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位性高血压是指体位由卧位转为直立位后收缩压升高至少20mmHg(1mmHg=0.133kPa)。体位性高血压的基本病理生理学被认为涉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但确切病因尚未清楚,可能引起脑、心血管系统等靶器官的损害。体位性高血压是未来高血压发展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α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结核致残率高,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自2004年9月~2006年5月共行后路内固定+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87例,此类手术多切口,多体位,增加了术中体位护理的难度,手术中满意的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而严密的体位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不断的总结临床经验,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实施了一套安全、可靠的体位护理方法,既可以充分暴露手术野,又可以安全、迅速的变换体位,为手术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肺脓肿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以急性起病、高热、咳嗽、咯大量脓臭痰为特征,治疗主法是足量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辅以翻身、叩背、充分的体位引流。近年我科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配合经肺留置导管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手术体位是多种多样的,手术室护士除了掌握各种手术的正确体位,而且还必须注意观察与护理,既要观察术中病人的体位是否能充分暴露手术术野有利于医生操作,又要防止因不妥当的手术体位安置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血压不高,但患有体位性低血压已多年,我应该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体位引流排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淑娟  程炎芳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067-1067
本院2003年5月至200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采用体位引流排痰法使患者痰液稀释,易于咳出。体位引流排痰,主要靠患者自己完成,故必须向病人说明引流的方法,目的和有利于疾病治疗的道理,使病人建立信心,耐受某些不适,积极配合,坚持按要求完成引流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在高血压科住院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试验组,并以同期住院的45~60岁之间的高血压患者作为中年对照组,4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为青年对照组,每组入选22例。试验日所有受试者停服降压药物并且避免吸烟、饮酒及饮用咖啡等影响准确测量血压的干扰因素。试验时每位患者依次采取立、坐、卧三体位,每种体位均保持2h,在保持同一体位的2h末使用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血压。结果试验组的收缩压随体位改变有显著性变化(P=0.026):卧位、坐位、立位依次减低.分别为(140±16),(134±14),(130±17)mmHg。但舒张压随体位改变无显著性变化(P=0.082)。中年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随体位改变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胆固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收缩压差值有关。结论立、坐、卧三体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有显著影响。胆固醇是老年患者体位收缩压差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7月高龄老人2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随访血压情况、影响降压治疗的因素以及体位性低血压(OH)和体位性高血压(OHT)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54.7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16.25%)、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17.04%)、利尿剂(6.82%)、β受体阻滞剂(3.54%)和其他药物(1.62%)。患者血压测量主要在医院/医疗机构测量(51.07%)和家庭自测(36.14%)。大多数患者坚持每天、每月血压测量(96.82%),部分患者每年一次或者从不进行血压监测(3.18%)。90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中,诊断为OH者298例(32.82%),OHT者171例(18.83%)。OH组、OHT组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非OH/OHT组(P0.05)。结论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中,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得到广泛认同,而利尿剂的使用相对不足,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待加强,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均与体位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与西医视角综述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预防此类疾病提供依据。帕金森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体位性低血压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位性低血压会损害帕金森病病人的心脑血管及重要脏器,同时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所引发的晕厥与跌扑更是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有关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中医与西医方面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对于临床医务人员与病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健康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重视。在老年群体中,血压的波动易导致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等疾病,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导致患者血压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焦虑抑郁共存,使得老年人的病情更复杂,预后更差。但目前关于二者之间相关性及其主要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的研究也较少,进一步研究并阐明潜在的可改变因素在这种复杂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是必要的。本文综述了老年体位性血压变化与焦虑抑郁事件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为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以及焦虑抑郁的相关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体位性血压改变包括体位性低血压(OH)和体位性高血压(OHT),两者是由不同因素导致的老年人血压调节异常的两种表现,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长期血压随体位变化升高或降低,不但会损害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还会影响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缺血的危险性,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1〕。1体位性血压变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1.1 OHT的定义目前尚无OHT确切的统一定义〔2〕。现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老年人心血管系统衰老改变及药效动力学改变为依据,阐明老年人虽然可从硝酸盐治疗中受益,但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体位性低血压及晕厥等,故老年人应用硝酸盐时应审慎,开始剂量宜小。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病人用药依从性改变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用药依从性为病人遵守医嘱的程度。依从性的高低是病人能否得到有效药物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实践证明,尤其是在长期用药的慢性病人中,大约50%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其中,老年病人占42%。而老年病人用药依从性的改变,会直接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药物疗效降低,甚至造成病人病情加重,使医疗资源浪费,医疗支出增加。因此,对于老年病人用药依从性的改变,必须引起广大药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4年第3期发表了李彤同志的《体位变换所致P波改变1例》,2005年第2期叉发表了黄秀俊等同志的《关于体位变化所致P波改变的诊断问题的商榷》,我们拜读之后,受益匪浅。但认为有些问题仍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仰卧位和侧卧位两种体位下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方法同时测定在仰卧位和侧卧位下32例喘息患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观察肺功能参数变化。结果侧卧位与仰卧位相比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均有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侧卧位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升高,每千克体重潮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减慢,吸气时间延长,潮气呼吸峰流速下降。结论体位改变能影响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结果;检测时应统一体位。  相似文献   

16.
孔凡瑛 《山东医药》2003,43(14):30-31
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但是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分娩时的体位对产程的进展影响很大。2001年9月以来,我院为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医护质量,加强了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注重改变分娩时的体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血压的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高血压组(n=42)、体位性血压正常组(n=80)和体位性低血压(n=54),分别通过彩超检查所有受试人员的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律失常类型和机制。方法观察卧位、立位等因体位改变发生的心律失常情况及类型。结果体位改变可引起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卧位多见。以卧位性窦性心动过缓(窦缓)、房室阻滞、交接区逸搏、房性早搏、束支阻滞为主;立位以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为主。结论体位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肾盂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的最佳体位.方法将38例老年人肾盂结石患者分3组,俯卧位组14例,倾斜俯卧位组12例,俯卧位改变倾斜俯卧位(改变体位组)12例分别进行ESWL术.测量ESWL术前、术后结石面积,观察排净天数,术后2个月结石排净情况,肉眼血尿次数,术中疼痛,6个月复查情况.结果改变体位组与俯卧位组、倾斜俯卧位组比较,术后结石面积变化率显著增大(均P<0.05),ESWL冲击次数、肉眼血尿次数及术中疼痛明显减少(均P<0.001),结石排净天数显著减少(均P<0.05).与俯卧位组术后结石面积有显著增大(P<0.05).俯卧位组与倾斜俯卧位组术后结石面积变化率、肉眼血尿次数及术中疼痛无显著差异(P>0.05).改变体位组碎石次数(1±0.0)次,石街发生率0%、术后2月排净率100%,术后6个月复发率0%.改变体位组、倾斜俯卧位组、俯卧位组术中疼痛与肉眼血尿次数均呈正相关(分别r=1.00、r=0.674、r=0.456,均P<0.001).结论改变体位进行ESWL术可提高疗效,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更适合老年人肾盂结石患者进行ESWL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作为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在普外手术占很大比重。然而,部分病人易发生脑循环紊乱综合征,具体包括术中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术后表现为头、肩背部、颈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进而发生精神紧张、脱水、电解质紊乱、出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发生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头颈部姿势改变后血管变形受压相关,综合体位干预包括术前改良体位训练、术中适时体位调整、以及术后科学护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