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收集重症肺炎病人46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心率、上机时间、生存率、X线胸片病灶的改变,观察其疗效,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NIPPV能明显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而且上机时间短,并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具有应用方便、创伤少、经济、高效的特点,能够显著提高重症肺炎病人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NIPPV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收集重症肺炎病人46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心率、上机时间、生存率、X线胸片病灶的改变,观察其疗效,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NIPPV能明显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且上机时间短,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后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疾病预后及不良反应等。结果22例患者实施了NIPPV,19例患者初始通气成功,但其中12例患者中转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无创通气后2小时,成功无创通气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189.7±64.5)mmHg较通气前(148.6±45.7)mmHg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不断增加;呼吸频率(RR)、心率(FIR)、平均动脉压(MAP)也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初始接受无创通气患者病死率为57.9%,所有接受有创通气患者病死率为93.3%,总病死率为68。2%;无创通气患者中发生胃胀气3例,面部溃疡1例。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早期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的氧合功能,并降低病死率,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AECOPD并呼吸衰竭(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使用NIPPV和未使用NI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插管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结果:采用NIPPV治疗,患者pH值升高(P〈0.05),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降低(P〈0.05)。同时NIPPV治疗组患者死亡率、插管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优于非NIPPV组(P〈0.05)。结论:NI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在早期可纠正缺氧和CO2潴留,减少插管率,降低死亡率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指通过鼻(面)罩与患者连接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须建立人工气道。随着NIPPV技术和鼻(面)罩性能的不断改进,其临床应用范围有不断拓展的趋势。本文从急诊方面对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因急性发作住院治疗好转后的严重COPD 68例患者近1年随访,其中34例为治疗组,应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4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及家庭氧疗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近1年血气指标中PaCO2、PaO2的变化,以及COPD急性加重频率,同时了解NIPPV开展存在的问题。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PaCO2明显下降(P〈0.05),PaO2得到增高(P〈0.05),同时COPD急性加重频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长期NIPPV可以改善严重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指标,同时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5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26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应用鼻(面)罩进行NIPPV。两组主要观察指标:(1)治疗期间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2)NIPPV 3h、72h后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经NIPPV 3h、72h后,呼吸频率下降,心率降低,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3h、72h后各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梁结柱 《广州医药》2009,40(3):24-2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86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和低浓度氧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结果治疗组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PaO2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动脉血pH、二氧化碳分压(PaC02)改善不显著。结论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提高pH、PaO2,降低PaCO2方面疗效显著,是无创性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新  陈瑞  许睿  刘杰  于化鹏 《当代医学》2011,17(31):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方法 40例早期ALI患者,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NIPPV)和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在入选时和入选后2、12、24、48、72h连续记录并计算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各项生理参数。结果 NIPPV组与氧疗组比较,氧合指数(OI)明显升高(P〈0.05~0.001),呼吸频率(RR)和浅快呼吸指数(f/VT)明显降低(P〈0.05~0.001),分钟通气量(VE)显著降低(P〈0.05),平均吸气流速(VT/Ti)和气道阻力(Raw)显著降低(P〈0.05~0.001),生理死腔与潮气量之比(VD/VT)显著降低(P〈0.01~0.001)。两组间潮气量(VT)、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动态顺应性(Cdyn)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LI早期应用NIPPV可显著改善ALI患者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方式,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呼吸窘迫,降低了患者的通气需求和中枢驱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加气道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5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组(观察组,n=63)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62),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进行NIPPV并加气道给药。对照组仅做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部分动脉血气、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迅速缓解,治疗4h、24h后血压、心率、呼吸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24h后pH值、PaCO2及FEV1%、PEF均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加气道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较快捷、明显,减少了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概率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及心率逐渐减慢,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NIPPV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将2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而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病人分为2组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病人在NIPPV前与治疗后24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呼吸指数(PO2/FiO2,MRI)的变化,以探讨NIPPV治疗SARS的时机与作用。结果死亡组病人从发病到NIPPV治疗的平均时间明显晚于生存组病人,虽然NIPPV能改善2组病人的氧合状态,但经过NIPPV24h后,死亡组的APACHEⅡ、RR仍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且死亡组的SpO2、MRI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提示NIPPV治疗时机对危重病人的生存可能至关重要。当病人呼吸频率逐渐加快且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出现较快下降趋势时,应综合考虑病人整体生理状况,适当放宽上机适应证,尽早进行NIPPV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4-57+61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n=32)和NCPAP组(n=33),观察两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后吸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IPPV组和NCPAP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后吸氧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为2(1,3)d,明显短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前后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24 h OI分别为(240.100±31.140)%和(260.040±38.890)%,明显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NCPAP,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NIPPV可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1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氧疗、抗感染、支持治疗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55.0%(P0.01);口吐泡沫、呼吸困难、口周紫绀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了解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失败相关因素,探讨NIPPV治疗失败需转换为有创通气时机。②方法 对67例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进行NIPPV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分为NIPPV失败组和NIPPV成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变化,分析其与NI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因素。③结果 NIPPV失败组25例(37.31%),入院初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低于NIPPV成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NIPPV成功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4.13~6.8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O2〈6.0kPa,PaCO2〉10.0kPa,pH〈7.10是导致NIPPV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NIPPV失败组治疗后6h内动脉PaO2、PaCO2和pH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而成功组则显示有明显改善(t=3.49~6.35,P〈0.05)。④结论 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显著异常的PaO2、PaCO2和pH是导致NI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因素。NIPPV治疗初期(6h内)动脉血气有无显著改善亦可作为预测NIPPV治疗成功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治疗,随机分组,治疗组23例在呼吸功能恢复、通气氧合好转后提前拔除气管导管加用NIPPV间断治疗直至完全脱机;对照组23例是在满足撤机拔管的条件下脱机拔除气管插管;记录住院天数、总机械通气时间(h)、有创通气时间(h)、住EICU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再插管率等指标,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住院天数、住EICU天数及总机械通气时间(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创通气时间(h)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上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相对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减少(P<0.05)。相对于对照组再插管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无创序贯辅助机械通气是抢救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无创面罩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同时加用NIPPV治疗,进行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及临床症状体征等监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O2,Sa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P<0.01),双肺罗音明显减少,心率、呼吸恢复正常。结论:NIPPV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不仅见效快,且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结合综合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9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NIPPV组(39例)和(NIPPV+综合护理)组(34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药物(如西地兰、呋塞咪、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等)治疗,同时给予鼻导管给氧4~6 L/min;NIPPV组在给予上述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NIPPV治疗,(NIPPV+综合护理)组在NIPPV组治疗基础上,并在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h三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BNP),心率(HR),呼吸频率(R),动脉血(pH值、PaO2、SaO2)和HAMA得分等;并以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观察健康测量量表(SF-36)得分以评价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 h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R、HR和BNP、PaO2、SaO2值均显著改善(P<0.05),NIPPV组和(NIPPV+综合护理)组BNP、PaO2、SaO2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NIPPV+综合护理)组PaO2、SaO2值显著优于NIPPV组(P<0.05);总体有效率NIPPV组为92.30%和(NIPPV+综合护理)组为97.06%均显著优于对照的86.11%(P<0.05),NIPPV组和(NIPPV+综合护理)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h的HAMA得分和随访1年后(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结论 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中,NIPPV治疗结合综合护理,可以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NRDS患儿9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分别给予NIPPV和NCPAP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 h和12 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改善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分别为(48.7±14.1)mmHg和(52.8±8.7)mmHg,对照组患儿为(47.2±13.9)mmHg和(51.1±9.2)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及12 h后,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9.6±11.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8±10.8)h,治疗成功率为93.8%(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37/48),重新插管率为4.2%(2/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1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较NCPAP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儿肺部氧合功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气管插管呼吸机上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