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NPH)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在我科住院,符合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的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他支持及对症治疗两组一致.比较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症及转归.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O2/FiO2逐渐上升,治疗后6、12、24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氧合功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7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2例;对照组治愈20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显著提高肺出血新生儿的氧合功能,缩短出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nCPAP或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6.55%、80.65%,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79,P>0.05);nCPAP或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0.73±19.47)h、(77.34±19.69)h,治疗组通气时间缩短(t=9.13,P<0.05),机械通气所占比例分别为24.14%、54.84%,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P<0.05);合并症的发生亦明显降低,除肺出血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管内滴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67例,采用气管内注入单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X线胸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痊愈出院65例(97.01%),死亡2例;给药后患儿氧分压(P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下降(P<0.05),皮肤发绀、青紫状况缓解.24 h内复查胸片示肺野透明情况显著改善62例(92.54%),无明显改善4例(5.97%),有合并肺出血影像1例(1.49%).共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肺炎3例,颅内出血1例,肺出血1例.结论 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快速改善肺透明膜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肺氧合功能,降低对机械通气的需求,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在新生儿肺出血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冬  孙晓娟  宋磊  孔炜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48-3350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规机械通气(CMV)的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肺出血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HFOV CMV治疗,对照组采用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和氧合指标情况.结果:两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HFOV CMV治疗24h后,氧合指数明显下降且低于CMV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撤机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FOV CMV通气方式对新生儿肺出血能更好改善氧合,减少气道伤,缩短病程,疗效好而安全.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通过气管内吸引早期新生儿肺出血,气管内注入立止血,及时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综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0例。结果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治愈率达74%,无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结论早诊断、早上机可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张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96-197
目的 探讨气管冲洗联合沐舒坦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新生儿科2008 年7 月至2011 年9 月收治的132 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两组均给予气管冲洗,仅联合组加用沐舒坦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采用机械通气的比例,时间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组(P < 0.05),尤其是显效例数多于单纯组(P < 0.01),无效例数少于单纯组(P < 0.05);联合组的行机械通气的比例低于单纯组(P < 0.01);时间指标均低于联合组,除机械通气时间(P < 0.05)外,其余均为P < 0.01.结论 气管冲洗联合沐舒坦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较好,降低治疗的时间,可在该病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姚传生 《江苏医药》2007,33(4):397-398
目的 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仪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呼吸衰竭64例,根据是否使用鼻塞CPAP分为鼻塞CPAP组和非鼻塞CPAP组(对照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鼻塞CPAP组有效35例(81.3%),对照组有效10例(47.6%),两组差异显著(P<0.01).病死率对照组(4例,19%)高于鼻塞CPAP组(2例,4.7%).结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早期使用鼻塞CPAP,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运用,减少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加凝血酶气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加凝血酶(商品名立止血)气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6例新生儿肺出血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均以凝血酶气管内滴入治疗,同时上呼吸机等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呼吸机等传统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止血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同时治疗组死亡22例,死亡率为39.29%,对照组死亡30例,死亡率75.0%,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结合气管内滴入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效果明显,在新生儿救治中可作为一种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头罩给氧、暖箱保暖、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及磷酸肌酸钠1 g/d静脉滴注,14 d一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nCPAP辅助治疗.结果:在气促消失、心率恢复正常、肝脏回缩、肺部啰音消失、动脉血气恢复正常、缩短平均住院日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显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0.7%(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 (P<0.01).结论:nCPAP联合磷酸肌酸钠为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对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需求,避免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分为2组,每组23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治疗组存活患儿治疗后1、6、24hOI明显降低,a/APO2显著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肺出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可显著改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老年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纤支镜吸痰术和(或)支气管灌洗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病死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疗效优于单用机械通气,可减少机械通气及平均住ICU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早期应用机械通气(主要是使用无创人工通气)支持及配以优化的抗菌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43例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患者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治疗1组(21例)采用一般氧疗及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2组(22例)以机械人工通气及优化的抗菌治疗方案,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住院情况:两组病人的治愈好转率、未愈死亡率、住院日均有明显差异(P<0.05),住院费无显著差异(P>0.05)。血气分析指标:两组病人治疗后的血气对比,pH值无显著差异(P>0.05),PaO2有显著差异(P<0.01),PaCO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患者,掌握时机,采用机械通气支持及选用优化的抗菌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而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加1:10000肾上腺素气管滴入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机械通气加1:10000肾上腺素气管滴入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共55例,监测肺出血停止时间。结果:55例肺出血患儿中,治愈45例,占81.8%,死亡7例,占12.7%,放弃3例,占5.5%。平均治愈时间12~32h。结论:机械通气加1:10000肾上腺素气管滴入能明显缩短新生儿肺出血时间,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168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中出现拔管失败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拔管失败率非肺力学监测组较肺力学监测组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3 d以上组较0~3 d组高(P<0.05);早产儿组较足月儿和过期产儿组高(P<0.05);无静脉营养支持组较静脉营养支持组高(P<0.01);结论:利用肺力学监测指导呼吸机参数调整,加强机械通气管理,适时拔管,是减少拔管失败的重要因素;预防早产,加强患儿营养支持也是减少拔管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和654-2联合应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例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n=31)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和654-2。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4h后比较,Pa02明显上升(P〈0.01),呼吸改善(P〈0.01),心率及PaCO2明显降低(P〈0.01);病程中观察比较,治疗组咳嗽、喘息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消失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转归中比较,治疗组中7h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和654-2联合应用对毛细支气管炎有协同辅助治疗作用,可以加速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支气管堵塞肺减容术(bronch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 BLV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疗效.方法 建立15只犬COPD模型,按随机抽样方法分为3组,A组为肺气肿对照组,B组为单向阀植入组,C组为蛋白胶堵塞组.采集数据于模型建立前、模型建立后6周、肺减容后6周进行,对各组通气、血流动力学数据及通气灌注扫描结果数据比较,评价.结果 BLVR后B组PaO2升高,PaCO2下降(P<0.05);B、C 2组肺动脉压力无变化(P>0.05),肺顺应性增加(P<0.05),手术区肺通气、灌注CTS/PIX均显著下降(P<0.01,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证实术后靶区肺组织有肺泡萎陷、实变、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等改变.结论 单侧BLVR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改善.手术靶区通气血流均减少,通气血流比例下降.全肺循环未受影响,血流重分布,有利于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妥洛特罗贴剂在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儿科诊治的20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妥洛特罗贴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咳喘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肺功能指标、IgE和外周血E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IgE和外周血E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喘息性疾病采用妥洛特罗贴剂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再适联合新癀片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PHN64例,随机分为3组,3组均在常规抗病毒的基础上,A组加用恩再适注射液(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B组加用新癀片与恩再适注射液,C组加用新癀片,疗程21天,以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VAS评分:治疗3天后B、C组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组在治疗14天后才显著降低(P<0.01),A、B组治疗14天后随时间延长,VAS评分降低越显著(P<0.01),C组在治疗14天后VAS评分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恩再适与新癀片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单一用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快速滴注猪肺磷脂注射液200mg/kg。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的改变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1.2±13.6)min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5.9±2.6(P〈0.05),A—aDO2上升为(0.44±0.12)mmHg(P〈0.05)。治疗3、6、12、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早期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