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柿花,为柿科植物柿的花。《滇南本草》言其“治痘疮破烂,柿花晒干为末,搽之”。  相似文献   

2.
红花,又称红蓝花、草红花,为菊科植物。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来自丝绸之路的物产之一。早期红花是用作染料的,后来才用于医药。东汉著名的医药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妇人杂病篇”中栽有红蓝花酒,主治“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是红花用于治病的最早记载。其后,历代本草医籍对红花均有记载,且多用于妇科血症,如唐《新修本草》载:治“产后诸疾”,宋《开宝本草》载“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明《本草蒙筌》载“惟入血分。专治女科”,《本草纲目》亦载其“活血……通经”。可见。祖国医药学对红花功能的认识是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为行血和血之要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峨眉山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峨眉山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四川峨眉山自古以来就以盛产中药材而闻名。据《孔子图记》记载:“峨眉山有仙药,汉武帝遣使者祭之,欲致其药,不能得。”本草中也记载了不少产于峨眉山的药物,如《蜀本草》的“辟虺雷”,《本草品汇精要》及《本草纲目》等记载的“普贤线”、“石瓜”、“雪蚕”、“菩萨石”等。过去峨眉山的药用植物资源是不清楚的。解放前仅有周太炎先生等人的调查,其结果1952年发表于《峨眉药用植物》一文中。解放  相似文献   

4.
龙佳瑜  范崇峰 《河南中医》2023,(12):1814-1820
“落得打”在《中华本草》《中国植物志》及各省药物志中均没有作为正名收录,现今通常作为“积雪草”的处方名应用于临床,但文献记载的“落得打”别名有多种,如积雪草、商陆、陆英等。经考证,积雪草与“落得打”不存在异名关系,本草专书记载的“落得打”与积雪草的植物特征、功效主治均不一致,且积雪草其名由来已久,在历代本草专书中均以正名记载,并无作“落得打”先例。其次,明清以来上海周边地区地方志文献中记载的“落得打”即商陆,以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中记载的“落得打”为“陆英”之异名,证据均不充分。《本草从新》《本草拾遗》所载“落得打”性味甘平,陆英味苦性寒、商陆味辛酸性平且具有毒性,三者虽皆记载可外用,但主治有较大差别,因此,三者应为不同药物,不存在异名关系。整理《本草从新》及《本草拾遗》中关于“落得打”的记载,发现其植物特征、用药部位、功效主治等方面与土牛膝更相似,土牛膝与怀牛膝、川牛膝相比药力稍逊但功效相近,有较好的破恶血功效,是治疗跌打损伤的一味良药,故“落得打”应为土牛膝。  相似文献   

5.
梅全喜 《中药材》2006,29(10):1109-1111
稻秆治病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最早作为药物记载的是唐代《本草拾遗》载“主黄病(黄疸型肝炎)”,明代《滇南本草》首次提到它有治疗“筋骨痰火疼痛(痛风症)”的作用。今天,稻秆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已极为少见,但民间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及痛风症均取得较好疗效。目前已有稻秆为主的新产品,表明其确有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六、性味功能考山茱萸的性味,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味酸,平”,《名医别录》:“微温无毒”,《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药性论》:“味咸、辛,大热”,《唐本草》:“味酸,平、微温无毒”,《本草纲目》:“气味酸,平,无毒”《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酸,微温无毒”,《本草求真》:“睐酸,微温而涩”,《本草从新》:“酸、涩、微温”。古本草对山茱萸性味的记载是:言酸、平、微温者居多,谈辛、甘、大热者甚少,正如缪希雍论及山茱萸性味时说:“岐伯甄权加辛,然尝其味必是酸多辛少”。近年来我们在对伏牛山茱萸生物学特性的调查中,发现其八个自然品系中确有一个(珍珠红)尝其味酸、涩微辛,这证明古人言辛并非妄说。历代中医  相似文献   

7.
马齿苋治糖尿病疗效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清井 《中医杂志》2005,46(6):414-414
马齿苋的药用部分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地上部分的全草。性味酸寒而有黏性。其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常用于治疗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病、外科的痈肿恶疮、丹毒、瘰疠、毒蛇咬伤等。笔者根据《本草拾遗》、《本草正义》及《本草经疏》记载有“止消渴”的作用,多年来用于治疗糖尿病,取得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鹅血性味咸平,微毒.主治噎膈反胃,并解毒.其说早有记载,如《本草纲目》谓:“咸平,微毒,解药毒.”陶弘景谓:“中射工毒者,饮血,又以涂身.”又如《本草从新》谓:“愈噎膈反胃”.《本草求原》谓:“苍鹅血治噎隔反胃,白鹅血能吐胸腹诸虫血积”.笔者曾效其法,循其规,试用于临床,其效不凡,现举3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明抄彩绘《本草图谱》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草辅之以图,可弥补文字记载之不足,而丹青设色的彩绘药图更能反映实物的翔实形态。我国本草彩图可能早在唐代就有,《唐本草》孔志约序中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的记载。宋元间也曾有彩绘本草行世,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载:“至元(公元1264~1294年)斥卖内府故书于广济库,有出相彩画本草一部,极奇。”南宋画家王介(号默庵)有五彩图绘《履巉岩本草》,惜以上原书现均佚。《履巉岩本草》现存的是其明代重摹本和现代摹本。另外存世的彩绘本草图尚有北京图书馆藏的《本草品汇精要》、《本草图谱》及《食物本草》,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的《金石昆虫草木状》。  相似文献   

10.
1中药归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1同一味药物,其归经在各书的记载则不尽相同如羌活的归经,《珍珠囊》谓其归“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汤液本草》言其归“足太阳、厥阴经”。《本草蒙筌》称其归“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究其造成分歧之原因,不外与...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是一种名贵的木本药用植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悠久的历史。对山茱萸的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性味功能、配伍主治等方面进行一些本草考证,以求古为今用,为该药的现代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一、品种考《吴普本草》记载:“叶如梅有刺毛,二月华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五月采实。”《名医别录》记载:“九月十月采实。”《本草经集注》记载:山茱萸“出近道诸山中。大树。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颓子,亦可啖。”《图经本草》记载:“木高丈  相似文献   

12.
莱菔子对胃肠道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 (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1] ,始载于《本草衍义补遗》,在《日华子本草》中记为萝卜子。此外 ,前人也称莱菔子为温菘子、土酥子、唐菁子、羌精子、登松子、楚菘子、芦菔子、紫花菘子等 [2 ]。其性味辛甘平 ,归肺脾胃经 ,其功效为消食除胀 ,降气化痰[2 ] 。有关莱菔子消食除胀功效的文献记载较多 ,其中《滇南本草》称其可“消膨胀 ,消痰涎 ,消宿食 ,消面积滞。”《本草纲目》、《本草从新》等也有类似记载。《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莱菔子无论是生或炒 ,均有“顺气开郁 ,消胀除满”之效 ,并还记有“莱…  相似文献   

13.
梁兆松 《家庭中医药》2006,13(11):67-67
中医认为,泽泻有利水渗湿,清湿热之功。例如《本草汇言》记载:“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本草正义》也说:“……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唯其滑利,故可消痰”。故泽泻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头晕目眩、泄泻等五重。  相似文献   

14.
淫羊藿在不同本草医书中药性记载不同,即有的记载为寒性,有的记载为温性。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历代本草对淫羊藿的“寒”“温”药性的认识,同时对淫羊藿的基源进行考证,多角度分析淫羊藿“寒”“温”药性变化的原因。据考证发现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到宋朝的《证类本草》记载淫羊藿的药性均为“寒”性,但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改为“温”后,此后历代本草、医书及当今的中药辞典、中药教科书等书籍多载为“温”,只有少数古籍记载为“寒”,而这些明代之后仍记载“寒”性的著作,如《神农本草经读》《神农本草经赞》等均是对《神农本草经》的解读和深化,故不排除遵古的思想;另外,各代淫羊藿来源也是相同的。所以淫羊藿药性的差异变化,可能是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医家的医疗实践,所获取的临床经验的差异,为了对新的实践结果在理论上获得支持,则出现了对其性味的重新思考,故将药性由寒改温。  相似文献   

15.
海洋药物鱼脑石的真伪鉴别浙江省嵊泗县人民医院刘月琴(202450)鱼脑石,别名:“鱼枕骨、鱼首石。”是一味常用中药。有化石、通淋、消炎等功效。用于治疗石淋、小便不利、小耳炎、鼻炎、尿路感染、脑漏等病。我国历代本草对其主治、功效也有记载.《日华子本草》...  相似文献   

16.
红药子别名“赤药”,始载于《图经本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多用于肠胃炎、菌痢,扁桃体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烫火伤、痈疖等。黄药子始载于《开宝本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瘿的功效,用以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甲状腺肿等。白药子始见于《开宝本草》具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多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咽痛喉痹、瘰疬等。以上3种药物其功效及应用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食疗本草》残卷(S·76号)是唐代著名医家孟诜所著,孟诜在武后长安中(公元701年~704年)任同州刺史,此间孟公撰写了《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改编而成《食疗本草》。《旧唐书·艺文志》有“孟诜《食疗本草》三卷”的记载;《嘉桔补注本草》所引书传有《食疗本草》,云“唐同州刺史孟诜  相似文献   

18.
奇蒿(Artemisia ano.la S.Moors)系菊科(ComPositae)艾属植物,又名刘寄奴、金寄奴、六月霜、野马兰头、九牛草、苦速婆/苦婆菜、六月雪、大叶蒿、铁杆茵陈等,全草入药,始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制论》,以后历代主要本草如《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和《中华本草》等均有收载。奇蒿具有敛疮消肿、破瘀通经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烫火伤等,是古代战争中常备的外伤治疗药物。《本草蒙筌》记载其能“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痛”。现从生药学研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如下。 1 生药学研究 经考证奇蒿为刘寄奴正品[1]。《本草求真》谓:“刘寄奴药味苦微温。多能破血通经,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毒”。唐代《新修本草》描述为:“茎似艾篙,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纫,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楼氏等[2]对奇蒿及其它混淆品种鉴别后描述:奇蒿茎呈圆柱形,棕色,有纵肋密被白色毛茸;叶互生,下部叶脱落,中部叶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锐锯齿;花为头状花序,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黄白色;瘦果长圆形,有棱。以上结果均与古本草记载一致。奇蒿与其变种(密毛奇蒿)区...  相似文献   

19.
奇蒿(Artemisia ano.la S.Moors)系菊科(ComPositae)艾属植物,又名刘寄奴、金寄奴、六月霜、野马兰头、九牛草、苦速婆/苦婆菜、六月雪、大叶蒿、铁杆茵陈等,全草入药,始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制论》,以后历代主要本草如《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和《中华本草》等均有收载。奇蒿具有敛疮消肿、破瘀通经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烫火伤等,是古代战争中常备的外伤治疗药物。《本草蒙筌》记载其能“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痛”。现从生药学研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如下。 1 生药学研究 经考证奇蒿为刘寄奴正品[1]。《本草求真》谓:“刘寄奴药味苦微温。多能破血通经,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毒”。唐代《新修本草》描述为:“茎似艾篙,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纫,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楼氏等[2]对奇蒿及其它混淆品种鉴别后描述:奇蒿茎呈圆柱形,棕色,有纵肋密被白色毛茸;叶互生,下部叶脱落,中部叶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锐锯齿;花为头状花序,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黄白色;瘦果长圆形,有棱。以上结果均与古本草记载一致。奇蒿与其变种(密毛奇蒿)区...  相似文献   

20.
中药苦丁茶的研究开发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对中药苦丁茶的研究和开发逐渐成为热点。目前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苦丁茶品种已经超过 10种 ,大都是作为茶叶上市 ,也有作为保健品开发的。以下对苦丁茶的研究开发近况及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有关苦丁茶的古代文献记载苦丁茶是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民间一种常用的药用植物 ,民间使用历史悠久 ,而历代本草记载不多 ,且较为混乱。以苦丁茶作为药名 ,最早见于本草书籍的是《本草逢源》 ,该书记载苦丁茶有“止痢”功能。其后 ,在《医林篡要》、《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求新》、《本草求原》以及《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上均有记载 ,但药用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