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ERK1和ERK2蛋白在60例乳腺癌,10例乳腺良性肿瘤,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RK1和ERK2在乳腺癌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乳腺及乳腺良性肿瘤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Ⅲ~Ⅳ期表达高于Ⅱ期和Ⅰ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表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RK1和ERK2在高、中、低分化乳腺癌中无显著差异,与乳腺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ERK的过度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其不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 tein kinase, MAPK)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参与介导生长、发育、分裂、分化、死亡以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等多种细胞过程,普遍存在于多种生物,包括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MAPK家族本身又是蛋白激酶级联反应的下游激酶,是多条信号通路的汇总点。迄今为止已发现 MAPK 家族有4个成员:(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llular sig 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又称为P42/44MAPK; (2) c Jun氨基末端激酶(c Jun N terminalkinase, JNK),又称为应激激活蛋白激酶( stressacti…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紫外线B引起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以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为研究模型,其中实验组用紫外线B照射后与对照组继续培养12h,然后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两组ERK酶表达的量。结果试验组上样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ERK1/2表达的量相等,故说明实验组实际ERK1/2表达量强于对照组。结论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凋亡,此时ERK1/2表达量随之增强。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ERK1/2在白内障和后发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丹  禇茂平  陈其  姜建斌  钱燕 《浙江医学》2011,33(4):529-532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88只清洁级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心肌炎对照组(C组)、美托洛尔干预组(M组)、卡维地洛干预组(K组)各60只,空白对照组(B组)8只做总体对照.观察各组小鼠各时间点(1、3、7和14d)的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cTnI水平、IL1β含量及心肌组织磷酸化ERK1/2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病程第1、3天,M组、K组心肌磷酸化ERK1/2水平低于C组(P<0.01),病程第14天,K组心肌磷酸化ERK1/2水平仍低于C组(P<0.01).病程第3、7天,M组、K组心肌组织炎症积分、血清cTnI和IL-1β水平低于C组(P<0.05或0.01),且K组上述水平下降更加显著(P<0.01).结论 卡维地洛可能通过β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双重阻滞作用,抑制ERK1/2信号通路活化,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人肺癌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RK蛋白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77例肺癌标本和20例肺良性病变的组织,通过常规石蜡包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K2蛋白表达。结果:肺癌组和对照组ERK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1.9%和20.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RK2蛋白表达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即鳞癌和腺癌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肺癌之间比较,ERK2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ERK2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存在ERK2蛋白的高表达;ERK2蛋白的高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无关,而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ERK2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及发展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人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手术标本(纤维化肝组织和远癌的纤维化肝组织,以正常的肝组织做对照),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正常肝和不同程度纤维化肝组织中ERK的表达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RK的表达增加。结论:ERK参与并介导其中的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璇 《医学综述》2012,18(23):3923-3925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内的重要信息传递系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作为MAPK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信号从细胞表面受体转导至细胞核的关键。ERK1/2磷酸化参与了心肌细胞肥厚、凋亡的过程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学反应。然而,对于ERK1/2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争议,且未阐明在具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其上游激活物及下游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原发性乳腺癌病灶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gnal-reg- ulated kinase 2,ERK2)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中磷酸化ERK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8.10%(8/21)、66.67%(14/21)、87.50%(84/96),磷酸化ERK2蛋白表达在三种疾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3=25.044,P=0.000);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原位癌、乳腺浸润性癌中磷酸化ERK2蛋白表达的平均OD值分别为0.655、0.818、0.882、0.933,乳腺癌中磷酸化ERK2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结果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一致;乳腺癌ERK2蛋白表达情况在不同年龄段有统计学意义(χ~2=5.677,P=0.017);乳腺癌ERK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乳腺癌中ERK2磷酸化增强与癌细胞生长活性增加有关,ERK2在判断乳腺良恶性疾病时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因而一直受到许多科学工作者重视,近年来关于脑缺血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防治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不同脑区的神经元对缺血有不同的敏感性。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ATP的耗竭、钙离子移位、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的释放、自由基形成等。最近,一种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相关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又受到注目,其家族成员成为细胞信号传导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P—ERK的表达特点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卵巢浆液性肿瘤(其中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11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12例,卵巢浆液性癌33例)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p—ERK蛋白检测。结果卵巢浆液性癌组织的过表达率为75.6%(25/33),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过表达率为41.7%(5/12),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它们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浆液性癌组织过表达率高于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P〈0.05);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RK与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18与肌钙蛋白I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VMC患儿及1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与cTnI水平.结果:VMC患儿急性期血清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VMC恢复期(P<0.01).VMC组血清IL-18水平和cTnI呈正相关(r=0.65,P<0.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VMC的发病,检测IL-18有助于评估小儿VMC的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并为VMC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m 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ERKI和ERK2蛋白在50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RK1和ERK2在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Ⅲ~Ⅳ期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显著(P〈0.05)。ERK1和ERK2与卵巢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关。结论:ERK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小鼠体内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VMC组( n=60 )和对照组( n=40). VMC组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对照组注射等量不含病毒的DMEM液. VMC模型建立后分别在第3、7、14、28天每组随机处死10只小鼠,留取血液和心脏标本. 使用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NT-proBNP含量, 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 分析VMC组小鼠不同时间血清NT-proBNP含量与心肌组织病理积分的关系. 结果VMC组小鼠血清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 ) ,且VMC组不同时间的NT-proBNP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 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 829, P<0. 05). 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可反映VMC小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其危险分层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胚龄(E)18 d以及生后不同日龄(P)小鼠海马不同阶段的表达,探讨其在海马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取E18 d和P 1、3、7、14、21和28 d小鼠的海马组织,每个时间点均作为观察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ERK蛋白主要在海马齿状回(DG)颗粒细胞层和阿蒙角(CA)锥体细胞层神经元的细胞核中表达。E 18 d,海马DG和CA区pERK表达染色浅,排列稀疏,表达水平很低;E 18 d~P 7 d,pERK染色逐渐加深、密集,pERK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其他6个时间点比较,P 7 d时pERK表达水平最高(F=34.537,P<0.01)。P 14~21 d,pERK染色逐渐变浅,密集程度逐渐降低,pERK表达水平逐渐下降(F=28.754,P<0.01);P 28 d时pERK表达水平处于稳定的较低水平(F=6.075,P>0.05)。免疫印迹检测,各时间点均有pERK表达,E 18 d~P 7 d,pERK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其他6个时间点比较,P 7 d时pERK表达水平最高(F=33.856,P<0.01);P 14~21 d时pERK表达水平逐渐降低(F=22.627,P<0.01);P 28 d时pERK表达处于稳定的较低水平(F=7.421,P>0.05)。结论:小鼠生后早期阶段,即E 18 d~P 7 d,海马发育明显增速,pERK表达水平也随之逐渐升高,P 7 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直至稳定,pERK参与小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血清cTnI及CK—MB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清cTnI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Х^2=72.21,P〈0.05;Х^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I阳性率低(Х^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Х^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Х^2=4.50,P〈0.05)。结论测定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在梗阻性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7份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并分析ERK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之间相关关系。结果 梗阻肾的肾小管和间质中ERK表达均高于正常的,但仅间质中两者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间质中ERK表达与梗阻肾纤雏化程度密切正相关(P〈0.05),而肾小管中两者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梗阻肾的肾小管和间质中ERK强表达者的PCNA指数均分别显著高于ERK弱表达者(P〈0.01)。结论 ERK活性增强促进细胞增殖增多、从而参与梗阻挂肾病的发病过程,尤其在肾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0例VMC患者cTnT、hs-CRP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BM)水平.结果 VMC组人院时血清cTnT、hr-CRP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cTnT、hr-CRP和CK-MB明显降低(P<0.01);入院时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治疗2周后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P<0.05).结论 检测血清cTnT和hs-CRP足诊断VMC的敏感指标,cTnT和hs-CRP对VMC病情预测亦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观察2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PPPP结论: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