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比较溶栓再通的早晚对组织再灌注的影响 ,探讨组织再灌注障碍的原因及评价早期溶栓的意义。方法 使用大鼠提睾肌动脉溶栓模型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4组 ,A、B、C组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 10、30、6 0min输入葡激酶静脉溶栓 ,D组为对照组 ,无血栓形成及溶解过程 ,输生理盐水维持观察。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测量溶栓前后及对照组相应时刻的血流量 ,并通过显微录像系统观察血栓的溶解过程及组织的微循环变化。结果 A组与B组比较 ,血流量恢复程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C组与A、B组比较 ,再通后血流量恢复程度减少 ,统计学意义显著 (P <0 0 5 )。 3组再通后血流量较各自正常时亦减少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相应时刻血流量无显著变化。血管再通后局部组织中可见广泛分布的微栓塞现象。结论 早期溶栓后组织仍可出现再灌注障碍 ,它与微栓塞的存在有一定关系 ;单纯缩短血管开通时间仅能部分改善组织的再灌注程度。  相似文献   

3.
罗雪琚 《华西医学》1991,6(2):135-137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70~90%有冠脉血栓形成。血栓虽可自行溶解,但常在4小时之后,此时冠脉阻塞已造成心肌永久性损伤。近年来AMI的治疗已不仅限于症状和并发症的治疗,并进而针对冠脉血栓,使冠脉再通,以期及早恢复心肌灌流,限制梗塞范围,甚至防止梗塞形成而达到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目的。此种心肌再灌注的治疗有:药物的——溶栓疗法,机械的——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和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4.
5.
心达康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达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再通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心达康组(42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以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心达康组在溶栓治疗同时口服心达康。1个月后比较2组。再通标准各项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再通指标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达康组为51.72%明显低于对照组78.57%。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痛缓解率88.10%与6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2.22%(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P<0.01)。结论 心达康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可提高疗效,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晚近动物实验发现冠状动脉长期闭塞前的短暂的心肌缺血卜动肌预缺血)使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这洋类似现象临床病例也有发生,便死前24h有静息时先兆性心绞痛(PA)者发生急化乙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可获得成功的再灌注’‘。为证实和确定人类预缺血的作用,我们回顾性地观察了梗死前有预缺血对AMI再灌注治疗的影响。三资料和方法入选病例:1993年IO月一1995年11月期间连续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宝、资料完整的AMI病人101例中符合下列条件者为入选病例:(1)AMI症状发作到开始静脉溶栓治疗<6h;()具有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8.
9.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如心律失常,心功能低下等,都会增加AMI溶栓治疗的风险,增加病死率,为了减少再灌注损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和黄芪注射液,并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2002-2004年选择我院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用尿激酶前或同时应用参麦、黄芪注射液各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对照组只用尿激酶和常规治疗。2结果治疗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63.…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前后血管再通和心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变化,探讨IMA对STEMI溶栓后再灌注的预测作用。方法入选发病6h之内入院STEMI患者共50例,均予常规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2h后有无再灌注表现将患者分成无灌注组(17例)和再灌注组(33例),两组患者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h、4h、6h分别采血测IMA浓度,并于8h、12h、14h采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前IMA浓度无明显差异,溶栓后4~6hIMA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再灌注组IMA于心肌再灌注恢复后,提前达峰值并回落至正常,IMA达峰值时间较CK-MB显著提前(P<0.05)。结论 STEMI溶栓后心肌是否恢复再灌注与IMA浓度变化存在相关性。IMA早期明显下降可作为STEMI溶栓后心肌恢复有效再灌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Ⅰ期康复治疗方案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研究改善心肌再灌注的方法。方法:将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的120例ST段抬高的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Ⅰ期康复治疗方案组)和对照组60例(传统4周康复治疗方案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一至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收集患者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帧数记数(the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结果:观察组CTFC低于对照组犤(26.1±5.3)和(30.8±4.4)帧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81,P=0.02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Ⅰ期康复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  相似文献   

15.
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其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再灌注损伤是发生于缺血再灌注后的损害,与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激活浸润有关,这一点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本文就缺血再灌注的一些实验及临床现象,就再灌注损伤的类型及药物对其治疗作用综述如下。1心肌再灌注损伤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Ⅰ期康复治疗方案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Ⅰ期康复治疗方案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研究改善心肌再灌注的方法。方法:将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的120例ST段抬高的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Ⅰ期康复治疗方案组)和对照组60例(传统4周康复治疗方案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一至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收集患者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etion,TIMI)帧数记数(the 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结果:观察组CTFC低于对照组[(26.1&;#177;5.3)和(30.8&;#177;4.4)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81,P=0.02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Ⅰ期康复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  相似文献   

17.
硫酸镁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急性心肌梗塞具有溶栓治疗指征思考92例,用蝮蛇抗栓酶静脉内溶栓获冠脉再通84例。分为硫酸镁组52例,对照组(利多卡因)32例。2组均在溶栓前30min给药。结果:硫酸镁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PA)24例(56.1%),心衰3例(5.7%),死亡4例(7.6%)。对照组发生RPA27例(84.3%),心衰4例(12.5%),死亡4例(12.5%),2组差异显著。作者对RPA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的标记[英]/LiebermanKS…// J EmergNurs.-1995.21(2).-112~115近几年来,急症科护士已能用溶栓疗法迅速有效地处理急性心梗后的心肌缺血,但却要熟悉心肌再灌注的体征和症状。急性心梗时心电...  相似文献   

19.
镁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镁与心血管系统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镁的缺乏可引起心肌损害,应用镁盐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疗效〔2〕。为此,本文就镁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综述如下。1镁与心肌损害镁是三百多种酶反应的辅助因子,对细胞代谢和能量转换起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婴幼儿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综合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n=10)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晶组,n=10)。于心脏停跳即刻、缝合右心房切口前分别取小块右心房肌肉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并对线粒体、细胞核、肌纤维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组心肌保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冷晶体液组最重,综合组最轻。心肌超微结构评分冷血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冷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9~16.78,P<0.05~0.01)。结论: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