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58-46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个中医证型患者的胃镜象和病理象特点,探讨CAG中医证型与胃镜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从而为CAG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64例经确诊为CA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以及胃镜、病理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资料分类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64例CAG患者中,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证型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则以脾胃湿热型多见,不同腺体萎缩程度的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上皮化生阳性者35例,阴性29例,总体阳性率54.69%,各证型肠化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阳性22例,阴性42例,总体阳性率34.38%,各证型不典型增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2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肝胃不和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3肠上皮化生阳性率、不典型增生阳性率以胃络瘀阻型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病症结合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周期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方法:慢性胃炎患者辨证分为脾气虚组、脾胃湿热组、胃阴虚组、胃络瘀阻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舌苔脱落细胞的周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舌苔脱落细胞EGFR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阻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S期细胞高于脾气虚证及胃阴虚证患者,EGFR显著上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虚实证患者舌苔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EGFR表达上调可能为其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6):662-664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对不同证候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治疗分析。方法:将22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胃阴亏虚型、痰瘀阻络型、痰湿中阻型等5大类型,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分型加减用药治疗,4周后比较5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血糖水平、肠道激素水平等。结果:5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8%、88.64%、93.18%、81.82%、79.55%,痰瘀阻络型和痰湿中阻型疗效较差,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胃阴亏虚型症状积分明显较痰瘀阻络型、痰湿中阻型低;5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胃阴亏虚型治疗后明显较痰瘀阻络型、痰湿中阻型低;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胃阴亏虚型空腹及餐后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明显较痰瘀阻络型、痰湿中阻型改善。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对不同证候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胃肠道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以胃脘痛胀,常有定处,嘈杂嗳气,食后更甚,呕恶纳差,大便不调为主证。病情顽固、迁延难愈。辨证分型多种多样,但以胃阴虚和脾胃虚弱为常见证型。余宗“久病必虚”、“久痛入络”之说,分“胃阴虚兼络阻”及“脾胃虚弱兼血瘀”两型辨治,取得初步效果,兹浅述如下。一、虚、瘀机理浅议《医学正传》谓:“胃脘当心而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肝郁化热、灼伤胃阴(9例)、脾胃虚弱、纳运失常(15例)、气血失调、淤阻胃络(6例)施治。结果:据此结合辨证分析、综合治疗,疗效佳。结论: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辛润通络法治疗胃痛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润通络法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辛润通络法结合辨证用药治疗68例胃痛患者(胃阴虚14例;脾胃虚寒12例;肝脾不和22例;寒邪犯胃10例;瘀血阻络1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胃阴虚型有效率92.9%;脾胃虚寒型有效率100%;肝脾不和型有效率95%;寒邪犯胃型有效率90%;瘀血阻络型有效率100%.总有效率94.1%.结论:辛润通络法结合辨证用药治疗胃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正>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经络穴位刺激疗法,能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是针灸疗法变更的一种新兴疗法。胃脘痛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下垂、部分肝胆疾病在内等,笔者将胃脘痛辨症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肝胃阴虚型、瘀血阻络型。笔者采用经络穴位辨证埋线治疗本病3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图像数据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并进行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56例,辨证分为5种中医证型,即脾胃湿热证(63例)、肝胃不和证(56例)、脾胃虚弱证(51例)、胃阴不足证(44例)、胃络瘀阻证(42例)。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患者舌下络脉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与人工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舌下络脉颜色RGB、HSV值,以及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等舌下络脉形态特征指标,分析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证型舌下络脉的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存在差异,胃络瘀阻证R、G、B、V值低于其他证型,但积分值高于其他证型。经相关性分析,舌下脉络颜色与其参数R、G、B、V值均呈负相关(P<0.05)。胃络瘀阻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相对于其他证型较高,脾胃虚弱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比其他各证型低。结论 舌下络脉客观化指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应灵敏,与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结论基本一致,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胃复汤对不同证型消化性溃疡胃泌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络瘀阻证22例,脾胃湿热证28例和脾胃虚寒证28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泌素水平及血沉、血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胃泌素组间比较,治疗前3个证型组有一定差别,其中胃络瘀阻证组明显高于脾胃虚寒证组(p<0.05),3组治疗后趋于一致。组内比较:治疗6周后3个证型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以胃络瘀阻证患者下降幅度最大;血细胞比容组间比较,治疗前3组大致相近,仅胃络瘀阻证较高于脾胃虚寒证组(p<0.05)。治疗后3组差别较大,其中胃络瘀阻证组均明显低于另外2组(p<0.05)。组内比较,胃络瘀阻证和脾胃湿热证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水平组间比较,治疗前3证型组相近(p>0.05),治疗后(6周)胃络瘀阻证组均明显低于另外2组(p<0.05)。组内比较,仅胃络瘀阻证组下降幅度较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胃复汤联合奥美拉唑可有效减少胃泌素的生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胃络瘀阻证、胃湿热证以及脾胃虚寒证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其中对于胃络瘀阻证胃泌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及胃镜象特点,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78例诊断为Hp感染性胃炎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胃镜结果,并将资料进行整理、中医辨证分型和统计分析。结果:Hp相关性胃炎中医证型出现率由高到低为: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肝胃不和证中胆汁返流多见,P=0.000 0.01,胃络瘀阻证中溃疡多见,P 0.05,而糜烂、息肉、肠化结节在各证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Hp相关性胃炎的证型分布和胃镜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在临床中可从肝胃不和,湿热中阻,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胃络瘀阻等方面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痞满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100例患者分为肝胃不和型(23例)、脾胃湿热型(16例)、脾胃虚弱型(24例)、饮食停滞型(21例)和痰湿中阻型(16例)5组,观察胃电图、移行性运动复合波的变化。结果:痞满患者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和饮食停滞型餐后胃电图主要以胃电节律过快占优势,而脾胃虚弱型和痰湿中阻型则以胃电节律过缓为主。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饮食停滞型和痰湿中阻型组Ⅱ相、Ⅲ相延长,Ⅰ相缩短;而脾胃虚弱型Ⅱ相、Ⅰ相缩短,Ⅰ相延长。结论:痞满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动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方法对21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分为肝胃郁热组82例、脾胃虚弱组68例、气郁痰阻组60例。另设50例内镜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对患者的内镜分级及食管黏膜病理学改变进行评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食管黏膜组织CDK4、Cyclin D1、p16、PCNA的表达。结果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内镜及病理积分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气郁痰阻证。肝胃郁热组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的表达最高,气郁痰阻组食管黏膜p16的表达最高。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内镜及病理积分存在明显差异,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的胃黏膜像表现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调查表收集39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胃黏膜像表现,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经数据统计分析进行评价.结果 脾胃湿热证在胆汁反流、黏液池状态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脾胃湿热证较其他型易出现胆汁反流、黏液池呈黄绿色;脾胃虚弱(含虚寒)证与病变部位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全胃炎多发生于脾胃虚弱(含虚寒)证中;胃络瘀阻证在黏膜色泽及胃镜下诊断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胃络瘀阻证在黏膜以自相为主,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等方面较其他型多见;与其他各型比较,胃络瘀阻证黏膜糜烂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胃络瘀阻证出现黏膜糜烂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型(P<0.01);证型与黏膜血管网改变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胃络瘀阻(27.1%)及胃阴不足(24.6%)两证黏膜血管网改变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 部分胃黏膜像与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可为临床中医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三种不同中医证型(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胃络瘀阻证)胃黏膜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探讨中医证型与PTE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实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26位健康体检者,取其正常胃组织标本,实验组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胃络瘀阻证),故共有4组(健康对照组、脾胃虚弱证组、阴虚内热证组、胃络瘀阻证组);每位患者取新鲜胃黏膜6块,其中包括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新鲜组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做连续切片,组织厚度为4μm;采用S-P染色法进行染色,DAB显色,苏木精复染,封片实验用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由病理医师观察,阳性反应判定标准:PTEN表达为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占10%以上为阳性表达,10%为阴性。结果:PTEN阳性表达在脾胃虚弱证中有85.71%,阴虚内热证中有41.30%,胃络瘀阻证中有23.08%,健康对照组中有96.16%。PTEN阳性在I型肠化生表达为32.07%,Ⅱ型肠化生表达为28.30%,Ⅲ型肠化生表达为24.53%,异型增生表达为15.09%。结论:胃黏膜组织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胃癌癌前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关,而且在胃癌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型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为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6种证型胃镜像和病理学表现,探讨其与浊毒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选的311例CAG患者辨证分为6个证型:浊毒内蕴证(62例)、肝胃不和证(84例)、脾胃虚弱证(37例)、脾胃湿热证(75例)、胃络瘀阻证(23例)、胃阴不足证(30例).由专职医师进行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记录其内镜下形态学表现,比较不同证型胃镜像与病理学表现.结果 浊毒内蕴证与其他5种证型胃镜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浊毒内蕴证比较,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阻证病理学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病理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各证型在胃镜像形态学、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存在着特异性,浊毒内蕴证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结节、糜烂、黏膜粗糙,病理多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分类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辨证分型与内镜分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脾胃虚弱型以红斑渗出性胃炎为主,肝胃不和型以癃起糜烂性胃炎为主,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均以萎缩性胃炎为主,胃络瘀血型则以出血性胃炎为主。  相似文献   

19.
对 41例 3种中医证型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 MOT、血清 GAS及 EGG检测显示 :肝胃不和、胃热津伤型的 MOT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则明显低于正常人 ;3组 GAS值均明显较正常人下降 ,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肝胃不和型的胃电参数明显高于正常人 ,而胃热津伤、脾胃虚弱二型又低于正常人 ,但胃热津伤型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医证型不同 ,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状况不一 ,MOT及胃电参数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证型的变化。因此可将上述指标作为临床辨证分型诊断和指导治疗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胃蛋白酶原(PG)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8例,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6种证型,观察比较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及与血清PG、Hp的关系。结果:108例CAG患者中医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各证型间血清PGⅠ水平比较,脾胃湿热证组最高,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胃阴不足证组及胃络瘀血证组(P<0.05),其中胃络瘀血证组最低;各证型间血清PGⅡ水平比较,脾胃湿热证组最高,明显高于肝胃气滞证组、胃阴不足证组、胃络瘀血证组及脾胃虚弱证组(P<0.05),其中脾胃虚弱证组最低;各证型间PGR(PGⅠ/PGⅡ比值)比较,胃阴不足证组最低,明显低于脾胃虚弱证组及肝胃气滞证组(P<0.05),其中脾胃虚弱证组最高。脾胃湿热证组患者Hp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肝胃郁热证,但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蛋白酶原水平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