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肌坏死.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特征.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此类患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或疑似的患者,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结果 106例无1例漏诊,经过及时抢救,101例脱离危险,5例因广泛心前壁梗塞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衰而死亡,抢救成功率95%。结论 通过严密监测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或凝似的患者,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结果106例无一例漏诊,经过及时抢救,101例脱离危险,5例因广泛心前壁梗塞合并严重心率失常、心衰而死亡,抢救成功率95%。结论通过严密监测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5~ 2 0 0 0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 38例 ,其中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2 9例。为掌握心肌梗死特点 ,降低病死率 ,现就临床护理体会 ,浅淡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38例均经心电、酶学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 5 8~ 78岁 ,平均年龄 6 8.5岁。其中 ,男 2 6例 ,女 12例。1.2 临床表现突发的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大汗 2例 ,胸闷、憋气 11例 ,心律失常 5例 ,头晕头痛 1例。2 护理体会2 .1 一般护理2 .1.1 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反复住院且治疗效果较差 ,为此 ,我们针对患者出现的恐惧、悲观、焦虑及无所谓…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 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各种豫警信号,降低死亡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应密切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监护、溶栓药物的治疗、一般护理、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方面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对其病程转归十分重要,现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今兰  阮丽斌  吴英琦 《当代医学》2009,15(15):126-12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基本护理、溶栓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等措施。结果110例患者中,好转病人102例;死亡8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早期溶栓治疗,同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医护配合,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对于减轻病人及家属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观察及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发现心电图变化,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结果 90例患者中,痊愈88例,死亡2例.结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全面、系统的心电图观察及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李桂荣 《吉林医学》2013,(31):6617-66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好转,2例无效死亡,总有效率为90.0%。结论: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合适的护理,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观察与护理路径.方法 38例AMI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心电及并发症的观察,探讨正确AMI护理路径.结果 38例AMI患者,36例康复,2例死亡.结论 掌握正确的AMI观察及护理路径,可提高AMI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苏飞群 《华夏医学》2002,15(5):592-59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尽早进行心电监护 3~ 5d ,通过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的心电活动 ,并借助监护仪的报警设置 ,不仅能反映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而且对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心律失常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 ,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早期病死率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年来我科共收住 6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 4 8例 ,女 2 1例。最大年龄 86岁 ,最小年龄 4 6岁 ,平均年龄 71岁。1.2 心电监护资料6 9例患者心电监护示波结果 :窦性心动过缓 6例 ;窦性心动过速 7例 ;I°AVB…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PCI)能迅速而持久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使梗死区得到完全的血液重灌,起到抢救濒死心肌、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的作用。我科自2004年3月~2007年12月行AMI急诊PCI60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邵学惠 《吉林医学》2012,(31):6867-6868
目的:探讨合并的监测及护理对策。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电监护并观察,及时处理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果:密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可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结论: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救治,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早期治疗,通过抢救能转危为安,但常常在夜间易于复发,甚至猝死,尤其在夜间容易被人们忽视,多年来实践经验告戒我们,要加强夜间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根本的一条。  相似文献   

16.
秦玉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756-75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危重心血管疾病,积极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000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均予心理、环境、氧疗、药疗、饮食等方面的精心护理,全部病例均在20d~30d治愈或缓解出院,无1例死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12月收住急性心肌梗死96例,采取吸氧、止痛、溶栓、休息、心理护理、抗凝治疗等措施.结果:及时挽救了生命,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实施恰当的临床护理.结果: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全部有所改善,无1例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细心观察与有效正确的护理至关重要,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演变,是内科常见的急症。其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病情易变多变,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根据5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常见并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早期病死率较高。如能在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改善预后。溶栓越早,溶栓挽救的心肌就越多。我科从2002年开始采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急性溶栓,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