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7日龄大鼠制成HIBD模型,缺氧时间为2h,RT-PCR半定量分析COX-2mRNA,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坏死情况.结果 HIBD后6、24、48h,5d COX-2mRNA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强,分别为(0.461±0.052),(0.887±0.0816),(0.660±0.119),(0.474±0.104),与对照组(0.321±0.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BD 24 hCOX-2mRNA表达为最高峰,同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与之一致.结论 COX-2在新生儿HIBD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方法新生7日龄大鼠制成HIBD模型,缺氧时间为2h,RT-PCR半定量分析COX-2mRNA,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坏死情况。结果HIBD后6、24、48h,5dCOX-2mRNA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强,分别为(0·461±0·052),(0·887±0·0816),(0·660±0·119),(0·474±0·104),与对照组(0·321±0·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BD24hCOX-2mRNA表达为最高峰,同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与之一致。结论COX-2在新生儿HIBD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缺氧缺血后新生鼠脑组织caspase-3m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caspase 3mRNA表达动态变化 ,进一步探讨缺氧缺血诱导新生鼠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及意义。方法 制备新生鼠HIBD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 6h、2 4h、3d、5d组 ,每组 5只动物。应用RT PCR方法测定了大鼠脑组织caspase 3mRNA的表达。结果  7日龄Wistar大鼠假手术对照组即有一定水平caspase 3mRNA表达 ,HIBD 6h组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IBD 2 4h其表达呈高峰 ,此后逐渐下降 ,HIBD 5d仍维持较高水平 (与HIBD 6h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缺氧缺血可诱导新生鼠脑组织caspase 3mRNA表达 ,其过度表达在HIBD后神经元凋亡的调控中起一定作用 ,针对caspase 3的治疗对策为围生期缺氧缺血脑损伤打开了新视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神经元凋亡及Bax、Bcl-2蛋白的影响。方法 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N)+生理盐水 (NS)、HIBD+NS、N+脐血单个核细胞 (UCBMC)及HIBD+UCBMC组。N+UCBMC与HIBD+UCBMC组侧脑室注入3×106个UCBMC,N+NS与HIBD+NS组注入等体积NS。移植后7 d采用NeuN/活性Caspase-3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TUNEL法观察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观察脑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HIBD+NS组的NeuN+活性Caspase-3+DAPI+细胞及TUNEL+DAPI+细胞均多于N+NS和N+UCBMC组 (P < 0.01);HIBD+UCBMC组的NeuN+活性Caspase-3+DAPI+细胞及TUNEL+DAPI+细胞均少于HIBD+NS组 (P < 0.01)。HIBD+NS组的Bax蛋白表达高于N+NS与N+UCBMC组,Bcl-2蛋白低于N+NS与N+UCBMC组 (P < 0.01);而HIBD+UCBMC组的Bax蛋白较HIBD+NS组降低 (P < 0.01),Bcl-2蛋白则高于HIBD+NS组、N+NS和N+UCBMC组 (P < 0.05)。结论 HIBD新生大鼠侧脑室移植UCBMC可以减轻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在新生大鼠HIBD晚期的蛋 白表达情况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新 生大鼠HIBD模型,新生7 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HIBD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生理 盐水治疗)及bFGF治疗组。分别于缺氧缺血(HI)后2周、3周或4周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方法观察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情况,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DNA断裂情况。 结果:①HI后2周和3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HI后 2周和3周时脑组织Caspase-3平均光密度值(0.39±0.04, 0.38±0.04)明 显高于相应假手术组(0.36±0.01, 0.36±0.02),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③bFGF组于治疗3周后Caspase-3平均光密度值(0.36±0.09)低于对照 组(0.37±0.04)和HIBD组(0.38±0.04),差异有显著性(P<0.05) ;④bFGF治疗3周后TUNEL阳性细胞数(4.20±1.30)亦明显少于对照组(9.80± 1.92)和HIBD组(8.00±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spase-3参与了新生大鼠HIBD过程,并持续活化;bFGF可能通过下调HIBD模型 鼠脑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及阻止其随后的DNA断裂,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胱硫醚-β-合成酶(CBS)/硫化氢(H2S)体系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关系,以及血红素氧合酶(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对H2S含量及CBS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外源性Znpp-Ⅸ干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前景。方法将7日龄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35只)、HIBD组(38只)和HIBD+Znpp组(37只)。HIBD+Znpp组于缺氧缺血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Znpp-Ⅸ45μmol/kg。各组动物于缺氧缺血造模后3、6、12、18、24 h处死,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血浆中H2S含量,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脑组织CBS mRNA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HIBD组和HIBD+Znpp组大鼠缺氧缺血造模后3 h血浆H2S浓度及CBS mRNA表达增高,12 h达高峰之后下降,与假手术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Znpp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血浆H2S浓度及CBS mRNA表达均较HIBD组显著升高(P<0.01)。HIBD组大鼠造模后3 h,bcl-2蛋白表达增高,12 ...  相似文献   

7.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制备新生大鼠左脑HIBD的模型.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RC)检测HIBD后6 h、24h、48 h、5 d不同时点脑皮层COX-2 mRNA的表达情况.经凝胶成像及分析系统扫描RT-PCR产物,用内参半定量分析COX-2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七日龄Wistar大鼠对照组即有COX-2 mRNA的低表达,HIBD 6 h表达开始升高,HIBD 24~48 h为表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HIBD 5 d表达下降.结论新生大鼠HIBD可诱导COX-2基因表达,其可能参与HIBD后的神经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制备新生大鼠左脑HIBD的模型。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RC)检测HIBD后6 h、24h、48h、5d不同时点脑皮层COX-2 mRNA的表达情况。经凝胶成像及分析系统扫描RT-PCR产物,用内参半定量分析COX-2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七日龄Wistar大鼠对照组即有COX-2 mRNA的低表达,HIBD 6h表达开始升高,HIBD 24~48h为表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HIBD 5d表达下降。结论:新生大鼠HIBD可诱导COX-2基因表达,其可能参与HIBD后的神经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雄激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皮质及海马区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AROM)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雄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96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雄激素组,每组32只。雄激素组和HIBD组制作HIBD模型。缺氧缺血(HI)后两组动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丙酸睾丸酮(25 mg/kg)和等量的花生油。于HI后24 h、72 h、7 d、10 d观察各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及AROM和NGF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镜下可见HIBD组神经细胞水肿,细胞器减少,核肿胀,染色质凝集成块状,线粒体减少、肿胀,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与HIBD组相比,雄激素干预组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神经元核膜完整,染色质均匀, 细胞凋亡少见,神经元轴突再生明显。HIBD组HI后24 h NGF与AROM表达出现阳性反应,HI后72 h 明显增多,7 d达高峰,10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雄激素组皮层和海马NGF与AROM的表达在HI后72 h、7 d 和10 d 明显高于HIBD组和假手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雄激素干预可增加脑组织NGF和AROM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形态的恢复及神经元轴突再生,减少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雄激素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鼠脑组织磷酸蛋白聚糖(phosphacan,PC)及NG2蛋白聚糖(NG2)表达变化及其与缺血缺氧脑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关系,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制作新生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雄激素干预组(于模型制成后即刻注射丙酸睾丸酮25 mg/kg)。于缺氧缺血(HI)后24 h、72 h、7 d、10 d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和电镜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C和NG2蛋白聚糖在各组大鼠皮质和海马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透射电镜对比观察各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凋亡、神经元轴突再生及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①HI后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假手术组于术后24 h细胞表面见较小的突起,72 h、7 d及10 d细胞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突起,未见凋亡细胞;HIBD组HI 24 h、72 h、7 d和10 d时细胞表面无突起或仅有较小突起;雄激素干预组的神经元轴突较HIBD组后增长明显,但较假手术组弱。②HI后脑组织PC和NG2的表达:假手术组海马和皮层均存在少量PC和NG2的表达,海马的表达高于皮层。HIBD组在HI后24 h 表达开始呈阳性反应,HI后72 h明显增多,7 d达高峰,10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雄激素干预组,PC和NG2的表达时程和分布与HIBD组相似,HI后24 h、72 h、7 d和10 d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IBD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和NG2可能是HIBD后抑制神经元轴突再生的重要因子之一,雄激素可能通过调节胶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抑制PC和NG2表达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塞米松对脑缺氧缺血大鼠bid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bid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地塞米松(DEX)对其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DEX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新生动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7d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DEX组、9g/L盐水组(NS组)、HIBD组、健康对照组。DEX和NS组在缺血缺氧前12h腹腔内分别注射DEX、等量NS。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取实验侧大脑半球,采用RT-PCR技术检测脑bid基因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正常组无bid基因表达,HIBD组bi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与HIBD组比较,DEX组bid基因表达明显下调,而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脑缺氧缺血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bi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有关。DEX能通过下调bid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两部分:1.流式细胞术检测缺氧缺血(HI)前2 h、HI后2、12、24 h,3、7、14和28 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2.免疫组织化学测HI前2 h、HI后2、12、24 h,3、7、14和28 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Bax蛋白表达。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每组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9 g/L盐水对照组(C),参附预处理组(P),参附治疗组(SF)。结果SF和P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明显低于C组(P〈0.01,〈0.05),且Bcl-2表达显著增多(P〈0.05,〈0.01),而Bax表达明显下调(P〈0.05,〈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上调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HIB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基因表达、Caspase-3活性的变化及地塞米松(DEX)对其影响,阐明DEX预处理对HIBD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7日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DEX组、9g/L盐水组(NS组)、HIBD组、健康对照组。DEX、NS、HIBD组大鼠采用Rice方法制备HIBD模型。DEX和NS组在缺氧缺血前12h腹腔内分别注射DEX、等量9g/L盐水。取HIBD动物模型实验侧大脑半球,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IAP1基因表达,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BD组大鼠cIAP1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O.01),Caspase-3活性明显上升(P〈0.01)。与HIBD组比较,DEX组cIAP1基因表达明显上升,而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结论:脑缺氧缺血可导致cIAP1基因表达下调,Caspaes-3活性升高。DEX能通过上调cIAP基因表达,抑制Caspase-3活性,抑制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mRNA 及Bcl-2 mRNA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30只新生7日龄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及HIBD 6 h和48 h组,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并用Real-time RT-PCR方法测定脑组织中RhoGDI2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新生大鼠HIBD后48h结扎侧大脑半球脑水肿明显.(2) HIBD6 h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峰,细胞凋亡率为(1.40±0.12)%.HIBD 48 h凋亡峰更为明显,细胞凋亡率达到( 15.86±0.98)%.缺氧缺血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假手术组大鼠RhoGDI2和Bcl-2 mRNA表达水平较高(4.12±0.74、2.55±0.65),在HIBD 6 h后二者表达开始下降(3.19±0.77、1.96±0.36),48 h降低更加明显(1.04±0.18、1.06±0.17),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各时间点RhoGDI2和Bcl-2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缺氧缺m后各时间点RhoGDI2 mRNA的表达和Bcl-2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5).结论 脑缺氧缺血后,随着凋亡的出现,RhoGDI2和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提示Rh0GDI2表达失衡可能通过Bcl-2参与新生大鼠HIBD中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72只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空质粒组、HIBD组和TERT组。用改良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空质粒组和TERT组分别于术后0.5 h,经侧脑室注射pcDNA3.1空质粒或TERT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ERT。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TERT、凋亡诱导因子(AIF)和活化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C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空质粒组和TERT组大脑皮层中TERT蛋白表达增加(P < 0.01);与空质粒组和HIBD组相比,TERT组TER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 0.01)。与假手术组相比,空质粒组和HIBD组AIF和CC3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增加(P < 0.01);与空质粒组和HIBD组相比,TERT组AIF和CC3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减少(P < 0.01)。结论 TERT可抑制缺氧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新生大鼠HIBD中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海马区血红素氧化酶 1(HO 1)的表达 ,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7日龄SD仔鼠 72只 ,随机分为HIB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观测两组在不同时间点海马区HO 1mRNA及蛋白阳性细胞数量变化 ;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检测凋亡的脑细胞。结果  1.HIBD组右侧海马HO 1mRNA表达 4h开始升高 (P <0 .0 5 ) ,12h达高峰 ,4 8h开始略有下降 ,72h后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HO 1蛋白表达与HO 1mRNA表达变化规律相一致。 3.凋亡检测发现 ,HIBD组右侧海马 12h凋亡细胞数增加 ,2 4h已有明显细胞凋亡 (P <0 .0 1) ,72h凋亡细胞减少 ,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HO 1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 ,可能参与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HIBD新生大鼠活性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24h内脑组织活性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IBD组 ,HIBD组分别观察到缺血缺氧后3h,6h,12h,24h。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活性Caspase-3的表达。结果:随时间推移缺血缺氧后24h内活性Caspase-3阳性染色由细胞质性转向细胞核性,活性Caspase-3阳性染色细胞明显皱缩。HIBD组受损侧枕部皮质区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于缺血缺氧3h增多,6h有所下降,12h再次增多,并于24h达高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或 0.01);海马回CA1区 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则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并于24h达高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 或 0.05)。Western Blot方法亦示HI后3h开始损伤侧脑组织中出现Caspase-3表达,6h时表达减弱、12h再次增高。结论:以活性Caspase-3作为HIBD导致脑细胞凋亡的指标,可观察到HIBD后24h内凋亡二次增多的动态变化现象,为掌握 抗凋亡制剂治疗HIE 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