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心脏介入治疗的新型磁导航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该系统以电磁体产生外源磁场,借助磁场控制软件,控制体内磁导航导管运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生物力学建立磁导航介入手术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用于手术培训。从系统结构、功能、技术实现路线等方面进行心脏介入磁导航系统总体设计,样机的初步试验表明,系统总体设计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可以克服基于永磁体系统的缺点,满足临床心脏介入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压疮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54例,随机分为传统组61例和护理组93例,传统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传统组基础上根据患者受压部位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压疮发生情况:传统组7例,占11.5%;护理组2例,占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应加强受压部位的护理,可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研究.方法:自2018年6月开始在本院进行样本选择工作,至2021年2月共选出100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等量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两种治疗方案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介入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更少,且介入组的...  相似文献   

4.
72岁张老汉今年可过了一个畅快年,他患冠心病已有好几年,可对做手术总是有顾虑,一直拖着,熬着。几个月前,听说只要从手上做个小手术,就能解决大问题,于是便决定尽早除掉隐患,择期做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手术中专家顺利植入了一个支架,输通了狭窄的心脏血管,现在心里那个爽呀,就别提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术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04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进行健康教育,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患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焦虑度明显减轻。说明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的焦虑,提高患对手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种方便医护人员取用手术器械的心脏介入手术医用推车,改善介入手术室空间受限的不足,节省手术室和无菌储物间的空间,解决医护人员往返取材造成的不便.医用推车由车架、悬挂导管支架、横置导管盒、伸缩导轨、联动系统以及刹车系统等组成,可摆放术中可能用到的医用耗材,其多功能体系从存储空间、操作灵活性和时效性等方面,有效提高了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介入医学的迅速发展,采用介入医疗技术开展微创介入手术已成为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心血管介入方面,冠脉介入治疗(PCI)已在全球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心血管介入球囊扩张导管、支架等医疗器械也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冠状介入治疗中使用的球囊扩张导管和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等介入器械的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在采购选型中的技术评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4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48例患者按照实施护理的方式不同,分成了两组,分别是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24例患者,针对不同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的24例患者中总满意23例,总满意率95.83%,常规组的24例患者中,总满意21例,总满意率87.50%,两组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干预组优于常规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所采用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吉育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3,(25):163-163,165
目的分析探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肺栓塞(PE)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所有在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心脏介入围手术期肺栓塞(PE)疾病患者35例的相关资料以及临床记录数据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这些心脏介入围手术期肺栓塞(PE)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所有在该院确诊接受治疗的心脏介入围手术期肺栓塞(PE)疾病患者有35例,经过相关的介入治疗,患者表现出肺栓塞(PE)疾病的临床特征。相关的介入治疗有冠脉介入手术、电生理以及射频消融手术、起搏器植入手术、先心病封堵手术等。所有接受治疗的35例心脏介入围手术期肺栓塞(PE)疾病患者中,患者都带有相应的并发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房颤以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另外患者表现出多种不良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晕厥、心悸、紫绀、咳嗽、胸痛、颈静脉充盈、窦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咯血以及下肢浮肿等。通过相关治疗之后,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治疗肺栓塞(PE)疾病,由于手术原因可能会使得患者不能及时的得到运动,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当血栓脱落,就会引起肺栓塞(PE)疾病的发生,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对肺栓塞(PE)疾病的诱因以及相关的检查治疗方式进行分析,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肺栓塞(PE)疾病的认识,降低该病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急剧增长的心脏病患者刺激了中国心脏介入手术和冠脉支架需求的快速增长,PCI手术、冠脉支架(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数量也大幅增加.本文主要针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器械的应用及其技术指标进行论述,并对该领域内主要器械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罗晓东  鲁碧 《现代保健》2011,(26):102-103
目的对该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总结,以取得最佳手术效果。方法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干预。结果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使该组患者顺利渡过手术难关。结论改变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能解除其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40例,分析发现心脏压塞的手术过程及护理要点.结果:对患者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情况均好转.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术前需要准备充分,术中医务人员配合密切,舒张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患者出现心脏压塞时及时对患者处理,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时抢救与护理的有效措施,提早发现,及时进行处理。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863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2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对其的抢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中的22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心脏介入手术顺利完成。结论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时,及时全面观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治疗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预后干预措施,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32例,冠状动脉搭桥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大血管手术3例,先心病矫治术2例)术后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胃粘膜保护机制削弱、损伤因素作用增强及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三方面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1例原有消化溃疡病史,因大量出血,死于休克;其余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55例患者进行为期1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32例,冠状动脉搭桥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大血管手术3例,先心病矫治术2例)术后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胃粘膜保护机制削弱、损伤因素作用增强及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三方面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1例原有消化溃疡病史,因大量出血,死于休克;其余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55例患者进行为期15年的随访,均无复发和死亡情况。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病死率高,对术前有胃肠道病史、术前心功能差等高危患者术前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术后对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生率,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这次我差点就走了!”十年老病号丁先生说。丁先生今年67岁,患有冠心病10多年,3年前因心肌梗死接受了心脏支架植入术。术后最初一年还能坚持吃药,后来因为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就忽视了服药,最近半年多,干脆连阿司匹林都不吃了。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作为内科、外科之外的第三大治疗手段,正在逐渐向临床各个专科渗透和发展,与各学科之间相互协作,为很多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超声介入因其具有实时、动态、无辐射、高分辨率、小巧便捷等优势,正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静文 《健康文摘》2010,(9):18-18
心脏手术后.康复护理的基本手段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康复方法.并督促患者有效地实施。外科手术最常用的康复方法是运动疗法.即通过运动来改善患者的精神和恢复器官的功能,下面对运动疗法及其训练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心脏介入手术120例患者(在2017年2月22日至2018年2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60例.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对周围环境满意度(98.33...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心脏介入术的8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及老年组并比较各组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54.8%、25.5%,P<0.01),其中排尿困难、迷走反射、心律失常、术后出血、造影剂肾病及心源性休克为主要并发症,老年组排尿困难、迷走反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其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较非老年患者高,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策略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心脏介入术的8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及老年组并比较各组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54.8%、25.5%,P〈0,01),其中排尿困难、迷走反射、心律失常、术后出血、造影剂肾病及心源性休克为主要并发症,老年组排尿困难、迷走反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其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较非老年患者高,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策略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