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头痛6年,鼻衄3年,加重3个月于1990年4月14日入院。体检:右侧鼻部肿胀,中鼻道见一个花生米大小的白色新生物,鼻窦区无压痛。X线所见:副鼻窦卡氏和华氏位见右侧上颌窦窦腔密度模糊,内侧壁有一个半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阴影。诊断意见:右侧上颌窦炎并囊肿。手术所见:右侧鼻腔半透明肿物,触及波动感。右上颌窦窦腔内侧壁见-2×1.2×0.5cm淡红色肿物。病理报告:(右鼻腔上颌窦)内翻乳头状瘤,上颌窦瘤体并发囊肿和炎症。讨论:鼻腔与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少见。1854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7岁。因右鼻塞两年,于94年6月2日入院。4年前曾行左鼻腔息肉摘除,左上颌窦根治术。体检: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专科检查:右鼻腔可见多个半透明样新生物,表面光滑,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左鼻腔中鼻甲缺如,鼻腔顶部及鼻后孔皆可见半透明样新生物。右眼球略突出,右侧面部略高起于左侧,局部无明显压痛,牙齿无缺损。CT像显示:右鼻腔及上颌窦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条状及斑点状高致密影,增强后病变强化不明显,鼻中隔受压左移,右上颌窦内侧壁部分骨质吸收。软组织肿块影向上突入筛窦,充满蝶窦,鞍底上凸。右侧鞍底及蝶窦骨质破坏肿物突入鞍内。左鼻腔及上颌窦粘膜增厚,内侧壁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3岁.因右面部麻木疼痛伴右侧头痛、右上牙痛50~+天入院.入院体检见右侧面颊明显肿胀、压痛.张口不受限,右上牙无松动、脱落,硬腭无下塌,扁桃体不大,鼻咽部无异常.右鼻腔通畅,未见新生物.上颌窦 X 线断层片示右上颌窦扩大,窦壁骨质有吸收破坏。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5g/L,白细胞2.7×10~9/L,中性0.45,淋巴0.48,嗜酸0.02,单核0.05。入院后行右上颌窦穿刺,发现窦腔负压大,仅抽出少量血性分泌物,涂片送病检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因患者不愿作大范围切除手术,故于90年8月30日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探查活检术.术中发现上颌窦前、内、外壁均有  相似文献   

4.
鼻腔和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少见病,病因不明,临床倾向复发和恶变。现报告1例。男,38岁,因右侧鼻塞伴嗅觉减退和流清涕2年,1985年5月29日入院。检查:右鼻背膨隆,鼻腔充满粉红色肿物,表面呈颗粒状,较软,易出血。X 线片显示右鼻腔扩大,中隔左偏;右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外壁骨质显示不清;鼻腔和上颌窦腔密度增高。6月20日,全麻下行鼻侧切开肿瘤摘除术。肿物充满鼻腔和上颌窦腔,约5×4×3cm。病理诊断内翻性乳头状瘤。7月3日出院。讨论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有种种假说。例如息肉、过敏、病毒和细菌感染为其致病因素。鼻息肉和慢性感染的学说均缺乏确切证据。内翻性乳头状  相似文献   

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易恶变,且手术前常易漏诊。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60岁。因进行性右鼻塞半年于1988年1月19日以鼻腔乳头状瘤(右)收入院。查体:右眼轻外突,运动及视力正常。外鼻及面颊部无隆起,右鼻腔总鼻道被一肿物堵塞。肿物呈淡红色,表面不平,质韧,触之不易出血。入院后鼻腔活检报告为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Water位片示右上颌窦密度增高,右眶底骨质破坏。术前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于1988年1月28日在全麻下经鼻侧切开进路摘除肿瘤。术中见右鼻腔、右上颌窦及前筛窦充满瘤组织,质脆,鼻腔外侧壁及眶底骨质破坏。术后将鼻腔和上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36岁。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进行性加重伴涕中带血、嗅觉减退。入院检奁:右鼻腔充满暗红色新生物,质脆,易出血,表面有伪膜及坏死组织。鼻窦CT扫描右侧鼻腔见一不均质软组织肿块,侵及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CT伉约34~40HU,右侧上颌窦内侧壁部分骨质吸收、破坏。诊断:右鼻腔占位病变。鼻腔新生物活检病理诊断为鼻血管用细胞瘤伴大量出血坏死。免疫组化染色CK(-)、NSE  相似文献   

7.
陈××,男性,48岁,因左面部肿块逐渐增大伴鼻塞半年而入院。体检:左面部肿块隆起,质地坚硬,皮肤颜色正常。X 线摄片诊断为两侧上颌窦慢性炎症。手术所见,左上颌骨肿块,有骨质破坏,肿瘤突入左上颌窦内。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13岁,因左鼻术后出血10天于1991年5月2日入院。近3年,不明原因出现左鼻阻伴流脓涕、头痛.但无鼻出血史。10天前就诊院外,诊断为“鼻息肉”手术,术中及术后出血多,故转入我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化验、胸 X 光片无异常;耳、咽、喉无异常;右鼻无特殊,左鼻腔见顶后壁有向外生长的新生物堵满鼻腔,新生物质软,表面光滑,呈暗红色,触之易出血,鼻咽部无异常。副鼻窦 X 光片见左上颌窦腔昏暗。入院后活检,病理报告鼻腔毛细血管瘤。于5月15日在局麻下行左上颌窦探查及左鼻腔新生物摘除术,术中见上  相似文献   

9.
右侧上颌窦逆生牙伴上颌窦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梅君 《云南医药》2006,27(4):418-418
病例 男,18岁,因“反复头痛,伴脓涕多,鼻阻1年余”于2005年7月28日,以“慢性上颌窦炎”收住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双侧下鼻甲稍肥大,右侧鼻腔中鼻道见粘脓性分泌物。行副鼻窦CT扫描示:“右侧上颌窦外侧壁骨瘤伴右侧慢性上颌窦炎”。请口腔科会诊,检查患者牙齿,患者牙齿无缺失,考虑为上颌窦腔骨瘤。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05年8月1日拟定在鼻窦内窥镜下行“右侧上颌窦根治术,右侧骨瘤凿除术”,术中行右侧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时见大量坏死及脓性物,吸净分泌物,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4岁,主诉右侧鼻塞.流脓涕1年。加重伴奇臭1月,于2003年11月13日就诊。入院专科检查:面部无异常隆起.副鼻蜜区无压痛。右鼻腔见灰白色、半透明状肿物。肿物源于中鼻道,质地较脆,触痛阴性,触之易出血,鼻道内可见大量豆腐渣样、干酪状物.后鼻孔正常。CT扫描右上颌窭、鼻腔街度均匀性增高。右鼻腔中鼻道似一直径0.8cm、界限消楚高密度影。入院诊断:右鼻腔上颌安息肉。右鼻腔异物:于入院后6天行局麻下鼻腔肿物摘除术,并用麦粒钳刮匀。吸引器清除鼻腔内干酪豆腐渣状物。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1岁。因右颌面包块进行性肿大、右眼球凸出伴右侧头痛,牙痛月余。于1984年3月20日入院。1981年因患“肾病型肾炎”有长期不规则应用皮质激素和广谱抗菌素史。查体:T38.5℃,BP140/110,全身轻度浮肿,腹部皮肤见紫色花纹,灰指(趾)甲。右眼球突出,活动度差,下眼睑外翻。右上颌部明显肿胀,压痛,右上颌窦腔与右鼻腔及右上齿龈形成瘘道。右眼内眦及右鼻腔有淡红色液体溢出,臭。未引出病理反射征。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0岁。于1992—03—24来我院就诊,主诉;鼻阻塞,右眼球突出3年左右,近期加重。检查:外鼻无畸形,鼻粘膜正常;在鼻腔未见异常改变,通畅。右侧鼻腔后段可见肿物,表面光滑,无分泌物附着,肿物呈灰白色,触之锐硬,右上颌窦区压痛(++)。咽喉部:咽部粘膜充血,扁桃体无红肿,软腭运动佳,间接喉镜检查,口咽,咽喉部未见异常改变。患者有眼球外凸,视力减退。诊断:副鼻窦肿瘤。X线检查:右眼眶鼻侧,见大块密度增高阴影。CT检查:右侧筛窦,上颌窦右侧鼻腔范围内,见一不规则形约6.0cm×5.0cm×8.0cm大块高密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性,17岁,发现左侧面颊部隆起两年伴轻度鼻塞,无流涕。于2005年6月以"上颌窦囊肿"收入院.检查见:左侧面颊部见一隆起包块,约4.0cm×4.0cm×2.5cm,压之有乒乓感,左侧鼻腔外侧壁明内移,左侧下鼻甲后端与鼻中隔接触,钩突肥大。CT检查示:左侧上颌窦见一囊性包块,约3.5cm×4.6cm×4.2cm.左侧上颌窦腔扩大,前壁。内壁骨质明显变薄。在强化局麻鼻内镜下行"左侧上颌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颌窦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1998年至2008年,通过3例上颌窦神经鞘瘤4次手术治疗,随访至今,分析诊断治疗观察结果。结果 3例患者均为术后病理确诊,1例经柯-陆氏进路行上颌窦根治切除肿物手术,手术完全切除,1例单纯局麻经鼻内镜手术,术后1年复发,再次鼻侧切开手术,完全切除肿瘤,1例辅助唇龈小切口,上颌窦前壁,鼻腔鼻内窥镜下联合进路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术后没有面部畸形和瘢痕,挤压的下鼻甲及鼻中隔左移术后不久自行回复,鼻腔黏膜功能恢复好,随访至今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上颌窦神经鞘瘤的诊断须病理,治疗需手术完全切除。鼻内窥镜下经鼻腔及上颌窦前壁联合进路手术治疗良性上颌窦神经鞘瘤视野清楚,可以完全切除肿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梁守碧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162-1162
1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因间断性左侧鼻孔出血伴鼻塞半年于2003年12月10日就诊,20年前做过鼻息肉手术。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左侧鼻腔内见下鼻甲中鼻甲、分别与鼻中隔粘连,中鼻道内见一大小约0.5cm×0.3cm暗红色、表面欠光滑的息肉样组织,右侧鼻腔及鼻咽部无异常。CT示:左侧中鼻道、筛窦及上颌窦内见息肉样组织,左上颌窦内侧壁部分骨质破坏,右上颌窦及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10天后常规下行左侧上颌窦穿刺,直接由上颌窦内抽出暗红色血液样液体,送血涂片找癌细胞,可见少量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未见癌细胞。20天后左侧中鼻道…  相似文献   

16.
男性患者,19岁。因右眶下区肿块1+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面部肿痛,经消炎治疗10余天面部肿胀减轻,但眶下区出现肿块,伴发麻,不发热,无鼻阻鼻衄情况。肿块生长较快,伴眼球上抬,无复视,眼分泌物多。病后患者精神差,食欲下降。家族史无特殊。副鼻窦华氏位X片:见右上颌窦密度增高,上壁及内侧壁骨质吸收破坏。临床诊断:右上颌窦癌。口腔颌面外科检查:面都不对称,右眶下区肿块约4cm×4cm,皮肤微红,眼球上抬,下睑球结膜水肿外突,分泌物多,无复视,视力可。肿块周界欠清,质硬,无明显触痛,无面瘫。鼻道通畅,…  相似文献   

17.
鼻石症1例     
患者 ,男 ,36岁。因右鼻腔通气不畅伴流臭脓涕 3年余 ,于 1996年 11月 14日入院。患者 3年来右鼻腔渐通气不畅 ,右侧卧位时更为明显 ,伴流臭脓涕、量多 ,有时成片状痂皮样 ,偶有少量出血 ,压迫可止血 ,嗅觉减退但无疼痛及头痛症状。曾按萎缩性鼻炎治疗 ,症状无改善。否认异物塞入鼻腔史。鼻部检 :鼻外观无畸形。右鼻底前部见一灰黑色物阻塞 ,质硬 ,用枪状镊夹取不动 ,嵌顿在鼻腔里 ;下鼻甲前端已近萎缩 ,中鼻道少量脓涕 ,中隔无明显弯曲 ;左鼻腔正常。鼻窦片 X线片示右鼻腔异物影 ,双上颌窦慢性炎症。入院诊断 :右鼻石 ,慢性副鼻窦炎。入院…  相似文献   

18.
病例报告例1:男性,51岁,汉族,贵州人,右侧面部麻木伴右侧头痛半年就诊,1980年2月11日在当地行右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术后第12天开始右鼻腔流出大量脓性物,抗炎治疗无效。术后30天右面部位红肿疼痛,同时在右侧已愈合的柯氐切口处出现小瘘道,流脓不止。4月8日转我科用长钳子由瘘道伸入右上颌窦腔,挟出纱布一块、棉球二个,流出大量稠、臭脓,一周后瘘道愈合,面部肿胀消退,头痛、面部麻木缓解出院。同年5月中旬患者右面部麻木、头痛加重,伴张口受限、右上睑下垂、视力模糊直至失明,于7月9日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19.
血管瘤发生在上颌窦内较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上颌窦穿刺3次所致上颌窦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女,50岁。于1990年8月14日晚急诊入院。病人曾于1990年6月3日,因右侧上颌窦炎行右上颌窦穿刺术,流出约20ml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冲洗后注射庆大霉素2ml。以后分别于7月12日和8月13日再次行右上颌窦穿刺,穿刺后鼻腔总有少量粘液及血性分泌物渗出,量逐渐增多。8月14日  相似文献   

20.
神经鞘瘤是孤立的、有包膜的良性肿瘤,它来源于神经膜细胞或雪旺氏鞘膜。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未稍神经、颅神经或交感神经,但多见于头颈部位。亦可发生于内听道、咽部、咽侧壁、舌、软腭、喉、外耳道眶下和气管等处,作者于1965年遇到上颌窦眶下神经鞘瘤1例,12年后复发,现报导如下: 蔡××,男,44岁,已婚,安徽籍。于1965年4月12日入院,主诉:右鼻塞伴右眼突出二年余。1961年12月感右眼视力下降,1963年初,右眼渐渐外突明显,视力消失,右鼻塞加重、流黄水,嗅觉减退,右侧面部麻木感,阵发性右眼疼痛和牙痛。1964年5月右鼻流血性分泌物,量不多,五天后流黄色液体约20天左右,用力按右眼时,鼻内黄色液体增多,鼻塞也减轻,同时右眼外突恢复正常,但视力未恢复。一月后,右眼突出和右鼻塞又重新出现。1965年10月出现张口受限。体格检查:除血压148/100mmHg外,其他无异常发现。眼科检查:右眼瞳孔散大约5毫米,光反应消失,右眼球仅能向外微活动外,其他方向活动均受限。右眼突出为31毫米/106,左眼为14.5毫米/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