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口腔梅毒疹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8例口腔二期梅毒疹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及舌部红斑、糜烂、白斑和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8例患者RPR、TPHA均为阳性。普鲁卡因青霉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第3、6、9、12个月时复查 ,两项指标均逐渐下降。2例转为阴性。4例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1个月内皮疹消退 ,4例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2个月内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血清固定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予以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予以苄星青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后分别于3、6个月复查RPR,以RPR转阴为痊愈.结果:治疗6个月后,多西环素治疗组痊愈7例,有效3例,有效率78.57%;苄星青霉素组痊愈5例,有效3例,有效率61.23%;阿奇霉素组痊愈2例,有效2例,有效率36.36%.多西环素治疗组与阿奇霉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P<0.05).结论: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照苄星青霉素G,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方法根据妊娠期血清学检查确诊的96例梅毒孕妇,53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进入苄星青霉素组,采用240万u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1疗程,43例青霉素皮试阳性者进入阿奇霉素组,口服阿奇霉素1g/d,10天为1疗程。结果组间资料均衡、可比(P>0.05),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在苄星青霉素G组为3.77%,阿奇霉素组为4.65%,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与苄星青霉素G相同,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妊娠妇女可以作为青霉素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我们采用阿奇霉素(希舒美)治疗对青霉素过敏的早期梅毒22例,获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青霉素过敏的早期梅毒22例(Ⅱ期海毒16例,潜伏海毒6例),均为我所性病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1-48岁。Ⅱ期梅毒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经USR定性定量试验和TPHA确证。为比较疗效,在同一治疗时期内,随机抽样采用等星青霉素治疗的早期梅毒2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法阿奇霉素治疗组,阿奇霉素500毫克,每日1农口服,连服10天。从开始治疗之日起,一个月进行第一次复诊。以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1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四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方法 662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苄星青霉素组(A组)308例,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肌注1次,连续3周;头孢曲松钠组(B组)182例,予头孢曲松钠1g肌注,1次/d,共10d;多西环素组(C组)90例,予多西环素0.1g2次/d口服,共14d;阿奇霉素组(D组)82例,予阿奇霉素第1天1g一次口服,第2天开始0.5g,1次/d口服,共14d,并进行两年的随访,复查RPR。结果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愈率分别为94.48%,97.25%,81.11%和67.07%。苄星青霉素和头孢曲松钠疗效优于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仍然值得信赖;头孢曲松钠具有同样高效、安全的优点也可广泛使用;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疗效相对较低,仅作为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科学》2015,(4):62-64
目的:探究与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苄星青霉素G组与阿奇霉素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于不同用药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苄星青霉素G组与阿奇霉素组在妊娠期治疗后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滴度下降2个稀释度及以上、下降1个稀释度、稀释度不变与上升1个稀释度的患者数相比无明显差异(χ2=1.37,P0.05;χ2=1.56,P0.05;χ2=1.25,P0.05;χ2=1.19,P0.05)。苄星青霉素G组与阿奇霉素组生产正常婴儿的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χ2=1.22,P0.05;χ2=1.07,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对妊娠期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疗效与苄星青霉素G无明显差异,提示二者在治疗妊娠期梅毒及在预防先天性梅毒方面具有相同的功效,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患者可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是目前治疗梅毒的最佳方法,但在应用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简便可行、依从性好,且多项研究已证实其疗效,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同时阿奇霉素在梅毒预防控制的现场实施和用于治疗其他性病病原体合并感染有一定的优越性。近年来,出现基因突变引起的耐阿奇霉素的梅毒螺旋体,导致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失败,并在一定的网络中传播,影响它在梅毒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统计分析两种方案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苄星青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每组各80例。治疗2周后统计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及皮疹消失时间;分别在用药后第3、6、12、2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aea)检查,统计转阴率。结果:苄星青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的皮疹消失时间无显著性差异,2周后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第3、6、12、24个月两组患者间RPR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个月后RPR阴性率均高达95%以上。结论:阿奇霉素与苄星青霉素一样,对于早期梅毒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 1999年 8月~ 12月应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罗氏芬治疗早期梅毒 5 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来源于本院性病科门诊 ,符合梅毒诊断标准。其中男 34例 ,女 2 4例 ;年龄 2 2~ 5 6岁 ,平均为 33 6岁 ;一期梅毒 2 3例 ,二期梅毒 2 5例 ,早期潜伏梅毒 10例 ;病程 1周~ 3月 ,平均为 35天。一、二期梅毒均有较典型皮损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躯干部斑疹、斑丘疹等。其中 32例查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曾用过青霉素不规则治疗。1 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 ,梅毒从 2 0 0 0年起开始增加 ,特别是旧金山的一、二期梅毒发病率是全国最高地区之一。为了加快治疗早期梅毒患者及其性接触者 ,某些疾病控制规划采用了阿奇霉素单剂口服方案 ;一些小规模的研究证明 ,用此方案治疗未感染HIV的潜伏和早期梅毒患者有效。另外 ,美国CDC推荐治疗性传播疾病用口服剂量比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更方便。 2 0 0 3年 4月旧金山公共卫生部 (SFDPH)发现 1例一期梅毒患者用阿奇霉素治疗失败 ,随后从 2 0 0 2年 9月到 2 0 0 3年 7月又收集到其他 7例治疗明显失败的信息。患者年龄中位数为 34岁 (2 3~ 39岁 )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比较,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按入院时住院号单双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116例早期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每组均为58例,分别予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皮损愈合时间、甲苯胺红非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转阴率、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在平均皮损起效时间、平均皮损痊愈时间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梅毒TRUST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均明显改善,除CD8^+外均显著升高,CD8^+则显著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均是治疗早期梅毒良好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驱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36例,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梅毒转阴率,及一期梅毒、二期梅毒的皮损开始消退时间、皮损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1年内TRUST全部阴转,对照组有2例未阴转,但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转阴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患者一期梅毒与二期梅毒的皮损开始消退时间与皮损愈合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梅毒治疗中选择苄星青霉素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其中一期梅毒治疗效果可达100%,二期梅毒治疗效果较一期差,因此需确保治疗的早期性、规范性。阿奇霉素治疗近期疗效与苄星青霉素相当,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苄星青霉素G为阳性对照,对阿奇霉素阻断梅毒母婴垂直传播临床疗效进行非劣效性分析,寻找青霉素的替代方案。方法:完成临床观察的96例梅毒孕妇,青霉素皮试阴性的进入苄星青霉素G组(53例),青霉素皮试验阳性的进入阿奇霉素组(43例),随访妊娠梅毒孕妇的婴儿,以婴儿结局为参照,评价阿奇霉素对比苄星青霉素G的非劣效性。结果:组间资料均衡,非劣效性检验的界值取对照组的10%时,u=2.58,单侧P<0.05,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阻断梅毒垂直传播的有效率非劣效于苄星青霉素G。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阻断梅毒垂直传播非劣效于苄星青霉素G(P<0.05),可以作为苄星青霉素G治疗妊娠梅毒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最佳驱梅方案及青霉素过敏的替代方案。方法将535例早期梅毒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使用上述4种抗生素治疗。观察各组显性梅毒皮损消失情况及潜伏梅毒血清学变化。结果随访2年上述抗生素组治愈率分别为82.6%,91.0%,82.3%,48.8%;血清固定率分别为14.4%,9.0%,14.9%,41.3%;血清复发率分别为3.8%,0.8%,2.8%,10.7%。阿奇霉素与各组间治愈率、血清固定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仍是驱梅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是青霉素过敏的很好替代药物,其次是多西环素。阿奇霉素不宜作驱梅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5.
在未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极为罕见。对青霉素过敏的早期梅毒患者的常规治疗是用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共2周。虽然强力霉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达到杀灭密螺旋体的浓度,但对其预防随后发生神经梅毒的效果还未作过研究。作者报告1例经强力霉素治疗的早期潜伏梅毒患者1年后被诊断为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女,50岁,因近来与早期潜伏梅毒患者有无保护性性接触史,而于1991年7月就诊。患者既往无梅毒史,无任何临床症状。但于1991年5月在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时曾作过RPR试验,结果为1:1,FTA-ABS试验,结果为4+,当时未  相似文献   

16.
阿奇霉素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单剂(2.0)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7年第2期),MEDLINE(1996-2007),EMBASE(1984-2007)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9-2007),纳入比较阿奇霉素2.0单剂口服与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1次/周)治疗早期梅毒的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结果最终纳入了2个RCT并对其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表明阿奇霉素2.0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无显著性[OR 0.72,95%CI(0.47,1.11),P=0.23];均未报道阿奇霉素引起的严重系统性不良反应。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阿奇霉素2.0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疗效相当于对照组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苄星青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20例早期梅毒患者,分为苄星青霉素、阿奇霉素加苄星青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3组的疗效。前两组患者在RPR转阴时问、冶愈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前两组患者与第三组患者在RPR转阴时问、治愈率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苄星青霉素及阿奇霉素加苄星青霉素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阿奇霉素单用失败率高。  相似文献   

18.
三种方法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三种方法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方法:将近二年的118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肌注,第二组采用头孢曲松静点+苄星青霉素肌注,第三组采用阿奇霉素静点+口服。结果:三种方法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孢曲松+苄星青霉素组平均有效时间最短,治愈率最高达94.6%。结论:为尽快治愈早期梅毒,应选择敏感、高效的抗生素,头孢曲松及苄星青霉素为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阿奇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用头孢三嗪治疗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早期梅毒患者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病例与方法 1998年 2月来 ,我院性病门诊共诊治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早期梅毒患者 16例 ,其中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18~6 3岁。婚外性感染 12例 ,夫妻间感染 4例。临床表现 :硬下疳 4例 ,其中男 3例 ,女 1例。皮损形态 :银屑病样皮疹 3例 ,二期梅毒蔷薇疹 4例 ,玫瑰糠疹样皮疹 2例 ,多形性红斑样皮疹 1例 ,潜伏梅毒 1例。实验室检查 :血清UST试验阳性 ,滴度在1:4~ 1:32之间 ;血清TPPA试验阳性。方法 :上述 16例早期梅毒患者均予以头孢三嗪静脉点滴 1g,1…  相似文献   

20.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36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各期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366例中,103例发生血清固定,占28.14%。103例血清固定患者中,曾有一期和二期临床表现的显性梅毒病人占20例(19.42%),属潜伏梅毒的占83例(80.58%),潜伏梅毒与显性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79,P〈0.05)。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80例,另外23例因青霉素过敏使用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使用青霉素与非青霉素治疗患者的血清固定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2=38.05,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发生与梅毒分期有关,病期不明的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较高,加强对潜伏梅毒的早期筛查及早治疗是防止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