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生细菌BZJN1的鉴定及对白术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白术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BZJN1,经生理生化检测及分子鉴定证明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ZJN1可以显著抑制白术角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70%。显微观察对峙区域发现角担菌菌丝生长畸形、菌丝顶端或中部膨大呈球形,原生质泄露。其发酵滤液在3%,6%的浓度下对角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22.7%,38.7%。田间防效试验证明,药后10 d,BZJN1生防菌剂在1×10~9cfu·mL~(-1)处理防效最高,达到了75.27%。药后20 d,1×10~9cfu·mL~(-1)的处理防效为72.37%,和化学药剂相当。所有BZJN1的处理对白术有一定促生效果,1×10~9cfu·mL~(-1)处理,增产达到14.1%。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扣子七、白三七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含量。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扣子七、白三七的挥发性成分,均采用GC-MS联用仪测定提取物,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扣子七提取物中鉴定39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6.35%;从白三七提取物中鉴定41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7.17%。结论:两种药材共有成分在5%以上的有4种,分别为斯巴醇、棕榈酸、棕榈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该方法为扣子七和白三七的综合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8种农药对三七圆斑病病原Mycocentrosporaacerina(Hartig)Deighton的室内抑菌实验结果:9天内40%代森铵、福尔马林、65%代森锌、代森锰锌1200倍、代森锰锌1400倍、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福星、世达、多抗霉素、爱苗、福星+春雷霉素的抑菌效果达100%,其中5种的田间相对防效,依次为:福星 春雷霉素(89.99%)、爱苗(86.24%)、多抗霉素(74.14%)、世达(73.99%)、世高(66.46%).  相似文献   

4.
叶枯病是细辛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尚未有生物防治的相关报道,为实现细辛叶枯病的生物防治,筛选对细辛叶枯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通过土壤稀释法对细辛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菌群进行分离,以细辛叶枯病为靶标菌,利用拮抗菌抑菌和发酵液抑菌的方法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筛选,然后对筛选出的菌株其进行菌种鉴定和活体防效的测定。最终从分离到的100余株菌落中筛选出1株对叶枯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编号为S2-31)。抑菌结果表明,拮抗菌抑菌和发酵液抑菌试验的抑菌率分别为92.47%,60.56%;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室内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3,5,7 d该菌株对细辛叶枯病的活体防效分别为79.87%,71.44%,66.82%,说明拮抗细菌S2-31可以降低叶枯病的病情指数,控制细辛叶枯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玄参田小地老虎的为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玄参田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的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田的小地老虎发生及危害程度与前茬作物有关,以前茬为烟草和玉米的受害严重,平均受害率分别达到12.43%,15.68%.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是92.53%,91.69%.结论:在玄参苗期喷施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能有效防治小地老虎的为害.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发现湖北省铁皮石斛叶部病害主要为灰霉病,其对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病原物经分离、纯化后,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致病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通过室内抑菌测定5种植物源菌剂和4种抗生素菌剂对灰霉菌菌株HS1菌丝生长影响,证明0. 3%丁子香酚对菌株HS1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 29 mg·L~(-1),其次为1%蛇床子素,EC50为1. 12 mg·L~(-1),0. 5%苦参碱的EC50为9. 16 mg·L~(-1),其他6种菌剂的EC50均高于10 mg·L~(-1),其中抑制效果最差的为8%宁南霉素,EC50仅为2 851. 31 mg·L~(-1)。田间防效试验证明,药后20 d,0. 3%丁子香酚防效最好,达到89. 44%,其次为1%蛇床子素,为77. 17%,排第3的为0. 5%苦参碱,防效为62. 37%,其他杀菌剂防效均低于60%,防效最差的依然为8%宁南霉素,仅为2. 73%。通过检测供试菌剂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证明所有菌剂对铁皮石斛植株生长安全,无药害产生。该研究为铁皮石斛灰霉病的安全、有效防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防治乌头白绢病的有效药剂和土壤消毒药剂。方法:用市售8种常见杀菌剂对乌头白绢病病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并用市售5种常见土壤消毒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5%咪鲜胺、2.5%咯菌腈和25%吡唑醚菌酯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76、1.92、0.46μg/m L;45%咪鲜胺田间防治效果最好,2.5%咯菌腈较好。5种土壤消毒剂中,98%(口恶)霉灵的防效最好。乌头植株修根处理10 d后进行第一次防效调查,在连续的3次调查中,98%(口恶)霉灵防治效果分别为62.64%、45.35%和51.02%。结论:在乌头种植过程中,以98%(口恶)霉灵2 000倍液作为种根和土壤消毒剂,生长期以45%咪鲜胺1 000倍液或2.5%咯菌腈1 000倍液喷淋根茎基部对乌头白绢病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安娜  崔秀明  萧凤回  陈中坚  段承俐 《中草药》2006,37(7):1086-1088
目的对三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三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长情况、干鲜质量变化、含水量变化及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的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在三七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先升后降,于成熟时达到73.37%;果实的鲜、干质量随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发育前期质量增加明显;淀粉和蛋白质的量同样随果实发育而逐渐增加,但发育后期质量增加较快;而可溶性糖的量则先升后降,到后期又略有上升。结论三七果实于盛花期后80 d达到成熟;在发育过程中,含水量的下降伴随着果实鲜、干质量的不断增加,而果实内营养物质的贮存及利用与果实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丹参根腐病及其微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根腐病是由腐皮镰刀菌浸染所致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四川的田间发病株率达10%~30%,导致丹参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一般化学农药难于有效,而且滥用化学农药会造成农药残留污染。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病原菌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本研究从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根际土样中分离了一批木霉菌株,通过室内拮抗试验和田间防病增产试验,筛选出了对腐皮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23、桔绿木霉T56等菌株。田间试验结果,T23、T5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52.3%和55.7%,与常用化学杀菌剂多菌灵的防效相当,表明木霉防治丹参根病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湖北省潜江市半夏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杀菌剂,为半夏软腐病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鉴定,通过离体植物组织接种测定其致病力和致病谱,采用抑菌圈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通过离体叶片和块茎验证其对半夏软腐病的防效。分别基于16S rDNA、dnaX基因和rec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致病菌与模式菌株Dickeya fangzhongdai JS5属于同一分支,同时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致病菌与D.fangzhongdai无差异性,证明该致病菌是D.fangzhongdai;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致病菌24 h可明显侵染叶片,3 d可明显侵染块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3%四霉素、5%大蒜素、80%乙蒜素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EC_(50)均小于50 mg·L^(-1);离体组织防效表明,5%大蒜素的防效最好,其次为0.3%四霉素、10%中生·寡糖素,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因此,5%大蒜素可作为半夏软腐病防治的优选药剂,0.3%四霉素、10%中生·寡糖素作为交替药剂使用,为半夏软腐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研究三七伤药片的抗凝血药理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三七伤药片药液对小鼠连续灌胃3 d,按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七伤药片溶液极显著地延长了小鼠的凝血时间;且三七伤药片溶液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延长随药液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三七伤药片的抗凝血作用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屏边三七结实特性和种子后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屏边三七的结实和种子后熟特性,为屏边三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家化种植提供基础。方法:持续80 d观测屏边三七的结实动态,统计存在的果实类型及比例。测定种子生物学性状,持续225 d观察种胚在后熟过程中的活力及胚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屏边三七平均结实(38.7±6.5)粒/株,子房膨大期后需要80 d完全成熟,其中0~40 d为果实快速生长期,鲜重增幅15倍。屏边三七存在单籽、双籽、三籽共3种果实类型,比例分别为39.53%,58.66%,1.81%。屏边三七的种子长5.16~6.52 mm、宽3.12~4.95 mm,千粒重为(0.648±0.014)g,含水率为(55.23±0.49)%。屏边三七的种子属于形态后熟,种子脱离母体后,在自然条件下至75 d发育出种胚,至165~180 d种胚才发育成熟,此时种子的后熟完成,种胚活力最高达70%,种胚长(3.217±0.406)mm,种胚宽(0.872±0.165)mm。至195 d进入发芽期。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当归褐斑病发病规律初步研究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甘肃省当归褐斑病发生规律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菌剂用于田间防治。方法:采用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同时用温湿度记录仪记录田间小气候温湿度,并选用了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8月初至9月初是褐斑病的盛发期,9月中旬以后为衰退期,通过对田间小气候温度、湿度、病情基数等因子分析,发现褐斑病的病情指数与病情基数、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5种供试杀菌剂中,70%安泰生WP200~4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 600~8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WP 600倍液是较理想的药剂,间隔7天连续用药2次后,防效均达71%以上。结论:当归生产中可采用摘除病叶、调控田间温湿度和交替使用杀菌剂等措施来防治当归褐斑病。  相似文献   

14.
药剂控制三七圆斑病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昱君  刘云龙  王勇  陆宁  刘芸芝 《中药材》2004,27(3):162-162
三七圆斑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防效依次为代森锰锌、喷克、铜高尚,生物菌剂木霉2号无防治效果.铜高尚易引起三七植株铜离子偏高,宜少用或不用.  相似文献   

15.
加味固冲汤治疗青春期血崩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美玉 《陕西中医》2006,27(6):660-661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青春期血崩的疗效。方法:采用张锡纯加味固冲汤(白术、黄芪、海螵蛸、茜草、棕榈炭、蒲黄炭、三七等)治疗青春期血崩35例。结果:10d内止血29例,占82.86%。结论:加味固冲汤对青春期血崩有益气固冲,养血止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16.
筛选出同时具有抗病和促生作用的菌株,明确菌株的田间应用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从人参内生及根际土壤298株菌株中筛选得到具有很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同时采用Ashby培养基验证其固氮潜能、Salkowski方法测定产IAA能力、硅酸盐培养基初筛和火焰分光光度法复筛测定解钾能力、CAS方法检测产生铁载体能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类;采用灌根法测定其田间防治人参病害和促生效果。通过筛选获得1株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并且具有固氮、解钾和产IAA、铁载体的能力的菌株TY15,鉴定其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田间测定菌株TY15对人参成株期锈腐病平均防效为68.02%,与300亿/克益微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效(68.94%)相当;经TY15菌株处理的人参与清水对照相比,鲜重增加22.73%。最终获得了1株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菌株TY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三七在平乐正骨理论应用中的量效关系。方法:以三七、山漆、金不换、田七、田三七、人参三七、参三七为检索词,收集整理平乐正骨理论运用三七的临床处方357首,纳入研究标准的方剂138首,利用SPSS Modeler 18和SPSS 22.0提供的关联分析和描述性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三七在平乐正骨理论指导下所涉及的用量主要有1.5、3、5、10、12、15、22、30 g;疾病涉及25种,主要包括:跌打损伤、出血证、肿痛不消、慢性劳损、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炎、关节痛、骨折后迟延不愈等。跌打损伤中、后期时,三七的临床最常用剂量为10 g;当患者有瘀血肿痛表现时,三七最常用剂量为10 g和22 g;当患者有各类出血症状时,三七最常用剂量为5 g;当患者处于跌打损伤早期时,三七的最常用剂量为5 g;当患者有关节疼痛表现时,最常用剂量为10、22、5 g。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三七在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三期用药原则""气血平衡、筋骨并重"指导下的量效关系,为治疗中医骨伤常见病症方药的筛选与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崔秀明  王锐 《中药材》1998,21(5):221-222
为探索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对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盆栽、种苗处理和大田试验等表明,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对三七根腐病有较好效果,综合防效达73.74%,接近进口农药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9.
三七种子包衣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筛选适用于三七种子包衣的专用种衣剂产品及配套栽培技术,在三七生产中推广应用。方法:通过室内种子带菌检测、药剂消毒处理效果研究确定3种供试种衣剂配方,并以常规药剂浸种及空白处理为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种衣剂、药-种比和包衣时间对三七出苗率、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三七对不同的种衣剂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差异,种衣剂的使用浓度、包衣时间等因素对三七的出苗率、产量有显著影响。结论:SQ2号种衣剂按照1:50的药、种比,于播种前1~2天包衣处理,能够提高三七种子出苗率和种苗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三七黑斑病发生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七黑斑病AlternauinpanaxWhetz.是三七主要病害,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受害叶片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浸状褐色病斑,其余部位受害产生黑褐色病斑,常导致落叶、植株折垂而枯死。由于该病病原寄主范围较广[1,2 ] ;病害具有起病急、传播快等特点,七园常因该病导致产量损失在10 %以上。对三七黑斑病的研究,有学者做了一些工作,如王朝梁等[3] 探讨了三七黑斑病初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冯光泉等[4 ] 研究了几种农药对三七黑斑病的防治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