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研究肝癌的内分泌疗法,测定了肝癌手术患者的肝内非癌变部位和肝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及黄体酮受体。并对临床上试用肝癌内分泌疗法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肝癌病例组织内的激素受体①病例对象:研究对象是近2年来经手术的20例肝癌病例。20例中1例是2岁的肝母细胞癌,其他19例为肝细胞癌。1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是23~72岁,平均59.4岁男性14例,女性5例。20例中11例的AFP 值超过200mg/ml 以上。HB 抗原20例中2例为阳性,抗体1例阳性。其中16例合并  相似文献   

2.
近年,日本肝硬化并发肝癌的病例有所增加,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饮酒、吸烟、饮食成份和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据最近对有关肝细胞癌的病例报道,乙肝病毒阳性的肝癌开始减少,非甲非乙型肝炎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更加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3.
肝脏疾病     
据推测日本每年因肝病死亡的病人中,肝硬化、肝癌各约两万人,重症肝炎约2000人。一般认为,这些疾病多数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尤其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比例逐渐增多;而乙型肝炎病毒的比例逐渐减少。如果能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发生,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就可以降低肝病的死亡率。近年来,随超声检查等映像诊断的发展,对肝细胞癌(HCC)的早期发现及诊断做出了重要贡献。肿瘤直径在2cm以下的微小肝细胞  相似文献   

4.
由于图像诊断方法以及免疫生化检查方法的进展,使过去认为是很困难的肝、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严格说,这与早期胃癌的诊断等情况相比,尚不能称为早期诊断,仅能对有高危险性或有某些可视为先兆临床表现的患者,通过几种检查方法的组合,达到对于小癌的诊断。肝癌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小肝癌的诊断问题。高危险性患者,即容易发生肝细胞癌的患者有以下几种情况。(1) 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经长期观察约40%可发生肝癌)。(2) HBsAg阴性的肝硬化患者,过去有过手术或输血史者多系非甲非乙肝炎病毒所致之肝硬化,虽然肝癌的发生率较前者为低,但HBe抗体阳性者容易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 (HCC)是易发于以乙肝病毒(HBV)或丙肝病毒 (HCV)持续感染所致慢性肝炎或 /和肝硬化为背景的一种肝脏恶性肿瘤。对此类易发 HCC患者即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检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本文概述高危人群的设定问题。一、肝细胞癌的背景据日本肝癌研究会每二年所作的原发性肝癌追踪调查报告 ,HCC的背景具有时代性的变化。HCC本系男性多发的肿瘤 ,现已出现男女比值缩小的趋势。确诊年龄呈现由 40岁时发病数增加至 60岁时并达巅峰 ,平均年龄有逐渐增高的倾向。在并存肝病成因上 ,表现出 HBs Ag阳性率减低 ,而 HCV相关性 HCC增加…  相似文献   

6.
近20年间,日本的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尤其男性有增加倾向,成为男性主要死因之一。肝细胞癌的80%合并肝硬化和肝纤维化,因此认为肝硬化是一种癌前状态。可是欧美各国肝癌极少发生,因为欧美多为酒精性肝硬化,而日本多为病毒性肝硬化,不过,近年来日本的酒精性肝硬化也在不断增加。病毒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如何?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日本东大第一内科1974年4月~1982年12月收治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238例,行HBs抗原检查,肝硬化的75%为病毒性的,20%为酒精性的,5%为  相似文献   

7.
据1980年日本肝癌研究组报道,83.5%的肝细胞癌患者同时存在肝硬化。这是影响肝脏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因素之一。因此,肝癌肝切除术明显受到限制。由于用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是现阶段唯一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方法,所以对肝硬化病人进行肝切除必须仔细地选择适应症。另外,肝硬化病人通常有发生食道静脉曲张的危险性。如果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又有肝癌,内科治疗是困难的。但肝细胞癌如能早期被发现,外科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经HBsAg筛选供血者以来,输血后肝炎(PTH)有所减少,但仍经常发生,这些PTH 中乙型肝炎占10~20%,而80~90%的PTH 在血清学上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无关。这些病例大部分有肝脏损害,现在已明确是与另外一种病原因子——非甲非乙型肝炎抗原(病毒)有关。特别是病程迁延和慢性化率较高,且通过感染实验可形成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携带者,在临床上也注意到与肝硬化、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9.
抗病毒制剂的出现,使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性慢性乙型肝炎得到病因性治疗。抗病毒制剂有干扰素(IFN)、阿糖胞苷(Ara-A)、阿糖腺甙(Ara-AMP)和acyclovir等,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常用IFN治疗。一、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HBV持续感染时HBV增殖高或向低增殖期移行则活动性肝损害明显,增殖低时损害轻。但HBV携带者的自然病程表明,约90%病例不表现为临床程度的肝损害,为处于低增殖期(抗-HBe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其余约10%进展为慢性肝炎,这种慢性肝炎每年中仍有10%HBeAg可自行消失。这样,慢性乙型肝炎可表现为自然缓解,小儿预后很好,青年人及女性预后较好,男性及中老年人预后较差。组织学上,有肝小叶结构破坏时,如HBeAg消失,也可不发展为肝硬化而病  相似文献   

10.
肝脏疾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的肝疾病包括从急性肝炎到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细胞癌等众多病态 ,其病因也多种多样 ,有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迄今为止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仍以完全清除病毒为最终目标 ,但近年来评价疗法是否有效已并不完全追求单纯清除病毒 ,而是转向抑制从肝炎进展为肝硬化 ,进而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在这一点上 ,中医治疗的效果已得到证明。可以认为 ,今后对中医治疗的期望将更加提高 ,实际上 ,在普通临床现场 ,开中药方的医师中以青年人为主的倾向正在增加。 1997年 ,以内科系诊所的 516名医生 ,病院勤务医生 2 4 9人为对象进…  相似文献   

11.
一股认为,病毒性肝炎中A型及E型不发生肝细胞癌,而B型及C型则易发生。C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关系是在能对B型和C型病毒性肝炎进行特异性诊断作为科学根据的基础上提出的。从肝细胞癌患者的既往史看,常有输血史。田中等分析了1975~1986年10年间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输血史者的比率逐渐增加,而和非甲非乙肝炎有关的肝细胞癌亦稍有增加。日本肝癌研究会报告1984~1985年随访观察的原发性肝癌23%有输血史,因此输血的实际致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混合型肝癌切除病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型肝癌切除病例的研究同一肝内并存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癌谓之混合型肝癌,其发生率仅占肝癌总数的0.4%,临床报告较少。本文研究对象源自1983年1月~1992年12月10年间日本国立医院收治的7例混合型肝癌,并与同期手术的85例肝细胞癌和8例胆管癌进行...  相似文献   

13.
对象与方法病例共11例,男8,女3。年龄1岁4个月至10岁,平均5岁3个月。其中胆道闭锁症6例(男4,女2)、肝外门脉闭塞症3例(男2,女1)、先天性肝纤维症及小儿肝硬化各1例,均为男性。核素造影方法,患者仰卧,在吸入或氯胺酮静脉麻醉下,用23号针水平穿脾并将过锝酸~(99m)TcO_4~-185MBq(5mCi)快速注入之后0~25秒内用扫描摄像机(日立RC—150DT)每秒拍摄1次,以摄取核素动态。观溉侧枝循环是否显示及其走行方向是上行性还是下行  相似文献   

14.
甲胎蛋白(AFP)L3组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细胞癌 (HCC)在日本有急增之势,现在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达 3万以上。其中70%以上病例合并有病毒性肝硬化 (LC),主要是合并C型病毒性肝炎。以这些慢性肝病为发病基础的肝细胞癌的诊断,现正在广泛定期测定肿瘤标志物AFP(α fetoprotein)之中。然而,轻微的AFP上升也常见于病毒性肝硬化等慢性肝疾病。目前以鉴别这种非特异性AFP上升和由HCC引起的AFP上升为目的,正在进行检测AFP的糖链变异的L3组分 (即岩藻聚糖型AFP组成)。一、HCC中AFP阳性率据第 15次日本全国原发性肝癌追踪调查结果(1998~1999年的全国统计 ),在 16636例…  相似文献   

15.
自发现HBV以来 ,有关HBV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 ,先后发现了HBsAg、HBcAg、HBeAg、HBxAg等多种病毒蛋白 ,其中HBeAg及其装配形成的HBV核壳体有着独特的免疫学特性 ,并且有很多没有清楚的地方 ,其中它的免疫调节作用成为热点 ,与HbcAg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肝炎特别是HBeAg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众所周知 ,病毒性肝炎是肝细胞癌的首要起因 ,肝细胞癌是世界八大癌症之一。而乙型肝炎在现在及将来将占绝大多数比重 ,丙型肝炎尽管也占一定比重 ,但重要性则差之。肝癌在慢性肝病患者隐袭的发生 ,当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系损害因素与防卫因素平衡失调所致,但并有慢性肝病与无肝病的消化性溃疡,包括病因在内两者是否有不同,目前尚无定论。甲氰咪胍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疗效,该药对肝血流量的影响已有报道,但对并有肝病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情况却了解甚少。为此,作者随机选取21例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胃、十二指肠溃疡(以下简称肝病组)及25侧无肝病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例(以下简称无肝病组)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甲氰咪胍疗效。消化性溃疡均经胃镜确诊,不包括穿透性溃疡及吻合口溃疡病例。慢性肝炎经病理确诊,部分肝硬化病例经腹腔镜或肝脏影像确诊。两组病人每日以甲氰咪胍800mg 分4次口服,4周后行胃镜复查,按崎田胃镜分期评定疗效,并对甲氰脒胍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GOT、γ—GTP 及 BUN 进行对比。治疗中测定血中胃泌素值。两组病例均以男性为多(肝病组14例,无肝病组18例)。肝病组平均年龄比无肝病组高8岁,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病组慢性肝炎6例,肝硬化15例,其中食道静脉曲张12例。HBs 抗原阳性4例,HBs 抗体阳性5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炎、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生率和肝癌的高发关系,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源自大阪府立成人病院在1987年5月25日~1991年3月31日46个月间收治的968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肝硬化258例。慢性肝炎AFP值在20ng/ml以上者91例,AFP值在20ng/ml以下919人,男性40~70岁,女性50~70岁。方法是先对上述患者做生活史调查,然后进行血液学检测,根据结果计算出肝癌的罹患发生率。结果:①肝硬化、慢性肝炎AFP值在20ng/m1以上组和慢性肝炎AFP值在20ng/ml以下三组,HBs抗原阳性率男性分别为12.1%、2.4%、10.5%;女性分别为7.8%、7.3%年龄与7.3%;HCV抗体阳性率男  相似文献   

18.
热水局部注射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作者对以热凝固坏死为目的的热水局部注射法(PHoT)与经皮酒精注射法(PEIT)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治疗对象为肝细胞癌6例(9个瘤体),其抗-HCV均阳性。1例合并慢性肝炎,5例合并肝硬化。仅1例在PH...  相似文献   

19.
作者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p)值,了解其在各种肝脏病特别是肝癌时出现的意义,并就其临床实用性进行了探讨。对象和方法选择内科住院之肝脏病人213例,健康人23例,共236例。肝病细分:原发性肝癌63例,转移性肝癌23例,肝硬化50例,慢性肝炎45例(非活动型9例,活动型28,例未做活检8例),不合并肝硬化的酒精性肝损害21例,急性肝炎11例。pcⅢp 值的测定是依Rhode 等方法用Roeckst 社制的RIA 药盒。结果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酒精性肝炎合并肝硬化的病例中出现显著高值,把非癌慢性肝损害的pc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作为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关抗原抗体之一的IgM 型的HBc 抗体(IgMclass anti—HBc),应用放射免疫测定(R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于诊断急性乙型肝炎,认为很有用处。同时由于提高了测定方法的敏感程度,在HBV 持续感染者病例中,也能检查出来。一、对象和方法对象:HBs 抗原阳性群:无症状病原携带者(AsC)79例,急性肝炎(AHB)6例,慢性肝炎(CHB)80例,肝硬化症(LCB)12例。HBs 抗原阴性群:急性肝炎(AHNB)8例,慢性肝炎(CHNB)23例,肝硬化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