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谌  杨文环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44-1246
目的:通过调查310例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和行为,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调查155例2~5岁儿童的家长和155例幼儿园教师对手足口病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8.71%,总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0.65%;幼儿园教师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4.52%,总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5.81%。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是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最主要渠道。结论: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幼儿园教师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卫生宣传教育应根据儿童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需求,采取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家长中实施健康教育对其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选择本乡镇卫生院辖区内婴儿及家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特殊健康教育,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婴儿定期健康体检参与率及疫苗按时接种率。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均较实施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P<0.05),婴儿定期健康体检参与率及疫苗按时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家长实施综合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提高其参与儿童保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7月期间于南平市第一医院崇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云谷门诊部)接种的121名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名)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61名)给予改进健康教育,比较2组及时接种率,家长健康信念、知识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及时接种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干预前,2组家长健康知识、态度与信念、行动评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家长健康知识、态度与信念、行动评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家长知识总知晓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 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中,可提高及时接种率,增强家长健康信念,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在小儿免疫接种中对小儿和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国家计划基础免疫疫苗注射的儿童20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给予对照组常规接种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小儿免疫接种成功率、免疫接种及时率、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小儿免疫接种成功率和免疫接种及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小儿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儿家长;观察组小儿家长对接种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儿免疫接种及时率和成功率,并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银川市妇幼保健院高台寺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的6个居民小区按其所处地理位置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取发放宣传小册子、电话咨询、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社区常规工作制度向其介绍儿童保健相关知识.6个月后就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社区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定期健康体检的参与率、Ⅰ类疫苗和Ⅱ类疫苗的按时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婴儿家长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社区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其参与社区儿童保健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与式技能培训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辖区9所幼儿园768名幼童的家长进行抽样并随机抽取198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名,观察组进行健康行为干预,运用参与式技能培训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分别对两组家长关于手足口病知识的知晓接受程度进行随访,对两组知晓率进行比较,并探讨参与式技能培训对于手足口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对照组问卷调查平均得分(5.63±1.25)分,观察组(8.17±1.48)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有统计学意义(t=12.71,P0.05)。结论运用参与式技能培训在手足口病防控,通过干预后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手足口病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变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患者28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44例和对照组143例,干预组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值变化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变,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明显,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行为形成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使患者掌握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提高疾病防范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使血压达到良好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采用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而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复发率。结果:教育组患儿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78.125,p0.01),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早产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病区住院的120例早产儿家长,以采用情景教学的62例为研究组,以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的58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家长对早产儿基础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出院后继续早期干预的实施率、回院的复诊率、智力及神经行为评分。结果:研究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家长对生活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出院后继续早期干预的实施率、回院的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情景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家长学习掌握早产儿的护理知识及实施早期干预,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凤莲  郑霞  蓝琼瑾 《中华全科医学》2012,(8):1284-1285,1290
目的了解婴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现状,探讨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2月-10月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社康中心进行儿童保健或预防接种的3个月~3岁的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要求当场作答。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以及手足口病知识的来源等内容。结果发放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6%。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高于文化程度低者(P<0.01)。目前手足口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41.2%),将来最希望从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手足口病的知识(62.2%)。结论社区散居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掌握有限,医务人员应主动走进社区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郑永玲 《中外医疗》2012,31(23):132-13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手足口病中的效果。方法对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教师及家长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其健康行为方式有了明显改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治疾病意识,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采取发宣传小册子、电话咨询、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后社区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方面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多种形式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形成主动接种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社区婴幼儿的家长实施新型健康教育对参与儿童保健活动的影响,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各有60名的婴幼儿及其家长,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婴幼儿家长仅通过社区中粘贴的宣传海报等方式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婴幼儿家长通过社区讲座、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接受新型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参与儿童保健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的参与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儿童保健的参与度,减少传染类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华萍  陈凤英  张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30-131,145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及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及家属知晓率的影响。方法58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宣教和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及并发脑炎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干预组对手足口病的完全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干预组患儿的皮疹、口腔溃疡的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计划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家长9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家长给予全面系统的免疫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家长的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综合评分水平、对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度、儿童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收集患儿家属(98名)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名。对照组患儿家属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家属接受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善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手足口臀部皮疹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饭前便后洗手、每日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玩具消毒的行为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知识,改善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对社区妇女卫生保健的干预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社区妇女10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与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卫生保健干预,对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遵医行为评分、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社区妇女护理满意度评分(96.65±1.02)分、遵医行为评分(97.82±1.5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社区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率98.00%,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社区妇女卫生保健意识,能够显著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和遵医行为,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市中学生重点卫生防病知识水平,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上更加全面系统,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策略.方法 以随机抽样方式抽取黑河市内的一所高中、两所初中的1980名学生.结果 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的综合知晓率为84.8%,重点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综合率79.4%.其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结论 我市中学生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重点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均符合国家2010年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的要求.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开展切实可行的行为干预策略,加强对新发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应该从青少年开始进行健康素养知识的普及,进行各种行为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及行为干预策略,使学生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抓好侧重点,以促进中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行为与血压的干预效果,提高社区老年ISH的控制水平。方法:选择108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高血压三级管理、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及收缩压有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是传统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两者相结合有望提高社区老年ISH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识及健康行为建立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给予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识情况,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