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血管性疾病,应用文颇超声显像技术观察针灸对颈动脉的影响。结果:针灸能够明显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正常内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血管性疾病,应用文颇超声显像技术观察针灸对颈动脉的影响。结果:针灸能够明显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正常内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48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在血压控制达标后,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10mg~20mg.d-1,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DP)、舒张压(DBP)、脉压、血脂、IMT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MT、TC、SBP及脉压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IMT较治疗前稍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服辛伐他汀后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MT、DBP、脉压较对照组下降(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强化降脂和非降脂作用降低IMT,并有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00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时行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CIMT逐渐增厚,斑块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各级高血压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100例、IMT增厚组63例、斑块形成组56例,比较各组间血生化及血尿酸水平. 结果各组间空腹血糖、年龄、胆固醇、体重指数、 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甘油三酯、病程差异无显著性,但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颈动脉IMT增加,血尿酸水平依次增高,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空腹血糖、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甘油三酯、血尿酸、病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以颈动脉IMT为应变量,将甘油三酯、血尿酸、病程等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者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血尿酸升高可能参与了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丹  梁晓萍  韩泉水  董少红 《广东医学》2008,29(7):1179-1180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23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其中高血压前期组按照收缩压水平再分为高血压前期1组(SBP121~129mmHg),高血压前期2组(SBP130~139mmHg),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2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前期1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虽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其中在血压130~139/80~89mmHg时这种损害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查和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情况。结果: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动脉分叉IMT值和斑块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不同位点IMT值和斑块积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可以作为一种无创、准确判定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许天蕴  赵秀娥  朱鹏 《上海医学》2006,29(8):551-553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P)与代谢综合征(MS)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收集135例MS患者(MS组)、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9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血清CRP浓度、血脂、血糖,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应用高敏感B超测定MS组、DM组的颈动脉IMT。分析CRP与BMI、血糖、空腹血脂、血压及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CRP随着MS组成成分数的增加而升高(χ~2=161.8,P<0.01)。DM组中,颈动脉IMT与CRP成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0.569,P=0.000];MS组中,颈动脉IMT及三酰甘油呈正相关(β值分别=0.563和0.179,P值分别=0.000和0.021)。当CRP>3.0 mg/L时,颈动脉内膜增厚(IMT≥1.0 mm且<1.3 mm)及斑块(IMT≥1.3 m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RP 0~3 mg/L亚组。结论CRP不仅与MS有关,而且与颈动脉IMT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人选200例,糖尿病血脂正常者99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者101例,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IMT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组IMT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糖尿病伴血脂紊乱组IMT高于糖尿病血脂正常组。LDL—C与颈动脉IMT有一定关系,HDL—C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2)颈动脉IMT增厚与冠心病密切有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可促进颈动脉重构,伴有糖尿病血脂紊乱者尤其LDL—C偏高者尤重;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情况,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监测糖尿病的进展、预后,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联合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至2010年在日照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194例,术前对其进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踝臂指数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并根据ABI≤0.90为阳性,ABI〉0.90为阴性,IMTI〉0.9mm为阳性,IMT〈0.9mm为阴性,设定为两项指标均为阴性为A组,ABI阳性为B1组,阴性为B2组,IMT阳性为C1组,阴性为C2组,两项指标均为阳性者为D组,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得出各组冠心病发病率。结果A组中冠心病发病率为9.1%,B1组为64.8%,B2组为29.9%,C1组为70.8%,C2组为28.4%,D组为89.1%,从以上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踝臂指数阳性能较好预测冠心病发生(B1:64.8%比B2:29.9%,P〈0.05);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也有重要意义(C1:70.8%比C2:28.4%,P〈0.05),两项指标均为阳性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要高于单一项指标(D:89.1%比B1:64.8%,C1:70.8%,P〈0.05),且两项指标阴性对冠心病的排除价值也要高于单一项指标阴性者(A:9.1%比B2:29.9%,C2:28.4%,P〈0.01)。结论联合应用ABI、IMT两项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临床分析和观察,分析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前者在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参与影响作用。方法:选取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其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分为两组即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3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6例),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同时做彩超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选取同龄34例正常血压者做为对照,应用单元和多元回归分析观察ISI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1),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P〈0.05);IMT与SBP、FSI呈正相关(r值为0.444、0.352,P〈0.05),IMT与ISI呈负相关(r值为-0.425,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进程,即较单纯老年高血压病对颈动脉硬化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曹礼应 《中原医刊》2014,(22):28-2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检测90例HD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同时应用高频B超检测患者CIMT,根据曾经是否有CVD分为心血管疾病组及非心血管疾病组,分析HD患者合并CVD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CVD的HD患者年龄、CIMT、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血镁(Mg)与非CVD的H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D合并CVD的危险因素为CIMT.结论 患CVD的HD患者LDL、CRP、CIMT显著增高,血Alb、Mg显著下降,HD合并CVD的危险因素为CIM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S( Cat S)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132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3组,IMT≤0.8 mm为第一组,38例;IMT 0.8 mm~1.0 mm为第二组,45例;IMT≥1.0mm,或有一个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第三组,49例;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IMT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全部受试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组IMT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明显增厚且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64例T2DM患者与40例正常对照组IMT及斑块。并采用无机磷定量法提取全部受试者血浆LPA。结果T2DM患者较正常对照组IMT明显增厚,正常对照组无颈动脉狭窄,T2DM组12.5%有颈动脉狭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组IMT与血浆LP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IMT、斑块形成与血浆LPA含量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58例CHD患者和37例非CHD患者颈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比较两组间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CHD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5),颈动脉IMT对CHD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可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压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 T )和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2012年1~12月期间就诊的老年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患者100例,经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IM T和颈动脉斑块,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对CIM T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CIM T为(0.7 ± 0.1)mm ,斑块检出率45.8%;女52例,CIM T为(0.7 ± 0.1)mm ,斑块检出率34.6%,男女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9,P=0.018)。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调整影响因素后,男SBP每升高1 mm Hg ,CIMT 厚度增加0.00114 mm ;脉压每升高1 mm Hg ,CIM T厚度增加0.00118 mm。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血压3级检出纳入斑块数大于1的发生风险是高血压1级的2.115倍(OR=2.115,95% CI:1.128~3.966,P=0.020)。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高血压,尤其在男性患者中收缩压越高、脉压越大,颈动脉CIM T厚度越大,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越高;高血压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T2DM患者共349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CIMT的结果将颈动脉硬化和(或)斑块视为病变组(n=111),反之为无病变组(n=238),比较两组间3种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分析CIMT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变组的CIMT较无病变组明显增厚(P<0.001),而TBIL及IBIL的水平低于无病变组(P<0.05).进一步按男女性别分层比较两组3种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关系,发现在男性中,病变组血清TBIL及IBIL的水平较无病变组明显降低(P<0.05).CIMT相关因素的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及HbA1C呈正相关,而与血清IBIL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作为内源性的抗氧化剂胆红素在T2DM患者中同样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因此应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预防,关注胆红素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薇  曲秀芬  夏伟  宋影 《黑龙江医学》2008,32(12):888-89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异常变化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06~12间,在我院住院病人58例,分为行冠状动脉造影组(n=29)及正常对照组(n=29)。分别测其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冠脉造影组病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冠脉造影组病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提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影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能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300例入选者按照血糖水平分为2组:正常血糖组(100例):空腹血糖(FPG)〈6.0mmol/L、OGTT2小时血糖(OGTT2hPG)〈7.8mmol/L;糖尿病前期组(200例):6.1mmol/L〈FPG〈7.0mmoL/L,和(或)7.8mmol/L〈OGTT 2hPG〈11.0mmol/L,其中糖尿病前期组经生活干预半月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生活干预组(100例);生活干预+阿卡波糖组(100例);各组随访半年。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糖尿病前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药物干预组较糖尿病前期单纯生活干预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斑块检出率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已出现显著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亚临床损害,早期药物干预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