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超声和肝功能检测探讨苯作业工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内215名工龄在2~18 a的苯作业工人的肝、颈动脉超声及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肝对照组比较,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P0.01),重度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高(P0.01),轻度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检出率增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及ALT异常检出率,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作业人群中,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肝功能存在相关性。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工人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应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治疗。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和肝功能可以反映苯作业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可辅助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玩具厂苯作业工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情况,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在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预防保健所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某玩具厂苯作业工人1 556例,对其肝、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苯作业工人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6.07%,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12.21%。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正常肝组工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19.6%、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1,P0.01)。50岁年龄组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肝人群(P0.01)。结论苯作业工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肝人群,特别应警惕50岁以上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作业非酒精性脂肪肝工人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210名苯作业非酒精性脂肪肝工人依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65例)和无高血压组(145例),无高血压组再进一步分为正常血压组(70例)和正常高值血压组(75例),运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各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结果苯作业非酒精性脂肪肝工人中,高血压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29.23%)及斑块检出率(16.92%)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16.55%)及斑块检出率(7.59%),正常高值血压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22.67%)及斑块检出率(12%)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16.55%)及斑块检出率(7.59%)(均P0.05)。结论苯作业非酒精性脂肪肝工人中,随血压水平的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增加。在正常高值血压组阶段,苯作业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已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蔡燕军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08-1509
目的观察高血压痛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139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行动态血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0例,颈动脉正常组69例。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24hSBP,dSBP,nSBP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24hSBP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天津市城乡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为脑卒中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中的1个乡村及2个社区共631例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之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结果(1)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5.4%(476/631),男性高于女性、城市社区高于乡村(79.2%vs 55.6%、83. 1%vs 6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形成最为常见,占84.9%(404/476),其次为内-中膜增厚占15.1%(72/476),且以多发斑块为主占60.3%(287/476),斑块好发于颈动脉窦部及锁骨下动脉,不同性别及城乡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且≥60岁者斑块的检出率高于60岁者,同年龄段间社区与乡村受检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城乡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男性高于女性、社区高于乡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优选方法,是脑卒中预防与干预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在低浓度混苯作业环境下,作业工人肝损害的超声影像学以及血清生化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选择接触低浓度苯、甲苯和二甲苯(混苯)的作业工人110人(男80人,女30人)作为接触组。另选其他非接触混苯的在年龄、工龄、性别等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的人员110人(男72人,女38人)作为对照组。接触组和观察组均进行常规肝脏超声检查,肝中静脉管径及频谱,同时检查肝血清生化学指标。结果混苯接触组B超肝肿大检出率为1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2%;脂肪肝检出率为1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肝异常回声检出率为33.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72%;肝中静脉血流频谱异常检出率为1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以上4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的血清生化学检查中,接触组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5.45%)和丙氨酸转氨酶(ALT)(12.72%)活力升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和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混苯不仅会造成血液系统损害,也会造成肝脏损害。低浓度混苯作业工人肝声像肝中静脉频谱以及血清生化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损害的改变,早期应用超声检查能更好地发现肝形态学和肝血流动力的变化,而血清生化学检查也可以判断肝脏功能改变,两者相结合诊断肝脏损害有助于早期判断肝脏受损的程度,为混苯作业人员早期发现肝损害、保护机体健康提供依据和方法,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在低浓度混苯(苯、甲苯、二甲苯)作业环境下,作业工人腹部超声影像上的变化。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选择接触低浓度三苯的作业工人170人作为接触组。另选其他非接触三苯的在年龄、工龄、性别等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的人员170人作为对照组。接触组和观察组均进行肝、胆、脾、肾部位的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苯接触组腹部超声结果异常检出率(38.23%)明显高于对照组(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在肝肿大、脂肪肝、脾肿大、肾结石超声结果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工龄的延长,以上个指标的超声检出率增高。接触组11~20 a工龄段的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为40%,明显高于0~10年工龄组15.45%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混苯作业工人的肝、脾和肾的B超声像图均易发生改变,是混苯作业人员早期发现腹部损害,保护机体健康的一种较好的监护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衢州市在岗苯作业工人健康现状,为提高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衢州市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报告的苯接触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分析衢州市在岗苯作业工人健康状况。结果调查在岗苯作业工人1 368人,其中男性1 022人,女性346人。苯作业工人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尿常规,分别为29.61%和23.83%。血常规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但尿常规异常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43岁组工人血压异常检出率高于≤43岁组,但血清ALT异常检出率低于≤43岁组(均P0.01);苯接触工龄4年组工人的血压和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4年组(P0.05);所在企业性质为公有制的工人,其尿常规和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所在企业为非公有制的(P0.05);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工人的血压异常检出率高于从事制造业的,但血常规异常率低于从事制造业的(P0.01)。结论长期接触苯可影响人体造血系统,企业应做好职业卫生防护,定期组织职工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TIA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LI组)、脑梗死(CI)患者(CI组)共309例,分析三组ICVD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构成、年龄、性别以及CAS斑块性质与位置的关系.结果 (1)CI组颈动脉超声检出的CAS远较TIA组高(P<0.05),但三组患者CAS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ICVD患者CAS检出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LI组、CI组与年龄的关系较TIA组更为密切(P<0.05).超声检出CAS患者的硬化程度与年龄无相关性.(3)ICVD患者颈动脉硬斑检出率(93.34%)明显高于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7.66%).颈动脉分叉处(BIF)斑块总数及硬斑数也明显高于其他位置(P均<0.05).(4)性别与CAS无明显相关性.但60~69岁年龄段女性患者CAS检出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P<0.05).结论 (1)CI组CAS检出率高于TIA组.(2)ICVD患者CAS检出率有年龄特征性,但CAS程度与年龄无相关性.(3)ICVD患者CAS斑块以硬斑为主,BIF是斑块高发部位.(4)总体上ICVD患者CAS检出率无性别差异,但60~69岁年龄段女性ICVD患者CAS检出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0.
马彩虹 《现代保健》2011,(21):113-1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6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66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高危人群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高危人群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结构及功能,评价粥样硬化程度,并做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情况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年龄、性别、高危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超声直接显示颈动脉内管壁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对防治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预防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的价值,为将超声检查颈动脉纳入常规健康体检项目提供依据.[方法]于2007年3月到2009年10月做超声检查的部分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027名受检者,颈动脉硬化总检出率59.69%,其中女性检出率51.59%,男性检出率66.73%,男性高于女性;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相关(P=0.000),而与糖尿病(P=0.068)、血脂异常(P=0.087)及高尿酸血症(P=0.078)不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缺血性脑梗塞相关(P=0.000).[结论]超声检查颈动脉不但可用干预测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用于心脑血管的风险预测,有必要将其列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苯作业人群年龄、性别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以2 666例苯作业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按照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分组,统计不同性别、年龄组中脂肪肝工人的比例。结果苯作业人群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呈增加的趋势。男性脂肪肝患病率≤30岁组为10.9%,31~40岁组为18.2%,41~50岁组为25.2%,51~60岁组为29.1%;女性4个年龄组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6.9%、10.2%、17.8%、31.3%。50岁以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17.6%,女性为11.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男女脂肪肝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苯作业人群中性别、年龄均为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非硬化老年人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各年龄段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颅外段颈动脉、椎动脉,并与多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随年龄增长病变检出率呈递增趋势,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项相关影响因素中,硬化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硬化患者(P<0.01或<0.05),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虽略高于非硬化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均高于非硬化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l低于非硬化组(P<0.01或<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对于预防、诊断及治疗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探讨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法 对590名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算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并与1162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增加,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45.3%,其中软斑占68.9%,混合斑占24.6%,硬斑占6.5%.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IMT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有利于早期辨别高血压前期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61例患者,根据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组和非CHD组。其中CHD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再分成轻、中、重度狭窄三个亚组。所有患者同时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远端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CHD各组和非CHD组间颈总动脉IMT、斑块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平均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也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可以间接用来判断CHD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扬州市苯作业人员的血常规状况,探讨不同年龄、行业、工龄、性别对苯作业人员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扬州市2014年3 003名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003名苯作业人员血常规异常检出率为6.9%,WBC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分别为4.3%和5.2%。不同年龄、行业组苯作业人员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a组WBC的减少检出率高于工龄10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WBC减少检出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工龄、性别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工行业男性组和女性组WBC减少检出率分别为5.2%和2.0%,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作业人员血常规异常主要表现为WBC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工龄、性别对苯作业人员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苯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防护,尤其是化工行业的男性员工。  相似文献   

18.
彩超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殿虎  杨恺 《现代医院》2010,10(6):92-9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组患者及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分布、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中,粥样斑块形成124例(77.5%),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9例(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梗死侧与粥样斑块具有同侧相关性(p〈0.01);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基本相似,但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上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为该行业职业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54家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对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人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内科常规、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肝脾B超、纯音测听等,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职业健康检查共1 367人,异常检出率为66.9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有机溶剂(包括苯系物、正己烷、甲醇等)、噪声、粉尘、酸雾或酸酐;其中有机溶剂、粉尘、噪声作业接触率分别为58.38%(798人)、34.60%(473人)和28.16%(385人),目标疾病检出率分别为2.38%(共19人,其中有2例疑似职业性慢性苯中毒)、0.21%(1人)和4.42%(17人);整体目标疾病检出率为2.71%;有机溶剂、噪声、整体目标疾病检出率均高于2012年全区职业人群(均P0.05)。按危害因素分类,接触苯系物作业工人的血常规、肝脾B超异常检出率,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纯音测听异常检出率,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以及整体工人的纯音测听、心电图、肝脾B超异常检出率均高于2012年全区职业人群(均P0.05)。结论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较大,特别是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系物)、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最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而企业自身则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改善作业环境,定期给作业工人做职业健康检查等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TIA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LI组)、脑梗死(CI)患者(CI组)共309例,分析三组ICVD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构成、年龄、性别以及CAS斑块性质与位置的关系。结果(1)CI组颈动脉超声检出的CAS远较TIA组高(P〈0.05),但三组患者CAS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ICVD患者CAS检出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LI组、CI组与年龄的关系较TIA组更为密切(P〈0.05)。超声检出CAS患者的硬化程度与年龄无相关性。(3)ICVD患者颈动脉硬斑检出率(93.34%)明显高于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7.66%)。颈动脉分叉处(BIF)斑块总数及硬斑数也明显高于其他位置(P均〈0.05)。(4)性别与CAS无明显相关性。但60—69岁年龄段女性患者CAS检出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P〈0.05)。结论(1)CI组CAS检出率高于TIA组。(2)ICVD患者CAS检出率有年龄特征性,但CAS程度与年龄无相关性。(3)ICVD患者CAS斑块以硬斑为主,BIF是斑块高发部位。(4)总体上ICVD患者CAS检出率无性别差异,但60~69岁年龄段女性ICVD患者CAS检出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