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介入技术在治疗外科术后急性肺血栓栓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外科术后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和经导管肺动脉取栓、溶栓治疗.结果 11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植入,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和经导管肺动脉取栓、溶栓术治疗外科术后急性肺血栓栓塞安全微创,效果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并给予相应抗凝等综合治疗.观察滤器的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静脉滤器均成功植入,4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40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无滤器移位,血栓形成及致命性肺栓塞发生.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能有效地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出现,但需谨慎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腔静脉滤器植入防治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条家犬分为实验组15条,空白对照组5条.实验组分别于滤器植入术前、术后用16层CT行肺动脉与深静脉联合造影.术前观察下腔静脉及其属支解剖位置.术后经股静脉插管植入滤器并注入血栓,观察下腔静脉及远端静脉内血栓显影情况及滤器植入位置和肺动脉显影.对照组不放滤器,同法注射血栓,CT扫描观察肺栓塞情况.结果:15例犬模型术前检查腔静脉及下肢深静脉显影良好.下腔静脉血栓CT值为(77±5.7)HU, 肺动脉CT值为(330±9.3)HU,深静脉CT值为(172±8.5)HU,血栓与深静脉CT值具有显著性差异(t=56.04,P<0.001).对照组均发生肺栓塞.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联合深静脉扫描对介入手术入路选择及滤器正确放置能提供指导作用,并在术后监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肺栓塞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31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于其他治疗前置入IVCF,共置入滤器31支,其中Simmon Nitinol滤器(SNF)7支,Trap Ease滤器(TEF)18支,可回收式Opt Ease滤器(OEF)6支,滤器均放置于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后对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抗凝溶栓治疗,13例行手术取栓。结果31例IVCF置入全部成功,其中,SNF滤器倾斜3例,倾斜角度均小于15°。术后随访1~38个月,无1例症状性肺栓塞发生,无其他相关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IVCF置入可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但需精心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指征和合适的滤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例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稳定1周后,均以如下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术后予以抗凝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以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压迫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近中期临床疗效明显.主要并发症为无症状性肺栓塞,共2例.无手术致死病例.结论 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对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BCS伴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作用。方法 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经皮穿刺下腔静脉小 置入术,26例置入岛巢式滤器,2例置入Simon Nitinol滤器。结果 滤器全部置入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27例随访2 ̄34个月,滤器无移位,15例不伴有肺动脉血栓栓塞者无肺栓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用于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联合滤器保护治疗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IVCF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2例IVCFT患者临床资料。下肢静脉超声和肺动脉CTA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健侧股静脉入路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抽吸清除血栓,并逐一取出原滤器和保护滤器。术后予以抗凝治疗,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记录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下腔静脉通畅情况、血栓清除情况及PE等并发症。结果 12例下肢DVT伴PE患者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保护,抗凝治疗后患肢水肿缓解10例,未缓解2例,健侧下肢肿胀3例。下腔静脉造影显示血栓形成在滤器下方6例,滤器内12例,滤器上方2例,无一例滤器内、上方、下方均有血栓。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导管抽吸,清除较多陈旧血栓;12枚原滤器和12枚保护滤器成功取出,取出成功率100%。术后造影显示下腔静脉通畅,下腔静脉残余附壁血栓7例。术中患者均无肺部症状和体征,术后2 d出现症状性PE 1例,临床成功率91.7%。 结论 导管抽吸取栓联合滤器保护治疗IVCFT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IVCFT患者滤器取出率和取出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5年3月接受彩超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置入可回收滤器的72例病人,对其中的35例溶栓效果良好且无发生肺栓塞风险的病人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结果 35例病人中下腔静脉滤器成功取出33例,取出率94%,其中有3例病人取出滤器后发现滤器内捕获血栓,2例滤器取出过程中及术后造影发现下腔静脉穿孔,1例发生顽固性心律失常,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未发现症状性肺栓塞及猝死等严重情况。另外2例取出失败后转为永久留置。结论规范、熟练地操作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既可以避免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留置的远期并发症,同时也减少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操作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应用机械血栓清除器械(Amplatz血栓消融器17例,Straub血栓旋切器9例)行介入血栓清除术,观察临床症状、肺动脉血栓清除情况、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平均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25例明确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血栓清除术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本组均成功行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26例患者介入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SaO2明显上升,MPAP明显下降,PaO2明显升高,21例肺动脉内血栓大部分清除,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患者无肺动脉栓塞复发。结论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是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不进行抗凝治疗,将有1/3的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严重者造成死亡。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VCF)可有效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同时使溶栓治疗更为安全。我院自2003年8月~2008年12月对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溶栓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脑出血合并DV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首次抗凝治疗时间、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回收状况、滤器未取出原因。结果 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平均13.6天;首次抗凝时间发生于脑出血后1月内,其中1周内25例、1~2周内18例、2周~1月内1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9.3天、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4.8天;27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其中18例患者治疗评估后于滤器取出时间窗内顺利取出,9例患者因血栓进展、滤器内形成血栓、超出滤器回收时间等原因未能取出,转化为永久性滤器置入体内,治疗期间未发生肺栓塞及再发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20 mg, 1次/天)维持抗凝时间3个月~2年不等,随访无新发血栓形成及未取出滤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根据脑出血的位置及其临床恢复程度确定开始抗凝的最佳时机,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应严格掌控适应证,同时需加强对未取出滤器患者的随访,防范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CDT治疗的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21例患者均经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腔静脉血栓,同时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向上延续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18例,下腔静脉滤器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3例。21例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成功进行CDT治疗,其中7例患者伴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给予髂静脉支架治疗。随访3~48个月,1例肿瘤患者CDT术后2周再次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抗凝治疗后好转,其他患者无血栓复发,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腔静脉滤器均会导致下腔静脉血栓。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急诊介入治疗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17例发病48 h~20天的 DVT患者进行颈静脉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同时股静脉内置入直头多侧孔导管,术后双向溶栓并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置入滤器,血栓溶解,下肢水肿消失,治愈出院,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产后DVT患者置入可回收滤器,术后双向溶栓并抗凝治疗,能提高DVT的深静脉早期复通率和有效预防发生肺栓塞.  相似文献   

14.
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预防肺栓塞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全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12例采用永久性Trap Ease Filter(TEF),16例采用可回收性OptEaseTMFilter(TEF),6例采用可回收性Gunther Tulip Filter(GTF)滤器,滤器均置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34例滤器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16例可回收性OptEaseTMFilter中12例2周后经股静脉取出。6例可回收性Gunther Tulip Filter(GTF)滤器两周后经右颈内静脉取出。手术成功率100%。随访30例(随访时间:2~28个月),12例永久滤器病人中有1例出现倾斜,但角度小于15℃,1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术中术后未出现滤器移位,穿破管壁和肺栓塞。结论: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肺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例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稳定1周后,均以如下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术后予以抗凝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以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压迫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近中期临床疗效明显。主要并发症为无症状性肺栓塞,共2例。无手术致死病例。结论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对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BCS伴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12只犬制备成髂股深静脉血栓模型,分为滤器组(实验组)与无滤器组(对照组),每组6只.滤器组在深静脉血栓脱落前于对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后使血栓脱落;对照组直接使血栓脱落即形成肺动脉栓塞.通过血栓脱落前后的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测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测定评价滤器的血栓捕获性能.结果 滤器组均成功捕获脱落的深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动脉栓塞,8 h后滤器均能成功回收;而对照组在推注血栓后均发生了肺动脉栓塞.结论 自制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脱落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其置入和回收简便.  相似文献   

17.
经皮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应用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  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其中 4例经静脉对血栓进行抽吸 ,13例经患侧足背静脉对血栓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17例滤器置入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接受抽吸治疗者中有 2例出现血栓脱落 ,溶栓治疗中有 4例血栓部分脱落 ,未发生肺梗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血栓脱落造成肺梗塞 ,而且也是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8.
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玉龙  汪岩  李娜  程石  宋茂民 《武警医学》2007,18(2):110-112
 目的 探讨对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42例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行抗凝治疗30例,溶栓治疗4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3例,所有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均缓解,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血栓全部再通者3例,部分再通者15例.结论 颅脑术后患者为下肢DVT中高危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诊断DVT的发生,抗凝治疗为主要方法,慎用溶栓药物,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对防止肺栓塞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下腔静脉滤器常被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以预防肺栓塞。我科接收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滤器置入术后继发下腔静脉血栓。溶栓成功后,为避免滤器长期置入而引起的并发症,采取经颈股静脉双向入路成功取出植入40 d后的永久滤器(Cordis TrapEase)1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介入性溶栓治疗33例下肢DVT患者,其中10例患者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溶栓抗凝治疗.23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和同期患侧股髂静脉开通术.结果 随访33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和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3例患者下肢DVT完全溶解,10例部分溶解.结论 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