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本世纪初(1906年)Carnot发现贫血动物血液中存在着调节造血的激素——“造血因子Hemopoietine”以来,人们就意识到红细胞的生成是受激素调节的,但直至1948年Bonsdoff及Jalavist提出这种造血因子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1957年Jacobson等证实Epo来自肾脏,Epo这一概念才被人们普遍接受。1985年成功地克隆  相似文献   

2.
早在1900年bathe就推测可能有“体液因子”调节红细胞(RBC)生成,直到1953年Erslev才证实在贫血家兔的血浆中存在RBC生成刺激因子。4年以后Jocobson和Goldwasser等报告了这个因子,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977年Kung等人确立了Epo氨基酸的排列及基因构造,1985年Jocobson等人成功地用基因技术合成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1989年获准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贫血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其治疗尿素症贫血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Epo的性质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分子量为36.000-70.000,糖占30%,其余70…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简称Epo]是一个主要由肾脏分泌的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的糖旦白激素,分子量为34—38KD_a,含有34%的糖和10%的涎酸。在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中,Epo选择地作用于红系统使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成形态上可识别的各阶段红系细胞,依靠生理反馈调节机制维持体内细胞数恒定。红细胞生成素在40多种与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密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作为一种重要的造血因子被广泛认识。近年来研究发现,Epo也可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表达、分布,并通过调节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发育,抗神经细胞凋亡及促进神经营养等对GNS起到保护作用。目前,对Epo在CNS中的作用机制已有一定认识,Epo很可能成为治疗CNS创伤及疾病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5.
程立新 《医学综述》1998,4(10):556-558
<正>早在19世纪人们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就有所认识。但至本世纪50年代才得以命名。1962年Naete和Hense提出了肾性贫血的“Epo缺乏学说”。1977年日本学者Miyaka从人尿中分离提纯了Epo,使人们对Epo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放免测定、氨基酸序列分析。1985年美国Angen公司首先应用基因克隆技术生产了人类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由此,Epo作为一种替代因子或药物应用于临床成为现实,使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斌斌 《医学综述》1998,4(11):615-616
<正>促红细胞生成索(Epo)亦称红细胞生成因子,是影响机体红细胞质和量的主要造血因子。近年来,对它的研究和探讨取得很大进展,临床上应用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衰贫血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各种慢性肝病往往伴有红细胞质和量的改变。本文就Epo和慢性肝病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已经证实,多种激素可在体外刺激造血祖细胞生长形成集落,在体内对造血有一定的生理调控作用。这些激素包括能在体内刺激红系增生的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能在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人体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缺铁性贫血是当今最常见的贫血之一,患者中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研究至今在国内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9.
林慧  梁敏 《海南医学》2006,17(12):124-125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水溶性,含唾液酸性糖蛋白,由16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0.4KD,自1906年首次被发现,传统认识中,Epo是一种作用于骨髓造血细胞,促进红系祖细胞增生,分化和成熟的内分泌激素,对机体供氧状况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胚胎早期,Epo由肝生成,然后逐渐向肾转移,出生后主要由肾小管间质细胞分泌.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脑、肺、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睾丸均可分泌Epo,且在各组织中发挥着非造血作用,其中研究发现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可由神经细胞表达,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生长,发育及缺血缺氧耐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肾疾病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俊  梅长林 《医学综述》2005,11(8):709-711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为哺乳动物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子,产生于肾脏(90%)及肝脏,它的基本生理功能是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1948年Bonsdor与Jalsvisto首次发现,1985年Jacobs等[1]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 human eryth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erythropoietin,rhEpo)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对贫血的治疗。新近又发现其具有相当的血管、肌肉、神经保护作用。其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后,仍有许多的局限性不良反应。随着有关研究的深入,一些新产品、新方法逐渐问世,有望更好地解除不良反应而充分发挥其临床治疗作用。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理功能Epo在胚胎早期由肝产生,出生后主要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缺氧等刺激因素诱导Epo产生。其作为一种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骨髓造血细胞,促进红系祖细胞增生分化,使红细胞生成增多并以此改善组织…  相似文献   

12.
造血生长因子为糖蛋白激素,具有调节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和成熟血细胞功能的作用。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因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于(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白细胞介素3(Ⅰ-L-3)。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这几种因子己陆续克隆出来,并在哺乳动物细胞、酵母或细菌中表达并获纯化。目前,重组造血生长因子已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  相似文献   

13.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近年来对早产儿贫血的防治疗效得到肯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国内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报道较少。我科自2003年2月~2006年2月对重度HIE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Epo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宫颈癌组织Epo、EpoRmRNA含量,用免疫组化PV-6000方法检测50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Epo、EpoR蛋白表达,并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结果Epo、EpoRmRNA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83、173.73,q=4.83、10.86,P〈0.05)。Epo、EpoR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各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78、15.88,P〈0.05),Epo、EpoR蛋白表达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明显增加;EpoR蛋白表达与Epo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1)。结论Epo/EpoR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及18例健康人血清Epo,同时检测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结果 恶性血液病中,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Epo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其血红蛋白值则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慢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的Epo也比正常人高(P分别为<0.002及<0.05),但其血红蛋白值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病人血清Epo水平均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负相关。结论 恶性血液病血清E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负相关。除贫血、缺氧,导致体内Epo活性反馈,使患者Epo水平增高外,可能还和红系祖细胞利用Epo减少有关。rhEpo对Epo基础值不太高的某些恶性血液病伴发的贫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TNF-α、Epo与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类风湿关节炎(RA)伴慢性疾病性贫血(ACD)的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TNF-α,并使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RA患者血清的Epo及铁代谢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组及RA伴ACD组血清中TNF-α均显著增高(P〈0.05)。TNF-α与血清铁、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A伴ACD者的Epo水平高于对照组和RA无贫血组。结论:TNF-α可能参与了RA伴ACD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RA伴ACD者体内Epo相对不足;TNF-α介导RA的ACD发病可能与影响铁代谢和Epo的生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放、化复合损伤性血虚证小鼠造血调节因子及其受体水平改变,丰富血虚证实质研究内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放、化复合损伤性血虚证小鼠肾脏Epo、脾脏Epo受体、骨髓细胞GM-CSF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放、化复合损伤性血虚证小鼠肾脏Epo、脾脏Epo受体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小鼠,骨髓GM-CSF mRNA表达量无显著改变。结论:放、化复合损伤性小鼠血虚模型的形成机制与肾脏Epo、脾脏Epo受体和骨髓细胞GM-CSF的减少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贫血的特征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TNF-α、IFN-γ和Epo水平,观察TNF-α、IFN-γ对人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红系瀑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影响及SLE患儿自身血清、Epo对SLE骨髓CFU—E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SLE伴贫血患儿血清TNF-α、IFN-γ和Epo均显著增高。TNF-α、IFN-γ抑制正常骨髓CFU—E和BFU—E集落形成,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SLE自身血清能抑制其CFU—E形成。rhEpo能纠正TNF-α、IFN-γ和SLE自身血清对红系祖细胞的抑制。结论SLE患儿血清中存在造血干细胞抑制物;TNF-α、IFN-γ可能在贫血的发病中起作用;rhEpo可用于治疗SLE贫血。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透析前慢性肾衰贫血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 ( r- Hu Epo) 50~ 10 0 u/kg· w皮下注射 ,2次 /周 ,治疗透析前慢性肾衰贫血患者 31例 (氮质血症 11例 ,尿毒症 2 0例 ) ,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在 1~ 3日内贫血都有显著改善 ,生活生量提高 ,且高血压发生率低 ( 2 5% )。氮质血症患者 r— Hu Epo的起始反应快 ,用量宜偏小。在透析前慢性肾衰贫血患者使用小剂量 r— Hu Epo既经济有效 ,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造血生长因子(HGF)或称集落刺激因子(CSF)属于糖蛋白激素族,其作用是调节骨髓祖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增殖、分化、移行和细胞功能。它们也控制各种白细胞的产生。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tin)早已熟知。但单纯调节血小板产生的调节因子尚未确定。 HGF现包括控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产生的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ilgrastim)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sargramostim)已在人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许多国家已临床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