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切除鼻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20例鼻窦囊肿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10例,双侧上颌窦囊肿2例;筛窦囊肿3例;额窦和蝶窦囊肿各2例;鼻窦多发囊肿1例(额、筛窦复合囊肿+上颌窦囊肿)。结果18例随访8~40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手术损伤小,不留面部瘢痕,适用于多数鼻窦囊肿病例。  相似文献   

2.
鼻窦粘液囊肿袋状化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应用鼻内窥镜对蝶、额、筛窦粘液囊肿的病人施行袋状化手术,分别随访3~5 年,观察治疗结果。方法:对15 例病人,男9 例,女6 例,年龄28~72 岁,平均44.73 岁,其中蝶窦囊肿5例(并筛窦囊肿1 例,并上颌窦囊肿1 例,蝶额筛窦囊肿1 例),筛窦囊肿11 例(并上颌窦囊肿3例),额筛窦囊肿3 例,应用鼻内窥镜施行袋状化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3~5 年。结果:凸眼、鼻塞、头痛等症状消失,囊肿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施行鼻窦囊肿袋状化手术,简捷、经济、手术确实、副损伤小、面部无瘢痕,并可保留鼻窦粘膜的功能,是处理鼻窦粘液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下蝶,额,筛窦囊肿开盖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8例副鼻窦囊肿的病人,男4例,女4例,年龄28-72岁,平均54.3岁其中额筛窦囊肿5例,蝶窦囊肿3例,1例伴上颌窦囊肿,既往经鼻外进路行筛窦囊肿摘除术1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凸眼,头痛和鼻塞,1例蝶窦囊肿临床无症状,经CT扫描和MRI检查明确诊断,局麻下应用鼻内窥镜行囊肿开盖术,简捷,经济,手术确定,副损伤小,面部无瘢痕,并可保留鼻窦粘膜的功能,故鼻窦囊肿应为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首选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鼻窦黏液囊肿的传统手术多采用鼻外径路、上颌窦根治术径路,且尽可能完整切除囊壁。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本文介绍26例鼻窦黏液囊肿的鼻内镜手术治疗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2006年我院收治的鼻窦黏液囊肿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3~66岁,平均38.7岁;双侧1例、单侧25例;上颌窦囊肿3例、筛窦囊肿10例、额及筛窦囊肿7例、蝶窦囊肿5例、蝶及筛窦囊肿1例。均经鼻窦CT检查及囊肿穿刺抽液证实。临床表现为凸眼及复视12例、内眦或额部肿块10例、头痛18例、鼻塞13例、流脓涕16例、视力下降7例。1.2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的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径路。方法:采用前庭径路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治疗鼻息肉,囊肿,慢性化脓性鼻窦炎40例坏死性,46侧变窦腔。结果:随访6个月 ̄2年,46侧病变治愈38便,好转8例,有效率10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本术式可作为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一种新的手术进程,具有术野清晰,明视下操作方便,去除病变彻底,有利于恢复鼻窦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行鼻内窥镜手术106例(158例)鼻腔、鼻窦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06例病例全部随访6-24个月,其中慢性鼻窦炎治愈72例(73.5%),好转24例(24.5%),无效2例(2.0%)。4例上颌窦囊肿和2例蝶窦囊肿,2例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随访一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手术的适应证要选择好,术前需作鼻窦冠状CT扫描;术者应有熟练的鼻部解剖基础,并熟练掌握鼻内筛窦切除的技巧;中鼻甲是鼻内窥镜术中最重要的定位标志;术中随访换药对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利用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息肉及囊肿的疗效。方法:对67例上颌窦息肉及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微波辅助鼻窦手术,在30°7、0°鼻内窥镜引导下,利用微波辐射器可随意弯曲的特点,将微波探头经扩大的上颌窦口伸入窦内热凝窦内息肉和囊肿,彻底清除病变。需扩大上颌窦口者同时用微波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5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治愈率86.6%。结论:此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弥补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王彩霞  强云 《甘肃医药》2012,(4):286-287
目的:讨论鼻内窥镜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手术技巧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间连续92例鼻内窥镜手术,其中65例上颌窦病变,接受了上颌窦开放引流术;27例合并筛窦炎,接受上颌窦和筛窦开放引流术;术后随访了7月至36个月。结果:92例患者中,鼻腔鼻窦引流通畅的69例(75%),改善121例(22.5%),无效2例(2.5%)。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炎是治疗鼻窦疾病的有效方法;对于鼻窦疾病患者,采用鼻窦开放引流术能够很好的解决窦口引流问题,有助于鼻窦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鼻窦窥镜上颌窦鼻内开窗上颌窦囊肿切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窦窥镜外科切除单纯上颌窦囊肿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单纯上颌窦囊肿27例用鼻窥镜上颌窦鼻内开窗术切除。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康复,随访无复发。结论:单纯上颌窦囊肿,经上颌窦鼻内开窗鼻窦窥镜外科手术切除上颌窦囊肿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囊鼻粘液囊肿袋状化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对鼻内窥镜对蝶,额,筛窦粘液囊肿的病人施行袋状化手术,分别随访3-5年,观察治疗结果。方法;对15例病人,男9例,女6例,年龄28-72岁,平均44.73岁,其中蝶窦囊肿5例(并筛窦囊肿1例,并上颌窦囊肿1例,蝶额筛窦囊肿1例),筛窦囊肿11例(并上颌窦囊肿3例),额筛窦囊肿3例,应用鼻内窥镜施行袋状化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3-5年。结果 ;凸眼,鼻塞,头痛等症状消失,囊肿无复发。结论:  相似文献   

11.
吴建  陆书昌 《上海医学》1997,20(1):17-18
为了评价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对15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为窥镜鼻窦手术,其中男103例,女53例,年龄15 ̄65岁,计功能性鼻内窦镜手术65例,全筛窦开放术39例,全蝶筛窦开放术45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7例,术后随访3 ̄12月,观察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于鼻窦内窥镜下行中鼻道开窗、下鼻道开窗及中鼻道、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32例。结果:所有囊肿均在内窥镜下完整切除,随访0.5~1年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切除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50例行鼻窦内窥镜下相关外科手术的配合体会。方法 本组50例中35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0例眶内压增高症患者行鼻内窥镜下筛窦、上颌窦进路眶减压术,5例用鼻内窥镜切割吸引器行上颌窦囊肿摘除。结果 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达到微创目的,且疗效满意。结论 除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外,还要熟悉手术配合,掌握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消毒和保养。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发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鼻窦炎及鼻息肉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笔者自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采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43例,术后对42例进行了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3例(72侧)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3~65岁。双侧29例,单侧14例。上颌窦炎11例,上颌窦炎伴鼻息肉8例,筛窦炎伴鼻息肉14铡,上颌窦囊肿8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副鼻窦冠状位CT检查确定诊断,了解钩突有无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口的关系,对窦腔病变范围及筛窦发育情况有初步认识,再根据术中鼻窦内窥镜下探查情况,采取不同术式。 1.2.1 功能性筛窦手术:用直径4mm,30度及70度视角镜,各种角度的咬钳,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扩大中鼻道,咬除筛泡,再向后上咬除前筛窦窦壁炎症及息肉;继而开放后筛窦,切除炎性病变的筛窦及息肉。 1.2.2 上颌窦内窥镜手术: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病例,切除中鼻甲外侧面息肉样  相似文献   

15.
对62例筛窦炎、上颌窦炎、蝶窦炎患者行内窥鼻窦手术。其中筛颌窦手术61例,蝶窦手术1例,辅以上颌窦根术9例,随访2-12个月,无1例复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主要优点是在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的同时,保存了鼻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窦黏液囊肿的成因并探讨其手术进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鼻窦黏液囊肿的好发部位、病因学、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其手术治疗的进路选择原则。结果囊肿位于额窦72例,上颌窦38例,筛窦15例,蝶窦9例,囊肿累及多个窦腔18例。位于不同鼻窦的152例囊肿中,97例(63.8%)经鼻内进路予以切除。72例额窦黏液囊肿患者中,有23例(31.9%)需采用额部冠状切口骨成形进路予以切除,13例(18.1%)采用鼻内、鼻外联合进路得以切除,较早期的7例采用Jansen-Ritter术式予以切除。术后经过平均60个月的随访,治愈率95.4%,复发率4.6%。结论传统的鼻外进路鼻窦手术是导致额窦、上颌窦黏液囊肿发生的常见原因。鼻内进路手术能有效避免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生。位于上颌窦内侧、筛窦、蝶窦、眶纸板内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鼻内进路进行手术;位于眶纸板外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冠状切口骨成形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位于上颌窦前和(或)外侧的囊肿则需采取Caldwell-Luc进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7.
郭欣  何蓉  唐春霞 《四川医学》2003,24(12):1229-1230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加柯陆式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经验。方法 鼻内窥镜下清除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的肿瘤组织,Caldwell-lue手术清除上颌窦病变。结果 14例病人经6个月至3年随访,复发1例,复发率7.1%。结论 该方法手术时间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58~1986年底共收治的鼻及鼻窦囊肿104例分类为1、鼻窦囊肿68例。含上颌窦粘膜囊肿、额筛窦粘液囊肿、筛窦粘液囊肿,上颌窦粘液囊肿、额窦粘液囊肿及上颌窦筛窦粘液囊肿。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一侧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的额、筛窦粘液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总结 18例额、筛窦粘液囊肿诊治及防访 1~ 4年的临床资料。结果 CT扫描诊断符合率 90 %。鼻外进路的林迟氏手术 (Lynch′soperation)复发率为 2 0 % ;鼻内窥镜下额、筛窦囊肿鼻内开放引流术均一次手术治愈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CT扫描诊断额、筛窦粘液囊肿准确率高 ;鼻内窥镜下鼻窦囊肿鼻内开放引流术是治疗额、筛窦粘液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的优点及方法。方法:在鼻内镜经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39倒,其中7例(7侧)上颌窦自然口狭窄或闭锁。术中予以扩大窦口,5例(6侧)经鼻内镜开放筛房,9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在术中同期予以手术矫正。结果:39例术后随访1—3年,无1例复发,治愈率100%,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术,对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的因素,术中同期予以矫正,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