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高凝状态及肝素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肺炎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检测治疗前76例重症肺炎D-二聚体(D-Dime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AT-),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肝素钙2500U,雾化吸入,每日1次,疗程3d,APTT的变化及肝素治疗后临床指标的比较。结果:重症肺炎患儿APTT明显缩短(P<0.01),AT-降低(P<0.05),67.1%患儿D-Dimer升高(P<0.01)。经肝素治疗后,患儿治疗组APTT较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而患儿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痊愈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婴幼儿重症肺炎存在高凝状态,肝素雾化吸入能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徐传伟  杨世忠 《西部医学》2004,16(3):234-234,236
目的 探讨肝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雾化吸入肝素 5 0 0 0 - 10 0 0 0 u,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抗凝血酶 3(ATIll)作为高凝和肝素治疗的有效指标。结果 肝素雾化吸入前88例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 APT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 (P<0 .0 5 ) :4 3例雾化吸入肝素后 APTT明显延长 (P<0 .0 0 1) ,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0 .0 0 1) ;临床症状和体征开始及完全消失的时间也明显缩短 (P<0 .0 5 )。结论 肝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长时间手术凝血功能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将2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n=10)和肝素组(B组,n=10)。B组自肿瘤切除后持续静脉投入小剂量肝素,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稳定在50~70S。两组患者自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每2h采集1次静脉血检测血常规、PT、纤维蛋白原APTT、Fbg、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片段(F1+2)、D-二聚体(D-D)。结果:与麻醉开始时比较,两组患者4~6h后PT缩短,Fbg增高,AT-Ⅲ降低,F1+2与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应用肝素后,F1+2与D-D开始降低,并明显低于同时点的A组(P〈0.05)。结论:随着手术的进行,患者血液凝固、纤溶功能增强,6h后出现血栓前状态,小剂量肝素可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对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妊娠合并HBV感染发生产后出血产妇62例,其中产前肝功能正常24例(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38例(肝功能异常组);选择正常分娩产妇7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及产后检测PLT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凝血功能7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1)在产前、产后PLT计数、PCT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的PLT计数、PCT低于产前(P<0.05),3组产妇产前、产后MPV、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前、产后PT、APTT、TT、D-D、FDP水平均呈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对照组(P<0.05),FIB、AT-Ⅲ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PT、APTT、D-D、FDP水平高于产前,FIB、AT-Ⅲ低于产前(P<0.05),对照组产前与产后D-D、FDP、AT-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能正确评估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前、产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对预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出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窒息新生儿及16例正常新生儿的PT、APTT、Fg、PLT、AT-Ⅲ、PC、D-D。结果轻度窒息组PT、APTT、Fg、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PT、APTT、Fg、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PT、APTT延长,PLT、Fg降低;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APTT-Ⅲ、PC、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均表现为AT-Ⅲ、D-D增高,PC降低,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存在出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以高凝状态为主的Pred-DIC.  相似文献   

6.
陈莎莎  胡波  陈伟 《重庆医学》2008,37(3):266-267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凝血相的变化.方法 观察非孕组(30例)、测试组(57例)12、22、32周时凝血相的变化.结果 12周和22周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埋单(APTT)、抗凝血酶Ⅲ(AT-Ⅲ)与正常非孕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周时,PT、APTT与正常非孕组比较结果 缩短,AT-Ⅲ活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出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合并高凝状态及肝素抗凝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合并高凝状态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及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测定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对比。结果 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20例的D-Dimer升高,治疗前32例患儿的AT-Ⅲ活性明显降低,TT、APTT明显缩短。经肝素治疗后,20例治疗组患儿的D-Dimer下降、TT延长、Fbg下降。结论过敏性紫癜存在高凝状态,实验室诊断参考标准是:D-Dimer升高、AT-Ⅲ降低、TT、APTT缩短。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是:D-Dimer下降,AT-Ⅲ活性〉70%,TT、PT、APTT延长,Fbg下降。  相似文献   

8.
卢继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48-148,150
目的对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本院通过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治疗进行婴儿重症肺炎治疗的11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110例同期重症肺炎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20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来我院行骨折术患者,根据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是否正常分为A组(延长组)和B组(正常组),纳入同时间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骨折患者间,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酶时间(TT)、PT、APTT及血清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活性(PLG)活性差异。结果:骨折组PT、APTT较正常组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APTT长于对B组,血浆D-D水平、AT-Ⅲ活性则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3、5d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T、APTT均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上升,术后3d各项指标均升至最高点,术后5d开始回落,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因创伤、手术、大量失血等刺激,凝血系统改变,抗凝能力增强,纤溶亢进,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临床上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和21例消化性渍疡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Fg)、Ⅷ因子促凝活性(F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并以3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渍疡组Fg,FⅧ:c,vWF,AT-Ⅲ:a和D-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AT-Ⅲ:a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Fg,FⅧ:c,vWF和D-D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溃疡组比较,胃癌组的AT-Ⅲ:a差异无显著性(P>0.05),Fg,FⅧ:c,vWF和D-D均明显高于溃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术前比较,胃癌组除AT-Ⅲ:a外,FⅧ,FⅧ:c,vWF和D-D术后1W均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液Fg,FⅧ:c,vWF和D-D明显升高,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癌栓,这可能与胃癌细胞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微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 2 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 (钠 ) 30 0u/ (kg .次 ) ,加入 30ml生理盐水中 ,超声雾化吸入 ,每天二次 ,每次 15分钟 ,5天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0例 ,有效 2 6例 ,有效率 92。 8% ,对照组有效率 6 8。 7%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微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方法简单 ,无副作用 ,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原-Ⅲ(AT-Ⅲ)与凝血四项在不同妊娠时期孕妇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妊娠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孕早期孕妇29例,孕中期孕妇4例,孕晚期孕妇12例,临产期孕妇55例。比较不同妊娠时期孕妇血浆凝血四项指标、FDP、D-D、AT-Ⅲ水平及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妊娠期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时期孕妇PT、APTT水平随着孕周延长,逐渐缩短;血浆FIB水平随着孕周延长,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时期孕妇血浆FDP、D-D、AT-Ⅲ水平,随着孕周的延长,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妊娠时期的孕妇中,随着孕周的延长,孕妇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水平会逐渐升高,因此,通过对妊娠期孕妇血浆FDP、D-D、AT-Ⅲ及凝血四项指标水平变化的动态监测,可预防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并发症,并及时了解凝血及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3.
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丽  李力  俞丽丽  唐淑英  王贤华  高家虹  陈静  林建华  林其德 《重庆医学》2007,36(13):1292-1293,1295
目的 了解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正常孕妇和2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结果 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T、APTT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值在对照组、早孕组、中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孕组的TT检测结果较前三组明显缩短(P<0.05);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AT-Ⅲ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孕期增加有不断下降的趋势(P<0.01);而妊娠组的D-D、Fg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g在孕早、中期无明显变化(P>0.05),孕晚期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在孕早、中、晚期不断升高(P<0.01).结论 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孕期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变化,对预防和抢救产科一些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CI)伴高凝状态(HCS)的影响.方法:40例2型T2DM合并CI伴HCS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含量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均较健康组Fib、D-D明显升高(P<0.01),AT-Ⅲ、PLG显著下降(P<0.01),PT、APTT显著缩短(P<0.01),2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Fib、D-D显著下降(P<0.01),AT-Ⅲ、PLG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Fib、D-D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TG、T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显著改善T2DM合并CI患者HCS,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参数以及纤溶参数变化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组成妊娠糖尿病组,而后将同期于我院门诊产检的200名健康孕妇资料组成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溶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原Ⅲ(AT-Ⅲ)]。结果妊娠糖尿病组PDW、MPV值均高于对照组,PL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PT、APTT、AT-Ⅲ值均低于对照组,FIB、D-D、F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液水平处于高凝状态,而检测血小板、凝血、纤溶指标利于临床防治产科相关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AT-Ⅲ)、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26例为观察组,正常孕产妇2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孕产妇血浆中AT-Ⅲ、D-D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GDM患者血浆中的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DM患者D-D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AT-Ⅲ、D-D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0.848,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AT-Ⅲ、D-D,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病情发展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血液肿瘤患者初发时凝血指标的差异,并总结急、慢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白血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凝血指标PT、APTT、D-D、FDP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中霍奇金组与非霍奇金组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异常,通过测定FIB、D-D、FDP等指标,可早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为及时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通过对PT、APTT的监测,可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临床用药监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凝血功能的改变及早期抗凝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LMWHc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6例确诊的紫癜性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我院同期正常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D、PLT、Fbg、AT水平差异。将我院86例紫癜性肾炎患儿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3例,分别采取早期抗凝联合LMWHca治疗以及单一LMWHc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D、Fbg、PLT、TT、PT、a PTT、AT水平差异,同时观察紫癜性肾炎患儿与正常儿童凝血指标差异。结果肾病组患儿D-D、PLT、Fbg显著高于正常组,AT显著低于正常组,可见紫癜性肾病患儿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bg、PL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TT、PT、a PTT、A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紫癜性肾炎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早期抗凝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与妊高征孕妇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正常非孕妇女和正常妊娠孕妇各50例及99例妊高征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采用挪威NycoCard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检测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正常孕妇血浆PT、APTT缩短,Fbg及D-D水平增高;妊高征孕妇血浆PT、APTT明显缩短,Fbg及D-D水平明显增高。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三组间TT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妊高征组中,血浆D-D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Ρ<0.01)。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孕妇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趋向。产前进行凝血四项与D-D的检测,对指导病情监测和治疗、预防出血及避免DIC发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SCAP)患儿降钙素原(PCT)与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儿童SCAP患者92例(SCAP组),根据血清PCT水平将SCAP组患者分为高PCT组(血清PCT≥2.00 ng/ml)与低PCT组(血清PCT2.00 ng/ml)。对照组为无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患者54例。检测和比较各组PCT水平与血小板计数(BPC)、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及D-二聚体(D-dimer,D-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AP组BPC、D-D、PCT水平明显升高,AT-Ⅲ:C明显降低(P0.01);高PCT组的BPC及AT-Ⅲ:C水平明显低于低PCT组,而D-D明显高于低PCT组(P0.01或P0.05)。高PCT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CT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和PCT水平升高,PCT水平与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