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痤疮是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好发于青春期。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痤疮患病率约为88%~94%。痤疮典型皮损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部分患者在病程后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性和(或)增生性瘢痕,甚至部分患者可出现瘢痕疙瘩,对患者的社交、心理、美观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痤疮发生主要与性激素水平失衡、皮脂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但具体机  相似文献   

2.
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 RT)时代,肝脏疾病已成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丙型肝炎病毒(H CV)合并感染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本研究旨在评价H IV/H CV合并感染患者接受A R T后,肝脏疾病负荷程度和肝纤维化、坏死性炎症活动度的决定因素。对在Johns H opkins大学H IV门诊部接受治疗的112例随机选择的和98例参考的H CV感染患者进行研究。肝脏疾病经临床和组织学确定。210例研究对象中64%接受了2年的A R T治疗,其中肝疾病评估33%无纤维化(F0),26%有桥接纤维化或肝硬化(≥F3)。中位坏死性炎症活动度评分为3(共18分,极差0~9)。AR T与…  相似文献   

3.
痤疮是常见多发病.据有关文献报道,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40%[1].笔者采用微切搔刮术对264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4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47例,女117例,年龄13至47岁,平均23.75岁,病程7天至3年不等.除6例为首次治疗外,其余258例均采用其它方法治疗过.根据皮损的主要表现:丘疹性痤疮、脓肿性痤疮、结节性痤疮、囊肿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2],将皮损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均为丘疹性痤疮;中度:70%为丘疹性痤疮,30%为脓肿性痤疮、结节性痤疮或囊肿性痤疮;重度:70%为脓肿性痤疮、结节性痤疮、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30%为丘疹性痤疮.   1.2 治疗方法   取手术包一个(内置弯盘、小刮匙、暗疮针、微切刀、纱块等).对痤疮区进行皮肤清洁,无菌消毒,局麻.用微切刀于痤疮正中的毛囊口处顺着皮纹线作1~2mm的小切口,伸入刮匙搔刮,将囊腔内潴留物和炎症物全部清除干净,清洁创面,涂上利福平软膏,倒面模40分钟后揭去.术后给予3~7天抗感染药物治疗.   ……  相似文献   

4.
王一帆  缪雨晴  张敏红  朱晓芳   《四川医学》2023,44(3):311-314
<正>痤疮是一种主要累及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年轻人。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皮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效果欠佳或者停药不久后又复发。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 C.acnes)等毛囊微生物定植是痤疮重要的致病因素,在痤疮的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滥用抗生素或长期使用,会导致细菌对传统药物产生耐药性。有研究发现痤疮患者的皮损部分出现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样结构,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已经成为肛门肿瘤尤其是H IV感染者(该类患者肛门H PV感染率较高)的危险因素,考虑到肛门感染和新生物性皮损发展的关系,作者希望评价咪喹莫特根除H IV感染者H PV潜伏感染的效果。对象和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赋形剂对照试验。间隔2月肛门拭子取材,只有连续两次H PV-D N A检测阳性者纳入试验。持续潜伏H PV感染者分为2组,咪喹莫特治疗组和赋形剂组,均应用6周。治疗后的第2、4周检测H PV-DN A。结果:80例H IV感染者中26例(32.5%)连续2次检测阳性,其中19例纳入研究。经随机分组,9例接受咪喹莫…  相似文献   

6.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为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法治疗各型痤疮3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0例痤疮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男172例,女148例;年龄14~32岁.临床表现为颜面、胸、背部出现丘疹,顶部有小脓点,部分呈黑头粉刺,部分已形成小囊肿,或由于挤压而出现浅表瘢痕和小结节.自觉轻微瘙痒或疼痛,反复未愈.皮损部位:颜面部206例(64.4%),颜面和胸背均有皮损114例(35.6%).痤疮类型包括寻常型191例,脓疱型73例,结节型24例,囊肿型32例.实验室检查有马拉色菌阳性者66例(20.6%),多为颜面和胸背同时有皮损患者.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 PF)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首例成人患者为东亚人,1970年由O fuji首次描述。其特点是面部、躯干和四肢的毛囊丘疹和脓疱,倾向融合并形成斑块。近年来发现,E PF经常与H IV感染,免疫抑制和癌性血液病相关联。而在具有免疫功能的白种成人中偶见。根据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为无菌性毛囊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伴嗜酸性细胞浸润,即可确诊。文章报道的1例男性白种人E PF患者,H IV血清阴性,对消炎痛和非留体抗炎药过敏,口服多西环素治疗治疗2月后皮损完全消退。多西环素成功治疗HIV阴性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相似文献   

8.
寻常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伴有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炎症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等。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和鼻唇沟,其次是胸部、背部等。笔者对47例痤疮患者采用疏肝清火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寻常型痤疮患者2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49例和观察组148例。对照组使用异维A酸软胶囊+甲硝唑软膏,观察组使用异维A酸软胶囊+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及痤疮皮损疼痛程度、皮损数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86%,高于对照组的81.21%(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清尿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痤疮皮损疼痛评分、粉刺、丘疹、脓疱、皮损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应用于中度以下的寻常型痤疮患者治疗中,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痤疮皮损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许多接受环孢霉素A治疗的患者都被报道发生了皮肤并发症。毛皮脂腺囊的改变尤其多见(如多毛症、毛囊角化病、痤疮和毛囊炎),而皮脂腺增生则较罕见。方法:1例27岁的男性患者因面部出现小乳头状皮疹而于2003-02接受会诊。患者于1993年接受肾移植后使用了环孢霉素A和强的松,其面颊、前额和鬓角同时出现皮损。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皮脂腺增生。异维甲酸治疗1月之后皮肤状况获得一定改善。讨论:大约10%接受环孢霉素A治疗的患者会发生皮质腺增生,此副作用仅发生于40岁左右的男性。往往会发现皮脂腺增大,但是增多则较为少见。作者报道的病例为1…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本文分析了死于肝脏疾病的H IV感染者特点,主要集中在肝炎病毒的协同感染。方法:参与H IV/AIDS治疗的185个法国医院的科室报告了2000年所有死亡患者情况。按照单一丙型肝炎病毒(H CV)感染、单一乙型肝炎病毒(H BV)(H VBsAg阳性)感染、H BV和H CV协同感染或H BV和H CV均未感染,将已知H CV和H BV血清学标记的患者进行分类。结果:822例H IV感染患者中,29%合并单一H CV感染,8%合并单一H BV感染,4%合并H CV和H BV感染。H IV-H CV协同感染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是肝脏疾病(31%)和AIDS(29%),H IV-H BV协同感染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糠状孢子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与痤疮相似。一些顽固性毛囊脓疱或丘疹可能同时伴发痤疮和糠状孢子毛囊炎。临床的反应基于对这两种病的治疗情况。目的:检验痤疮和糠状孢子毛囊炎之间临床表现的相似性,氢氧化钾制剂及恰当的抗真菌治疗的各自益处。患者:6例同时患有痤疮和糠状孢子毛囊炎的成年女性患者。干预:6例患者均进行毛囊脓疱渗出物中氢氧化钾检测,这些渗出物可显示有与酵母一致的孢子存在。所有的患者均接受口服抗真菌治疗,5例还同时接受局部抗真菌治疗。结果:6例患者经过抗真菌治疗状况均有所改善。所有的患者都需要…  相似文献   

13.
背景和目的:在痤疮的发病中男性激素起重要作用,然而在痤疮的治疗中,螺内酯作为男性激素受体阻断剂却不常应用。作者应用开放性、回顾性研究评价螺内酯治疗女性痤疮的作用和副作用。材料和方法:35例痤疮患者编号,根据皮损分轻度、中度及重度,应用安体舒通100m g·d-1,每月用药16d共3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睾丸激素水平和脱氢表雄酮(D H EAS)水平,并对患者皮损数目和激素水平,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单样本t检验。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21.4±3.5岁,2例患者因副作用退出研究,5例患者未能随防,24例患者临床明显改善(85.71%),4例患者对治疗无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一种用水凝胶稳定和溶解的克林霉素/维A酸制剂,已被发展用于单独治疗寻常型痤疮,1次/d。目的:比较克林霉素(1%)/维A酸(0.025%)联用与每种药物单用和使用赋型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19例寻常型痤疮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以活性药物和赋型剂作对照的两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以评估炎性和非炎性皮损计数及调查者静态总体评分(ISGA)。结果:克林霉素/维A酸联用疗效优于各自单用或使用赋型剂。混合凝胶在减少炎性皮损(P<0.005)、非炎性皮损(P≤0.0004)及皮损总数(P<0.0001)方面较其他治疗和使用赋型剂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西药维A酸霜外用、中药消痤汤二者联合治疗痤疮效果。方法: 选择2001年3月~2002年8月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维A酸霜外用组(A组)、消痤汤煎服组(B组)及维A酸霜、消痤汤联合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前后皮损改变情况的观察,判断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P<0.05)。A组维A酸霜组对6例Ⅰ级痤疮患者均有疗效。B组消痤汤组对Ⅱ~Ⅳ级痤疮患者有效率为76.7%,C组对Ⅰ~Ⅳ级痤疮患者有效率为97.2%。三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维A酸霜外用和中药消痤汤口服联合使用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类疱疹病毒6型(H H V-6)和人类疱疹病毒7型(H H V-7)感染与玫瑰糠疹相关,提示系统应用抗H H V药物可能促进玫瑰糠疹患者康复。目的:证实口服阿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对87例连续收治的患者给予口服阿昔洛韦(800m g/次,5次/d)或安慰剂治疗,疗程1周。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所有患者皮损消退的时间和新发皮损的数目。结果:在治疗的第14天,治疗组79%的患者皮损完全消退,安慰剂组仅有4%。治疗组患者的皮损消退时间为18.5d,安慰剂组为37.9d。在皮损出现1周内就开始治疗的患者皮损消退时间为17.2d,1周后才开始治疗的患者皮损消退时…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治疗H IV/H CV合并感染疗效差,可能因为治疗期间HCV-RN A的清除率不同。目前对于肝移植(LT)患者HCV-RN A清除和治疗结果方面的资料有限。方法:根据体重校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剂量治疗120例1型H CV感染者(61例单纯H CV感染,40例合并H IV感染,19例LT患者),应用48周后评估持续病毒应答率(SVR)和预测治疗失败的基线。对完成24周治疗的患者(n=112;93%)评价其病毒清除情况。结果:合并H IV感染者的SV R显著低于单纯H CV感染或肝移植患者(18%vs39%vs42%;P<0.02)。多变量…  相似文献   

18.
<正>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临床上以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等为特征[1]。按皮损严重程度分级,囊肿型痤疮属于中、重度(Ⅲ级、Ⅳ级)毁容性皮损,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急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西医认为本病主要与激素水平紊乱、皮脂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因素相关,治疗上常采用抗生素、维甲酸类、雄性激素拮抗剂等药物联合[2],但不良反应较大且病情容易反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按痤疮久治不愈的痤疮样皮损与圆形糠秕孢子菌(P.orb)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33例该类患者进行毛囊内容物镜检、真菌培养、病理检查及抗真菌治疗。结果 22例(66.7%)患者阳性;P.orb阳性患者皮损数目与孢子数目存在相关性;16例P.orb阳性患者经抗真菌治疗,3例(18.7%)痊愈、6例(37.5%)显效。结论试验提示痤疮样皮损按痤疮久治不愈时,P.orb感染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或病原微生物作用而致。临床以寻常型较为常见,因皮损好发于面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而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显。我科对52例痤疮病人在口服和外敷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多功能美容机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