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所致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2~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和治疗的5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6~51)岁,平均病程为5.84(0.6~16)年.结果 5例垂体TSH分泌瘤占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0.33%(5/1 500).所有患者均伴有甲状腺毒症,其中4例为首发症状,例为视物模糊,所有患者均没有视野缺损.确诊之前误诊为原发性甲亢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3例,治疗6~16年,其中1例曾2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同时不伴TSH抑制(3.94~54.7mU/L);3例患者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TSH试验,例无反应、1例呈过强反应.鞍区MRI检查4例为大腺瘤(直径1.5~3.6cm),例为微腺瘤.4例大腺瘤患者均行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例术后联合垂体放射治疗.术后1~2周复查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正常,随访3~32个月甲状腺功能仍正常.结论 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TSH水平不被抑制时应警惕垂体TSH分泌瘤的存在,鞍区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垂体TSH分泌瘤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垂体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荆彦平  张焱  胡瑛  王岸飞  王晓艳   《放射学实践》2012,27(1):107-108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约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20%~30%[1],瘤体多位于鞍窝内,而本例鞍内空虚,瘤体异位于蝶窦内,具有特殊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比较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2月-2016年10月与上海华山医院2006年4月-2013年4月分别收治的26例和20例TSH分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结果 .结果 解放军总医院患者中女性略多于华山医院[57.7%(15/26)vs.45.0%(9/20)],两组诊断时年龄相当[39.5±14.1(18~67)岁vs.40.0±14.5(17~74)岁].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均为甲状腺毒症[73.1%(19/26)vs.55.0%(11/20)],轻中度甲状腺肿是最常见体征.解放军总医院和华山医院患者血清TSH水平分别为5.06(2.97~6.27)mU/L和6.16(3.76-10.91)mU/L,TSH水平正常者以解放军总医院多见[57.7%(15/26)vs.40.0%(8/20)],华山医院则以TSH水平升高者多见.解放军总医院患者中微腺瘤相对多见[34.6%(9/26)vs.20.0%(4/20)],华山医院则以巨大腺瘤多见[20.0%(4/20)vs.7.7%(2/26)];两组微腺瘤均多见于女性,分别为66.7%(6/9)和75.0%(3/4),巨大腺瘤则均为男性.大腺瘤常常向周围组织和结构侵袭.两组患者奥曲肽抑制试验中24h时TSH抑制率范围相当,分别为37.4%~91.8%和46.5%~94.1%.两组所有经病理证实的患者中混合瘤少见.解放军总医院8例行免疫组化检查者中3例TSH阴性,12例行奥曲肽扫描者中2例阴性.结论 两家医院TSH分泌瘤患者临床上既有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国内TSH分泌瘤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诊断时年龄明显小于国外资料;微腺瘤多见于女性,巨大腺瘤男性多见;血清TSH水平可正常,免疫组化TSH染色和奥曲肽扫描可阴性.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经成为治疗颈椎疾患的经典术式[1,2]。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多及随访时间的延长,融合导致的邻近节段退变也逐渐引起了脊柱外科医师的重视[3-5]。创伤导致邻近1~2个节段骨折脱位仅有2例[6,7],骨折脱位发生在融合节段本身水平仅有1例[8]。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我科近期收治了1例颈前路C4、C5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因外伤导致C6/7水平椎间盘突出伴骨折脱位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雪旺细胞,腭扁桃体神经鞘瘤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国外仅4例报道[1-4],国内为5例[5-9],扁桃体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未见报道,本院于2006年4月收治1例,笔者报道其CT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型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垂体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方法98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5 0例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 4 8例 )。采用双面夹心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催乳素 (PRL)、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和游离甲状腺素 (FT4)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的PRL、TSH、FT4分别为 (0 .2 5± 0 .0 2 )nmol/L、(0 .7± 0 .2 )mU/L、(15 .0± 5 .3)pmol/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RL、TSH、FT4[(0 .4 6± 0 .0 4 )nmol/L、(1.1± 0 .3)mU/L、(2 1.2± 6 .4 )pmol/L],良好率 (6 2 % )高于对照组(35 % ) ,死亡率 (2 2 % )低于对照组 (4 2 % )。 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抑制伤后垂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1],国内报道较少且多以个案报道为主,临床及影像诊断很容易误诊[2-5].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所医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搜集2001年1月至2010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53岁,中位年龄45岁;临床症状为上腹痛2例,肝脾肿大2例,消瘦伴乏力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依据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前、后的MR表现及内分泌变化 ,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在我院行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为 1~ 2 8个月共 5 9例次的垂体瘤病人的平扫、增强MR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及内分泌化验检查。分析垂体肿瘤直径的变化 ,强化特征及临床症状、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肿瘤体积缩小 3 1例 (占 5 2 .5 % ) ,体积不变 2 5例 (占42 .4% ) ,体积增大 3例 (占 5 % )。其中囊变 15例 (占 2 5 % )。功能性腺瘤共获 2 3例随访结果 ,总好转率为 13例 (5 6.5 % ) ,半年好转率 8.6% ,1年 13 % ,2年左右 3 4.8%。结论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可较好地控制肿瘤的生长 ,控制功能性腺瘤的过量激素分泌 ,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具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Wilms tumor,WT)或肾胚胎瘤(nephroblastoma),是小儿腹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儿童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腹部肿瘤中排第2位,在小儿肾脏肿瘤中占95%,发病率约1/10 0001[1-3],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较早.发病高峰年龄在3~4岁[4],约80%在5岁前发现[5],而新生儿较为罕见[4].  相似文献   

10.
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10 mm并局限于鞍内的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组织,是临床常见的鞍内肿瘤[1],垂体微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 在 30~50岁,60岁以上少见,10岁以下罕见,女性多见[2-4],常规影像学检查不易显示,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肝结核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结核常继发于体内其它脏器的结核病 ,当发生于肝脏的粟粒性结核融合成单个或多个结节时 ,即形成肝结核瘤[1] 。肝结核瘤临床少见 ,诊断困难 ,误诊较多。本文总结了我院 1982~ 1998年诊治的 5例肝结核瘤患者 ,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现讨论其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 ,以探讨超声检查对肝结核瘤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5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13~ 5 9岁 ,平均 32岁。其中上腹部无痛性包块 2例 ;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发热 1例 ;伴周身乏力、食欲不振 1例 ;伴体重明显下降 1例。实验室检查结果 :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和放射治疗协诊4例.回顾性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12例鞍区生殖细胞瘤中,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侵犯垂体和垂体柄,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5例肿瘤累及垂体柄增粗;2例肿瘤仅累及下丘脑.CT平扫显示所有肿瘤均无钙化,呈等或略高密度.MRI检查,肿瘤在T1WI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3例瘤体呈环状强化.其中3例肿瘤由下丘脑浸润三脑室旁伴周围脑质轻度水肿.另外1例沿脑脊液发生种植性播散,右侧外侧裂池内有一结节病灶.结论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段亮  韩承新  郭晓博 《武警医学》2010,21(2):147-148
节细胞神经瘤,又称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非功能性周围神经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神经节及肾上腺,发生在胃肠道罕见[1],国内文献有3例报道[2~4].本院2004-06收治1例成人回肠节细胞神经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均存在生长发育异常,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均<5μg/L.2例合并第二性征发育迟缓,1例合并第二性征缺如;3例合并尿崩症;2例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例伴智力障碍.3例合并其他先天性发育畸形,1例伴胼胝体发育不良(体部及压部缺如);1例伴轻微Joubert综合征、Chiari畸形;1例伴视神经、视束萎缩,大脑镰发育不良.骨龄落后2~14岁不等.诊断年龄为3~24岁,其中18例(78.3%)诊断年龄≥10岁,提示明显诊断延迟.MRI检查均提示垂体柄缺如或中断、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萎缩或发育不良.结论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以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腺垂体功能减退,同时可合并其他先天性发育畸形.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胡晓松  董世霞  宝秀丽 《人民军医》2014,(11):1240-1241
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又称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淋巴管囊肿[1]。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Turner综合征和三联体[2],或淋巴系统发育不良等有关。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分辨率的提高,以及胎儿颈项透明层(NT)检查的普及[3-4],妊娠早期发现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已成为可能。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产前超声检出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邓开鸿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201-202,T029
本文报道了24例垂体腺瘤卒中的CT 表现,除均具有垂体腺瘤的共同CT 表现以外,瘤卒中CT 征有:(1)平扫瘤体中局限密度增高;(2)瘤腔内较高密度液平;(3)增强后瘤体增强,出血灶无改变;(4)排除瘤内钙化之密度增高;(5)不同时期瘤内密度增高灶的CT 值呈动态改变。文中讨论了影响垂体腺瘤卒中检出率的若干因素,强调了CT 表现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CT 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 PSIS)是指垂体柄缺如或明显变细,合并垂体后叶异位,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输送到垂体,使垂体前叶发育不良所致的临床系列征候群[1]。本病以生长激素缺乏症为最常见表现,可合并多种垂体前叶激素缺乏,而大部分垂体后叶功能正常。该病在自然活产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1/10000~1/4000[2],自 MRI 被广泛应用后才逐渐被认识。现就21例本院临床确诊为 PSIS 的 MRI 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总结36例脑结核瘤的CT与表现,分析并讨论了颅内结核瘤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便于帮助影像医师提高脑结核瘤诊断准确率。方法:本文共收集颅内结核瘤36例,男12例,女24例,检查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Aura全身螺旋CT机及安科公司Open Mark2000核磁共振机。结果:病变位于顶叶及顶枕交界区16例,颞叶13例,小脑及脑干5例,垂体2例,1例病灶伴出血,10例病灶周围伴点状钙化,其中多发8例,单发28例。颅内共有52个病灶,本组中结核瘤位于幕上38个,幕下12个,垂体2个。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病灶,部分可见略高密度及钙化影,病灶周围可有明显低密度水肿带,可呈现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后呈环状或结节样强化。MRI上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32例),T2WI为高或等信号(30例),增强后病灶呈均匀结节样或花环状强化,其中19例中心可见液化坏死区,T2WI表现为病灶中心为高信号,外围可见低信号环。结论:颅内结核瘤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较好的应用影像学手段并有效的结合临床,可以提高术前确诊率,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并使病人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垂体微腺瘤患者30例均经PHILIP 1.0 NT型MR机行常规矢状面、冠状面T_1WI和T_2WI检查,而后全部又经动态扫描。结果:本组30例的病灶在平扫中,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25例;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3例;T_1WI和T_2WI均呈等信号者1例及高信号者1例。微腺瘤形态征象有垂体柄偏斜(25例)、垂体中央向上膨隆(2例),鞍底下陷(2例),以及瘤内出血(1例),动态扫描后,病灶不增强而正常腺体增强且边界清楚者29例,仅有1例病灶内出血且边界不清楚。结论: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平扫,而且它可完整地观察早期正常垂体的增强表现与垂体微腺瘤的增强延迟表现,因而,它有助于对垂体微腺瘤的准确定位,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纵隔脉管瘤临床罕见,国内仅报道10余例[1-3],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并复习文献,探讨MSCT对纵隔脉管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