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用胶体金法监测待测样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并观察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及肠道外并发症。结果:20例患儿中入住三人间病房16例,两人间4例,无住单间病房者;患儿家长中农村及外来务工者15例,陪护家属均为老年妇女。调查结果显示这起新生儿院内感染是由于陪护人员卫生意识较差,随意丢弃腹泻患儿的尿片,造成轮状病毒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结论:A组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患儿家长不良卫生习惯、临床护士对该病的重视不够、病房人员拥挤、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是造成传播的主要因素,应注意对新生儿轮状病毒肠道外并发症的监控,并加强对住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监测,强化病房消毒隔离措施,在陪护人群中开展与腹泻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9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对患儿口腔、皮肤、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及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169例患儿经3~14d治疗护理,皮疹全部消退,未留任何痕迹,未出现脑炎、休克、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大流行,无院内感染。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防止大流行。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控制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夏莲  沈灯霞 《江西医药》2009,44(8):846-846
我院自2008年1月起对新生儿科釆取封闭管理模式,全程实行住院患儿无陪护制度,这给医院感染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院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现将我院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预防儿科发热门诊交叉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19年7月开始在儿科发热门诊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自2019年1~6月、2020年1~6月患儿中各随机抽取3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观察患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对PDCA实施前、后门诊室内物品物表、空气、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生物学培养,比较检查合格情况、医务人员依从性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门诊室内物品物表、空气、医务人员手检验合格率显著增高,医护人员实际洗手、物品消毒、环境管理等方面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PDCA实施前(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用于预防儿科发热门诊管理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消毒管理依从性,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NICU患儿家属探视需求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高危科室之一,主要收治早产儿、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多胎儿等病情危重的患儿。由于新生儿系统发展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医院感染率较多,因此,必须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必须严格限制患儿家属的陪护及探视。但家属的探视需求较为强烈,经常滞留于病房,给病区环境、工作秩序等带来影响。为此,随机调查患儿家属,对其进行陪护探视需求的调查,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2007年2月~6月收治的患儿调查家属235名。与患儿的关系:爷爷、奶奶50人,外公、外婆40人,父母145人;年龄22~60岁。调查对象为干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876例手足口病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病情观察等方法,实施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发热护理、静脉输液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病情观察及相关治疗护理,治愈率提高,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会降低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常选择静脉给药,为了确保输液安全,对输液患儿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常见儿童输液安全隐患因素1.1环境因素门诊输液大厅是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患儿生病,至少有两三个家属陪护,尤其是上呼吸道感  相似文献   

8.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由于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有亲属陪伴,在儿科病房中便出现了陪护这样的特殊群体。陪护作为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纽带,有利于医护与患儿的沟通,可及时发现护士难以观察到的病情变化,对患儿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类人员来往多,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且造成病房管理的混乱。为此,自2003年4月~2005年1月,笔者探讨了行为科学在儿科病房陪护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新生儿科为临床高风险科室,患儿具有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无陪护且患儿无任何行为和语言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岁东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20-362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对162例患儿做好心理、皮肤、口腔和饮食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儿痊愈出院,无发生院内感染及死亡.结论:精心的护理和落实健康教育,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预防疫情蔓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方法 2010年5~6月共收治53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病情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消毒隔离措施。结果收治的53例手足口病患儿无一例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病区及患儿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大流行,有利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普儿2009.3~2010.12月住院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普儿中住院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其控制的方法措施。结果所有病例患儿中除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伴随肺炎、心力衰竭、腹泻因病情危重,患者选择出院外,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最常见的儿科院内感染是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年龄与院内发生感染呈反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实施的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7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全面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78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11d,无交叉感染、疾病传播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阻断手足口病传播,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领域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其特点是起病急 ,不易控制 ,常呈爆发流行 ,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 ,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 ,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现就基层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预防进行探讨。1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1 1室内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1],病原体可在室内有较长的存活时间 ,如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弧菌等均可存活15天以上。由于基层医院病室房间小、探视陪护人多 ,进出频繁 ,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室间污染 :病室、治疗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的8例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皮肤黏膜、病情变化等方面密切观察,并采取加强口腔、皮肤护理,给予心理支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等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 8例患儿中7例痊愈,仅1例因有合并重症肺炎转上级医院,7例患儿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优质周到的护理,可以提高本组疾病的治愈率,促进患儿创面早日结痂愈合,避免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各种严重并发症,保障患儿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1999年6月~2002年6月,我科共收治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衰的患儿69例,根据其诊断标准,均属中、重度心衰。我们运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其中痊愈63例,死亡6例,有效率91 3 %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保持病室环境适宜,认真做好基础护理根据病情入重症监护室,保持室内整洁、安静、空气新鲜,维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60 %左右。避免对流风,以防着凉。室内谢绝吸烟,减少陪护,每日病室空气消毒1次,通风2~3次,给患者以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床铺整洁,每日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2次,每4小时测量T、P、R1次,并做好记录,及时观察患儿呼吸速率及节律的改…  相似文献   

17.
李娟 《黑龙江医药》2001,14(5):416-417
对于无陪护的住院患儿,由于他们年龄不同,疾病的种类和病情不同,住院时间的长短不同,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对住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我们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对减轻疾病的痛苦,消除或减轻情绪上的焦虑、恐惧,使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与抗生素的关系.方法 调查分析60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患儿中,抗生素药物使用≥2种50例(83.33 %),抗生素药物多选用2、3 代头孢菌,患儿耐药性程度较高.结论 小儿住院患者易发生肠道感染,抗生素的选用应综合评价患儿病情,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从而减少患儿发生院内肠道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孙英姿 《哈尔滨医药》2014,34(2):156-156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在儿科输液困难中应用与观察.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消毒皮肤行静脉穿刺;实验组静脉穿刺前用1%硝酸甘油反复涂擦穿刺部位,等待3 min血管扩张充盈后,常规消毒皮肤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浅静脉充盈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穿刺所用时间.观察实验组涂药后1 min内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浅静脉充盈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穿刺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观察涂药后1 min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硝酸甘油在儿科输液困难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静脉输液困难者的穿刺成功率,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时间,治疗及时,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环境温度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及病程的长短。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7例,B组6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无差异。A组患儿放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无家长陪护,环境温度为22℃~24℃,B组患儿在儿童普通病房,有1~2名家长陪护,环境温度为14℃~18℃℃。两组患儿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A组患儿免疫功能、咳嗽、喘憋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与B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适宜的环境温度能有效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可有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