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医院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情况, 对其诊断要点进行总结, 为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5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在工种、年龄、接噪工龄和噪声强度区间内的分布情况, 对未被诊断为病例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 所有申请者均经多方面、多种途径检查, 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有23例, 其中轻度17例, 中度5例, 重度1例, 观察对象5例。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P < 0.05)。纯音测听结果未达到诊断标准、伪聋或夸大聋是未诊断的主要原因。
结论 申请诊断者职业接触史的确认和纯音测听真实性的判断在临床上是难点, 需要结合现场调查、五官科会诊、临床观察和客观检查确认。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与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有关的几个问题:职业接触史和有关病史的采集;关于评价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频率组合和听力损伤的计算以及防护听阈等问题。在国家尚未公布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之前,介绍了内部试行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按照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双耳听力损伤达到56dB者,应享受职业病待遇。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性噪声聋是指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引起的内耳毛细胞病变而致的感音性听力损失。已颁布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对噪声作业人群的健康监护、噪声性耳聋的诊断和处理起着规范性指导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2016—2020年我院进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304例,226例确诊,占诊断人数的74.3%。其中,轻度噪声聋117例、中度88例、重度21例,涉及128家用人单位。噪声聋诊断者集中于40~<50岁年龄组,并随年龄增大确诊率增加。提示用人单位应定期开展接噪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对听损工人宜及时调离噪声危害岗位。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正确理解和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已取代《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49—2002),于2007年11月30日正式实施。为更好的理解和实施新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我们就修订研究的重点和诊断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问题作一介绍、说明。  相似文献   

6.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修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 16152-1996、GBZ49-2002)的颁布实施不仅为职业暴露群体的听力保护以及职业性听力损伤或耳聋患者的相关权益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职业病防治机构提供了诊断和评定依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的颁布实施,职业病诊断工作更须规范、严谨.  相似文献   

7.
虽然人类认识噪声聋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只是在近半个世纪,当纯音听力计诞生之后,在确定纯音听力与日常听能力之间的关系上才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旨在研究噪声引起的感觉神经性听觉障碍的工人其语言频率听力与高频区听力组合下降到何种程度时才影响了工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并将以此确定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下限值。  相似文献   

8.
新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自2007年12月实施后,对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而对于较复杂病例,在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仍导致较大争议。为此,本文报告两例噪声作业工人出现听力损伤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职业病诊断资料,以求与同行共同探讨诊断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积累经验,为修订和完善噪声聋诊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职业性噪声聋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1]。近年来,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劳动者日益增加,当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职业病诊断结果有异议时,则可能进入职业性噪声聋鉴定诊断程序。为发现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鉴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对2015年5月—2017年5月参与职业性噪声聋鉴定诊断的22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鉴定水平。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的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职业性噪声聋(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deafness, ONID)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职业病[1, 2]。2009—2018年上海市共报告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74例,占职业病发病总数的21.25%,其中噪声聋466例[3]。有报道显示各省市噪声作业体检人次数占职业体检总人次的40%左右[4]。某医疗机构报道2011—2016年共接诊疑似噪声聋109人次(106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5例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的分析,探讨职业病诊断的难点及改进途径。方法对5例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职业史、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工作现场职业卫生检测资料等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缺乏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诊断过程中的鉴别诊断是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难点。结论为提高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准确率并减少争议,须加强职业病诊断与职业健康监护的衔接,同时应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的要求进行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5例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的分析,探讨职业病诊断的难点及改进途径。方法对5例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职业史、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工作现场职业卫生检测资料等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缺乏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诊断过程中的鉴别诊断是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难点。结论为提高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准确率并减少争议,须加强职业病诊断与职业健康监护的衔接,同时应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的要求进行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比较新版《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2014)与旧版《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07)对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诊断结局的差异和一致程度。
  方法  收集42例临床医学观察的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分别应用新版GBZ 49—2014标准和旧版GBZ 49—2007标准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  42例患者平均年龄(42.87 ± 7.38)岁,平均工龄(11.65 ± 7.08)年。根据新版GBZ 49—2014标准诊断,结果为轻度噪声聋23例,中度噪声聋4例,不能诊断15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为64.29%。根据旧版GBZ 49—2007标准诊断,结果为观察对象27例,轻度噪声聋7例,中度噪声聋4例,不能诊断4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为26.19%。新版GBZ 49—2014标准下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率高于旧版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版标准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29,P < 0.05),主要表现在轻度噪声聋的诊断不一致。
  结论  新版GBZ 49—2014标准与旧版GBZ 49—2007标准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结局上存在差异,是技术革新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生产性噪声是造成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危害因素。纯音听力检查结果是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和分级的主要依据,应严格按照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进行噪声聋的诊断和鉴定。我们现将1例职业性中度噪声聋诊断经过,报告如下。1病例1.1一般资料患者男,59岁,2002—2012年为某工厂锻压车间管理工,工龄为10年零5个月。自2010年5月起自觉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16.
煤矿工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及伤残度分级标准初探邢娟娟,孙学京,刘绍玉,李唐我国煤矿有近200万职工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中工作,许多矿工由于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而导致职业性噪声聋。我们结合煤矿职业性噪声危害的调查和防治工作的实践,对有关煤矿工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职业性噪声聋是作业者在噪声工作岗位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双耳对称、听力呈逐渐性下降的感音性听力损伤。目前,噪声性聋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长期从事噪声作业的接触人员,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职业噪声聋诊断实践中的一些新问题,探索解决处理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市职业性噪声诊断案例及部分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结果 新标准在适用范围、噪声作业史认定、观察对象界定几方面的实践应用中存在一些不适用或需进一步明确之处,在纯音测听重复性要求的应用中,存在未考虑纯音测听结果 重复性差的多因性,有些诊断欠妥.结论 建议对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明确解释或修改,在应用实践中应规范检查,认真分析,在科学公正的原则下适当变通处理,作出尽可能客观真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噪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职业环境下的有害因素,可导致机体出现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是目前职业病防治的研究重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职业性噪声聋防治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职业卫生立法、工人的意识行为和态度、噪声习服、易感性研究等方面的新进展以及在职业性噪声聋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版本诊断标准对疑似职业性噪声聋(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deafness,ONID)诊断结果的影响,为ONID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9月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清远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在岗期间噪声作业工人的体检结果,以G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