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肿瘤血管征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46例,对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血管分布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病理检查结果和肿瘤血管征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6例SPN患者中共计18例在CT影像中存在明显肿瘤血管征,包括15例恶性结节,3例良性结节;CT肿瘤血管征对于恶性结节的诊断特异性为72.73%(8/11),敏感性42.86%(15/35),阳性预测值为83.33%(15/18)。结论 SPN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可见肿瘤血管征象,如扭曲、分布不均等血管影,可作为SPN CT诊断的重要指征,为SPN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性和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影像科检查的118例良恶性肺结节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和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良恶性SPN患者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良恶性SPN患者CT动态增强CT值比常规平扫CT值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SPN的CT值相比常规平扫CT值变化幅度更大。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于良恶性SPN的鉴别诊断更为有效,可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0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对比动态CT增强扫描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并观察CT值变化情况。结果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率较高,即良恶性肺结节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31%、97.50%;本组良恶性肺结节患者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CT平扫值,但是恶性肺结节CT值变化幅度更大(P0.05,P0.01)。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SPN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评价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4例SPN患者行CT检查,男28例,女26例,年龄25~84岁。常规扫描后进行薄层扫描,薄层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层厚为3mm,螺距1.0。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肺癌和炎性假瘤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核球无强化或边缘强化。依据平扫征象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3%。以净强化值>20HU为界值,依据增强表现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7%。结论依据CT平扫特征及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可以对SPN的良恶性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T三维技术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特征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VR、MPR、MIP方法重建图像,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45例SPN患者,其中良性结节组16例,均为结核结节;恶性结节组29例,肺腺癌12例,肺鳞癌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小细胞癌1例,转移癌2例。VR成像在显示病灶边界、内部结构和胸膜凹陷征图像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MIP在显像病灶边界和周边血管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轴位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0.0%,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的符合率为97.7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钟卿 《吉林医学》2014,(12):2620-2620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采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诊断。结果:对SPN病理诊断结果和MSCT增强扫描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良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CT值比较发现,良性结节进行增强扫描后与平扫CT值无明显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进行增强扫描后与平扫CT值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对SPN进行鉴别诊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CT平扫和动态增强CT检查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良、恶性将60例经病理证实为SPN的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西门子16层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行平扫+动态增强后不同时间点扫描,比较各组多期的动态增强参数,CT征象,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而良、恶性肺结节在动态增强后120s的CT值、20min廓清值和廓清率和廓清线性斜率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2、3型TDC中良、恶性SPN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1),而余下各型TD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796,其敏感性为61.7%,特异性为86.5%;运用CT征象诊断恶性SPN,则ROC曲线下的AUC为0.964(P0.01),其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88.7%;动态增强参数联合CT征象诊断SPN性质时,ROC曲线下的AUC为0.975(P0.01),其敏感性为99.3%,特异性为90.5%。结论与CT平扫相比,动态增强CT扫描可同时观察SPN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指标,联合运用动态增强参数和形态学特征,可有效提高恶性SPN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增强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表现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SPN(直径均小于30mm)进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别观察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析其增强前后CT值的差异与结节性质的关系。结果:20例恶性结节形态为分叶及不规则形,边缘可见有粗短毛刺,较少发现钙化,可见空气支气管及胸膜凹陷征,增强前后CT值差异大于15Hu。而良性结节边缘较光整,毛刺少见,出现钙化的面积较大,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结论:螺旋CT平扫及增强能清楚地显示SPN的外部特征、内部特征及周围特征。通过增强前后CT值的差异可以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与常规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选取于本院检查的SPN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平台型强化CT增强平扫)和对照组(行常规CT增强),绘制CT值时间-密度曲线,通过观察曲线形态及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对2组患者SPN诊断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容积分割法体素指数(VI)评估观察组患者SPN诊断CT阈值范围,并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中肺癌45例、炎性结节11例、肺结核14例,增强平扫64 s及124 s CT值及最大净增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45例、炎性结节10例、肺结核1例TDC曲线呈台阶型(Ⅰ型),1例炎性结节呈双峰型(Ⅱ型)、13例肺结核呈平坦型(Ⅲ型),三者TD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敏感度为42/45(93%)、特异度为23/25(92%)、符合率为65/70(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在SPN诊断上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但平台型强化CT增强扫描方案在足够显效的时间内即给药1 min内即可满足SPN的鉴别诊断要求。结论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SPN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胸部螺旋CT影像学表现、孤立性肺结节(SPN)的直径、血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检查等方面对SPN患者的诊断分析,为鉴别SPN的良、恶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78例SPN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孤立性结节的直径、血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胸部CT影像学的一些特点如分叶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晕轮征、厚壁空洞、胸膜凹陷与血管聚集征是恶性SPN的特征表现,SPN的直径大小与性质有一定关系,血肿瘤标志物有助于鉴别SPN性质,支气管镜检查对于良、恶性鉴别无意义.结论 胸部CT薄层扫描,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血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应用对提高SPN的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者CT诊断良性肺结节29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诊断恶性肺结节21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增强扫描后的强化CT值较增强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良性肺结节患者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与恶性肺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动态增强扫描的层面优化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SPN患者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运用一定的选层重组方法保证各延时像测量层面的一致性,测量SPN增强前后CT值,记录增强峰值(PH)、SPN与主动脉PH的比值(SPH/PPH)、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进行评估.结果:选层重组前后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率分别为30.43%(14/46)和100%(46/4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PH、SPH/PPH高于良性结节(P<0.01);而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PH、SPH/P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和良性结节具有不同的TDC模式和强化模式.结论:选层重建后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性的优化可进一步客观反映SPN的动态增强情况,更有利于观察病灶的细微结构,结合TDC和强化模式分析,能提高SPN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胸部孤立性结节(SPN)的定性价值。方法:对40例胸部结节(其中恶性结节25例,炎性结节8例,良性结节7例)先平扫确定结节范围。以5ml/s和3ml/s两种速率分别在结节中心层面行CT动态增强扫描,记录SPN增强前后的CT值、强化峰值(PH)和峰值时间(PT),结果:恶性结节以中等强化为主,净增值80%(20/25)在20~60Hu之间,20%(5/25)>60Hu或<20Hu。增强峰值和峰值时间分别为(31.31±10.62)Hu、45s。时间-密度曲线(T-DC)呈缓慢升高型;炎性结节呈重度强化为主,净增值均>40Hu。增强峰值(49.25±12.44)Hu,峰值时间为80s和140s。曲线中出现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反映胸部结节血流的动力学特性,可无创性评价和诊断SPN。  相似文献   

14.
HRCT结合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中诊断性高分辨CT(HRCT)扫描与18F-FDG PET/CT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03~2007-07的20例肿瘤病人(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0±6.2岁),在PET/CT显像发现有SPN后,均加做高分辨CT(HRCT)扫描。结果:20例SPN病人FDG PET/CT+HRCT与单纯FDG PET/CT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90%、88%VS80%、72%、77%。结论:HRCT扫描在肺孤立结节18F-FDG PET/CT显像中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达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分辨CT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80例疑似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高分辨CT检查、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良恶性SPN的高分辨CT征象差异,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CT检查在良恶性SP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SPN,包括恶性结节35例,良性结节45例;高分辨CT诊断恶性结节36例,良性结节44例,CT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9%和93.33%,诊断准确率为93.75%。恶性结节患者的CT征象中,毛刺征、分叶征及血管集束征显示率均高于良性SPN组,而钙化显示率均低于良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CT能准确显示SPN的形态分布及影像特征.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清晰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PN)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48例肺孤立性结节,平扫后增强,分析强化值及其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影像鉴别。结果:恶性结节的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2min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结论:强化值≤15HU提示良性结节;强化值>20HU考虑恶性结节。高清晰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坚 《中外医疗》2009,28(30):163-164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SPN患者行增强CT扫描,分别在平扫及增强后30s、1min、2min、3min、4min测量病灶的CT值,进行分析。结果增强扫描后肺癌和炎性结节的CT值均明显高于平扫CT值(P〈0.05);但是良性结节增强扫描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增强扫描肺癌、炎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经过增强扫描后,肺癌、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肺结节术前薄层CT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薄层CT征象及定量参数与病变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100例,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术后取得病理结果。比较恶性SPN患者与良性SPN患者一般临床特点、薄层CT征象及定量参数,并分析人工智能(AI)辅助薄层CT对SPN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SPN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59例为恶性组,良性41例为良性组;恶性组吸烟史比例(45.76%)高于良性组(24.39%),年龄大于良性SPN患者(P<0.05);征象中,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位于肺上叶比例在恶性组中的发生率较良性组高,空洞征比例低于良性组(P<0.05),量化参数中,恶性组分叶征象>3比例、毛刺数>3比例、结节直径8 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确诊,记录患者的螺旋CT三维重建以及CT平扫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观察螺旋CT三维重建以及CT平扫结果的准确率。结果三维重建成像在与CT平扫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空泡征以及分叶征等恶性征象的检出中,三维重建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以及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泡征的检出情况比较,平扫检出阳性率高于三维重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的短毛刺征检出率稍高于CT平扫,但二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成像对SPN良恶性的确诊准确率可高达80.30%,明显高于CT平扫的60.61%。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分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中准确率较高,但仍有部分病变不能完全分辨,甚至可能出现误诊,要提高诊断率,需要应用增强、灌注等多种方法有机的结合,综合应用,提高准确率,取长补短,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所谓SPN(即孤立性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 <4cm的类圆形病灶 ,并且没有肺不张、卫星灶及淋巴结肿大者[1] 。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的诊断是当今影像学诊断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CT增强扫描已成为SPN定性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将SPN的动态增强CT扫描综述如下。1 扫描技术及CT值的测量CT增强扫描技术分常规CT动态扫描和螺旋CT动态扫描 ,常规CT动态扫描又分同层动态扫描和改良式集束动态扫描 ,即为避免吸气不均而导致病灶位置的上、下移动 ,每次扫描 3个层面 (中心层面及上、下相邻层面 ) ,后者可克服前者扫描时层面移动所致的层面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