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7)镓枸橼酸盐为一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剂,已发现各种恶性肿瘤对其有选择性摄取。正在观察~(67)镓扫描在已证实的头颈部鳞癌中的用途。在这些病人中,用~(67)镓全身扫描作为治疗前检查方法的一部分。然后与临床及手术所见相比较,以测定这种方法的正确性。本文分析25例的扫描结果,60%在原发灶处有明显的阳性摄取;但在转移性淋巴结处的摄取则很少,在18侧颈部只有6侧为阳性。1例临床检查为阴性,但镓扫描为阳性,后经手术标本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恶性病变。文内曾述及断定头颈部镓扫描结果所遇到的困难。认为经过病人的选择及改进扫描技术,可以提高这种方法的阳性率及查出恶性病变的意外扩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已广泛应用放射性核素结合其他器械检查法早期诊断癌肿,放射性核素~(111)铟-博莱霉素制剂用于喉癌早诊的优越性是它在瘤细胞、健康细胞及已证实无肿瘤改变的细胞基质中的浓集度不同,使用安全、简便,可用做动态观察。~(111)铟-博莱霉素系γ射线,半衰期2.8天,70~90%于注射后头24小时内被排出,因而反复应用对机体亦无不良反应,其量子能量为171~245千电子伏特(KeV),可用γ照相法根据示踪放射性核素在受检区内的浓集程度作出诊断。~(111)铟-博  相似文献   

3.
诊断中耳肿瘤较困难,早期症状易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混淆,可疑病例需综合检查方可确诊。血管性和颈静脉球体瘤活检有出血的危险,而无病检报告又不可能定性。借助核素检查可获得有关肿瘤病理特征的信息。本文旨在研究应用~(111)铟标记的抗癌抗生素博莱霉素进行诊断的可能性。检查了18例患者,其中13例中耳癌,5例为良性瘤(血管瘤2例,颈静脉球体瘤3例),另以10例乳腺肿瘤做对照。所注药物的活性为55.5~74最大生物量。~(111)铟博莱霉素具有γ射线,其量子能为171和245千电子伏,可用γ室或扫描器检测。鉴于~(111)铟的半衰期短(2.8天),药剂注射后头24小时排泄70~90%,故对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血卟啉衍化物(HPD)及新近提纯的双血卟啉乙酯(dihematorphyrin ether DHE)能选择性存留于恶性肿瘤及病毒引起的乳头状瘤内,经紫外线激活后能发出荧光,可用于区别肿瘤与正常组织。惟其判断具有主观性,其与以DHE为光敏剂,经适当波长的光激活后,多认为能选择性地杀伤变形的肿瘤细胞间的关系,但尚未证实。为此,作者进行了动物实验,以~(111)铟标记双血卟啉乙酯(~(111)In-DHE)后,分别注入3只由病毒诱发致皮肤乳头状瘤的兔及1只正常兔体内,用药3、16、27、39小时后,以大视野小摄影仪检测动物体内~(111)In的活  相似文献   

5.
作者观察研究~(67)镓扫描在处理头颈部恶性病变的作用。主要发现:(1)~(67)镓在多数病人中,易积存干泪腺及涎腺中,在面中部几乎常是这样;(2)以往曾进行放疗者,可持续增加泪腺及涎腺的摄取量;(3)如果肿瘤病灶的直径至少为2厘米,鉴定肿瘤较为可靠;(4)非特异性炎症也可积留这种同位素;(5)经组织分析,发现肿瘤中的~(67)镓浓度始终是较高的。~(67)镓这些特点对诊查患头颈部癌的病人很有用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改进的PCR—TRAP法对36例头颈部肿瘤组织、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分别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3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有32例(88.9%)阳性表达,癌旁组织有4例(11.1%)阳性表达,正常组织有l例(2.8%)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端粒酶活性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不呈线性相关,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阳性病例的端粒酶定量水平较肿瘤组织低。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分子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约10%的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有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MRI被认为是这些家族性病变的最好的筛查方法,目前具放射性标识的生长激素抑制因子类似物111铟一潘替曲肽(Pentetreotide)已被用于检查小至Icm的嗜咯体组织。该文选取2例该病高发家族的8例病人,分别静注4~6毫居里被标识的潘替曲肽,18~24小时后成像,标准成像包括全身扫描,静止成像及需要时的断层。总的检查时间约2.5小时。正常分布以外区域的摄入被认为阳性,阳性者行MRI检查,结果扫描阳性者被MRI检查进一步确定为有病变,2例无…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结外恶性淋巴瘤误诊分析(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系统及网织内皮系统的恶性肿瘤,按病理和临床特点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而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多数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发生结外的恶性淋巴瘤中约1/5~1/4发生在头颈部[1].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发生与患者的细胞性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关系。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e简称PHA)的反应是肿瘤免疫学检查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重视。为了研究头颈部肿瘤与PHA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作者们对头颈部恶性肿瘤102例(喉15,鼻和鼻窦16,口腔10,咽食管18,甲状腺11,涎腺3,恶性淋巴瘤18,其他11)进行了研究。对照组35例为甲状腺、腮腺良性瘤。应用Waith法取末梢血加入肝素,分离获得淋巴细胞后,经一系列免疫学方法处理,再加入胸腺嘧啶核苷(~3H-thymidine),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淋巴细胞的同位素吸收量。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后再手术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生存情况,制定再手术的适应证,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方法总结1986~1997年间在其他院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又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第二次手术治疗的11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并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检查证实再手术患者肿瘤残留率为67.6%(75/111);并发症发生率2.7%(3/111),其中喉返神经损伤率0.9%(1/111)。术前CT检查发现肿瘤残留的灵敏度为80.0%(28/35),阳性预测值为87.5%(28/32)。3年复发率为11.7%(13/111),局部控制率为88.3%(98/111);5年复发率14.4%(16/111),局部控制率为85.6%(95/111)。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为95.0%;10年累计生存率为93.2%。多因素分析(Cox回归)证实肿瘤复发对生存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的肿瘤残留率较高,慎重的再手术是必要的。CT检查对于发现肿瘤残留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对于筛选再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复发是影响再手术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按适应证选择手术病例,可以使不必要再手术的患者免受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11.
OK-432为溶血性链球菌制剂,除有直接抗肿瘤作用外也有赋活宿主免疫力和防止白细胞减少的作用,近年来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收到了效果。作者们自1977年3月至1978年5月用OK-432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16例,男10,女5;年龄31~79岁。包括喉癌4例,上颌窦癌2例,下咽部癌2例,鼻咽癌、咽部癌、颌下腺癌、腮腺癌、舌癌、口底癌及上颌窦恶性黑瘤各1例。病理组织学为:鳞状上皮癌11例,腺癌2例,移行上皮癌1例,恶性黑瘤1例。其用法为:OK-432(picibsnil)由0.2KE(家兔单位)开始,逐渐增量至每次5KE。多数病例为每周给药3次,均为肌注。在15例中,14例并用~(60)Co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4v6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8年3月至1999年12 月手术切除的头颈部肿瘤新鲜标本43例(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13例)及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流式 细胞术对组织中的cD44v6作定量表达。结果(1)正常口腔黏膜、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中均可以检测到 cD44V6的表达;(2)cD44v6的定量分析在头颈部良、恶性肿瘤之间,恶性肿瘤与正常口腔黏膜之间,转移与 未转移的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能否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转移及估计预 后的指标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定量学分析在诊断头颈部肿瘤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仪测定2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和20例良性病变患者的细胞核DNA指数(DI)、S期细胞分数(SPF)、细胞增殖指数(PI)和DNA大于5c的核的比率(5c Ex)。结果:细胞定量分析和常规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50.00%,SPF、PI和5c Ex在恶性病变组分别为14,05%、19.59%和1.59%,SPF和PI在肿瘤部位的细胞增生程度高,与瘤旁1cm和手术切缘处存在明显不同。结论: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仪的细胞定量诊断阳性率较常规细胞学检查明显提高,异倍体率、SPF、PI和5c Ex指标在诊断头颈部肿瘤、估计肿瘤的生物学恶性程度和评估手术范围等临床工作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996年 8月~ 1998年 10月 ,对 6例不能实施手术、放、化疗的晚期颈部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电化学 (ECT)治疗 ,并取得满意效果。6例病人中 ,4例为男性 ,2例为女性 ,年龄31~ 72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3例为颈部转移鳞状细胞癌 ,3例为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肿瘤直径最小 3cm ,最大 10 cm。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 VVL型直流电化学治疗仪和WL系列电极针 (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生产 )。治疗前 10分钟肌注杜冷丁 5 0 mg,常规消毒铺巾 ,局麻后 ,用尖刀或三棱针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然后 ,将套管针按预定方向插至肿瘤表面 ,将针芯拔出 ,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生存情况,制定再手术的适应证,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1986-1997年间在其他院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又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第二次手术治疗的11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并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理检查证实再手术患者肿瘤残留率为67.6%(75/111);并发症发生率2.7%(3/111),其中喉返神经损伤率0.9%(1/111)。术前CT检查发现肿瘤残留的灵敏度为80.0%(28/35),阳性预测值为87.5%(28/32)。3年复发率为11.7%(13/111),局部控制率为88.3%(98/111);5年复发率14.4%(16/111),局部控制率为85.6%(95/111)。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为95.0%;10年累计生存率为93.2%。多因素分析(Cox回归)证实肿瘤复发对生存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的肿瘤残留率较高,慎重的再手术是必要的。CT检查对于发现肿瘤残留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对于筛选再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复发是影响再手术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按适应证选择手术病例,可以使不必要再手术的患者免受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16.
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5%,其诊断及治疗需儿童肿瘤、放疗及外科专家合作,多科合作已使存活率显著提高。儿童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为恶性淋巴瘤,其中何杰金氏病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发生率大致相等。软组织新生物中以横纹肌肉瘤为最多,其次为纤维肉瘤及神经纤维肉瘤。再次为甲状腺恶性瘤、成神经细胞瘤、鳞癌及恶性黑瘤。儿童因头颈部常有良性肿块,故对恶性肿瘤的识别易被延误,凡质硬、坚实、无痛及大小迅速改变的肿块,应疑及恶性肿瘤。单侧睑下垂、耳漏或鼻塞,都可以是潜在病变的预兆。凡疑有头颈部恶性瘤者,须全面检查,特别是头颈区、所有淋巴结区及腹部。为查明原发部位,需全面  相似文献   

17.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为一少见疾病,占全身同样病的0.5%~1.7%,占头颈部黑色素瘤的9%。本文分析近10年中所治疗的5例鼻原发性黑色素瘤,均为老年人。对放射治疗反应良好;2例分别在9个月及28个月后死亡,但无肿瘤复发。1例在1年后及3年后有局部复发,第一次复发对再次放射治疗有效。1例效果最好,用4巨伏深度X线治疗,肿瘤量5000R(4周内20次),肿瘤未全消,8周后怍根治切除,7年后仍存活无病。其他4例均对放射治疗有效,在不同期间可完全愈合。可见只要对病变鼻粘膜应用消灭肿瘤剂量,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仍能用放射治  相似文献   

18.
青年鼻咽血管纤维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0.5%,文献中对肿瘤的起始部位、扩展途径及分期颇有争议。本文作者们采用 CT(头颅轴向及冠状位)对1985~1988年2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10~22岁)进行手术前后扫描检查,位  相似文献   

19.
颈部肿瘤     
引起颈部肿瘤之疾患涉及面广,鉴别难。近10年内未见耳鼻喉科统计报告。为探讨与以前同类报告之差异,作者就熊本医大耳科门诊患者颈部肿瘤情况进行了统计学观察。门诊总数2521例,颈部肿瘤173例(6.9%)(其中154例为他院介绍)。与北村(1952~1956)、中村等(1966~1970)分别报告的1.61%,2.78%相比,就诊频度有所增高。转移性颈部肿瘤39例,占22.5%;甲状腺疾患38例,占22.0%。淋巴结炎12例,占6.9%,(北村报告为31.1%)系转诊患者表现为颈部肿瘤之故。头颈恶性肿瘤以口腔癌、口咽癌最易颈转移。故诊断时要想到,并应注意鼻咽、喉咽隐蔽部位的检查。良、恶性肿瘤中50岁以上恶性明显增加,男性多见。恶性肿瘤61例,占35.2%,与中村报告的782例恶性肿瘤中颈部肿瘤196例,约占1/4及外科佐佐木(1955~1972)报告恶性肿瘤129例占29.5%相比,稍有增多。可能与近10年耳鼻喉科医生积极治疗头颈恶性肿瘤有关。恶性肿瘤经临床详查几乎均能发现原发灶,否则应行淋巴结活检。此外甲状腺肿瘤现多由外科介绍,  相似文献   

20.
前颅底手术—术式及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31例头颈部肿瘤因累及前颅底而行前颅底切除术,包括多种部位和类型的肿瘤.大多数为鼻腔、鼻窦肿瘤,其中良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27例。手术分为经颅底咬除术和额面联合切除术两种不同方式。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0/31),无手术死亡。恶性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33.0%。5年生存率16.5%。对头颈部晚期肿瘤施行前颅底切除术是安全可接受的,建议以颅颌面手术入路,选择肿瘤未侵破颅底骨板至硬脑膜为主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