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的影响。方法:对60例(63只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使用美国眼力健公司opsys超声乳化仪,隧道切口。注粘弹剂,撕囊.凿核劈核.乳化吸出晶体核及皮质.植入非折叠式人工晶体,完成手术。结果:60例(63只眼)患者中。角膜水肿6例(6只眼)。占9.5%。术后1周,角膜全部恢复透明,角膜失代偿率为零。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水肿主要是由于角膜内皮损伤及高眼压造成.前者占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326例(339眼)白内障采用新型超声乳化仪,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超声乳化能量、超声乳化时间、切口形态、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339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平均超声能量8%,平均超声时间56"。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时,最佳视力≥0.5的术眼分别为178眼(52.5%)、289眼(85.2%)及295眼(87%),术后1个月视力≥1.0者239眼(69.6%)。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16眼(4.71%),角膜灰白色混浊水肿9眼(2.65%)。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热损伤。结论: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快速、并发症少,提高前房稳定性,使手术效果更为完善,提高了超声乳化手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40例白内障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术后精心护理、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大多数病人术前经充分理解手术、配合手术,术后达到复明效果,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病人术后达到预期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68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对68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术后均配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前、术后护理和术中配合的方式。方法:总结117例(117眼)超声乳化白内瞳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具体操作程序与方法。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质量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结论:眼科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适应现代更复杂、更精细的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前、术后护理和术中配合的方式。方法:总结117 例(117 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具体操作程序与方法。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质量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结论:眼科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适应现代更复杂、更精细的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34眼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距角膜缘后2mm巩膜半层切开,长约6mm,潜行分离巩膜达透明角膜1—2mm,信封式截囊,用晶状体圈匙套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并发症少。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5者26眼占66%,术后一周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0.5者占76%。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设备便宜,手术简单易掌握,术后视力恢复快,效果好,比较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取资料较为完整的9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对其手术配合及护理加以总结。结果:86%的术眼由术前视力光感0.2恢复至术后视力〉O.5~1.0。结论:对此项新技术既要求医生具有熟练的技术,又要求护士密切配合,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方法:对年龄50岁~92岁的老年性白内障575例眼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效果。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结果:术后视力:0.1~0.3者69眼(12%),0.3~0.5者264眼(45.91%),0.6~0.8者182眼(31.65%),10者60眼(10.43%),术后视力无明显提高者13例226%)见于网膜,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及视神经萎缩。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后发性白内障、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虹膜脱出.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早期反应轻及视力恢复快特点,手术成功关键在于手术技巧及手术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10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00只眼中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88只眼(88%)。12只眼转为ECCE+IOL手术。术中后囊破裂21例(21%),其中撕囊失败11例(11%),虹膜损伤6例(6%),其中3例(3%)伴有人工膜出血。未能植入晶体2例(2%);术后角膜水肿28例(28%)。一过性高眼压6例(6%),人工晶体后皮质残留3例(3%),瞳孔变形3例(3%),无张力性扩瞳3例(3%)。后房型人工晶体半脱位1例(1%),玻璃体积血3例(3%)。结论:手术过程中每一步规范操作是顺利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科护士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对689例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并轻松出院。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正确、恰当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20例(13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有滤过功能的白内障患者施行表面麻醉、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视力1.0以上者12眼,0.5~1.0者48眼,0.3~0.5者29眼,0.1~0.3者20眼,低于0.1者11眼。平均眼压14.57mmHg,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瘢痕。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显著提高视力、避免医源性损伤对滤过和眼压的影响及恢复眼前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516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前房均维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发生角膜轻度水肿1眼,角膜灰白色混浊水肿1眼,虹膜轻度反应4眼,迟发性虹膜睫状体炎1眼,均经积极处理,症状消失。结论: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给予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Kelman(196)首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以来,白内障手术已由普通囊外摘除术过渡到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1996年在天津参加超声乳化水和小切口白内障讲习班,胡光达博士示范手术,记录完整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31只眼),使用美国爱尔康公司超声乳化仪,在(Topcon)显微镜下进行,软性折叠式人工晶体由爱尔康公司提供,人工晶体度数计算采用电脑验光机和A型超声波电脑计算机测定。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4~74岁,平均52岁。老年性白内障25只眼,外伤性白内障4只眼,并发性白内障5只眼。2手术方法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糖尿病合并白内障67例74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A组),其中32眼植入Pharmacia 812CPMMA人工晶体.42眼植入Acrysof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手术结果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31例31眼的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及非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61例66眼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C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术后3天视力≥0.5者56眼(75.6%),术后1月视力≥0.5者61眼(82.4%),术后前色素膜炎4眼(5.4%),术后3~6月后囊膜混浊率8眼(10.8%),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优质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少,具有更好的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7例33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变化。随访5个月-2年,平均1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所有病例眼压均正常(8.1~18.7mmHg),平均(13.4±3.2)mmHg,术后视力全部提高,26眼(78.8%)提高视力在3行以上,有2例发生虹膜后粘连。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先天性晶体半脱位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方法 1999—05/2002—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收治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65例(75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4.6者42眼,4m(0.08)以下者12只眼,4.0~4、5者21只眼。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于先天性晶体半脱位手术,提高了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惠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06-2406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榆林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01-2010-01所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 共9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发不同程度的冀状胬肉,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角膜创面及角膜缘切口愈合良好.术后视力0.3以上86例,脱残率93.4%.复明率100%.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蓝光滤过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55眼)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炎症反应。术后视力,后发障及患者的主观感受等.结果:所有病例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术后炎症反应轻微。视力恢复快,后发障发生率低。无明显畏光主诉。结果:所有病例人工晶体均位于囊袋内,居中;术后炎症反应轻微,后发障发生率低.视力显著提高,无明显畏光症状。结论: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蓝光滤过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组织损伤小。能明显改善人工晶状体眼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且后发障发生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海军 《临床医学》2002,22(8):42-43
目的:分析9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92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眼压均较术前降低,4眼因视神经损害视力光感或手动无提高,其余88眼均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是有效的,但要注意操作技巧,较其它白内障本组的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