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柏建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37-1938
对5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脊柱转移瘤影像学征象,分析X线诊断价值。58例患者中出现134个病变椎体,其中颈椎5个(3.73%),胸椎66个(49.25%),腰椎53个(39.55%),骶椎10个(29.41%)。病变部位累及颈椎与胸椎患者3例(5.17%),累及胸椎与腰椎患者18例(31.03%),累及腰椎与骶椎患者11例(18.97%)。X线平片显示32例(55.17%)患者出现异常,共有66个(49.25%)异常椎体。X片显示病变椎体出现虫蚀状及斑点状的骨质破坏区,部分椎体出现大块溶冰样骨质破坏,边缘较为模糊。CT检查显示,58例患者共出现118个(88.06%)病变椎骨,其中79个(66.95%)为溶骨性病变,椎体出现虫蚀状及斑点状的骨质破坏区或大块溶冰样骨质破坏,边缘较为模糊;24个(20.34%)为成骨型病变,椎体出现斑片状或大块状硬化高密度影、椎体的形态出现变形或消失;15个(12.71%)为混合型性病变,椎体出现混合密度影,并存在溶骨性骨破坏及条片状高密度影。MRI检查显示58例患者共出现125个(93.28%)病变椎骨。T1WI低信号92个(73.60%),T2WI高信号78个(62.40%),FS-T2WI高信号106个(84.80%)。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脊柱转移瘤的方法。在影像学方面,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的X线、CT及MRI表现,对发现转移瘤病灶、肿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脊椎转移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类型,与ECT比较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82例脊柱转移瘤,其中124例已知原发灶并经组织学证实,其他58例无明确原发灶但通过随访复查证实。分别观察椎骨受累部位、椎间盘变化、椎旁肿块、硬膜囊及脊髓内转移等表现。结果:182例椎骨受侵累计945个。单发转移30.8%(56/182),多发转移69.2%(126/182),全脊柱骨髓置换型转移12.1%(22/182),硬膜囊内种植转移和髓内转移分别为5.5%(10/182)和2.8%(5/182)。附件受累达62.5%(113/182),椎间盘受累为3.3%(6/182)。37.3%(68/182)伴有病理性骨折。51.6%(94/182)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骨破坏6796(122/182)表现为溶骨性,6%(11/182)表现为成骨性,27%(43/182)表现为混合性。44例ECT骨扫描检出率为72.9%,不能显示硬膜囊种植和髓内转移。结论:脊柱转移瘤以多发性溶骨破坏为其特征。根据MRI表现可分成椎骨型、全脊柱骨髓置换型、硬膜囊种植型和髓内型。分型有助于全面估价脊柱转移,并与其它病变相鉴别。MRI比ECT骨扫描更早、更全面估价脊柱转移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的CT与MR表现及其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6例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完整的CT与MR资料,对病灶的形态、密度、病灶边缘骨质改变、信号强度,信号均匀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76例肺腺癌脊柱成骨型转移瘤患者共扫描脊椎640个,180个脊椎受累,发现成骨型转移病灶220个。CT表现为椎体内的单发或多发结节状、环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无正常骨小梁结构。MR病灶T1WI及T2WI均呈不同程度低信号。结论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病灶CT与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成骨型脊柱转移瘤CT平扫密度与MR T2WI信号强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CT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0例,均行CT及MRI检查,比较其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符合率及受累病灶符合率。结果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符合率(92.50%)高于CT符合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椎骨受累检出率(89.66%)、椎管受累检出率(94.26%)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检出率(96.87%)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对转移瘤类型的判断及对各种微小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可作为脊柱转移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89例,男58例,女31例,年龄10~82岁,平均55.5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89例病灶均累及椎体、椎体附件,脊柱转移灶单个椎骨者有7例,多个椎骨转移者82例,出现病理性骨折10例,溶骨性转移77例,成骨性转移7例,混合性转移5例,转移瘤累及脊膜者9例,脊髓内有转移者5例,椎旁形成软组织肿块者3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与脊椎转换瘤的CT形态差异。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7例脊椎结核和24例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拟定出两类病变的CT形态差异指标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脊椎结核多发生于椎体前中部、多以多发及弥散形式出现,病灶内可有死骨;脊椎转移瘤多以单发形式出现,多发生于椎体中后部和附件骨、病灶内少有死骨;结核的椎旁肿块常有钙化、多无强化或仅周边强化,而转移瘤的椎旁肿块少有钙化但强化明显;结核常累及椎间盘和相邻椎骨,而转移瘤罕有累及椎间盘和相邻椎骨。结论:上述CT形态差异指标的应用,有助于脊椎结核与脊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胸壁肿瘤、肿瘤样病变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提高对胸壁肿物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胸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15例加增强扫描。结果根据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分型:位于肋骨内侧突向肺野的软组织肿块(Ⅰ型):胸膜转移瘤7例,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胸膜结核2例;以肋骨、胸骨骨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病变(Ⅱa型):肋骨、胸骨转移瘤共6例,肋骨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肉芽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各2例;发生于肋间隙的软组织肿块(Ⅱb型):肋间神经鞘瘤2例,脂肪瘤1例;发生于肋骨、胸骨外侧胸壁软组织肿块(Ⅲ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瘤、乳腺癌各1例。结论对于胸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应先将其分型,再细致观察其影像学特征,从常见病变入手,逐一排除,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成像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行MRI成像,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扫描,在病变部位做横断位T2WI扫描。结果:单发2例,多发17例;颈段1例,胸段13例,腰段7例,骶段1例,表现包括溶骨性破坏、成骨性改变、混合型改变等。结论:全脊柱MRI成像是脊柱转移瘤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骶骨肿瘤的CT表现,包括转移瘤13例,脊索瘤4例,软骨肉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骨巨细胞瘤3例,骨母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2例,囊肿3例(单纯性骨囊肿1例,蛛网膜囊肿2例)。结果骶骨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中心位置及范围,骶椎骨质破坏(恶性者多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良性者多呈膨胀性生长),残留骨嵴,软组织肿块,肿块内钙化,骶管、骶孔扩大等。良性肿瘤边界锐利,并多可见硬化边(除骨巨细胞瘤外),恶性者边界多不清晰,无硬化。增强后除囊肿性病变无强化外,其他均可见程度不等之强化。结论CT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根据病灶不同的CT表现有可能在术前对多数骶骨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椎体骨转移:MRI与核素骨扫描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MRI与核素骨扫描在椎体骨转移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60例(其中肺癌30例、前列腺癌15例、乳腺癌15例)疑椎体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行全身核素骨扫描和脊柱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骨转移显示情况。结果 经病理或随访确诊为椎骨转移瘤50例。以受累椎体个数为统计单位,在脊柱范围内,共150个椎体确诊为转移;MRI诊断正确145个病灶,假阴性5个,无假阳性,其诊断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100%;核素骨扫描诊断正确123个病灶,假阴性27个,假阳性7个,敏感性为82.0%,特异性84.6%。结论 在显示骨转移瘤方面,MRI较核素骨扫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脊柱多发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CT、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多发LCH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13例均接受CT检查(1例增强扫描),其中12例接受MR检查(6例增强扫描)。结果 13例中,单中心病变8例,多中心病变5例。共34个病变脊椎,其中核心病变脊椎19个,邻近侵犯脊椎15个。18个(18/19,94.74%)核心病变脊椎存在不同形态、程度的压缩骨折。13例患者共34个病变脊椎CT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19个核心病变脊椎中,18个(18/19,94.74%)骨皮质不完整、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MRI显示12例患者共33个病变脊椎,包括核心病变脊椎18个,邻近侵犯脊椎15个,T1WI均呈等、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17个(17/18,94.44%)核心病变脊椎有椎旁软组织肿块。结论 脊柱多发LCH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可提高诊断和鉴别水平,但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2.
本文45例脊椎铰累病理证实,CT扫描表现溶骨性(32例),成骨性(4例)和混合性(例)。原发灶以肺癌最多见,其次咽癌和胃癌。本组30例作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平片发现或可颖骨破坏19例,而CT扫描为100%,CT扫描发现和估价病变方面较X线平片检查优越敏感。对脊椎转移瘤的CT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脊柱淋巴瘤的CT、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脊柱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MRI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例病理证实的脊柱淋巴瘤患者接受CT检查,12例接受MRI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年龄8~63岁,共65个脊椎受累,颈、胸、腰骶椎分别为15、22、28个.11例患者病灶为多发、连续性,其中3例伴跳跃性分布.CT示病灶为溶骨、成骨、混合性骨质破坏及骨质破坏不明显各13、27、10、15个.MRI病灶以T1WI低或等信号、T2WI等和稍高信号为主.CT及MRI均显示椎管内侵犯范围较椎体破坏范围广泛的特点.结论 CT病灶呈多种形式骨质破坏,MRI以T1WI低或等、T2WI等和稍高信号为主,病灶易侵及椎旁或硬膜外间隙,沿椎管呈纵向分布;MRI对显示病灶较CT更清晰、敏感,部分病灶MRI可见信号异常而CT无明显骨质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E)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经病理证实的P-EHE的临床及CT、PET/CT资料,并根据影像表现将其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结果:7例患者中5例行CT...  相似文献   

15.
程春  曾勇  杨超  杨友林  陈蕾 《磁共振成像》2016,7(5):371-37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67例本院既往诊断的脊柱结核患者(结核组)、40例非脊柱结核性脊柱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67例患者,共累及162个椎体,其中累及腰椎的患者有30例(44.77%)、累及腰椎椎体80个(49.38%);累及的162个椎体中,MRI下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的有62例(92.54%)、脓肿形成57例(85.07%)、终板破坏52例(77.61%);MRI对骨质破坏、椎间盘受累的检出率均达到100%;MRI对骨质破坏、终板破坏、椎间盘受累、脓肿形成、椎管受累、死骨形成的检出率显著的高于X线、CT(P0.05),MRI对钙化情况的检出率低于CT的检出率(P0.05);MRI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92.54%、特异度为87.50%;CT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68.66%、特异度为82.50%;X线平片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为47.76%、特异度为70.00%。结论 MRI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各项特征早期检出率均较高,诊断脊柱结核患者的效能显著地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评估常规x线平片、cT及MR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及MR检查的脊柱损伤患者的病例。结果:cT与MR在显示椎间盘病变与椎体内细小骨折线优于X线平片,CT在显示椎弓与椎板骨折上优于X线平片与MR,MR在显示脊髓损伤上优于X线平片与cT。结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但最好同时辅以cT检查,明确脊柱损伤的类型。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挫伤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60例脊柱外伤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椎体骨折45例:X线显示椎体骨折41例,累及115节椎体(90.6%),伴附件骨折32处(61.5%).CT显示椎体骨折45例,累及127节椎体(100.0%),伴附件骨折52处(96.2%),脊髓损伤3例,硬膜外下血肿2例.MR显示椎体骨折44例,累及123节椎体(96.9%),伴附件骨折48处(92.3%),韧带损伤16处,脊髓损伤10例,硬膜外下血肿6例.椎体挫伤15例:MRI显示23节椎体挫伤,伴附件挫伤7处;X线和CT均未发现异常.结论:显示骨折CT敏感度优于MRI和X线平片,显示骨挫伤和韧带、脊髓损伤MRI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8.
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附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并比较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MRI的影像特点。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X线表现为椎体破坏呈楔形或扁平形。CT表现为椎体骨质呈不规则溶解破坏。MRI扫描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图像信号不均匀。相邻椎间盘无破坏,MRI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可见椎间盘向病变椎体侧膨胀。椎体周围伴有限局性软组织肿块,MRI横断面扫描呈均匀环带状,矢状面及冠状面呈套袖状,边界清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MRI对于病变及其周围改变的显示要优于传统X线及CT,有助于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3例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0-57岁。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经穿刺活检证实,10例经抗结核治疗痊愈证实。结果: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1)斑点、斑点状、洞穴状或蜂窝状骨质破坏(43/43例);(2)椎体骨质密度增高(13/43例);(3)椎间盘破坏(32/43例);(4)死骨形成(30/43例);(5)椎旁脓肿,其内常有钙化灶(38/43例);(6)骨性椎管狭窄(8/43例);(7)椎体压缩改变(28/43例)。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纪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9,24(2):392-394
目的:分析四川汶川地震脊柱损伤患者CT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对地震发生后近2个月内先后送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的148名脊柱外伤伤员,进行脊柱骨折特点CT分析。结果:148例伤员共有341个椎骨骨折,其中颈椎骨折49个,胸椎骨折110个,腰椎骨折179个,骶椎骨折3个。压缩骨折43个,爆裂骨折41个,后柱断裂149个,压缩骨折合并后柱断裂6个,爆裂骨折合并后柱断裂102个,骨折脱位18个。148例脊柱伤员有84例伴发椎管狭窄。结论:CT能准确、快速地对地震脊柱损伤患者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