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钧  杨洋 《医学综述》2010,16(16):2447-2449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用于诊断纵隔淋巴结等病变的最新微创检查方法。利用电子支气管超声内镜头端固化搭载的超声探头可实现在超声图像实时监视下的穿刺活检,大大提高了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现主要介绍EBUS-TBNA的技术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静脉麻醉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术患者的精准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1月532例行静脉麻醉下EBUS-TBN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者采用喉罩辅助呼吸下完成操作,其余患者均为面罩通气自主呼吸。其中331例(精准护理组)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精准护理方案,并对患者行个体化宣传教育,术中快速准确医护配合,术后细致观察,精准护理。余201例(对照组)仅实施基础常规护理,未予精准护理病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5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对照组比较,精准护理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淋巴结穿刺取材满意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静脉麻醉下EBUS-TBNA术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以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穿刺30例患者中,23例获得阳性病理结果,7例穿刺病理结果为阴性,3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及严密监护,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诊断肺门纵隔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过CT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检查,提示存在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或位于气管或支气管周围肿大的患者50例,采用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检查,观察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诊断的准确性。结果50例患者共穿刺淋巴结124例次,平均2.48次/例,穿刺成功率达到100%。肺癌诊断率达到87.50%,结核病诊断率达到71.43%,结节病诊断率为62.50%。除穿刺部位出现少许血,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采用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诊断肺门纵隔病变准确性高、风险低、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接受EBUS-TBNA或TBNA检查的100例患者(EBUS-TBNA 50例,TBNA 5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穿刺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0例患者共穿刺121个部位,EBUS-TBNA组和TBNA组获得满意标本的比例分别为90.6%和78.9%。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和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结论: EBUS-TBNA与TBNA相比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更高,且不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对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蒋新成 《重庆医学》2021,50(12):2137-2142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已经成为肺癌纵隔分期的一线检查方式,并广泛应用于其他纵隔疾病的诊断中.近年来关于EBUS-TBNA的程序研究逐渐开展,包含麻醉方式选择、吸力大小、是否使用针芯、淋巴结超声特征、快速细胞学应用、活检针等多个方面.活检针作为EBUS-TBNA程序中重要的一环,对其诊断效能有着极大影响.为获取最大诊断效能及解决更多组织需求量等诸多问题,多种活检针被引入EBUS-TBNA中.不同型号活检针的EBUS-TBNA诊断率有一定差异,在亚组疾病中的差异可能更加明显.不同型号活检针所获得的EBUS-TBNA样本均可用于分子、基因及PD-L1检测,但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吸活检术(EUS-FNA)和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诊断纵隔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病变的患者行EUS-FNA或EBUS-TB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1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为81.3%(13/16),其中行EUS-FNA2例,诊断率为100%(2/2);行EBUS-TBNA 14例,诊断率为78.6%(11/14)。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1例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81.3%(13/16)和68.8%(11/16)。通过离心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8.5%(5/13)。结论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离心后的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 在肺癌及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至12月就诊病例,对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内气管、支气管旁肿块的368例患者行EBUS-TBNA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68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252例,其中经EBUS-TBNA穿刺活检确诊恶性肿瘤232例,368例患者经EBUS-TBNA共穿刺387组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旁肿块56例。EBUS-TBNA诊断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和100%。368例患者经穿刺病理或治疗随访考虑良性病变116例,其诊断符合率为92.9%。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肺门及纵隔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EBUS-TBNA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肺癌手术治疗的准确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中应用全程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在我院行超声内镜下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的患者中挑选90例定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配合进行干预,比较其干预后的1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1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其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应用全程护理配合可将其1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可加以推广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中央型肺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胸部CT检查示支气管、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周围肺内病变并行EBUS-TBN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最终诊断为正确诊断,计算EBUS-TBNA诊断中央型肺内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本组EBUS-TBNA在中央型肺内病变中诊断的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2.5%,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2.5%。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在中央型肺内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操作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寻与其敏感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进一步提高EBUS-TBNA的操作质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EBUS-TBNA淋巴结活检的393例患者的资料,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统计方法比较支气管镜操作者的经验、患者属性、手术麻醉方式、穿刺淋巴结的站点、穿刺淋巴结的大小、淋巴结穿刺组数及单个淋巴结穿刺针数不同时EBUS-TBNA阳性率的差异,分析影响EBUS-TBNA敏感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操作支气管镜不同年限的操作者之间、门诊与住院患者之间、局麻与无痛静脉麻醉患者之间、穿刺不同站点的淋巴结之间、单个淋巴结不同的穿刺针数之间以及穿刺不同组数淋巴结的患者之间EBUS-TBNA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界面下不同最大径的淋巴结之间,EBUS-TBN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其中最大径≤1 cm组的EBUS-TBNA阳性率低于最大径>2 cm组的EBUS-TBNA阳性率(P<0.000 1)。淋巴结大小与EBUS-TBNA的阳性率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1.027,P<0.001)。结论 所有呼吸科医生经过培训掌握操作要领后,均可实施EBUS-TBNA操作,而并非只有专职的介入肺脏病医生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临床工作中,穿刺>2 cm的淋巴结有助于提高EBUS-TBNA的敏感性。淋巴结穿刺的组数、单个淋巴结的穿刺针数、穿刺淋巴结的站点、麻醉方式以及患者是在门诊还是住院操作与EBUS-TBNA的阳性率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及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应用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行EBUS-TBNA检查的63例患者,并分析穿刺结果,评价其诊断价值和安全性。结果:63例中,经组织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为肺癌53例,炎性肉芽肿5例,未作出诊断5例。EBUS-TBNA检查准确率92.1%。术后体温高于正常5例,无出血、严重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该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荐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晔  张泽明  赵学琴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8):2179-2183
目的 对比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与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对支气管肺癌患者肿大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支气管镜室接受TBNA或EBUS-TBNA的支气管肺癌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活检方式将其分为TBNA组(66例)和EBUS-TBNA组(47例)。依据所选穿刺点,将TBNA组及EBUS-TBNA组患者再分别分为中央区组﹝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胸内淋巴结分区中的4R、4L、7﹞及周围区组(ACCP胸内淋巴结分区中的11R、11L)。TBNA组共穿刺87个部位,其中中央区组56个,周围区组31个;EBUS-TBNA组共穿刺63个部位,其中中央区组40个,周围区组23个。穿刺标本均于病理科行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涂片可见癌细胞并分型者为穿刺阳性,如未见癌细胞则定义为穿刺阴性。以手术或胸腔镜、纵隔镜淋巴结活检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各组诊断肿大淋巴结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BNA中央区组穿刺诊断肿大淋巴结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80.8%、100.0%、82.1%)与EBUS-TBNA中央区组(91.9%、100.0%、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NA周围区组穿刺诊断肿大淋巴结性质的灵敏度、正确率(55.2%、58.1%)低于EBUS-TBNA周围区组(85.0%、87.0%)(P<0.05);TBNA周围区组穿刺诊断肿大淋巴结性质的特异度(100.0%)与EBUS-TBNA周围区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可良好地耐受检查。TBNA组与EBUS-TBNA组咯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NA及EBUS-TBNA均可有效诊断ACCP胸内淋巴结分区中的4R、4L、7处肿大淋巴结性质;EBUS-TBNA诊断ACCP胸内淋巴结分区中的11R、11L处肿大淋巴结性质的价值要优于TB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治疗纵隔囊肿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纵隔囊肿患者30例,行EBUS-TBNA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纵膈囊肿患者30例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BUS-TBNA治疗纵隔囊肿安全有效,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内镜超声引导下针穿刺活检来确定大肠癌术后盆腔肿块的性质,并评价这种方法的对盆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9例患者在大肠癌术后9~14个月经CT或内镜超声检查发现大肠癌术后的盆腔肿块,其中3例患者同时伴有肿瘤标志物升高。全部患者均曾经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结肠内占位。对其进行内镜超声检查,以明确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对病变行细针穿刺活检。结果全部19例患者均接受了细针穿刺活检,经组织细胞学检查13例为腺癌,6例为良性淋巴结病变。全部患者经手术(n=11)及临床随访及(n=8)验证,得出EUSFNA诊断盆腔肿块的敏感性为86.7%。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是确定大肠癌术后盆腔病变性质的安全、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在纵隔及肺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纵隔及肺门病变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诊断,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支气管镜引导F针吸活检术诊断结果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诊断纵隔及肺门病变的效能。结果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结果阳性33例,阴性9例:病理金标准的结果为阳性36例,阴性6例。准确度为929%,灵敏度为91.7% ,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为67%。结论在纵隔及肺门病变诊断中,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诊断效果理想,安全性高,能有效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94-96+169
目的 观察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治疗纵隔囊肿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纵隔囊肿患者30例,行EBUS-TBNA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纵膈囊肿患者30例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EBUS-TBNA治疗纵隔囊肿安全有效,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行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共取材240针,其中222针复合病理检查要求,穿刺活检成功率达92.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颈部按压后基本无出血。穿刺活检样本活检结果显示74例患者诊断明确,1例诊断不明,后经术后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诊断明确的患者中淋巴结恶性病变患者占70.7%,其中淋巴瘤10例,转移癌43例;良性病变共22例,占29.3%,主要为淋巴结结核和淋巴炎。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准,超声诊断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显示良性病变准确率分别为77.3%和97.7%,恶性病变准确率分别为93.4%和100%,整体符合率分别为88.7%和99.3%;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诊断肺小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1月间确诊的肺小细胞癌患者的EBUS-TBNA检查结果,分析EBUS-TBNA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的病理特征,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28例患者行EBUS-TBNA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78.6%;25例行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96.0%。应用EBUS-TBNA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的25例患者,符合率100.0%。病理特征:细胞小,胞质稀少,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染色质深染,细颗粒状,通常不见核仁,核分裂像常见,易挤压、拉丝,细胞间互相镶嵌。免疫组化结果:CK阳性率100%,CD56阳性率90%,Syn阳性率55%,TTF1阳性率89.47%,Cg A阳性率60%。结论 :对于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小细胞癌患者,联合应用EBUS-TBNA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微创高效。  相似文献   

20.
内镜     
不完善的常规结肠镜与磁共振结肠成像技术在近端结肠检查中的评价;胶囊内镜和双气囊肠镜检查在不明原因出血和息肉病患中的比较;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在纵隔病变中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