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education,CE)加营养脑细胞和活血化淤药物治疗婴幼儿小儿脑性瘫痪,以期提高其康复效果。方法:2002-01/2004-0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和康复医学科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脑性瘫痪74例应用引导式教育治疗,79例应用引导式教育加脑活素和丹参治疗,并进行了1年的随访。结果:单用引导式教育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68.92%,引导式教育加脑活素和丹参治疗组总有效率是87.34%,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1年时的发育商水平比较:引导式教育组平均发育商值58.36±16.34,引导式教育加药物治疗组平均发育商值69.38±17.32,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2.38,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对婴幼儿脑性瘫痪康复效果显著;引导式教育加营养脑细胞和活血化淤药物疗效更佳,对婴幼儿脑性瘫痪的发育商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疗法与Bobath疗法对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发育的影响。 方法将92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引导式教育疗法组(观察组)和Bobath疗法组(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采用运动发育指数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运动发育指数和GMFM88项的5个能区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和GMFM88项测试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引导式教育疗法和Bobath疗法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康复具有同等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孙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27-528
目的 研究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40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引导式教育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 引导式教育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指患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在我国CP的发病率为1.8%0~4.0‰,已成为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我们就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ation,HBO)综合治疗60例C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小儿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久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97-7499
引导式教育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的显特点是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性向患儿提供目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及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患儿与引导之间复杂的教与学的互动活动,最大限度地引导诱发患儿自身的潜力、即诱发患神经系统的功能形成和功能障碍的康复,达到疗育促通、创建有效功能。引导式教育强调以儿童需要为中心,将脑瘫患儿作为“全人”来对待,除对他们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外,还对他们的语言、智力开发、交往、性格、品德、意志、生活技能和体能等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地教育训练,使患儿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得到同步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引导式教育将教育训练与幼儿园和中、小学化课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引导式教育结合按摩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CE,又称Petoe法)结合中国传统按摩法对要幼儿脑性瘫痪提高其康复疗效的作用。方法:随机对119例3—14岁儿童脑性瘫痪患儿中的61例应用引导式教育加中国传统按摩法联合治疗,58例单用引导式教育治疗,将随访1年时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单用引导式教育组的有效率67%,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但在发育商/智商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和中国传统按摩法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疗效,较单用引导式教育的疗效显著,但对小儿脑性瘫痪儿童的发育商/智商发育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引导式教育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的显著特点是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性向患儿提供目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及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患儿与引导者之间复杂的教与学的互动活动,最大限度地引导诱发患儿自身的潜力、即诱发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形成和功能障碍的康复,达到疗育促通、创建有效功能。引导式教育强调以儿童需要为中心,将脑瘫患儿作为“全人”来对待,除对他们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外,还对他们的语言、智力开发、交往、性格、品德、意志、生活技能和体能等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地教育训练,使患儿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得到同步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引导式教育将教育训练与幼儿园和中、小学文化课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鹏  杨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2):1101-1103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76例3—6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应用物理疗法治疗,研究组39例应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并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研究组有效率为87.18%,单用物理疗法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1.35%。结论:物理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有效;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效果显著,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患儿引导式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军  刘瑾 《现代康复》2001,5(12S):123-123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应用于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例中度痉挛型脑瘫患儿分成A(引导式教育组),B(普通组)两组,各5例,分别住进引导式教育病房和普通病房,引导式教育组除常规功能训练之外,加上贯穿患儿24h的引导式教育,以小组形式,配合音乐,节律性意向,家长参与的方法。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A,B两组进行效果观察。引导式教育组在运动,智力,语言,日常生活能力,性格等各方面都比普通组有显进步,结论:引导式教育能全面的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使脑瘫患儿生活基本自理,并受到患儿和家长的喜爱,它可以作为脑瘫患儿康复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采用支持、对症及物理疗法、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另外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u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3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发育商评分明显上升(t=2.27,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与对照组62.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治疗组头颅CT阳性率显著降低(χ2=5.55,P<0.05),且未发生任何药物相关副作用。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C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伴随疾病、头颅CT及发病因素等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采用支持、对症、脱水和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并予以物理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同时加用神经节苷脂2mL(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停药20d后进入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发育商评分明显上升,头颅CT阳性率显著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0/42)与对照组78.6%(33/4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婴幼儿CP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患儿引导式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应用于脑性瘫痪 (脑瘫 )患儿的治疗效果 . 方法随机将 10例中度痉挛型脑瘫患儿分成 A(引导式教育组 )、 B(普通组 )两组 , 各 5例 , 分别住进引导式教育病房和普通病房 , 引导式教育组除常规功能训练之外 ,加上贯穿患儿 24 h的引导式教育 . 以小组形式 , 配合音乐 , 节律性意向 , 家长参与的方法 . 结果经过 3个月的治疗后 , A、 B两组进行效果观察 . 引导式教育组在运动、智力、语言、日常生活能力、性格等各方面都比普通组有显著进步 . 结论引导式教育能全面的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 使脑瘫患儿生活基本自理 , 并受到患儿和家长的喜爱 , 它可以作为脑瘫患儿康复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education,CE,又称Pet法)结合中国传统按摩法对婴幼儿脑性瘫痪提高其康复疗效的作用。方法:随机对119例3~14岁儿童脑性瘫痪患儿中的61例应用引导式教育加中国传统按摩法联合治疗,58例单用引导式教育治疗,将随访1年时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单用引导式教育组的有效率67%,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发育商/智商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和中国传统按摩法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疗效,较单用引导式教育的疗效显著,但对小儿脑性瘫痪儿童的发育商/智商发育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小儿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的概述、原则、适应证、评估方法和国内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脑瘫(CP)儿童伴有听力障碍的特点,听力障碍对其发育的影响。 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1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94例CP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根据BAEP结果在听力障碍组抽取10例为观察组,无听力障碍组抽取1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入院接受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评估。 结果:CP儿童听力障碍以双侧性、轻度为主。不随意运动型CP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痉挛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Ⅳ—Ⅴ级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Ⅲ级。两组GDDS各项发育商(DQ)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GDDS大运动、精细运动治疗前后DQ的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治疗前后DQ差值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CP儿童听力障碍以双侧性、轻度为主。CP儿童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与CP类型、GMFCS分级相关。听力障碍可能对CP儿童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的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疗效。方法将 87例C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 5 1例 )和对照组 ( 3 6例 ) ,予以物理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 ,观察组患儿同时静脉滴注神经节苷酯 (GM 1)。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评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发育商 (DQ) ,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DQ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神经节苷酯可提高CP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