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及功能保留率,以提高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科49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疗效,分别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组(实验组)及未监测组(对照组)的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级面神经的功能进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者19例(73.1%),而实验组23例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者16例(61.5%),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保留者18例(69.2%)。实验组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1例(91.3%),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2例(95.7%),实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运用明显提高了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徽切除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保留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未行术中电生理监测者32例为对照组;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行术中电生理监测者25例为监测组。对比2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结果:监测组的肿瘤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切除听神经瘤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有效地保护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大、中型听神经瘤面神经术后保留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治疗99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监测组)49例,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50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率的情况。结果术后2周内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监测组与非监测组术后功能保留率分别为21例(42.9%)、12例(24%)。结论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广泛应用,可显著提高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33例34个听神经瘤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通过枕下乳突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瘤体;对照组24例24个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术中未进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比观察2组听神经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面神经功能保留率。结果观察组听神经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及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能有效保留面神经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保护和评估的作用,提高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方法:对27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行术中电生理监测,研究其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88.9%),次全切除3例(11.1%),面神经解剖保留26例(96.3%),面神经功能保留17例(63.0%),无死亡病例,术末与术前经颅电刺激运动神经(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比值60%者术后可能面神经功能差。结论:听神经鞘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于安全切除肿瘤,保护、评价面神经功能有重要价值,该比值60%是面神经功能可能严重损伤的警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技巧及意义。方法:以2008年10月~2012年2月术中行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37),2006年1月~2008年7月术中未行电生理监测者为对照组(n=31)。统计分析两组肿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结果:监测组的肿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听神经瘤术中行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358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为监测组(n=179),未使用为对照组(n=1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结果:监测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58例,保留率为88%,解剖保留率为96%,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88例,<4.0 cm 91例。对照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30例,保留率为73%,解剖保留率为82%,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73例,<4.0 cm 106例。经趋势卡方检验,两组随着时间推移,面神经功能恢复人数均呈上升趋势(P < 0.001)。经卡方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监测组术后2周和12个月总的面神经等级分布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以及电生理医师和手术者经验的不断丰富,对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时患者面神经保留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术中连续面肌肌电图监测对面神经解剖保留和功能保留的作用。方法分析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组46例和术中无面神经监测组56例患者资料,比较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House-Braekmann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结果监测组与无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分别为91.30%和71.43%;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53,P=0.452),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9,P=0.035)。结论大型听神经鞘瘤手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孙来广  程振国  王阳 《医学争鸣》2004,25(18):1679-1681
目的: 探讨和分析听神经瘤切除术对面听神经的保留意义.方法:120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 手术中间行面听神经监测,术后对面听神经功能进行评估. 术后随访0.5~5 a. 结果: 肿瘤全切除108例(90%),近全切5例(4.2%),次全切7例(5.8%). 面神经解剖保留106例(88.3%),未能解剖保留面神经14例(11.7%);听神经解剖保留82例(68.3%),未能解剖保留听神经38例(31.7%),保留有用听力39例(32.5%). 结论: 术中电生理监测可以准确判断面听神经的位置、了解面听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从而避免损伤神经. 同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瘤,对于保留面听神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肌电图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的监护作用。方法对7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神经肌电图联合监测。结果面神经解剖6例,保留未成功1例,全部病例术后未出现脑干功能的改变。结论大型听神经瘤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可提高受累的颅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同时可保护脑干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听神经鞘瘤(AN)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8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显微外科切除的AN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全切27例(79.45%),次全切除10例(15.07%),大部切除4例(5.48%),术后死亡2例(2.74%)。面神经解剖保留70例(95.89%),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能评定:I~Ⅱ级54例(73.9%),Ⅲ~Ⅳ级16例(21.9%),V~Ⅵ级1例(1.4%)。结论良好的显微手术技巧可以有助于切除AN,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提高AN患者面神经术中面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12.
李亚雄  张跃康 《四川医学》2010,31(3):294-296
目的总结165例巨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165例巨大听神经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5年。结果肿瘤全切151例(91%);近全切除14例(8.4%)。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49例(90.3%),功能保留95例(57.2%)。结论巨大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术前和术中的策略,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条件下,运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巨大听神经瘤的切除率、面听神经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最佳体位及入径。方法对48例采用经坐位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全切率为87.5%(42例),面神经保留率为83.3%(40例),功能保留率为64.6%(31例);听神经保留率为35.4%(17例),功能保留率为14.6%(7例)。结论经坐位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使用,可全面提高面、听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过程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保护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36例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0.5~1年.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大于90%)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33例;面神经损伤3例.术后6月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20例,Ⅲ、Ⅳ级12例,Ⅴ、Ⅵ级4例.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价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48例颅脑手术的患者术中肌电图监测面神经功能的临床经验,了解肌电图监测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降低颅脑手术的风险。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0月到本院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确诊的听神经瘤患者48例,在手术过程中进行了神经电生理的颅神经功能监测,探讨肌电图监测对颅脑手术的重要作用。结果:48例听神经瘤患者中,40例面神经都得到解剖保留,5例患者面神经未进行保留,3例患者面神经不慎断开,进行部分修整后神经端一端吻合且功能也有一定的恢复。肿瘤的全切率为89.58%(43/48),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3.33%(40/48)。48例患者进行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结果显示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13例,Ⅳ级4例,Ⅴ级2例,Ⅵ级3例;术后9个月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为Ⅰ级34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2例,Ⅵ级1例。结论:通过术中监测自发肌电图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肌电图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损伤较小,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高,且电刺激可以用于判断面神经预后,可参考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对面神经解剖保留及功能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2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监护系统 (英国 Medelec牛津公司 )术中监护术侧面神经 ,并对术后的面神经解剖保留进行统计和术后的面神经功能恢复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解剖学保留 36例 ,面神经保留率 85 .71 % ,死亡 1例 ;1年随访 ,面神经功能测定 ( H- B) I级为 36例 ,II级为 3例 ,III级为 2例。结论 :对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取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有利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和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探讨术中监测的意义.为听神经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142例经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其中,50例行术中面神经监测,术后观察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情况并与其余92例未行术中监测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50例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患者,面神经解剖保留40例,保留率80.0%,未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95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面神经解剖保留62例(65.3%),面神经功能保留:H-BⅠ、Ⅱ级29例(30.5%),H-BⅢ、Ⅳ级55例(57.9%),H-BⅤ、Ⅵ级10例(10.5%).影响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因素有肿瘤大小、肿瘤囊实情况和术中监测(P<0.05).结论 术者掌握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同时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9.
刘会林  邓大丽  喻廉  王黎 《安徽医学》2012,33(3):263-265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以及在显微外科联合应用的手术中面神经保留、预后情况分析。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术切除179例听神经瘤患者,对术中面神经监测情况以及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79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83%,解剖保留率96%;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大于等于4.0 cm有88例,小于4.0 cm 91例。结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听神经瘤治疗目的不再仅仅是切除肿瘤延长生命,而是要求在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作为听神经瘤治疗最佳效果。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和显微内镜的联合应用,以及手术者经验的不断丰富,可以大大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时面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过程中面神经的保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70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方法、面神经的保护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止方法.结果 肿瘤显微镜下全切除45例,次全切除19例,大部分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74.3%(52/70).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熟悉面神经、中脑区域局部解剖,术中加强保护及神经电生理刺激,可有效提高面神经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