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0年1月我在川北医学院附院收集部分诊断治疗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36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经平扫CT表现呈现低密度灶,CT值15-35Hu.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均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论: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可以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提高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病理变化,并与其它肝内肿瘤进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1例中,6例为单发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7例位于肝左叶,4例位于肝右叶,病灶大小为5~10cm,平均718cm。4例左、右叶均可见病灶,病灶大小不一,最大者约910cm×410cm。肝内胆管扩张8例,右叶3例,双侧5例。结论: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好发部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和肝内其它占位性病变鉴别,对早期发现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的影像特点。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直接征象均可清晰显示,对胆管的梗阻及异常扩张的范围和程度,MRCP显示直观、清晰。结论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有较好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应用中需考虑患者情况,以获得较好的影像图像。  相似文献   

4.
丁建新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16-117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与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6月至12月行螺旋CT的肝部患者60例,其中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3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结果: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无强化坏死区;而肝血管瘤CT表现为病灶相对清晰,无强化坏死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BF与BV值明显低与肝血管瘤组(P<0.05),而两组的MTT与PS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影像学表现相对特异,CT灌注的应用更加有利于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应用,提高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螺旋CT平扫、增强度延迟扫描。结果:60例胆管细胞型肝癌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30例为囊性,30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28例,病灶远侧肝萎缩24倒。增强扫描30倒囊性病变中有20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8例连续环形强化,门静脉期30例均无变化,2例无增强表现。30倒实质性病变在增强2m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胆管细胞型肝癌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显示满意,动态、平扫增强符合率为94.1%。结论:MR平扫与动态增强相结合,具有特征性,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用于临床诊断肝微小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肝微小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与金标准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同时归纳总结CT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影像特点,记录对比不同扫描时期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变化。结果 80例疑似肝微小细胞癌患者通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3例患者诊断为肝脏良性病变,占比41.25%,47例患者诊断为肝微小细胞癌,占比58.75%。通过计算结果显示,CT双期增强扫描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CT双期增强扫描AUC为0.974,高于CT平扫的0.809;同时47例确诊肝微小细胞癌患者影像显示,CT双期增强扫描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占比明显高于CT平扫(P<0.05),二者扫查密度影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扫查肝微小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点,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14例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片从新阅片,归纳其影像学特征,并与常见肝脏占位性病变CT影像特征对比分析.结果:1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14个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均有胆管扩张征象,其中5例病灶附近肝内胆管结石,其中4例见肝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增强9例,门静脉期8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影像学特征多为不均与低密度灶伴有胆管扩张征象,具有特定的影像学特征,能够与肝内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0.
<正>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颈部最常见的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1]。甲状腺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1∶4,依病理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等,以乳头状癌最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70%[2-3]。甲状腺癌以原发性多见,少数为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等继发而来,以颈部肿块为临床上常见表现,大多数为无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在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13例肺栓塞患者的多排螺旋CT资料作为观察组,回顾本院11例肺栓塞患者的单排CT资料,并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各级动脉的显示率与各级动脉中血栓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2~5级血管的显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2~3级动脉栓塞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5级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4~5动脉的栓塞情况,应用于肺栓塞诊断中检出率更高,可为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医生于1976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小儿科疾病,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川崎病是一种少见疾病,病症主要表现在皮肤、粘膜和淋巴结,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但川崎病的危害并不在于发烧、出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外在症状,而其真正的危害在于心脏等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病毒性肝病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并探讨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病毒性肝病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多期螺旋CT表现。结果 11例均为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螺旋CT平扫3例呈低密度,4例呈等密度,2例呈相对"高密度",三期螺旋CT扫描动脉期2例未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边缘呈不完全环状强化,4例边缘呈线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内部呈片状、网格状强化。1例管周浸润型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不均匀增厚,走形僵直,沿胆管壁周围可见分支状软组织肿块应,动态扫描肿块渐进性强化;管内生长型在扩张的胆管内可见结节状病变。结论病毒性肝病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CT强化特点大多较典型,不典型者容易与肝细胞性肝癌、肝内血管瘤等混淆,螺旋CT三期扫描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对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检查,之后进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肺血管征象以及肺实质征象。结果: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64例患者可见肺动脉扩张情况,确诊率为96.97%;其中31例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多排螺旋CT图像还显示患者均存在单侧或双侧不规则性充盈缺损以及肺动脉内造影剂偏心性等情况,但受累动脉的外膜依然保持光整。患者主肺动脉直径、左右动脉直径值、与正常值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主要肺实质征象包括马赛克衰减、毛玻璃影、结节影、结缔组织病、条带样影以及小叶间隔增厚等。结论: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可切实提高确诊率,尽早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并接受治疗,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比较肝内肝管细胞癌治疗上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肝内胆管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特点,为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近10年来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胆管细胞癌CT图像重新阅片,对CT三期动态增强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再CT平扫图像上多表象为低密度灶,伴有远端胆管扩张或中心性坏死,边界多不规则,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可有轻度强化,延迟期无强化,边缘偶可见强化带.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再CT三期动态增强扫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在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收治并经过病理检查证实的56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 56例肝血管瘤在经过一般扫描时,共65个病灶,均显示为低密度灶。进过多层螺旋CT扫描后,69个病灶在动脉期出现了病灶结节状边缘;门脉期的患者病灶内增强范围扩大,影像密度均匀并下降;延时期病灶扫描时几乎所有的病灶都有强化,密度与肝脏实质近乎相同。仅有5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后没有出现上述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清楚地显示肝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对输尿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输尿管扩张患者先进行容积扫描,根据需要部分患者行增强扫描。结果 39例患者中结石26例(阴性5例),肿瘤4例,息肉2例,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术后局部狭窄3例,腹腔内肿瘤、淋巴结压迫侵犯输尿管3例。结论螺旋CT及其SCTU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对输尿管扩张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行MSCTPA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3例双侧完全栓塞,8例部分充盈缺损,1例中心充盈缺损,3例附壁充盈缺损;其中3例肺部出现"马赛克"、肺梗死等间接征象。结论 MSCTPA检查快速、无创,图像清晰、直观,空间分辨率高,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MSCT检查并经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的早期肝脓肿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早期肝脓肿MSCT平扫无特征性。增强扫描特征:①簇形征;②病灶缩小征;③周边多囊征;④辐辙征;⑤持续强化征。结论MSCT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