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与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中裂孔定位良好但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较多时联合气体填充固定或放视网膜下液治疗.结果 38例38眼行巩膜扣带术,其中26眼术中联合行玻璃体腔C3F8气体填充治疗,术后23眼(88.5%)经1次手术后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12眼术中采用放视网膜下液治疗, 术后11眼(91.7%)脱离的视网膜经1次手术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中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代替术中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新裂孔形成.  相似文献   

2.
刘晓林 《四川医学》2007,28(10):1181-118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分析连续58例(58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51眼(87.93%),视网膜部分复位5眼(8.62%),视网膜复位失败2眼(3.45%)。术后视力提高34眼(58.62%),视力不变18眼(31.03%),视力下降6眼(10.35%)。手术并发症:术中缝针穿通巩膜1眼(1.75%),术后玻璃体炎性反应3眼(5.17%),眼底出血1眼(1.75%),一过性高眼压6眼(10.35%)。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术前裂孔定位及术中对变性视网膜的冷凝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术后短期全氟化碳液体填充治疗巨大视网膜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因巨大视网膜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患者而行玻璃体切割,并用全氟化碳液体作为术后短期填充治疗的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14d(珔x=7.5d)后取出全氟化碳,并以气体或硅油填充。对部分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病例行巩膜扣带术。切除影响手术中视野或半脱位的晶状体。评价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61例患者的62只眼随访8~69个月(珔x=24.5个月)。术后所有视网膜均复位,14只眼(22.6%)视网膜再次脱离,其中13只眼给…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7例患者,共7只眼行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4~19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治愈(100%),7例患眼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眼于扣带术后37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可避免再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作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38例(39眼)行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术后并发症和视力.结果:视网膜复位37眼(94.9%),术后视力提高31眼(79.2%),不变7眼(17.9%),下降1眼(2.6%),术后1眼发生葡萄膜炎,硅海绵暴露1眼.结论:不放液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巩膜扣带术行视网膜脱离复位38眼,结果32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达84.2%,认为巩膜扣带术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之一,并对其适应证选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巩膜扣带术行视网膜脱离复位38眼,结果32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达84.2%,认为巩膜扣带术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之一,并对其证选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间接眼底镜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和适应证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接受532倍频激光间接眼底镜下光凝治疗RD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36眼中视网膜全部复位。结论:将巩膜扣带术中的冷凝改为532倍频激光间接眼底镜下光凝可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损伤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是治疗R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尽管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拓宽了治疗手段;但巩膜扣带术仍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应用双目问接检眼镜在直视下冷凝,使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降低。我院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对138例(1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巩膜扣带术,较以往直接检眼镜下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提高,现报  相似文献   

10.
韩泉洪  王琳  惠延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64-1166
目的 :探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中将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封闭裂孔的治疗效果 ,讨论其手术的并发症和适应证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中接受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治疗的RRD患者 34例3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后随访 3~ 6mo ,36只眼中 ,视网膜一次手术完全复位 32只眼 (88.9% ) ,视力 >0 .1者 31只眼(86 .1% ) ,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 ,可简化手术 ,操作准确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其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同期一次手术成功50例患眼作对照,回顾分析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54例患眼视网膜脱离相关病情,并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的治疗效果。结果54例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发现原裂孔未封闭或再次裂开19只眼(36.1%),新裂孔或遗漏裂孔30只眼(55.6%)。大部分患眼伴有不同程度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再次手术1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气术,22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成功率分别为72.7%、90.9%和85.7%。结论裂孔封闭不全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或未能复位直接原因,PVR是形成新裂孔、影响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因素。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成功关键仍是可靠地封闭裂孔,应针对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96只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级改变,其中4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50只眼行单纯巩膜扣带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9.6个月时的视力、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玻璃体切割手术组46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3只眼,占93.5%。视力提高38只眼,占82.6%;不变5只眼,占10.8%;下降3只眼,占6.5%。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只眼,占6.5%;严重PVR3只眼,占6.5%。单纯巩膜扣带手术组50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5只眼,占90.0%。视力提高36只眼,占72.0%;不变8只眼,占16.0%;下降6只眼,占12.0%。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9只眼,占18.0%;严重PVR8只眼,占16.0%。结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割术和单纯巩膜扣带术,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提高优于单纯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   

14.
孙玉敏  耿金康 《吉林医学》2013,(30):6425-6426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5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实施巩膜外(水囊)加压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做好眼部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眼部护理和康复护理。结果:53只眼中,手术后15 d放出水囊内液体后拔出导尿管,视网膜复位49只眼,占92.45%;手术后5 d导尿管滑出3只眼,占5.66%;手术后30 d视网膜仍未复位1只眼,占1.88%。结论:巩膜外(水囊)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较好,加强围术期管理,优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流程,可为手术成功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国产全氟三丁胺(高碳液态氟化物)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全氟三丁胺撑开漏斗状视网膜脱离,逐出视网膜下液,碾平和固定视网膜,平复翻转的巨大视网膜裂孔瓣。结果:术中所有视网膜巨大裂孔患者均复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D2~D3者60%全复位,40%部分复位,共有8眼获得视力增进。结论: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切除术中应用全氟三丁胺,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外加压术治疗严重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7例37眼.结果:术后网膜复位31眼(84%),部分复位4眼(11%),未复位2眼(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中充分剥膜,切除增生膜,进行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合理应用眼内填充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是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96年4月至1998年2月对用常规巩膜扣带术难以治愈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2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45例(4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视网膜脱离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3眼(D1级5眼,D2级6眼,D3级12眼).其中6眼单纯巩膜扣带术后未复位,巨大裂孔4眼,伴巩膜后葡萄肿的黄斑裂孔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6眼。眼外伤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9眼。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硅油眼内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43眼获解剖复位,成功率93.5%。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高眼压6眼,白内障5眼,硅油乳化1眼。结论 玻璃体手术眼内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用5000cps以上的硅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原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11只眼)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眼底检查、再次手术方式和视力情况,分析复发原因和手术方式选择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原裂孔哆开的为3只眼,新发裂孔的为8只眼,合并人工晶体眼2例2只眼,高度近视3例3只眼,PVR B级的为1眼,C1级的为8眼,C2级的2眼,具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特征的共5例5只眼。再次施行巩膜扣带术1只眼;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C3F8填充1只眼;玻切+硅油填充的9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已复位。术后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1±1.20,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3.26±1.1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95%CI:-0.592~-0.098)。 结论 原裂孔哆开、视网膜增殖导致新发裂孔、术中冷冻过强等原因是巩膜扣带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人,无PVR,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尽量再次选择巩膜扣带术;玻切术中尽量以激光封闭裂孔为主,可预防性眼内嵴后或360°赤道部3~4排激光;PVR C2级以上患者,尽量选择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巩膜扣带术,研究组予以玻璃体切割术,对比两种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两组视网膜初次复位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黄斑前膜、脉络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复视、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相较于巩膜扣带术,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具有更高复位率,且复视、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