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昌昌  陈规划  李华 《器官移植》2010,1(2):126-128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以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及汇管区呈碎屑样坏死(界面性肝炎)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AIH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异常的自身免疫性有关,临床上以女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为1:4,常伴有肝外自身免疫综合征,以缓慢波动的临床经过为特征。目前其内科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或硫唑嘌呤等免疫治疗为主,但有10%的AIH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部分严重患者经治疗后仍然会发展至终末期肝硬化,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起病隐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23月内为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1例,酒精性硬化1例,化疗后中毒性肝炎致肝硬化1例,原发件胆汁性肝硬化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1例手术后32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存活7例(87.5%),随访期间7例病人均存活,现存活7例(87.5%),生存时间最长1例已23个月。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并肾衰竭1例;腹腔内出血胆瘘致腹膜炎1例。结论 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术中,有效的预防减少出血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肝脏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公伟  杨凤辉  许世峰  周旭  于光圣  徐延田  卢俊 《器官移植》2010,1(3):173-175,186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治疗终末期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疗效。方法对2例AIH肝硬化患者行肝脏移植手术(1例行经典原位肝脏移植术,1例行背驮式肝脏移植术),其中1例患者术中同时行脾切除术。术后应用他克莫司+麦考酚吗乙酯+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结果 2例手术顺利,行脾切除术的患者术后19 d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1周后缓解。2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及其它并发症,出院时肝功能恢复正常,抗核抗体(ANA)转阴。随访至投稿日,两例已分别健康存活68个月及20个月,没有复发表现。结论肝移植术可作为治疗终末期AIH的有效手段,并可获得良好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在23月内为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1例,酒精性硬化1例,化疗后中毒性肝炎致肝硬化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例手术后32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存活7例(87.5%),随访期间7例病人均存活,现存活7例(87.5%),生存时间最长1例已23个月。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并肾衰竭1例;腹腔内出血胆瘘致腹膜炎1例。结论: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术中,有效的预防减少出血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肝活检在肝移植术后晚期并发症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术后的晚期(手术后3个月以上)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在日常诊断中,各中心已有自己的临床病理和实验室标准。常见的肝移植晚期并发症包括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感染以及原发病的复发。肝移植后可能复发的肝脏疾病可分为5类:(1)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2)免疫失调节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陛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重叠综合征(OS);(3)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43例44次手术(再次肝移植1例)中,原发性肝癌19例,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6例,终未期丙型肝炎肝硬化1例,终末期酒精性肝硬化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Wilson综合症2例,二次肝移植1例。结果:行改良背驮式9例,经典非转流术式35例次,其中1例行减体积肝移植(左肝外叶切除)。手术移植成活率100%,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和功能延迟恢复发生。手术成功率88.4%(38/43),其中良性终末期肝病和肝癌97.1%(33/34),重症肝炎为55.6%(5/9);围手术期病死率:11.6%(5/43)。存活2年以上5例,1年以上3例,目前存活32例。结论:良性终末期肝病和早期肝癌肝移植手术效果良好,合理的手术方式,良好的供体质量,科学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乙肝和肝癌等移植后易复发疾病的控制对于提高肝移植术后的长期存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时代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希圣 《消化外科》2006,5(3):153-155
门静脉高压症是慢性肝病、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所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30%~50%,是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药物、内镜治疗以及肝移植已被接受为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西方国家,伴有显著肝功能障碍(如Child B、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经药物和内镜治疗后接受肝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下称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下称院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2005年院感情况,分析肝硬化患者院感部位、院感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总院感率为3.21%,其中肝硬化患者院感率为9.68%,显著高于其他传染病患者院感率(2.46%,P〈0.01);63例肝硬化患者院感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34.92%),其次为腹腔感染(20.64%),肠道感染排第3位(19.05%);肝硬化院感患者疗效显著低于非院感患者(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院感发生率高于其他传染病患者,院感显著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院感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张楚华 《护理学杂志》2009,24(10):42-43
目的观察BILT肝病治疗仪(下称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52例)和治疗仪辅助治疗组(治疗仪组,5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治疗仪照射肝区及针对性护理,连续治疗20d后评价效果。结果治疗仪组治疗后乏力、纳差、腹胀、胁痛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组,ALT、AST、TBil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治疗仪照射肝区及针对性护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肝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其远期并发症包括急慢性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肝炎复发、肝纤维化和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均会影响受者肝功能,甚至引起移植肝失功。1998年,Kerkar等[1]报道第1例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也被称为浆细胞肝炎、肝移植术后类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发疾病多为丙型肝炎[2-3]。本研究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病人的营养支持北京协和医院外科(100730)张思源,陈亭苑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肝硬化多由慢性病毒性肝炎或酒精中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病人的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低白蛋白血症、腹水、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血浆内氨基酸发生紊乱,血氨升高,严重者有肝性脑...  相似文献   

12.
成人原位肝移植(附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5年内为1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肝硬化15例,肝癌3例。结果 手术死亡5例,病死率27.2%,围手术期存活13例(77.8%)。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4例,胆瘘2例。随访期间2例胆瘘病人死亡(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8个月),现存活11例(61.1%)生存时间均超过5个月,最长1例生存时间已5年半。结论 肝移植手术是最终末期肝病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肝病肝移植术后精神状态异常原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精神状态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行肝移植病人36例,选择性别、年龄、术前并发症(肝性脑病、感染及肾功能衰竭)、术前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肌酐、血氨以及手术方式和术中出血量等临床因素,并用Richard镇静-激越评分系统(SAS)对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SAS评分在5级以上者诊断为精神状态异常。用Logistic回归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肝性脑病、术前血氨水平及手术方式与术后精神状态异常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性别、术前血氨水平及手术方式与术后精神状态异常的发生有关。男、女术后发生精神状态异常例数之比为7:1,无明显差异。术前血氨水平与精神状态发生呈正相关(r=495,P=0.002),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与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病人术后精神状态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7%(10/27)和66.7%(6/9)。结论:术前血氨和手术方式为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发生精神状态异常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J.  Barton  T.  Schnelldorfer  C.  Lohse  M.  Huebner  F.  Que  K.  Reid-Lombardo  D.  Nagorney  M.  Farnell  M.  Kendrick  余孝俊 《肝胆外科杂志》2009,(4):319-319
目的肝细胞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1年之内)仍然是影响长期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However研究报告了非潜在病毒性肝炎及非肝硬化对患者的影响,但该研究仍然有限。我们评估此组(非潜在病毒性肝炎及非肝硬化患者肝细胞肝癌肝切除组)相关因素并报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2月~2007年8月间所在科室肝细胞肝癌无潜在病毒性肝炎及无肝硬化而行肝切除患者住院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1、早期复发组(ER)(1年及1年以内);2、无瘤生存(DFS)大于1年组。分析其统计学资料、实验室资料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使用Kaplan Meir生存曲线分析总体生存率并对总体生存率使用logrank回归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共有69名患者入组,其平均年龄为65岁(15—85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6—152个月)。有32位患者早期复发(占48%),34位患者无瘤生存大于1年(52%)。3位患者因为术后30天内死亡而未入组分析。比较分析显示:两组在微血管侵润率(75%嬲43%,P=0.04)及切缘阳性率(47%珊14%,P=0.004)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常见的肝病是病毒性肝炎,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预防及治疗,肝脏损伤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所占比重逐年增加[1].如病毒性肝炎与AIH、DILI重叠感染,常出现漏诊误诊.临床上要注意几种疾病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55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5例中血吸虫性肝硬化29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均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MEDL<14分有44例,20分>MELD≥14分有11例。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49例,胆囊次全切除5例,1例因术中胆囊床出血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1.2±8.8)min,术中出血(52.3±5.85)mL,住院时间(7.6±0.7)d。术后肝下引流管引流大量腹水2例,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无肝功能衰竭、肺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肝硬化分级,针对性地进行保肝治疗;术者手术熟练,术中谨防出血,LC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胆道疾病的肝移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疾病的肝移植治疗中山医科大学(广州,510089)黄洁夫在肝移植的发展历史上,胆道系统疾病始终是选择肝移植治疗的诸多病种中的一个重要适应证。随着肝移植主要适应证由肝脏恶性肿瘤转变为各种终末期肝硬化及其它肝病,胆道系统疾病的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目...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为70%~86%,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且EIBVDNA持续阴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者的生存率较高。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中重要部分,而干扰素属禁忌症。核苷(酸)类似物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9.
董辉 《器官移植》2011,2(3):172-174
我国是肝脏疾病高发国家,每年新发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近300万,其中约有10%的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原位肝移植(OLT)技术的出现为广大终末期肝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随着免疫抑制剂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0.
原位肝移植70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过去2年内,7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了72例次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包括1例小儿减体肝移植。结果:手术近期死亡18例(25.7%),随访期间死亡14例(26.9%),术手胆道并发症发生率23%,肝动脉并发症20%。术后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者30例,超过1年者17例,其中肝癌组(31例),有9例术后生存已超过6个月,3例超过1年。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对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肝移植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