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后滴用贝复舒滴眼液对角膜上皮愈合的作用。方法:将54例(54只眼)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后有创面损伤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30只眼应用贝复舒加环丙沙星滴眼液为治疗组。另24只眼只滴用环丙沙星滴眼液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在角膜创面愈合时间上,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贝复舒滴眼液对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后的角膜创面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钟海建 《大医生》2023,(12):75-77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HYCOSAN)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钟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仅接受HYCOSAN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及泪液动力学指标[泪膜厚度、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泪膜厚度、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较高,主观干眼感觉评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低(均P <0.05)。结论 HYCOSAN联合贝复舒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泪液动力学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双氯芬酸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对150例(172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90眼)和对照组75例(82眼)。治疗组患者滴0.1%阿昔洛韦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和贝复舒滴眼液;对照组滴用阿昔洛韦滴眼液。结果治疗组治愈(91.00%),对照组治愈率(75.6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8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贝复舒、双氯芬酸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较肯定,治愈率高,是较合理安全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效果及对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干眼患者98例(1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76眼)和对照组(49例72眼),观察组术后给予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效果好,能改善患者泪膜稳定性及氧化应激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贝复舒与玻璃酸钠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准分子激光对屈光不正行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术(PRK)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贝复舒组50例、玻璃酸钠组50例、氧氟沙星组50例,分别采用贝复舒、玻璃酸钠、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6次.d-1,连用7 d。观察各组角膜上皮修复情况,以角膜染色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贝复舒与玻璃酸钠对屈光不正手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率分别为96.0%、92.0%,显著高于氧氟沙星组(86.0%)(P〈0.05)。结论贝复舒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手术后角膜上皮缺损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贝复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4例(164眼)角膜异物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滴贝复舒加氧氟沙星滴眼液)82例,对照组(滴角膜宁加氧氟沙星滴眼液)82例。疗程均为2周。结果 贝复舒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效率93.90%,未见局部刺激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贝复舒滴眼液有很强的促进角膜损伤修复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HA)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CUP)后干眼的效果及对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我院行CUP的患者98例148眼,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76眼)和对照组(49例72眼),观察组术后给予贝复舒滴眼液联合HA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H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5%Vs79.17% ,P<0.05);治疗前两组BUT、SIt、F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UT、SIt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FL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DA、LPO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HA治疗CUP术后干眼症效果好,能改善眼泪膜稳定性及氧化应激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不同原因所致角膜上皮缺失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随机对38例角膜上皮缺失患者,提取自体血清制备滴眼液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将其编为观察组;同时随机将40例角膜上皮缺失患者,用贝复舒滴眼液滴眼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将其编为对照组,进行两组疗效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通过检验p<0.05,有显著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费用低廉,制作简单,疗效肯定,通过精心护理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评价泪道探通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眼用凝胶泪道注入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单纯泪道阻塞患者共68例77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39眼泪道探通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泪道注入,对照组34例38眼仅行泪道探通。结果治疗组治愈30眼(76.92%),好转5眼(12.82%),无效4眼(10.26%),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治愈21眼(55.26%),好转5眼(13.16%),无效12眼(31.58%),总有效率68.42%;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探通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泪道注入治疗泪道阻塞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方法简便易学,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于周口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出现干眼症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泪膜破裂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改善,观察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中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眼表组织修复,改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1.
张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1):7615-7616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眼液)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01/2008-12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丝状角膜炎22例26眼,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结果: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均治愈,治愈率达100%,治愈天数约3~12 d,平均7.5 d.对照组均治愈,治愈率100%,治愈天数7~21d,平均1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天数贝复舒眼液组明显缩短.结论:贝复舒眼液联合用药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2.
郭沂新  田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75-7975
目的观察球结膜松弛的临床症状,0.1%爱丽滴眼液对轻度球结膜松弛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51只眼)轻度球结膜松弛并有泪溢或干眼等症状的患者系统观察,局部给予0.1%爱丽滴眼液缓解症状。随访2~4个月。结果 51只眼给予0.1%爱丽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状改善者42只眼(82.35%);泪膜破裂时间≥10s者46只眼(90.20%);眼表荧光素染色正常者38只眼(74.50%)。结论 0.1%爱丽滴眼液对轻度结膜松弛症所致的干眼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在鼻中隔黏膜下矫止术后的应用。,方法将84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的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贝复舒液组)和对照组(凡士林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凡士林纱条行鼻腔填塞,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鼻中隔黏膜水肿、鼻中隔黏膜粘连、鼻中隔穿孔)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比71.4%,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比28.6%,P〈0.01)。结论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行鼻腔填塞可以有效地促进鼻腔黏膜的恢复,避免了鼻腔粘连,降低鼻中隔穿孔的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新泪然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莉蓉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2):1120-1121
目的观察新泪然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32合一我干眼症患者均采用新泪然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交替点眼,两种眼药水间隔至少5~lOmin点眼,1~2滴/次,4~6次/d,连续用药3个月。用药前后均进行症状调查,泪液分泌检查(SIT),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荧光素染色检查(FL)。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时间均恢复正常,荧光素染色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新泪然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那素达滴眼液防治LASIK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那素达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防治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235例(470眼)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1眼应用那素达滴眼液作为试验组,另1眼常规药物治疗作为自身对照组,观察1个月。结果:两组在控制出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那素达滴眼液是防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的患者89例(103眼)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56眼)和对照组41例(47眼)。治疗组术后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角膜厚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恢复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可促进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吲哚美辛滴眼液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 PCED 患者(包括外伤15例、手术16例、化学烧伤23例、角膜炎18例、其它原因 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滴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吲哚美辛滴眼液,对照组滴用贝复舒滴眼液。小牛血、吲哚美辛和贝复舒皆滴眼每日4次,疗程为14 d,第1周每日观察、第2周隔日观察,观察项目包括患眼局部症状、体征和上皮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27例(69%),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占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P <0.01);治疗组治疗 PCED 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69.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P <0.01);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吲哚美辛滴眼液治疗 PCED 疗效确切,优于贝复舒眼液,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2008年5月,我们采用羊膜移植联合贝复舒滴眼治疗20例严重眼化学伤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严重眼化学伤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60岁.碱性烧伤8例,酸性烧伤12例,共26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吲哚关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rsistent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s, PC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48眼)PCE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应用吲哚关辛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对照组单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上述2药的用法均为每日滴眼4次,每次1—2滴,疗程2周。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相应为6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未出现眼部刺激症状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吲哚美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PCED疗效确切,可供临床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角膜异物取出术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48例铁质角膜异物的患者,在异物取出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rhEGF)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对照组涂金霉素眼膏1次/晚,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异物取出术后角膜上皮有很好的修复作用,配合完善的护理措施,对治疗角膜异物有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