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生儿肺炎血清心肌酶学动态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彩芳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220-122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新生儿肺炎患儿64例分为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15例),细菌性肺炎组(15例)和其他肺炎组(15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次日(急性期)和治疗1周后(恢复期)采静脉血1ml测定AST、LDH、LDH1、CK、CK-MB测定。结果:新生儿肺炎急性期各组心肌酶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LDH1、CK、CK-M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细菌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LDH、LDH1、CK、CK-MB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恢复期随着肺炎的逐渐治愈,血清心肌酶学活性明显下降,病毒与支原体组LDH、CK、CK-MB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细菌组和其他组CK、CK-MB两项指标两期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心肌酶尤其是CK-MB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新生儿肺炎是否出现心肌损害的判断指标及新生儿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病情变化和治疗转归的辅助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分为观测组即支原体肺炎组(Mycoplasma Pneumonia,MP)、对照组即非支原体肺炎组(N-MP)各84例。入院后常规行心肌酶谱检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①心肌酶谱5项指标中MP组较N-MP组AST、CK-MB、CK异常概率明显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和α-HBDH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酶检测值MP组AST、CK-MB值明显高于N-M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三项CK、LDH和α-HBDH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MP组心肌酶异常与心电图异常情况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谱检查是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其中AST、CK-MB是心肌受损的较敏感指标,心电图检查可辅助了解心肌受损情况,指导早期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婴幼儿肺炎心肌酶变化的规律。方法89例婴幼儿肺炎根据年龄分为3组,小龄婴儿组29例(<6个月)、大龄婴儿组32例(6~12个月)、幼儿组28例(>1~3岁);按病情轻重分为轻症肺炎组56例和重症肺炎组33例。检测89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不同年龄肺炎患儿血清CK-MB、LDH、CK、HB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的血清CK-MB 、CK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P<0.05);两组间LDH、HB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肺炎患儿不同年龄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不同年龄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对婴幼儿肺炎患儿心肌酶影响不大,但婴幼儿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改变,心肌酶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60例收治的RSV感染肺炎患儿。同时随机选取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把RSV肺炎患儿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RSV肺炎组的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肺炎轻症组和重症组的心肌酶谱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肺炎感染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各指标增高,但轻症和重症患儿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能依据心肌酶高低来评价RSV肺炎严重程度,故临床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受损的情况.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136例作为观察组,门诊9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检测值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明显异常.结论 MP肺炎可合并心肌损害,其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因此对可疑病例应及早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心肌损害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5例作为A组(观察组),选非支原体感染的普通肺炎患儿60例作为B组(对照组),通过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对A组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心肌酶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A出现心悸、乏力、早博等症状及窦性心动过速、ST-T段特异性改变明显高于B组.A组与B组血清学监测磷酸肌酸(CK)、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恢复期心肌酶较急性期明显下降.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引起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常规检测心肌酶及心电图能早发现心肌损伤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为其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122例肺炎患儿(轻症组97例,重症组25例),及45例同期门诊健康检查的正常儿(对照组),检测其心肌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进行三组间心肌酶的比较.结果 肺炎组患儿的各心肌酶均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肺炎组各心肌酶均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小儿肺炎时,AST、CK-MB、LDH异常率较多.结论 小儿肺炎时心肌酶谱存在异常,监测其变化可为病情的监测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石明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3,7(12):1128-1129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害的程度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检测54例毛支患儿心肌酶谱的活性,并分成毛支轻型组与重型组,心肌酶谱正常组与异常组作对比分析.结果54例毛支惠儿有心肌酶谱异常20例(占37%),以AST、LDH、CK-MB、CK、HBDH顺序升高;轻型组与重型组心肌酶谱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酶谱异常组在症状、体征及X线恢复正常时间均较正常组为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毛支患儿病情越重,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对毛支患儿检测心肌酶谱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应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含量,并与同期轮状病毒性抗原阴性的78例肠炎患儿作对照,同时,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又分为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发现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组血清中AST、CK、CK-MB、HBDH比同期轮状病毒性抗原阴性的肠炎患儿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LDH活性无明显性差异,P>0.05。中度脱水组的RV肠炎患儿心肌酶较其他RV肠炎患儿显著增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检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8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68例正常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次日对所有患儿及正常体检儿童进行空腹抽取静脉血2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两组儿童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中,对照组LDH、HDBH、CK、CK-M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升高比较中,入院时LDH、HDBH、CK、CK-MB升高的例数均多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进行心肌酶检测对肺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方法。方法:对3 449例呼吸道疾病患者运用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同时检测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FR)、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结果:3 449例呼吸道疾病患者总感染率为30.3%,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占13.3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再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4.4%(495/3 449);感染人群以儿童和老人多见,多为肺炎支原体合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4岁年龄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是呼吸道疾病中非典型病原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表现不特异,应重视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以免漏诊误诊,以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顺尔宁)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儿童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发病,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孟鲁司特4mg/次,1次/d,共用4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住院天数,并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喘息的复发率。结果:孟鲁司特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缓解天数、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个月,喘息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喘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宫内窘迫对早产儿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肌酶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对早产儿血清肌钙蛋白Ⅰ及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产科出生早产儿69例,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24例。分别于生后24 h抽血查cTn I、心肌酶及心电图。结果:观察组血清cTn I(0.03±0.01)ng/mL及CK-MB(11.5±3.2)U/L均高于对照组(0.05±0.03)ng/mL及(35.0±4.3)U/L(P均<0.05)。结论:单纯宫内窘迫可造成早产儿血清cTn I及CK-MB水平升高。常规检测血清cTn I及CK-MB能及时了解此类早产儿的心肌受损情况,从而尽早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心肌酶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MPP患儿全部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胸片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128例MPP患儿中,CK-MB升高的34例(26.56%),心电图异常13例(10.16%),胸片显示心胸比率均正常。大部分患儿治疗后复查心肌酶和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心肌损害较常见,由于其主诉表达不清,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对心肌损害的诊断CK-MB较心电图更敏感,故MPP患儿应常规查心肌酶,以便及早诊断,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反复喘息,且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水平升高。而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于其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改善婴幼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症状及减轻反复喘息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连续纳入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期,治疗组:口服孟鲁司特颗粒(4 mg)12周,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周,1次/d。对两组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进行评估。随访9个月(Ⅱ期),观察Ⅰ+Ⅱ期反复喘息人数和医疗资源应用情况等。依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应用全分析集(FAS)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86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完成Ⅰ期研究的患儿为89例,对照组为90例;治疗组完成Ⅰ+Ⅱ期的患儿为84例,对照组为86例。治疗组平均依从性为97.8%(7 560/7 728),对照组平均依从性为97.4%(7 690/7 896),两组患儿平均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7)。在Ⅰ期研究期间,两组无症状天数、日间无症状天数、夜间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Ⅰ+Ⅱ期),治疗组RSV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息患儿出现2次及以上喘息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14,P=0.02)。Ⅰ+Ⅱ期研究期间治疗组医疗资源应用人数、β-受体激动剂应用人数、糖皮质激素应用人数、住院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在事后亚组分析中,治疗组有湿疹史与父母哮喘史的患儿中无症状天数〔(49.7±20.2)、(51.3±20.9)d〕多于对照组〔(36.3±20.4)、(37.8±19.3)d〕(t=2.19,P=0.03;t=2.24,P=0.03)。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患儿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间胃肠道紊乱、皮疹、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χ2=0.03,P=0.86;χ2=0.15,P=0.69)。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4 mg)12周不能改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但能降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次数。口服孟鲁司特(4 mg)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权俊杰  龚伟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598-1600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细胞中局部黏着斑激酶(FAK)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5例脑胶质瘤标本按照WHO胶质瘤分类标准(2000年)分为4组,其中Ⅰ级13例,Ⅱ级16例,Ⅲ级17例,Ⅳ级9例,同时取11例正常脑组织标本(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内减压切除的脑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FAK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FAK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低级别(Ⅰ+Ⅱ)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级别(Ⅲ+Ⅳ)组(P<0.05);FAK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424,P<0.05)。结论:测定FAK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判断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37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孕妇,根据病因、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PAT)为Ⅰ组,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MDS-RA)及HELLP综合征为Ⅱ组,观察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37例孕妇中PAT 23例(62.16%),ITP 9例(24.32%);Ⅱ组产后出血率高于Ⅰ组(P < 0.05);Ⅰ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均大于Ⅱ组(P < 0.05~P < 0.01);术后10天Ⅰ组产妇血小板恢复优于Ⅱ组(P < 0.01)。结论: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病因以PAT为主;其次为ITP。由PAT引起的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妊娠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与心肌酶、Killp分级的相关意义。方法:分别以干化学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5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体内血浆DD、GPⅡb/Ⅲa、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含量并记录Killp心功能分级。结果:GPⅡb/Ⅲa、DD与CK-MB呈明显正相关(r=0.410、0.441,P〈0.05),GPⅡb/Ⅲa、DD与CK、CTnT无相关关系(P〉0.05)。AMI患者血浆GPⅡb/Ⅲa水平,Killp分级Ⅱ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Killp分级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D水平,Killp分级Ⅰ、Ⅱ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各Killp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血浆DD、GPⅡb/Ⅲa与判断AMI预后有一定相关,可作为AMI临床观测指标,应用于AMI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9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100例健康儿血清CK-MB和HBDH水平。结果: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清CK-MB和HBD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K-MB和HBDH水平随着感染程度加重而升高,CK-MB、HBDH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r=0.518,0.527,P〈0.01)。结论:联合监测CK-MB和HBDH有助于判断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