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而急诊科则是重要窗口,它必须具备最优秀的人才资源,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最快捷的通讯工具和最便利的交通工具。这是急诊科应具备的能力。快速反应,技术精湛,程序规范,急而不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则是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士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某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2084名临床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具备基本的护理能力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于护士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婚姻状况、学历、职位、医院等级、专业兴趣、参与教学、工作年限七项内容。结论临床护士具有基本的护理能力,但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医院的管理层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应当结合护士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安排岗位和培训。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帮助不仅仅靠技术措施,而且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因素在治疗护理中的地位护患沟通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怎样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急诊科护士不应只是理论水平高,技术操作好,抢救、治疗迅速及时,还应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护士风险因素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科作为一个医疗特殊抢救之地,同时也承担着比较大的护理风险,其风险组成可分为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护理管理方面的因素、患者及社会方面的因素等三个方面;应该重视法制教育、增加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素质、加强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以降低护理风险,避免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林刃  郭燕梅  陈小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49-3251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福州市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州地区急诊科护士的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结论:福州地区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该调查结果应引起医院管理部门及护士自身的重视,采取相应对策进行行为干预,以遏制亚健康向疾病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8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寻找压力源及解决办法。方法:参考当前国际通用心理量表,课题组自行设计问卷,在经专家修订后,进行发放调查,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用求平均数法及标准差法。结果:在12项心理压力影响因素中,排在前4位的是:待遇问题,风险意识,工作强度,医院管理情况。结论:提高专业技能,合理安排班次,优化工作环境,适当提高待遇可以相应地减轻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制订解决对策。方法对我市三家医院46名护士进行调查检测,包括自评量表(SCL-90)、调查问卷等,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结果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情况主要是抑郁、焦虑、偏执等情况,检测指标高于正常指标,在对策建议当中提出了工作制度安排和心理调整等方法。结论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会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造成心理健康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调节治疗,改善护士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急诊科护患沟通能力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其沟通能力的干预策略。方法选取医院在急诊科工作≥1年的护理人员97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影响急诊科护士护患有效沟通的相关因素有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沟通技巧不足,医患认知存在差异等因素。结论从实现有效护患沟通、改善就医环境、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加强沟通培训、护士合理使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减少沟通阻断行为等方面制定干预策略,提高沟通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11.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详细研究了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应用GHQ-12及SCL-90式表格,人员为本院急诊科42名护士;结果 调查项目平均异常发生率GHQ-12约为25%,SCL-90约为27.1%;结论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平均值明显低于其它临床科室,亟需干预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医患冲突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医患关系成为了一个敏感而又脆弱的词汇。诚然,护理队伍正趋向年轻化,年轻护士刚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于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方面,存在着“盲点”和“误区”,这是他们在校园里没有学到的技能。因此,加强年轻护士沟通能力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PN持续性排班对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家镇级医院急诊科40名护士采用周期性和APN持续性排班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排班方法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采用APN持续性排班后护士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和焦虑抑郁发生率比周期性排班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N持续性排班明显减轻了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提高了其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满足了女性护士群体的身心需要,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护士在艾滋病高危因素中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艾滋病(HTV)在全球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到2002年我国受HIV病毒感染的人数已达100万人。该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和深层体液中,它可经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给医务人员。由于急诊护士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和深层体液,是职业性经血液感染的高危人群。每位急诊护士必须正视职业中的高危因素,切实作好自我防护,才能避免职业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是一所二级医院,急诊患者中外伤患者较多,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工作中职业安全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被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急诊科护士在高危的环境中工作,易造成职业伤害,因此,加强防护管理,提高防护意识,以减少职业危害,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6.
黄兰芝  王小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50-2651
职业危险因素自从职业医学之父Bemadio Ramazini提出这个概念之后,职业危险就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长期面对患重病、意外伤害、死亡等恶性刺激的患者,使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生活紧张而无规律,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同行其他科.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和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1].因此,对急诊科护士,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危险因素的防范[2].为了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职业危险,必须首先明确与职业危险的相关因素.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3].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168-170
目的对基层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制定可行的培训策略。方法本实验选用描述对比的方法,从2015年6月~2016年10月,选取我院的47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注册核心能力表、自我导向学习量表三项内容中的一些变量。从而判断出一般资料和护士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护士的核心能力与护士的年龄、职称、学历、护龄都有关系,护士的护龄越高核心能力得分越高,职称越高核心能力得分越高。护士的核心能力与护士的一般资料呈正相关。且所有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结论基层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需根据影响因素指定相应培训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急”字!急就容易导致护患之间误会和矛盾的发生。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急诊科的护理纠纷就逐渐多了起来。许多纠纷的发生都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消除护患矛盾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护理工作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需求上。作为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的重要人群,护士沟通能力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沟通已经成为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1],护患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2]。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由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Seligmen和Mihaly Csikzentmihalyi正式提出[3],积极心理资本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关注。从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临床中,护士如何提高沟通能力降低医患纠纷。通过咨询专家和查阅文献等方式,对临床医患纠纷矛盾发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避免发生医患纠纷的相应对策。从护士心和理素质较低、医护双方对医患沟通关系认知的差距、患者医学知识薄弱等三方面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尽快提高临床护士的自身素质,不断强化临床护士对临床医患矛盾的认识,实现对医患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在早期就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