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盼荣 《中外医疗》2012,31(4):72-7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EN)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6例ICU重症患者采取鼻胃管或鼻空肠管EN支持治疗,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1例(92.4%)病人康复出院,其余5例(7.6%)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蛋白明显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ICU危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3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TPN)和肠内营养组(EN),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肠外营养组行TPN支持;肠内营养组经鼻饲管或术后经空肠饲养管注入能全力.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并发症、死亡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在住院天数、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EN)治疗可以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劳永光  黄庆  宋小娟 《广东医学》2012,33(7):966-968
目的观察留置鼻空肠管管饲对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ICU病房住院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留置鼻空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催醒等基础治疗及相同方案的营养支持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管饲前,管饲后1、2、3、4周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坠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管饲后2周观察组患者转铁蛋白(TFN)、前白蛋白(PA)较管饲前显著增加(P<0.05);管饲后4周观察组患者TFN、PA较管饲前亦显著增加(P<0.01),且均较对照组同期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反流、误吸、死亡例数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坠入性肺炎例数、入住ICU时间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显著减少(P<0.01)。结论鼻空肠管管饲能显著改善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坠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入住ICU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鼻胃管和经鼻空肠途径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寻求安全有效的营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行肠内营养支持的5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肠内营养的不同方式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各28例。观察两组肠内营养治疗的相关并发症、感染并发症、器官衰竭、禁食时间、肠内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干预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感染并发症、器官衰竭发生率、禁食时间、肠内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干预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鼻胃管组住院费用低于鼻空肠管组(P0.05)。结论:鼻胃管与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营养相关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方面无差异,且操作方便,容易耐受,费用低廉,安全性好,具有代替鼻空肠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陈建军  姚洁  何磊  陈兰平  邓义军 《重庆医学》2013,(30):3672-3674
目的探讨床旁盲插空肠营养管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对60例患者采取经鼻盲插空肠营养管,营养管头端位于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结果 6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空肠营养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30min左右。置管操作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误插、消化系统损伤等并发症。经空肠营养管注入营养液,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发症减少。结论床旁盲插空肠营养管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EN)途径,在重症医学科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鼻胃管与鼻空肠管在危重老年患者中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为老年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肠内营养,分别采用鼻胃管和鼻空肠管,观察2组患者第5、第10、第15天时营养状况、并发症及30d病死率。结果:进行肠内营养后鼻空肠管组白蛋白较鼻胃管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其他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管组吸入性肺炎和返流发生率低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鼻空肠管组30d病死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腹泻、管腔堵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采用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营养并减少吸入性肺炎和返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吴丹  李勇 《九江医学》2010,(1):110-111,116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早期免疫肠内营养(EN)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SAP患者分别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加入谷氨酰胺(Gln)的免疫肠内营养治疗SAP15例(治疗组,EEN1组),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标准肠内营养治疗SAP15例(对照组,EEN2组),其治疗结果作对比,观察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并发症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免疫肠内营养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二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理应用EN,尤其是早期肠内给予谷氨酰胺的免疫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李杰  陈杰 《九江医学》2000,15(3):130-131
目的:探讨及评价区域性动脉灌注(RAI)汉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过程中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SAP行RAI治疗中,对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组共62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对其营养状况、脏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等作对比分析。结果: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与TPM使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相同,但患者消化道、肝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无创伤、痛苦小、安全有效,对于改善机体免疫力、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8例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对照组经胃管管饲,观察两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天后,观察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呼出潮气量(VE)、氧合指数、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呼出潮气量P<0.01)、血尿素氮、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观察组反流及误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腹泻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营养指标,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返流及误吸,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有助于意识的恢复,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应用经鼻胃管与经鼻空肠管两种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8月至2018年08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行经鼻胃管及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388例,按照排除标准排除312例后,共计入组76例,其中在应用显像轨迹导丝引导下将鼻肠管置入空肠水平的的危重患者38例作为实验组,以传统方法置入鼻胃管的危重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患者置管过程及置管后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吸入性肺炎及反流、误吸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性损伤、消化道出血、腹泻、腹胀、堵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可以有效减少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更有利于危重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入住该院ICU的符合条件的SAP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肠外营养组(EN+PN组,n=32)在床旁纤维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全肠外营养组(TPN组,n=29)行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清蛋白、体质量指数、淀粉酶正常天数、CRP水平、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Ranson评分、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与TPN组比较,EN+PN组患者腹痛VAS评分降低[(6.1±3.2)vs.(8.5±3.5),P<0.01]、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12.2±5.3)vs.(16.8±6.2),P<0.01]、第3天的CRP下降[(120.2±18.5)vs.(143.5±20.9),P<0.01]、Ranson评分>3分天数减少[(5.0±3.0)vs.(7.0±4.5),P<0.0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缩短[(9.0±5.2)vs.(11.5±4.3),P<0.01]、ICU平均住院时间减少[(16.0±7.0)vs.(18.0±6.5),P<0.01]、平均医疗费用减少[(11.3±6.7)vs.(13.2±7.1),P<0.05)]、并发症减少(P<0.05)及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 SAP患者经鼻空肠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不但可以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降低在ICU机械通气时间、医疗费用、住院日及病死率,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02-160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TPN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EN组)40例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同时,在患者胃肠道功能刚恢复后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并过渡到肠内营养,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况、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营养状况方面,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减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病死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不少,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显著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ICU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66例,均在入住ICU后48 h内,给予胃镜下空肠置管。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24~48 h内行肠内营养;晚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入住ICU 48 h后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参数(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腹泻腹胀、肝功能受损、高血糖、应激性溃疡、肺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较晚期肠内营养组为少(P<0.01)。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及时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鼻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探讨鼻空肠管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4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鼻空肠管进行空肠内营养,对照组经口进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次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次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在无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尽早给予鼻空肠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前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第2~3天或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后开始接受肠内营养,动态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精神状态、营养状态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的明显改善,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治愈。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施行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邓石长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04-3805
目的:探讨鼻空肠置管联合胃肠减压在ICU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ICU重症脑卒中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21.4%,对照组发生率46.5%,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ICU入住时间(8.7±2.5)d,对照组(15.5±3.8)d,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空肠置管联合胃肠减压在ICU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降低患者胃管留置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治疗组22例(对照组)和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治疗组23例(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6天、第12天的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费用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12天两组患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留置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病程,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应用中的新观点、优势及护理方法。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入院后48h~72h胃肠道功能启动后即给予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开始肠内营养。结果:11例患者经鼻肠内营养支持,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营养状况恢复较快。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伴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和一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 h内,治疗组通过鼻胃管给予个性化的高能营养液104.6~146.4 kJ/(kg.d)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饲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减少并发症、加快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