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噪声与振动联合作用对人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和分析稳态噪声、脉冲噪声、脉冲噪声与振动联合作用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企业接触噪声和振动的作业工人 60 0名 ,按工种分为 3组 :脉冲噪声与振动接触组 ;脉冲噪声接触组 ;稳态噪声接触组。测定计算每组每人的语频和高频听力损伤值 ,对各组计算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作业工人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同时接触噪声和振动的工人较单纯接触噪声的工人语频听力损伤相对严重 ;接触脉冲噪声者较接触稳态噪声者语频听力损失较重而高频听力损失相对较轻。结论 噪声和振动联合作用能够加重工人的听力损伤。脉冲噪声较稳态噪声对工人语频听力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2.
某化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小型化工企业职业性噪声危害程度和特点,探讨防护对策。方法选择某化工企业的120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以97名岗前受检工人为对照,对两组人员进行听力测定,结合职业卫生调查和作业环境噪声监测资料对听力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触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P<0.05),但两组的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触组工人不同工种间语频、高频听力损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工龄组间语频、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0,P<0.05;χ2=5.99,P<0.05)。结论在81.8~91.4dB(A)噪声作业环境工作,可造成作业工人职业性听力损害,接触组工人语频、高频听力损害均有随接触噪声工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高频听力损害趋势更明显。应加强中小型化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和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3.
高薇薇  夏贵华  纪科  刘绍胜  梅琼燕  王波  李功俊 《浙江医学》2011,33(12):1727-1728,1759
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了解宁波市北仑区噪声企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及个体听力对噪声的易感性差异.方法 对区内12家企业的噪声作业环境进行调查,对1 023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听力测定,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听力检查.结果 1 023名工人中共发现156名工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情况,其中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为11.34%,高于语频听力损伤的发生率(4.79%),高频及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在各工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本研究中未发现听力损失检出率及听力损失程度与接触噪声工龄有明显相关关系;个体听力对噪声易感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钢管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钢管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发生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象为接触噪声作业工龄2年以上的无耳疾惠的123名工人,调查噪声作业者的年龄、性别、工龄、听力损失水平以及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结果:该厂噪声作业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68.29%,有30.08%的作业者自觉听力下降,听力损失发生率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别,高频和语频段听力损失发生率均随累积接触噪声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听力损失发生率及程度与工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曲线以高频凹陷谷点为6KHz的“V”字型为主,占60.28%。结论:该厂噪声对作业者听力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孙向欣 《中外医疗》2012,31(23):128+130-128,130
目的探讨汽车线束电机噪声对相关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白城市3个汽车线束生产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850名和非接触噪声工人655名进行健康检查,测定计算每组的语频、高频听力损伤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接触组神经衰弱、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损、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职业噪声严重影响着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很多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薄弱,已成为职业病高发人群。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应当引起重视,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  相似文献   

6.
噪声作业工人368例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噪声对相关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轴承制造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368名和对照组298名进行健康检查,测定计算每组的语频、高频听力损伤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接触组高频听力操作,神经衰弱,语频听损、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对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荆青山  臧静  王春玲 《重庆医学》2012,41(21):2181-2183
目的通过对某油田钻井公司作业环境生产性噪声暴露的测量以及作业工人的听力检查,探讨钻井行业噪声对钻井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钻井公司作业环境进行噪声监测。用纯音听力计检查噪声组483名钻井作业工人和对照组491名后勤工人的听力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次调查检出高频听力损失率为28.40%,噪声组在高频及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χ2趋势检验,随着工龄的增加,钻井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P<0.01);随着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的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也有增加的趋势(P<0.01)。结论该油田钻井作业工人听力有明显损失,应积极采取一、二级预防措施来保障工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油田井下作业噪声对工人听觉系统的影响。方法 :测定作业现场噪声 ;排除非生产性噪声致聋因素 ,从 2 5 6 8名油田井下作业工人中随机选择 145 6人为研究对象 ,从非井下作业工人中选择 35 1人为对照组 ,测定听力损伤。结果 :油田井下作业工人耳鸣、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的阳性率分别为 18.9% ,35 .1%和 5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阳性率与月等效连续A声级、接触噪声工龄呈直线相关关系 ,前者的斜率大于后者。结论 :听力损伤和耳鸣是油田井下作业工人的职业多发病 ,应当采取发放防噪耳塞 ,合理组织生产 ,改造生产设备 ,进行健康监测等积极措施予以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噪声作业工人血浆热应激蛋白(HSPs)60抗体与语频听力损伤及高频听力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测定噪声作业工人血浆HSP 60抗体水平.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P 60抗体水平与语频听力损伤及高频听力损伤的关系.结果语频听损组HSP 60抗体阳性率为16.0%,与语频正常组(5.2%)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排除了常见听力损伤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语频听损与HSP 60抗体之间仍存在较强联系.结论血浆HSP 60抗体可能是噪声作业工人语频听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木质家具企业噪声对木工的听力损害状况,为制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实地测定12个家具厂的每个岗位的噪声声压级,选择633名噪声环境作业工人为调查组,同时选择140名无噪声环境工作人员为对照组,排除非噪声性听力损失者。调查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收集其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按其不同工龄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测定132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声压级,其中合格率为49.24%(65/132),噪声声压级超标的作业点主要集中在电锯、刨床、钻床等工作岗位。调查组中,排除37名非噪声性听力损失者,排除251名非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其余345名噪声作业人员中,听力损失首先发生在高频段,继而语频段受累。轻度高频听力损失93名(26.96%),噪声岗位观察对象18名(5.22%),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2名(0.58%),中度噪声性听力损失1名(0.29%);对照组中,轻度高频听力损失11名(7.86%),噪声岗位观察对象4名(2.86%)。调查组轻度高频听力损失及噪声岗位观察对象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组中不同年龄、工龄以及工种间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噪声接触者。随着作业人员的年龄、工龄增长以及接触噪声声压级的提高,噪声性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应结合岗位进行重点防护。  相似文献   

11.
本对生产性脉冲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进行了现场调查并着重从噪声强度,工人听力损失的时间剂量关系及听力曲线等方面对所获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噪工人的高频及语频听损阳性率均随接噪工龄的延长而上升;从平均听力曲线可以看出,高频听力较语频听力下降更为明显,并在4KHz及6KHz处出现“V”型凹陷,说明接噪时间是影响工人听力的主要因素。同时,本还对存在稳态背景的脉冲噪声进行了探讨。发现这种复合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危害比单纯的脉冲噪声的危害要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噪声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 依据相关规范标准对1020名噪声作业工人常频听力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稳态噪声及脉冲噪声引起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不同特点.结果 脉冲组的语频及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同工龄段稳态组(P<0.01).脉冲组的语频及高频听阈均明显高于同工龄段稳态组(P<0.01).2组2 kHz处听阈变化明显,与各组其他频率听阈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脉冲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大于稳态噪声.2组常频范围内2 kHz对噪声的敏感性均比其他频率更明显,较平均听阈更易反映听力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驻马店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听力损伤的规律 ,验证“工业噪声卫生标准”[1] ,掌握我市工业噪声污染的情况。方法对驻马店市噪声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对接触 10 2分贝(dB)稳态噪声作业工人 4 2 0人份进行了健康检查 ,听力损伤分析。结果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特点是慢性进行性感音系统受损伤的过程 ,在早期表现为高频率听力损伤 ,尤以4kHz最敏感逐渐又累及到语言频率听力。听力损伤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加重 ,随工龄的增加而加重。高频听损与语频损伤呈明显正相关 ,语频听损随高频听损的增加而加重。结论 以 30分贝做为高频听力损伤阈值。以 0 5、1、2kHz均值≥ 2 5分贝做为耳聋标准实用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4.
某电子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某电子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害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对某电子噪声作业工人连续3年的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并对听力损害与工龄、年份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调查2436人次,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3.9%(825/2436),显著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4.8%(117/2436)。高频及语频听力损失率在各年份及各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企业应加强建立听力保护计划,防止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铸造生产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选择某厂88名噪声作业工人为接噪组,65名不接触噪声的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接噪组的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伤,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率和神经衰弱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铸造厂的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有明显的损害,其发病率有随着工龄的延长而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三个织布车间环境噪声的强度为101~104分贝。通过1,091名布机间工人的听力损失程度的测定,发现工作半年后即可有持久性听力损失,以后随工龄的增长而加重,有成为耳聋者.一般经工后休息,听力可有显著恢复,但仍有一定程度的耳聋。听力损失的频率,在不同噪声频谱的影响下有所不同。在织布车间首先是损失高频听力,而在纡子车间主要是语频听力.采用玻璃棉制的耳塞,能保护听力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 1 1 3名稳态噪声作业工人 ,1 85名脉冲噪声作业工人及 1 38名非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询问既往史和听力、神经系统、心电图及血压检查。结果 :脉冲组听力受损检出率为 4 2 .7% ,稳态组为 2 6 .5 % ,高于对照组的 6 .0 % (P<0 .0 1 )。结论 :听力受损检出率随噪声暴露水平及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的动态变化,为控制和消除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单位对某企业接触噪声作业且工作岗位相对固定的工人2008—2012年的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并对听力损害与工龄、年份、工种(车间)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调查1929人次,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51%(222)显著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8.09%(156)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P〈0.01);2008年与2012年高频及语频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组在6年与9年比较时,高频及语频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种(车间)不同听力损失有差异,综合车间、工艺车间LAeq8h(8h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水平高的岗位,听力损伤程度大于噪声暴露水平低的岗位。结论噪声暴露时间越长、暴露水平(剂量)越高,听力损伤率越高,且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语频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9.
某火电厂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某大电厂生产环境进行了噪声测试,共测试73个点,超标54个点,超标率为73.97%。另外对该厂179名接触噪声的at人进行了健康检查,结果语言听力损伤占10.06%,高频听力损伤占18.99%,心电图、高血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6.37%和7.26%。同时提示接触噪声作业—人听力损失发生率与作业环境噪声强度及工作年限成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某车厂接触噪声的工人的听力体检情况,了解噪声导致听力损失的现状,为防治生产噪声所致听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到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的某车厂接触噪音的在岗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中纯音测听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定标准:纯音听阈异常,任一侧耳的任一个频率听阈>25 d B HL;高频听力损失,双耳3 000 Hz、4 000 Hz、6 000 Hz频率平均听阈≥40 d B HL。结果 观察对象共966人,听阈异常417人(43.2%),纯音测听高频听力损失86人(8.9%)。男性工人与女性工人听力阈值异常率、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损失异常随着年龄增加检出率增高(P<0.05),随接触噪声工作年限增长检出率增高(P<0.05)。听阈异常人群中,语频平均听阈,高频平均听阈,3 000 Hz、4 000 Hz、6 000 Hz频率听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噪声致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尤其是4 000 Hz、6 000 Hz听阈提升。不同性别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