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怀周  程映雪 《海南医学》2010,21(5):17-18,26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8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E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93.7%)、心脏杂音(91.6%);血培养阳性率为39.6%,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6.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5%;IE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85.4%,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 29.1%、先天性心脏病占18.7%,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4.5%;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3.33%;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 近年来由于IE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IE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基础心脏病仍是IE常见病因;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合理的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管一平  解德琼  王艳 《西部医学》2011,23(7):1278-1280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住院的44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心脏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26262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44例IE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17例(42.2%),先天性心脏病14例(31.8%),无心脏病基础8例(18.2%)。临床表现为发热44例(100%)和进行性贫血29例(65.9%)。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44例。39例患者做血培养,阳性率为59.1%(26例),其中最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12例,27.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13.6%)。使用最多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47.7%),联合用药最多者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47.0%)。5例IE经单纯内科治疗死亡,病死率为11.4%(5/44)。结论 IE的基础病因比例在基层医院发生明显变化,草绿色链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I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内、外科联合是成功治疗IE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胡淑芬 《微创医学》2003,22(5):657-658
目的总结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年来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住院的37例小儿IE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中先心26例,风心9例,败血症1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临床表现中发热、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常见,脾大、瘀点,心脏杂音改变少见,实验室检查半数以上有贫血、白细胞升高、ESR及CRP升高,血培养阳性率低(8例占21,6%),超声心动图发现瓣膜赘生物阳性率高(30例占81.1%),治疗主要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疗程4~6周,治愈率78.4%,死亡率16.2%.结论①器质性心脏病仍为IE的主要基础病因;②临床表现不典型;③超声心动图在IE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秀珍 《中原医刊》2007,34(7):37-3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IE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热33例(84.6%)、脾肿大20例(51.2%)、栓塞6例(15.3%)。33例作血培养,8例培养阳性,占24.2%;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基础心脏病者34例,占87.1%;发现赘生物25例,占64.1%,死亡4例,占10.2%。结论由于IE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减少,给诊断带来困难,延误治疗。超声心动图对IE不仅可提供病因、病理诊断,而且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作出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超声诊断意义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IE,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38例经超声诊断的IE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33例,5例误诊病例中2例为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2例腱索断裂,1例为黏液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8%;33例IE血培养阳性率为48.5%,超声心动图赘生物诊断率高于血培养阳性率;且33例中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2例合并外周血管栓塞,1例生物瓣置换术后感染并瓣周漏、室间隔穿孔;住院期间1例死亡。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IE比较直观,诊断符合率较高,但对于瓣膜改变的声像图应结合临床考虑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者57例 ,其临床表现 :发热58例(90 1%)、脾肿大38例(60 3 %)、栓塞12例(19 1 %)。51例作血培养 ,11例培养阳性 ,占21 6 %(11/51)。超声心动图检查 ,发现赘生物28例 ,占44 4 %(28/63) ,死亡3例 ,占4 8 %(3/63)。结论IE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减少 ,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IE不仅可提供病因、病理诊断 ,而且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作判断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征,探讨IE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E患者的心脏基础疾病情况、血培养、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33例IE患者中瓣膜病占18%,先天性心脏病占24%,合并其他感染及有创操作及治疗者高达31%,无基础疾病者占27%。感染病原体以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多见,均占21%。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高(97%),33例患者中共死亡3例(9%)。结论 IE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症状表现有时不典型,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并要注意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因、临床特征、致病微生物的变迁等因素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提高IE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IE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基础病因、临床特征、致病微生物及并发症等。结果: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的比例下降(33%),而无基础心脏病比例(30%)和先天性心脏病比例(23%)明显增加。发热(88%)仍是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其次是贫血(73%)和心力衰竭(54%)。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是IE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血培养阳性率为49%,草绿色链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40%),其次为葡萄球菌。葡萄球菌IE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草绿色链球菌(P<0.05)。6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住院期间病死率6%,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结论:IE基础病因和致病微生物及临床表现均发生了许多变化。对进行性心力衰竭、感染不能控制和超声发现较大赘生物及瓣膜严重损害和反复栓塞患者应提倡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提高IE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综合二区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6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培养、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治疗与手术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基础病因、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转归情况、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平均年龄(44.4±14.5)岁.有基础心脏疾病者122例(83.56%),依次为非风湿性心脏病62例(42.47%)、先天性心脏病41例(28.08%)、风湿性心脏病10例(6.85%)、人工瓣膜植入8例(5.48%)及起搏器植入1例(0.68%).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杂音、发热及贫血,术前反复发热99例(67.81%)、贫血115例(78.77%).并发症依次为心力衰竭128例(87.67%)、心律失常42例(28.77%)和栓塞37例(25.34%).术前144例患者进行血培养,阳性64例(43.84%),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49例(76.56%).136例(93.15%)患者超声心动图有阳性发现,118例术中所见与超声心动图相符.患者死亡6例(3.75%),复发3例(2.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血清清蛋白水平是IE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IE多发生于有基础心脏疾病患者,链球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IE血培养阳性率低,超声心动图是IE的重要诊断手段,血清清蛋白水平、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超声心动图表现和血培养结果等,来评价超声心动图对I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诊断的IE患者共6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IE患者中,17例(26.15%)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12例(18.46%)为风湿性心脏病,21例(32.31%)为无基础心脏病变。49例(75.38%)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以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其中有9例(20.45%)细菌培养阳性。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早期血培养结果阴性,或者使用抗生素所致的假阴性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李琴 《当代医学》2012,18(25):49-5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用于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0例患有不典型IE的患者以及选取10例非IE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血培养、心电图检查、血清免疫学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方法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检测,并观察2组患者中不同的检测方法出现阳性反应的比例.结果 利用超声检查不典型PE患者的准确率达96.7%.血培养准确率为76%,心电图检查准确率为30%,血清免疫学准确率为60%.结论 超声心电图用于不典型IE检测的的临床诊断价值较血培养、心电图检测以及血清免疫学高.  相似文献   

12.
胡淑芬 《医学文选》2003,22(5):657-658
目的 总结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年来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住院的37例小儿IE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例中先心26例,风心9例,败血症1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临床表现中发热、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常见,脾大、瘀点,心脏杂音改变少见,实验室检查半数以上有贫血、白细胞升高、ESR及CRP升高,血培养阳性率低(8例占21,6%),超声心动图发现瓣膜赘生物阳性率高(30例占81.1%),治疗主要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疗程4~6周,治愈率78.4%,死亡率16.2%。结论 ①器质性心脏病仍为IE的主要基础病因;②临床表现不典型;③超声心动图在IE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IE患者及36次IE发作的血培养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合并脑血管病时的头部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入选的IE患者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排在首位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5%),其次是草绿色链球菌(6.3%)。对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分析,先天性心脏病(34.4%)和心脏瓣膜病(31.3%)为主要心脏病因,风湿性心脏病(12.5%)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小。合并脑血管病9例,发病率为28.1%,其中脑栓塞6例,脑出血3例。对合并脑血管病的IE患者血培养结果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分析,致病菌无特殊性,血培养阳性是IE患者易合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脏病因以心脏瓣膜病(44.4%)为主,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2.2%)。头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脑出血部位多位于脑叶,并且靠近大脑皮层;脑栓塞部位无特殊性。结论IE的致病菌和心脏病病因及临床表现均发生了许多变化,对合并脑血管病的IE患者早确诊及完善影像学检查非常重要,治疗仍以抗菌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田志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0):105-105,10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该文对我室近4年来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临床资料和手术证实的34例IE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检出瓣膜赘生物32例(94%),血培养阳性率7例(20%),发热和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9例(56%)和11例(30%),瓣膜赘生物发生于左心系统31例,尤以主动脉瓣多见,瓣膜返流,心力衰竭和栓塞是IE的常见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12年来住院的8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现有基础心脏病占90.2%,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热和贫血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分别为94.0%及82.6%;血培养阳性率较低,仅33.8%;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阳性率较高,为65.7%;死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其次是脑栓塞。作者认为对有基础心脏病患者及高度怀疑该病者,应反复多次作血细菌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1例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者55例,其临床表现:发热58例(95.1%)、脾肿大38例(62.3%)、栓塞12例(19.6%)。51例作血培养,14例培养阳性,占27.46%。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28例,占45.9%。死亡3例,占4.9%(3/61)。结论:IE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较少,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IE不仅可提供病因、病理诊断,而且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作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因、致病微生物、受累瓣膜等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8-12共10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者有13例(12.5%);发热89例(85.58%),贫血75例(72.12%),消瘦、乏力61例(58.63%),心脏杂音101例(97.12%);先天性心脏病45例(43.7%)、风湿性心脏病33例(31.73%),静脉药瘾者7例(6.73%);87例患者进行了血培养,阳性52例(59.77%),其中链球菌25例(48.08%),葡萄球菌17例(32.69%),真菌2例(3.85%);83例(79.81%)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发现赘生物,主动脉瓣36例(34.62%),二尖瓣17例(16.35%),三尖瓣11例(10.58%),联合瓣膜9例(8.65%)。术后早期死亡4例(3.85%)。随访89例(85.6%),随访时间1~112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66例(74.16%),Ⅱ级23例(25.84%)。结论IE的平均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发热和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是IE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且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草绿色链球菌仍是IE最常见的致病菌;IE常累及主动脉瓣;IE的确诊主要依靠血培养和TTE检查;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附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发病日趋增多,无论是内科和(或)外科治疗,仍是病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IE 的诊断,目前首选超声心动图(UCG),对赘生物的检测,敏感度高达90%以上,特别是对于赘生物的定位比新杂音的产生和杂音的变化有更高的特异性。本文报告1981~1988年经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尸解、手术诊断为IE 的82例,占同期进行UCG 检查总人数的32.8/万。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标准:1.UCG 检出赘生物;发热两周以上;有脓毒肺动脉栓塞或体循环栓塞史证据,或者血培养阳性;结合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者此项缺如)等临床资料诊断为IE 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 ( IE)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2 3例 IE患儿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 IE患儿治愈 7例 ,死亡 3例 ,其余均好转或无效自动出院。持续发热 ,气促、心慌、咳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占 69.0 %。其中金葡菌 1 0例 ,占 62 .5 %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 1 7例 ;有赘生物及基础心脏病组病死率为 1 7.6% ( 3/1 7) ,无赘生及及基础心脏病组无死亡 ;血培养阳性组病死率为 1 8.7%( 3/1 6) ,血培养阴性组无死亡。结论 :IE的临床症状为持续发热、气促、心慌、咳嗽 ;金葡菌感染占首位。预后与赘生物存在 ,基础心脏病存在 ,血培养阳性 ,栓塞以及起病急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998年11月至2005年3月间在同济医院住院的82例IE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82例IE患者中有72例进行了血培养,2次或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且为相同病原芮的有35例,阳性率为49%;有81例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发现赘生物65例.阳性率为80%。此外.在37例心脏手术(以瓣膜置换术为主)患者中,术中发现赘生物而术前TTE检查阴性者7例。结论TTF和血培养检查阳性结果是IE的主要诊断依据。但对于临床上怀疑IE,而TTE和血培养检查结果阴性者.不可轻易排除IE,为了防止IE的漏诊,建议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