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颈椎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71例手术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前属B级5例,C级24例,D级27例。E级15例,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作者经实验研究并结合临床提出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50%;B,C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40%,结果:39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32例,其中31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1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脊柱脊髓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有效的预防医原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60例手术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前属B级11例,C级19例,D级12例,E级18例,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作者经实验研究并结合临床提出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50%,潜伏期延长不超过70%;B、C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40%,潜伏期延长不超过50%。结果:45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15例,其中13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2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中主动脉钳夹会导致脊髓缺血性损伤,从而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综述了脊髓的血供特点,以及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并重点探讨了麻醉中脊髓损伤的各种保护方法,如控制性除压与低温,大血管旁路转流,脑脊液引流,围术期SEP监测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1986~2004年,笔者手术治疗累及颈椎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27例。结果 本组27例中椎管内韧带骨化18例,脊髓损伤的原因依次为韧带骨化所致的椎管狭窄,椎间盘损伤和椎体后骨刺及椎间不稳定。术前均为不完全性损伤,非手术治疗不提高脊髓功能。术后脊髓ASIA分级平均改善1级。后路手术椎板切除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前路手术可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一般为不完全性损伤,损伤的内因依次为椎管内韧带骨化所致的椎管狭窄、椎间盘损伤、椎间骨赘和椎间不稳定。适当的手术可改善脊髓功能。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相似文献   

5.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中主动脉钳夹会导致脊髓缺血性损伤,从而遗留神经系统后遣症。本文综述了脊髓的血供特点,以及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并重点探讨了麻醉中脊髓损伤的各种保护方法,如控制性降压与低温、大血管旁路转流、脑脊液引流、围术期SEP监测等。  相似文献   

6.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45例,其中前路手术29例,后路11例,前后路联合5例。随访并比较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均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干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终访时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6级。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应尽早手术减压固定,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脊柱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中导致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报告2000年2月~2006年3月,作者共手术治疗脊柱患者1357例次。分组按照术前危险因素: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病理因素和手术因素4大部分。干预措施包括:出血倾向患者术前术中应用止血药物或成分输血,控制性降压,激素,高压氧等。结果在1357例中,根据界定标准,共有43例符合高危患者的标准,其中颈椎21例,胸椎19例,腰椎3例。结论胸椎的危险性及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椎,腰椎最少。年龄不是影响术中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多节段骨性狭窄的颈椎前路手术是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颈椎手术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出血控制相对困难。脊柱侧凸的术前牵引,解除前方压迫的经椎间孔途径减压,以及脊髓肿瘤术中应用"布袋"技术可以减少脊髓损伤。高速磨钻可以避免胸椎黄韧带骨化和颈椎OPLL患者的脊髓损伤。激素和高压氧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伴结构异常的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4月-2007年8月对伴结构异常的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一期或分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固定手术。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5~27个月,以Sunnybrook分级判定脊髓功能,平均提高3.7分。结论伴有结构异常的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前后方同时有压迫和椎间不稳,需进行前后路联合减压和颈椎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以解除脊髓压迫,增加受损椎体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方法 前路手术去除椎间盘和骨赘,。扩大椎间孔,植入髂骨块。后路手术可去除椎板减压并行钢丝固定。结果 15例患者随访1-4年,JOA评分术前4-12分,术后提高到8-17分,恢复率约60%-100%。结论早期手术可使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得到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脊髓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脊柱脊髓手术的增多、手术难度及器械复杂性的上升,因手术引起的医源性脊髓损伤和神经根损伤时有报道[1],其发生率虽低但后果严重。怎样如心电监护一样,利用生物电技术监护麻醉状态下脊柱手术过程中患者脊髓功能的变化,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理想的术中脊髓监护是在手术的关键步骤向术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并协助术者完成侵袭性的手术,在脊髓还没有造成永久性损伤前及早识别脊髓的功能障碍并立即采取预防措施。最初人们应用唤醒试验来了解脊髓的功能,因其不能及时反应手术情况,需中止手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近来很少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o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干预因素对过伸性颈脊髓水肿损伤伴脊髓中央软化灶形成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观察软化灶形成.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过伸性颈脊髓水肿损伤接受手术治疗后脊髓软化灶形成患者资料,通过损伤病理及MRI观察颈脊髓软化灶形成.比较患者手术(不同手术时间和不同手术入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功能评分(AMS)和恢复率(RR).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52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和6个月颈椎MRI发现脊髓中央局灶性软化灶形成,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复查软化灶仍存在.各组与入院时相比,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MS评分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时与术后6个月AMS比较明显提高.术后RR比较,24 h内手术组高于24 h后手术组,前路手术、前后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手术、直接充分的脊髓减压能明显提高过伸性颈髓水肿损伤伴脊髓中央软化灶形成患者术后RR.手术6个月以后颈脊髓中央软化灶形成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缓慢,趋于平台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4年1月间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的82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伤后JOA评分较低,多合并颈椎不稳,并发症多。MRI图像上72%患者脊髓信号改变为2~4个节段,脊髓信号改变平面多于椎间盘损伤平面,且脊髓信号改变的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非手术治疗3个月与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的JOA改善率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隔的不同分组计算术后JOA改善率并行卡方检验显示,伤后24h内手术效果最好,与其余各组比较P<0.01,24h~2周组与2~12周组术后JOA改善率P>0.05,12周以后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术后JOA改善率P<0.01。结论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症状较重,脊髓损伤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易并发呼吸衰竭。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手术治疗时间越早术后JOA改善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特点与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外伤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脊髓损伤患者OPLL骨化类型与颈髓NRIT2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与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伴OPLL的颈椎在较轻的外力作用下常可出现较严重脊髓损伤。伤后8h内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例患者,2例死于并发症,10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手术治疗17例,1例手术后27d死亡,16例患者术后半年颈髓功能Frankel评分改善。结论OPLL患者外伤后脊髓损伤的程度往往较重,骨化类型与NRI颈髓信号改变平面直接相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手术减压均有助于颈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脊髓内外减压治疗胸腰段脊髋损伤:附111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于1984年设计了脊髓内外减压术,经111例手术,治疗完全性截瘫66例,有效率36%;不完全截瘫30例,有效率93%;圆锥马尾损伤15例手术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证实该手术减压彻底,疗效明显,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SEP)用于脊柱手术中脊髓监测的可行性,以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皮质下体感诱发电位(Sub—CSEP)监测的适应证。方法42例脊柱手术患者,年龄6~68岁,咪唑安定、丙泊酚及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术中均应用CSEP和Sub—CSEP监测脊髓功能。结果CSEP受麻醉影响较大,Sub—CSEP波形稳定,全组7例诱发电位出现异常,其中3例与临床相符,4例为假阳性,无假阴性发生,准确率为90.5%。结论CSEP适于麻醉深度的监测,Sub—CSEP是脊柱手术中脊髓功能监测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7年11月~1993年2月为167例脊髓损伤行脊柱手术的病人施用全麻。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67例,男151例,女16例。年龄7~64岁,其中18~45岁150例。本组颈段脊髓损伤12例,胸腰段脊髓损伤155例。术中采用俯卧位148例,侧卧位19例。1.2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度冷丁50mg,阿托品0.5mg。儿童肌注阿托品0.02mg/kg。颈段脊髓损伤病人行清醒气管插管:静注氟哌啶醇5mg,芬太尼,0.1mg,1%利多卡因喉上神经阻滞,1%的卡因咽喉粘膜表面麻醉后插管。胸腰段脊髓损伤病人静注2.5%硫贲妥钠、潘侃朗宁和芬太尼诱导插管。俯卧位者气管插管在手术床…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病术中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279例颈椎病,对术中出现脊髓损伤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9例患者中5例发生脊髓损伤,发生率为1.79%。颈前路颈椎病手术中发生4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发生1例。经过清除血肿,甲基强的松龙等药物的及时治疗,5例患者逐渐恢复。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均可能发生脊髓损伤,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及麻醉处理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较为复杂,但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这类病人的麻醉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及麻醉处理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性患者绝大多数伴有神经性膀胱,其尿路康复对保障全面康复目标的实现、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是极为重要的,我院自1989年3月以来先后,为53名截瘫患者施行无菌性间歇导尿术达一万余次。现将最初26例总结如下: 方法与结果 1适应证和方法 脊髓损伤后脊髓休克期的患者,如不合并有膀胱、尿道损伤,则膀胱容量正常,内压处于低压状态,应在3日内进行间歇导尿术以减少泌尿系感染和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我院收治的截瘫患者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病史较长,由于初期对膀胱功能训练重视不够,不同程度存有泌尿系的改变,间歇导尿术应在进行泌尿系全面检查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