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KUB)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考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做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的同时行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8例中输尿管结石42例,输尿管结核4例,输尿管肿瘤9例,膀胱癌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先天畸形7例(包括肾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其他病灶压迫输尿管6例,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合用,图像好,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痛苦少、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泌尿系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T尿路成像(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对泌尿系病变的显示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2011年56例同时行CTU与IVP检查的泌尿系病变病例,统计两者对病变数目、病变范围的显示差异,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泌尿系结石21例,CTU显示21例,IVP显示16例。肾脏肿瘤8例,CTU显示8例,IVP显示3例。输尿管肿瘤3例,CTU显示3例,IVP显示0例。膀胱肿瘤12例,CTU显示12例,IVP显示8例。单纯性输尿管炎性狭窄6例,CTU显示5例,IVP显示0例。尿路先天畸形6例,CTU及IVP均能显示。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CTU较IVP对泌尿系疾病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对病变定位、定性均有显著帮助,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胡迎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4,(6):155-155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采用16排螺旋CT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对57例泌尿系统梗阻患者实施扫描,将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结果同16层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57例患者中,3例神经源性膀胱疾病、12例肾结石疾病、29例输尿管结石疾病、6例输尿管占位性疾病、3例单纯肾盂积水疾病、2例输尿管结核疾病、2例输尿管狭窄疾病。患者进行IVP检查后,15例显影发生延迟、11例仅有一侧显影、6例没有显影。泌尿系统梗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16排螺旋CT检查显著高于IVP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统疾病采用16排螺旋CT实施检查诊断,检查时间短、准确性高,可以配合常规检查方法,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实施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患者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与差异性.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Meta分析技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建立相关的效应模型,从结果显示的汇总灵敏度以及特异度中对比静脉肾盂造影技术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存在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静脉肾盂造影技术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的诊断结果存在异质性,但是存在的异质性均被允许.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在灵敏度以及诊断效果上的确诊率较之静脉肾盂造影要高很多.结论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的诊断有效率明显要高于静脉肾盂造影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疾病分别采用CT尿路成像(CTU)、静脉肾盂造影(IVU)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检查的1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尿路成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100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结石42例、输尿管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CT尿路造影(CTU)联合静脉肾盂造影(IVP)对输尿管结石诊断及定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0例疑似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经手术病理确诊120例。患者首先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其次行CT检查并进行CTU三维重建,在CT检查完毕立即进行静脉肾盂造影。观察诊断结石、梗阻积液及输尿管显影状态。结果CTU检查输尿管显影率明显低于IVP检查,差异显著(P<0.05)。CTU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率为90.00%,CTU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Kappa值为(0.719,P<0.001);IVP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率为84.00%,IVP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Kappa值为(0.600,P<0.00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率为98.00%,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Kappa值为(0.940,P<0.001);两者联合诊断输尿管结石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优于单纯的CTU与IVP。结论CTU联合IVP对输尿管结石诊断准确率较高,但CTU对输尿管显影延迟时,应进行IVP作为辅助检查,帮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结石定位。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显影的价值。方法 对30例CTU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排泄期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重组,获得泌尿系三维图像;另30例患者行传统静脉尿路造影(IVU)。将两种尿路显影方法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CTU对双侧肾盏、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显影优于IVU(P<0.05),但中、下段输尿管显影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TU对泌尿系显影较IVU具有同等或更好的价值,可望成为一种评价血尿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两种64层CT尿路成像方法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比较两种64层CT尿路成像(CTU)方法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包含两组资料。一组为阳性法组,收集B超提示输尿管结石,行静脉肾孟造影(IVP)的患者共36例,患者行IVP检查后接受64层CT平扫;另一组为阴性法组,收集23例急性肾绞痛疑为输尿管结石直接行64层CT平扫。将上述两组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KUB+IVP与CTU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阴性法CTU与超声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以及阳性法CTU与阴性法CTU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用SPSS1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1)阳性法组36例输尿管结石中,KUB+IVP诊断正确者20例,阳性法CTU诊断正确者3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5);(2)阴性法组23例输尿管结石中,阴性法CTU诊断正确者22例,B超诊断正确者1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阳性法CTU与阴性法CTU诊断输尿管结石正确率无明显差异(χ^2=0.55,P〉0.05)。结论阴性法CTU与阳性法CTU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率优于B超,KUB+IVP;阴性法方便快捷、不需使用对比剂,尤其适用于肾绞痛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CT尿路造影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01-102
目的旨在通过与静脉尿路造影(IVU)比较,评价加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进行了CTU检查,经过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后,对CT横断面及多种重建后泌尿系统影像进行分析研究。另20例非匹配患者进行了IVU检查。将上述两种方法显影的双侧排泄系统分为4段:肾收集系统、上段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下段输尿管及膀胱,由两名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显影程度进行评价。结果CTU对排泄系统显示均良好。1例IVU肾收集系统显示不良,2例IVU对中段输尿管显示不良。结论40层螺旋CT机CTU具有扫描速度快、憋气时间短、侵袭性小的特点,同时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肾脏尿路血管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MRU、IVU、CTU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MRU)、静脉尿路造影技术(IVU)与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CTU)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行MRU检查101例,行IVU检查91例,行CTU检查38例。其中同时行IVU及MRU检查者68例,同时行IVU及CTU检查者29例,同时行CTU及MRU检查者11例,有7例患者同时行3项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相比,7种组合的检查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VU检查一致率最低,仅为38.46%,而MRU与CTU检查的一致率分别为78.22%及8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U联合MRU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率为100.00%,高于单纯MRU检查的一致率7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价格低廉,适合基层医院和筛查病变。MRU无创、无射线损害,适合孕妇、儿童及造影剂过敏者,并且可作为首选或IVU之后的进一步检查手段。MRU结合CTU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但CTU价格昂贵,患者接受射线量大,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改良呋塞米注射法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2月-我院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CTU检查,观察组采用改良呋塞米注射法行CTU检查,对比2组患者输尿管连续性显示情况以及尿路各段管腔CT值。结果观察组90%的输尿管完全显影,连续性显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尿路各段管腔内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呋塞米注射法用于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较传统CTU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13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16排螺旋CT薄层扫影技术与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针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诊断,16排螺旋CT的诊断率明显高于静脉肾盂造影的准确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肾盂造影,16排螺旋CT薄层扫影技术更加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其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图像清晰、诊断率高等特点,缩短了患者诊断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泌尿系统结石是急腹症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文中就静脉肾盂造影(IVP)、CT尿路造影(CTU)、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技术的异同点以及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100例尿路结石患者(经手术证实)其中80例实施IVP检查,60例实施CTU检查,35例实施MRU检查.100例中,25例患者均实施了IVP检查、CTU检查、MRU检查.CTU采用的重建技术主要包括多层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MRU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结果:经IVP检查的80例患者中能够明确诊断的共有73例,诊断率为91.3%;所有经CT检查的60例患者,其中59例患者的结石能够确诊,图像直观,结石定位准确,诊断率为98.3%;MRU检查的35例患者结石共检出20例,诊断率为57.1%,图像能够显示结石部位低信号影、充盈缺损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的积水情况.结论:IVP检查方法比较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对结石具有较高的检出率;CTU具有图像质量好,对结石的检出率高,结合横断面图像,诊断率可达到98%以上;MRU对结石的显示不如CTU、IVP敏感,但是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无需造影剂的方法,对结石的诊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在泌尿系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临床拟诊为泌尿系结石患者96例,进行多层螺旋 CT 扫描检查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多层螺旋 CT 检查确诊肾结石患者4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5例、膀胱结石患者17例、单纯肾盂结石8例;其总检出率为96.88%。静脉尿路造影确诊肾结石患者3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0例、膀胱结石患者13例、单纯肾盂结石5例,其总检出率为79.17%。多层螺旋 CT 检出率明显高于静脉尿路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层螺旋 CT 作为无创伤检查,操作方便、持续时间短、诊断率高,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雁 《中国医疗前沿》2013,(21):81-81,49
目的:讨论排泄期低剂量CT尿路造影(CTU)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泌尿系患者50例,采用Philip 64排螺旋CT分别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排泄期尿路造影检查。低剂量组40例,采用120KV,110mAs;常规组10例,采用120KV,300mAs进行扫描。所有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行CPR、MPR、VR及MIP等后处理。结果相比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辐射剂量降低了65%。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肾盂CT值相差±12.3HU,组间无显著差异。常规剂量组CTU对泌尿系结构的显示效果略优于低剂量组。结论排泄期低辐射剂量尿路造影(CTU)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对泌尿系疾病的总体显示效果能达到影像诊断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泌尿系统病变常规检查方法多依靠腹部立位X线片、静脉肾盂造影、B型超声、普通螺旋CT及磁共振尿路成像等。近年来,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技术的应用,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总结分析我院2010—2013年间应用MSCTU技术诊断泌尿系病变,旨在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泌尿系统尿路梗阻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病理现象,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如肿瘤、炎症、结石、畸形等均可引起尿路梗阻,尿路梗阻分别由内源性疾病和外源性疾病引起的,以往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静脉尿路造影(IVP)、超声等诊断尿路梗阻无大困难,但对梗阻的病因诊断,单一的检查方法往往无法明确。多层螺旋CT的出现以其快速容积扫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静脉肾盂造影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是泌尿系疾病重要的检查方法,它既可以反映泌尿系的形态,也可以反映肾脏的功能。虽然CTU和MRU的出现使得静脉肾盂造影技术受到挑战,但是由于经济因素及其他方面的原因,IVP仍然在广泛地应用。现将IVP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启良  陈炯  何飞 《广西医学》2009,31(10):1458-1459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7例患者的肾脏、榆尿管、膀胱行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及CTU(排泄期成像)检查,并进行二雏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37例中,正常9例,结石21例,先天性发育异常3例,肾肿瘤2例,手术导致输尿管狭窄2例。28例异常诊断患者中26例经临床手术证实,术中所见与多层螺旋CT显示的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均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是泌尿系统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应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延缓片是在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VP)不满意时适时延长造影时间的一种特殊检查方式,对泌尿系统疾病,尤其是尿路梗阻病变的诊断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与B超、CT甚至磁共振尿路成像(MRU)等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仍具有了解肾脏功能、对肾盂肾盏的微细改变的显示、观察泌尿系全貌等诸多优势[1].为评价延缓片在静脉尿路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本文对常规静脉尿路造影不满意时加摄延缓片50例病例进行综合评价,阳性检出率为92%.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