达病灶时间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均低于恶性病变(P<0.05),但良恶性病变中造影剂到达肺组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多呈树枝状、均匀性增强,恶性病变多呈不均匀枯枝状或棉花状增强(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为胸膜下肺肿块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的特征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提高该病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11例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常规超声表现及肿块造影各时相灌注特点.结果 常规超声示病灶大部分呈低回声,边界不清.CDFI表现少血供型为主.超声造影显示:动脉相表现为病灶呈不均匀增强,呈现周边厚环状、内部稀拉羽毛状高增强为特征.门脉相为造影剂快速退出.延迟相为病灶呈低增强的灌注特点,但强弱分布不均匀.结论 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的灌注模式,正是基于该病的病理基础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壶腹部病变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探讨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对壶腹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3例患者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包括壶腹部癌44例、胆总管或壶腹部结石或胆泥30例、十二直肠乳头炎8例、十二直肠乳头腺瘤1例。结果 83例壶腹部病变中,89%(74/83)的病灶显示,病灶直径为(20.7±8.9)mm。所有29例胆总管下段或壶腹部结石或胆泥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静脉期均无增强。67%(29/43)的壶腹部癌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高或等增强,静脉期低增强;所有显示的43例壶腹部癌病灶形态均固定。88%(7/8)的十二直肠乳头炎双重对比超声造影未显示病灶。壶腹部良恶性软组织病变间的病灶显示率、病灶形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分别为0.000、0.001),而病灶直径、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增强水平及增强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壶腹部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双重对比超声造影有助于壶腹周围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方法对8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记录常规超声检查中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彩色血流显像等及超声造影检查中病灶的增强表现。采用Sequoia512超声仪及对比脉冲序列(CPS)造影技术。造影剂选用SonoVue,经肘正中静脉团注。结果8例常规灰阶超声均呈不均质偏低回声结节,形态为葫芦状或融合的分叶状,边界尚清楚,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特征:8例病灶在造影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内部无增强表现,5例有动脉期、门脉期周边轻中度环状增强。结论孤立性坏死结节超声造影具有共同的特征性表现,即病变内部三期无增强,周边可伴有或不伴动、门脉期环状增强。超声造影是诊断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Egr-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0例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经腹超声造影特征,观察肿瘤的形态结构、血流信号分布及多普勒血流特征,对术后的肿瘤组织应用QRTPCR检测Egr-1基因的表达,分析超声造影表现与Egr-1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织的峰值强度(PI)为(75.71±2.13)显著高于正常组织(58.12±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组织的病灶达峰时间(TTP)为(32.43±1.76)s显著短于正常组织(40.41±2.24)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Egr-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gr-1基因的表达与宫颈有无肿物,肿块的大小(≤4 cm)、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相关(P均0.05);宫颈癌造影增强强度与Egr-1表达相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非均匀性增强在Egr-1低表达患者中的比率明显高于Egr-1高表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超声造影特征可显示其与Egr-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有助于无创性评估宫颈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Ep-CAM)和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el 67,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34 例宫颈活检组织,其中宫颈癌组织94 例(浸润性 鳞癌50 例,腺癌44 例),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90 例, 其中低级别SiL(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 )45 例和高级别SiL(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 )45 例,正常宫颈组织50 例。分别对上述三类组织进行免疫组化,观察Ep-CAM 和Ki67 的表达情况。结果 Ep-CAM 和 Ki67 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100%,高于LSiL 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73~144.000,均 P <0.05);Ep-CAM 在浸润性鳞癌中的高表达率高于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P <0.05),Ep-CAM 和Ki67 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的高表达率高于早期宫颈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98~9.760,均P <0.05)。结论 Ep- CAM 和Ki67 可作为宫颈癌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Ep-CAM,能够帮助临床明确细胞的性质,评价肿瘤细胞的 增殖状态,同时预测浸润和转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临床病理诊断明确且超声下能显示的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患者进行CEUS检查,分析中央型肺癌开始增强时间、肺不张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及两者的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并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 结果CEUS对所有36例患者(100%)均能很好地区分中央型肺癌和肺不张。与肺不张组织相比,32例患者(88.9%)中央型肺癌病灶呈现"慢进快出"的增强模式,4例(11.1%)呈现"快进慢出"的增强模式。18例(50.0%)表现为均匀低增强,12例(33.3%)呈不均匀低增强,4例(11.1%)呈均匀高增强,2例(5.6%)呈不均匀高增强;所有36例患者中央型肺癌病灶开始增强时间为10~15 s,32例患者(88.9%)肺不张组织增强时间为10 s内,4例患者(11.1%)肺不张组织开始增强时间为10~18 s。 结论CEUS能够很好区分肿瘤组织和肺不张组织,对发现隐匿在肺不张中的肿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宫颈癌超声造影(CEUS)与MRI增强模式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7例宫颈癌患者首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而后行增强MRI检查,并对其增强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7例宫颈癌超声造影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超声造影及MRI表现为明显强化的病例均为94.73%(54/57);造影剂分布不均匀的病例分别为:CEUS59.65%(34/57)、MRI77.19%(44/57),上述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MRI类似,可为宫颈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含脂质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其MRI表现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О二医院收治的MRI双回波序列成像提示病灶内含有脂质成分的17例肝细胞癌患者,共17个病灶。其中15例患者经增强MRI和增强CT确诊,另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其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MRI的表现。超声造影与增强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进行检验。结果本组17个病灶二维超声显示9个病灶呈不均质低回声,5个病灶呈低回声;其中13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病灶边界欠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1个病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5个病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1个病灶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动脉期15个病灶快速高增强,1个病灶同步等增强,1个病灶轻度增强;门脉期10个病灶廓清,1个病灶呈同步等增强,1个病灶轻度增强;延迟期16个病灶廓清,1个病灶呈等增强;其中6个病灶内存在斑片状、不规则的三期无增强区域。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2%(14/17),MRI诊断符合率为88%(15/17),两者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628,超声造影与MRI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含脂质肝癌病灶内部或周边始终可见三期无增强区域;含脂质肝癌超声造影的某些特征对于诊断含脂质肝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宫颈癌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在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造影剂灌注特征并进行术前的分期评估。将检查结果与常规超声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宫颈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声像表现分为四型:"同步型"、"点状或小片状增强型"、"块状型"和"快速扩散充盈型"。超声造影对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判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21/30,70.00%)较经腹常规超声(12/30,40.00%)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可提供更好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与初发性肝细胞肝癌实时超声造影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比较复发性与初发性肝细胞肝癌实时超声造影时相特征.方法 对初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83例(93个肿瘤)和复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56例(70个肿瘤)进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比较初发性肿瘤与复发性肿瘤的造影增强时相变化.结果 从注射造影剂开始到肿块回声较肝实质低的时间,复发性与初发性肝细胞肝癌组分别为(104.0±51.8)s和(85.5±43.0)s,两组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0).复发性和初发性肝癌在门脉期中表现为等回声的比例分别为34.3%(24/70),17.2%(16/9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2).结论 复发性肝细胞肝癌与初发性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差异,认识这一规律将有助于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造影剂对移植颊癌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增强显像效果.方法 建立小鼠颊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动物模型后,经原发灶局部注入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以谐波显像方式观察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增强显像效果,同时进行回声强度的比较.结果 造影前,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61%(17/28),炎性淋巴结检出率为50%(6/12);造影后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82%(23/28),炎性淋巴结检出率为75%(9/12).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原发灶和淋巴结的回声强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能够经原发灶注入,进入淋巴道,实现显著的淋巴结超声显像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