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用中药塞鼻法治疗鼻窦炎,屡获捷效。简介于后: 处方:辛荑花15克、白芷、苍耳子各10克,桂枝5克。用法:将上药烘干炕焦,碾末过筛,装瓶备用。每日晚饭后取药末1克,一寸见方双层纱布两块,将药末分包成两个药球,以棉线扎紧,并留线头一寸左右。先塞一个药球于剧侧鼻孔,用另一鼻孔呼吸,一小时后将药球拉出;将另一药球塞入对侧鼻孔。一般五日左右即见  相似文献   

2.
药物附子6克蛇床子3克甘遂5克元寸0.1克。制备方前3味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入元寸再和匀。用法将脐洗净,拭干,将药末撒入脐处,外用膏药封之,日2次。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原方出《伤寒论》少阴篇。方共四味,即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十分,捣筛,白饮(米汤)和服方寸匕(约6克),时三服。近代多改为煎剂,其剂量为:柴胡6克,芍药9克,枳实6克,甘草3克。水  相似文献   

4.
方寸匕、钱匕为汉唐常用于量取散剂的量具,但关于其量值的研究结论目前尚未统一。认为一方寸匕药物的体积为4.3cm3,重量约为4~5g;钱匕用于量取毒性较大的药物,其量很小,一钱匕植物药的重量近似于0.5g,半钱匕的重量仅约0.2~0.3g,而钱五匕的重量约为0.1~0.2g。  相似文献   

5.
“方寸匕”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寸匕”是古代调剂上一个专用的量器,用来妙取做药.从现存医学义献看,其使用最早可能见于东汉早期,如武成汉代医简《治百病方》,先秦及西江医书如《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均未见使用.《伤寒杂病论》中散剂主要以方寸匕计量.其后的晋唐间医书如《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也有载其用者.陶弘景于南齐永无2年左右著《本草经集注》,在序例中说:“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虽有陶氏之论,但现代人对方寸匕的大小、形状仍众说纷经,难以定论.吴氏认为,方寸匕即汉制一方寸平面大小,类似…  相似文献   

6.
耕云医话     
二、止血出血,特别是大出血,如不及时止血,将有生命危险。急则治其标,治标有时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个人常用之止血法,有以下几种。吐血咯血(一)用五岁以下之健康男孩之中段尿,送服止血散(血余炭、煅花蕊石、白芨末、炒三七末,等分共为极细末)1~3克。(二)用梅花针扣击人迎穴,以人迎穴为中心,扣击圆周直径一寸至寸半(同身寸计),从中心开始圆周扩大。左右各扣击1~3分钟。每天1~3次。  相似文献   

7.
一、方剂组成: (一)椒乌白芨散:川椒、川乌(生用)、白芨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用一钱,以纱布包裹并系以线,纳阴中深约三寸,至腹中有热感即取出,次日再换一颗纳入阴中,如上法。(二)复方蓖麻叶末:蓖麻叶(取九角者晒干研末飞过)、白矾各等量为末,和冷开水调涂局部。(三)五倍子白矾合剂:五倍子、白矾各等量为末干掺。  相似文献   

8.
方药组成西瓜1个(约2.5公斤),红枣10枚(去核),生姜250克(切片),蜂蜜、麻油各200克,白芥子(杵、布包)、大茴香各30克,白胡椒50克。制法及用法将西瓜从蒂部切开一片(约占全瓜1/5),用汤匙挖去中心之瓤,四周距皮留1寸厚,然后纳入上药,盖上瓜蒂(原切下的一片),以消毒竹签固定。放锅内隔水蒸90分钟,取出,倒  相似文献   

9.
失眠     
<正> 处方及用法:花生仁40克,花生嫩叶50克,大米40克,米醋1食匙。先将花生仁、大米两味捣研为末,再加花生嫩叶共捣研为细末,放入锅内,加水一碗半,煮粥约一碗,加入米醋,每晚睡前一次服完。  相似文献   

10.
肾炎     
<正> 处方:西瓜1个(5000克左右),砂仁90克(捣碎),大蒜120克(去皮)。用法:将西瓜切△样口,把砂仁、大蒜装入,外用麦秸泥糊约1寸厚,晒干,然后用文火烧,烧至西瓜呈黑黄色为度(约烧3-4天),去泥,研细面备用。出生6个月以下1次0.9克;6个月-1岁1次1.2克;1-3岁1次1.5克;3-6岁1次  相似文献   

11.
(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5医院牟德俊医师介绍:用香菜子5克(烘黄),枯矾5克,呋喃西林0.1克。混合,研极细末备用。用法:先取双氧水冲洗外耳,棉签拭干后,再取本药末少许(约0.1克),吹入耳内,每日一次。  相似文献   

12.
方寸匕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在調剂上,对散药常用“方寸匕”来作剂量的单位,如伤寒論中的“五苓散”,便是用白飲和服方寸匕。总之,伤寒论、金匱耍略、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医籍中,用“方寸匕”作剂量单位的处方,是不胜枚举的。从这些文献中,不仅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方寸匕”是一个调剂上的用具,而且还可以体现出它是古代调剂上一个专用量器。这个量器究竟形状若何?以及1方寸匕在现代应当用多少?尤其是后者,为我們运用古方时必須具有的知識,故今着重就后者作如下探討: 陶弘景在公元500年卽南齐永元2年左右所著的“本草經集注”一書的序例中說:“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此外陶氏  相似文献   

13.
处方:蜂房1个(约30克),生白矾末30克,梅片少许。制作方法:蜂房放在铁片上,口向上,蜂  相似文献   

14.
巧治脚气法     
将矾末5克、硼砂3克、维生素B1药片10粒(10mg/克),共研磨成面溶于水中,水量约1000ml,让脚在温水中浸泡20分钟左右,每日睡前一次,连用五天即可治愈。若在温水中再  相似文献   

15.
方药:云苓120克,猪苓50克,蜂腊120克,蜂蜜少许。适应症:适于各种类型的带下量多并伴有色、质、味异常者。制用法:先将云苓、猪苓研细过筛,再将蜂腊放入锅内热化少顷,之后将药末兑入并加适量蜂蜜搅和为丸,每丸如枣大重约15克。用时每次一丸,开水冲服,日服3次。7天为一  相似文献   

16.
药醋疗法是指将白芥子60克,威灵仙30克,研为粗末,用纱布包裹成袋,浸于食醋中,约一周后取出,在患足跟腱部摩擦,待局部发红为止。一日四次,连用三天为一疗程,一般一至二个疗程,即可痊愈。笔者用此法,用以治疗钙化性肌腱炎10例,均获满意效果,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由来已久,然而仍存在争议,致使临床细辛用量受到一定的制约。文章从文献源流、细辛用量、剂型及给药方式4个方面再谈“细辛不过钱”,得到结论:“细辛不过钱”的确切说法为《本草别说》之“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钱匕”是量药器,“钱”是质量单位,“半钱匕”约合0.3 g,而“一钱”约合3 g;《本草别说》中的“细辛末”可能是一种粒度较为细小的散剂,而非“粗末”;给药方式很可能是外用鼻吹法,而非内服。综合分析可知单用细辛末可因剂量较大、粉末剂型及外用鼻吹法等多重因素,导致“气闷塞,不通者死”的症状,非后世“细辛不过钱”这一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 取吕宋果一味约30克,以酒或醋研末成深灰色液  相似文献   

19.
验方初编     
葱白与蜂蜜合用治愈蛔厥证北京市东城区中医院刘殿永曾以葱白三寸捣泥,蜂蜜二两,温开水冲服,治愈蛔厥证患者。治疗中耳炎验方陕西省户县涝店地段卫生院严育斌将人指甲焙红研末,兑入等量的冰片末合匀。先用双氧水清洗耳道,后稳妥地将药粉少量吹入耳内,试观疗效。急性乳蛾验方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卫生院王崇光先师王逸梅老中医,四十年代初在青岛获一治疗乳蛾秘方,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实。葛根9克甘草  相似文献   

20.
正仲景汤方应用薏苡仁共三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五两,炮附子十枚,为末,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治疗寒湿而致之胸痹,平时痛缓,发时痛急。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为粗末,每服一方寸匕,水煎顿服。功能排脓消肿。治肠痈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脉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