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肱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8例。结果:术后同时及桡动脉和尺动脉博动者8例,及桡动脉或尺动脉1支博动者9例,余1例皮温改善、肌力IV级,无术后患肢坏疽,死亡3例。结论: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好,高龄、心肺疾病是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合并疾病、栓塞部位、手术与非手术及治疗前缺血时间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1988年7月至2008年1月约20年问62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采用累加Logit回归模型分析数据,以年龄、性别、心功能情况、栓塞部位、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缺血时间等为参数,分析这些因素与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结果 本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5~86岁,平均63.5岁,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中37例接受了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25例接受非手术治疗而给予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其中55例(88.7%)的肢体缺血状态得到改善,截肢2例,死亡2例.累加Logit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治疗开始时间、心功能情况、手术取栓对决定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性别和栓塞部位对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手术的25例中,23例缺血状态得到改善.结论 对于急性上肢动脉栓塞,8 h以内Forty导管取栓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积极的药物治疗仍可能改善栓塞肢体的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总结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经验,讨论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5-2007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共诊治28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病人,全部采用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术后予以序贯性抗凝。 结果 术后27例上肢供血良好,可触及桡动脉搏动。上肢再栓塞1例,合并其他部位栓塞3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和脑栓塞。 结论 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是治疗上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手术方式。防止再栓塞和治疗原发病是降低病死率和预防截肢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急性上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较下肢动脉缺血少见,但也可导致上臂、手指缺血坏死,发病主要原因是动脉栓塞,部分是在动脉病变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仍是Fogarty导管取栓术[1-2],但是对于有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可以采取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溶栓.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08-2012年留置针穿刺溶栓治疗急性上肢动脉缺血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7例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术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血管病变部位、范围、侧支形成情况,采用腋及上臂部人工血管移植手术3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肘动脉4例.结果 7例患者经6个月的随诊,移植血管通畅,手部血运改善,其中2例手部慢性溃疡病变自行愈合.结论 针对腋-上臂部肱动脉狭窄性闭塞,采用人工血管移植修复;针对肘动脉及腕部桡动脉闭塞,采用自体静脉移植术均可获得满意效果.术前DSA检查对确认病变部位选择手术方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小肠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小肠缺血(acuteintestinal ischemia,AⅡ)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外科急症,总病死率为60%-100%。  相似文献   

7.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即肢体动脉血流灌注突然减少,出现肢体血供不足,循环障碍。ALI为一种较常见而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其自然病程的截肢率和死亡率均高。目前治疗手段虽然多样,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拟定个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 ALLI )指病程短于2周,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下肢动脉灌注不足.ALLI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患者截肢或死亡的严重后果,其年发病率为1.0‰~1.5‰[1],30 d截肢率为10%~30%,30 d死亡率为15%[2].一旦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AUEAE)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18肢)AUEAE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规律抗凝,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8例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18/18)。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其中痊愈83.33%(15/18),良好11.11%(2/18),一般5.56%(1/18);导管接触性溶栓时间36~84 h,平均(58.83±12.28)h。抗凝治疗过程中1例血小板减少超过50%;术后3例出现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穿刺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肾功能损伤;经相应处理后缓解或治愈。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AUEAE的近期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不像下肢急性缺血,上肢缺血后肢体丧失的危机较低,但半数留有症状。本文对上肢缺血症的治疗进行重点复习。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柏根  钱虎声 《普外临床》1995,10(3):144-148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低且病死率高的缺血性肠疾病,主要病因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肠系膜血管受压或痉挛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自2003年至2007年共收治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19例,其中10例行早期血供重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导管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I)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3/10万~17/10万[1],病因包括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快捷有效,但由于冠心病、脑梗塞等伴随疾病,死亡率可高达20%[2].在腔内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导管溶栓已成为腔内治疗的一种方法,起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 1年12月收治4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动脉腔内溶栓治疗,其中27例进行导管直接溶栓,6例导管直接溶栓前行血管内球囊扩张,7例导管直接溶栓后进行血管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溶栓前后均进行球囊扩张有3例.腔内溶栓治疗无效转而手术取栓13例.结果 30例(69.8%)患者血管再通及肢体保存,但其中1例因出血并发症死亡,发生脑梗死1例.8例(18.6%)截肢,均为移植物血栓形成.1例肢体坏死但未行截肢.4例溶栓无效但肢体未坏死而最终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结论 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总体安全有效,可优先考虑,根据病情的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动脉栓塞或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下肢缺血病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1例急性动脉栓塞(A组)和9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B1组)采用单纯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8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B2组)采用股动脉切开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随访1 a,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和截肢率。结果动脉栓塞组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高于动脉血栓形成组(P<0.05),截肢率低于动脉血栓形成组(P<0.05);动脉血栓形成A组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低于动脉血栓形成B组(P<0.05),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疗效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理想;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疗效优于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术,截肢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头静脉锁骨下动脉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上肢缺血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肢体严重缺血症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引起,多发生于下肢.利用头静脉锁骨下动脉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上肢缺血症,国内外鲜有报道*1+,作者近期实施2例,成功挽救了严重缺血的上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下肢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或闭塞,出现肢体供血不足,循环障碍被称为急性下肢缺血。急性下肢缺血是血管外科的常见急症,也是一个对临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因为它不仅危及患肢的生存,同时也危及病人的生命。由于低灌注带来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以及血管再通后组织自由基的释放,极大的损伤了心、肺、肾  相似文献   

18.
分级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按缺血程度分级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根据缺血程度分级,分别采用取栓术、血运重建术或截肢术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结果:40例术后切口均I/甲级愈合,缺血症状缓解,踝肱指数(ABI)较术前升高0.5左右。3例出现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急性动脉栓塞31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9例,其中组织活力充分8例,组织活力刚开始消失20例,组织已开始发生不可逆变化10例,大部分组织已发生不可逆变化2例,按缺血程度分级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按缺血程度分级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简便有效,易于临床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13例病人中10例病程在12h内,采用Fogaty导管取栓并配合药物抗凝、溶栓治疗。3例病程在24h以上,术中发现肠管坏死,行肠管切除术。结果:3例肠坏死者术后5d、7d、9d因原发疾病严重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0例治愈。1~5年随访,3例死于心脏病,7例均未再发生肠系膜栓塞。治愈率53.8%,死亡率46.2%。结论:痉挛性腹痛、器质性心脏病、胃肠道排空异常是本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取栓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后情况。结果 :1 8例患者取栓全部成功 ,个别病例因操作不慎出现并发症。结论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效果明显 ,方法简单 ,但操作应细致、轻柔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