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心血管疾病的正确评价非常重要。而心脏生物化学标志物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与血清脑利钠肽及糖尿病的临床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峰浓度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AMI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6、12、18、24h,第3、5、7天血浆BNP浓度,观察早期再灌注组与非早期再灌注组血浆BNP峰浓度的差异,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血浆BNP峰浓度的差异。结果:AMI后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患者BNP峰浓度,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峰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结论:BNP可作为评估AMI预后的血浆指标之一,早期再灌注治疗有助于血浆BNP峰浓度的降低和AMI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后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189例行急性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测定症状发作平均(30.2±16.0)h的血浆BNP水平,随访患者住院期间,30天,3个月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继发性心衰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189例STEMI患者根据血浆BNP水平分为四组:BNP≤100ng/L组;100〈BNP≤300ng/L组;300〈BNP≤600ng/L组和BNP〉600ng/L组。随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各组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3个月时,各组病死率分别为0%、1.4%、7.7%、48.3%,MACE发生率分别为7.9%、57.7%、79.3%。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BNP独立于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LVEF等危险因素,预测30天(r=0、8515,P〈0.01)和3个月(r=0.9201,P〈0.01),病死率及30天(r=0.7066,P〈0.01)和3个月(r=0.7090,P〈0.01)MACE发生率。结论:BNP能够很好地对STEMI患者行急症溶栓治疗后进行危险分层,预测近期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利钠肽(BNP)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1~3d及2周后的血浆BNP,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情况而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组(24例)和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38例),并比较两组入院1~3d BNP及2周后BNP水平.结果 两组入院1~3d及2周后BNP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BNP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3,95%的可信区间0.992~1.582,P<0.01).结论 血浆BNP可作为评估AMI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首发AMI患者进行血浆NT proBNP水平测定,经平均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6个月时病死率、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与血浆NT proBNP水平的关系。结果:AMI后急性期血浆NT proBNP水平明显升高,AMI组血浆NT 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浆NT proBNP水平的升高AMI患者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浆NT proBNP水平独立于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测6个月病死率(r=0.943?7, P<0.01)和MACE发生率(r=0.607?2, P<0.01)。结论:AMI 患者血浆NT proBNP水平与其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不同的脑利钠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带来的变化.方法 从到本院就诊的病例中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女分别为20例、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例行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脑利钠肽的注射.记录两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得钠肽水平、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变化.结果 BNP水平在治疗后48 h内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相比而言,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但对照组却有所上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静脉注射脑利钠肽后,血浆肾素、醛固酮等激素水平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充分说明脑利钠肽可以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从而起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左室功能、结构的预后关系,探讨BNP在延迟PCI治疗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时间为7~14 d,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PCI治疗后14 d的血浆BNP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 ng/L;B组100~400 ng/L;C组〉400 ng/L。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评估左室功能。结果 PCI治疗后不同心肌梗死部位BNP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三组患者PCI治疗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比较,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延迟PCI后BNP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BNP水平可作为患者左室功能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脑钠肽(BNP)是近年医学界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大批学者发现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左室功能、结构的预后关系,探讨BNP在延迟PCI治疗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时间为7~14 d,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PCI治疗后14 d的血浆BNP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 ng/L;B组100~400 ng/L;C组>400 ng/L。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评估左室功能。结果 PCI治疗后不同心肌梗死部位BNP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三组患者PCI治疗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比较,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延迟PCI后BNP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BNP水平可作为患者左室功能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24 h的全血脑利钠肽(BNP)浓度,探讨其对STEMI 1年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STEMI患者共82例,应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测定患者发病后24 h全血BNP浓度;随访所有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症状性心衰发生情况,探讨BNP对上述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STEMI患者发病后24 h全血BNP浓度显著升高;②BNP浓度对STEMI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症状性心衰及心血管总事件均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2、0.81、0.67、0.84,P值分别是:0.002、0.001、0.041、0.000).同时取得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预测上述指标的BNP理想界值分别是173.61、160.62、158.96及158.96 pg/ml.③平均BNP浓度≥162.70 pg/ml患者无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症状性心衰及心血管总事件,生存期分别明显的低于<162.70 pg/ml患者(339 d vs 365 d,P=0.025;306 d vs 352 d,P=0.0009;306 d vs 352 d,P=0.023;244 d vs 341 d,P=0.000).结论 全血BNP水平可以作为STEMI患者1年内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症状性心衰及总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B型钠尿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的价值。方法:对112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同时使用血浆BNP水平和临床间接指征判断血管再通情况,并对它们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浆BNP水平对血管未通判断的准确性较临床间接指征高(P=0.000);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后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0.051);判断血管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低于临床间接指征(P=0.000)。结论:对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来说,血浆BNP水平可帮助判断血管未通,从而为病情评估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内传导阻滞BNP水平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11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55例,根据心电图QRS波时限分为室内传导阻滞组57例,非室内传导阻滞组198例。住院24 h内测定BNP水平,两周测定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NYHA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室内传导阻滞组比较,室内传导阻滞组BNP水平升高,LVEDD增大,LVEF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内传导阻滞BNP过度分泌参与了左室重构,并影响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浓度与短期心力衰竭的临床关系.方法 111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灌注治疗组和非灌注治疗组,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第7天的血浆BNP浓度及超声心动检查,所有患者自入院起随访30 d.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均增高,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7 d,灌注组血浆BN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而非灌注组前壁心梗患者血浆BNP水平反而较入院时增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灌注组超声心动检查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径(LVEDD)优于非灌注组.第7天BNP浓度与第7天的超声心动检查中的LVEF呈负相关(r=-0.393,P<0.05),与LVEDD呈显著的正相关(r=0.425,P<0.01).入院时及第7天血浆BNP浓度与心梗后近期心衰的发生明显相关(P<0.01).结论 血浆BNP浓度是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6例成功接受急诊PCI术的AMI患者,根据心肌Blush分级分为0+1级组(n=26)、2级组(n=32)和3级组(n=28)。于PCI术前及术后24h、48h、14d测定血浆BNP浓度,14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浆BNP水平PCI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24h、48h和14d时Blush0+1级组>Blush2级组>Blush3级组,24h时分别为(631±285)ng/L、(362±149)ng/L和(278±135)ng/L(P<0.05);48h时:(482±246)ng/L、(278±112)ng/L和(205±124)ng/L(P<0.05);14d时:(257±133)ng/L、(163±78)ng/L和(119±50)ng/L(P<0.05)。14d时BNP水平与LVEDVI(r=0.75,P<0.01)、LVESVI(r=0.78,P<0.01)呈正相关,与LVEF(r=-0.63,P<0.01)呈负相关。结论急诊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显著影响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AMI患者入院当时及24h的血浆BNP水平,以健康人为对照,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AMI组BNP血浆水平在24h内显著增高(1469.40±346.56),与对照组(32.93±0.4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AMI组患者入院当时BNP血浆水平(1432.40±335.36)与24h时(1469.40±346.5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患者的血浆BNP值明显升高,对AMI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后,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对患者的疗效,及血清标志物和ST段的恢复之间的关联。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人,分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66人)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2人),统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酐激酶(CK-MB)、NT-pro-BNP水平、12导联心电图,并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应用两种支架植入100%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死亡、支架内血栓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个月造影随访雷帕霉素组、紫杉醇组再狭窄率分别为8.33%、10.52%。PCI前NT-pro-BNP水平较高的患者ST段不容易完全恢复。结论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一个能反映介入治疗后ST段恢复的新型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按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组(研究组)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组(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6例,对照组43例,检测入院后24 h血糖水平、血浆BNP水平和平均心率,入院后2周行心脏超声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住院两周内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血浆BNP水平和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LVEF、LVF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近期危险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儿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初步探讨血浆BNP在判断儿童MHD容量状态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对23例(56例次)因终末期肾病(ESRD)行MHD患儿血液透析前后血浆BNP的水平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BNP异常增高者下调干体重后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岁1个月~12岁6个月;BNP水平(48.31±19.60)pg/ml,与年龄无相关性,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患儿透析前BNP水平为228.77pg/ml(17.67~3375.42),3例4000pg/ml;透析后BNP为199.22pg/ml(8.87~2758.00),透析后BNP水平明显下降,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HD患儿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例BNP异常增高者无心力衰竭表现,有心房、心室扩大,下调干体重后BNP明显下降。结论 MHD患儿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水平可以反映MHD患儿的容量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心肌梗死初期脑钠尿肽浓度将132例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两组,A组58例:BNP浓度〉100ng/L;B组74例:BNP浓度≤100ng/L。将两组冠脉造影结果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多支血管病变48例(83%)、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42例(72%)、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37例(64%)、心力衰竭24例(41%)、严重心律失常16例(28%)、梗死后心绞痛14例(24%),左室射血分数(43±12)%,病死率14%。B组多支血管病变39例(53%)、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16例(22%)、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19例(26%)、心力衰竭9例(12%)、严重心律失常6例(8%)、梗死后心绞痛5例(7%),左室射血分数(52±9)%,病死率3%。两组分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尿肽浓度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血管多为前降支,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端病变,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