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平虎  邱枫  李玲 《新疆中医药》2006,24(5):102-104
胃肠动力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早在19世纪初国外就开始,取得显著进展是近10年的事,我国研究起步较晚。中医理气类中药大部分都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清热和胃的中药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能起到促胃肠动力作用。上百种类的中医处方、验方都有明显胃肠动力促进作用,“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是祖国医学关于胃肠动力理论之精髓所在,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对胃动力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6,21(8):37-39
中医学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且中药材药源丰富、副作用小,故运用中药治疗胃动力障碍疾病已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对中药胃动力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对"胃动力中药"这一概念.有关研究表明,对胃动力功能有影响的中药可分为三类: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双向调节胃肠动力.通过整体实验、离体实验及整体结合离体实验研究显示,一些活血药、理气药、健脾药具有促胃动力作用;而促肠运动的中药主要集中在润肠通便类或健脾消食类中药及复方中.其机制可以分为神经调节和脑肠肽调节等途径.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脾胃(包括现代医学的胃肠)的功能,在长期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中医中药中寻找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有效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有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西药的胃复安、吗丁啉、普瑞博思是促胃肠动力药,其实很多中药与方剂通过调节胃肠运动,也能使胃肠功能恢复而治愈疾病。 临床实践表明,大部分理气药都具有促胃肠动力作用,具体表现在分经归类对某些脏腑有特殊的功能。如人肝胆  相似文献   

4.
应用胃肠动力理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胃肠运动的功能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大便排泄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胃肠道疾患与胃肠动力不足和亢进有关,因此,合理应用胃肠动力中药对于提高中医疗效,有重要意义。影响胃肠运动的中药,大多属于中医传统分类法的理气药,一般分成,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动力抑制以及对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胃肠动力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在中医学中虽然没有胃肠动力这样的名称,但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胃肠动力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腹胀满、暖气、恶心、呕吐等,临床常见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消化道疾病、胃肠手术后、代谢性疾病、肌源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6.
枳壳、枳实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理气药.临床上枳壳用于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枳实则用于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它们均具有升高血压、强心、调节胃肠道和心血管等药理效应.现对近年来枳实、枳壳的胃肠动力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枳实、枳壳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枳壳理气作用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枳壳是一味常用理气药,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药理研究表明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具双向调节作用;对完整胃肠运动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使胃肠蠕动及收缩节律增强,对麻醉的胃肠运动呈抑制作用;能兴奋子宫,提高子宫紧张性;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等。这两方面共同构成枳壳理气的药理基础。通过配伍广泛用于与气机失调有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保济丸自问世以来,以其确切的疗效赢得世人的认同。保济丸除了平时人们了解的常见功效外,还有对胃肠动力的双向调节功能。胃肠动力是指胃肠肌肉的收缩蠕动力,包括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频率。当人的胃肠动力出现障碍时,就会产生上腹胀满、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王老吉药业生产的保济系列产品(保济丸和保济口服液)内含木香、厚朴、白芷、藿香等芳香理气类药材,这类药材大都有促进胃动力作用。药效学研究表明,保济系列产品对胃肠动力有双向调节作用,提示该品对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这是保济系列产品临床用于胃肠不适,消化不良的依据。此…  相似文献   

9.
答:一类是理气药,有调节胃肠动力作用,根据对肝胆、脾胃、大小肠等脏腑影响,进行归经分类。如入肝胆经的有香附、青皮、橘核、郁金等;入脾经的有陈皮、沉香等:入胃经的有木香、苏梗、柿蒂、绿萼梅、陈皮等;入大、小肠经的有枳实、枳壳、大腹皮、厚朴等。这些理气药分别有疏肝、利胆、和胃、厚肠等功能,均可促进胃肠运动。另一类中药是针对疾病的不同性质,应用相应的中药来促进胃肠动力,达到治病目的。如温中散寒的高良姜、木香,清热的黄连、炒栀子、蒲公英、川楝子,芳香化湿的藿香、佩兰、白豆蔻,养阴生津的石斛、麦冬等。  相似文献   

10.
胃肠动力异常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它系统疾病的消化道并发症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某些中药和中药复方对胃肠运动有促进作用,并提出“胃肠动力中药”概念,现就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胃肠动力功能异常既是发病因素,又是病理表现。笔者对近年针灸调节胃肠动力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针灸通过对脑-迷走神经-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胃肠肽、胃肠平滑肌及信号通路的调节改善胃肠动力。围绕胃肠动力功能,未来应开展针灸调节胃肠动力防治疾病的研究、腧穴特异性的研究、针灸双向调节的研究;针对针灸对肠道微生物群、肠神经元兴奋性影响因素的调控,开展研究探索针灸调节胃肠动力功能的潜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理气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胃动力影响。方法: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法分为44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理气安胃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胃动力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 7%VS 75. 0%,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胃动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排空率、收缩波频率及收缩波幅值均上升,观察组以上指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均下降,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P 0. 05)。结论:自拟理气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肯定,能够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胃动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对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仁术健脾理气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吗丁啉组,每组各12只。各组大鼠予生理盐水或相应剂量药物10 m L/kg灌胃,持续5 d。末次给药20 min后正常组大鼠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予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2 mg/kg),20 min后以半固体营养糊灌胃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各剂量组和吗丁啉组胃残留率均显著降低(P0.05,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可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理气活血中药对慢性胃炎胃动力的影响以及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理气活血中药治疗的12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与采用常规疗法的334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三维超声对其胃功能进行测定,以研究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加入了理气活血中药的观察组疗效较好,治疗后患者的胃动力明显得到了改善.结论:理气活血中药对慢性胃炎胃动力有积极的影响,对于患者胃动力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胃节律紊乱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目前主要依赖全胃肠促动力药缓解症状,但存在不良反应多、易复发等缺陷。本研究团队在前期的动物实验中证实健脾理气合剂具有改善胃动力的作用[1]。由此,本研究拟探讨健脾理气合剂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及对一氧化氮(NO)、胃饥饿素(Ghrelin)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理气煎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FD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8例.FD患者予清热理气煎剂,每次125ml,每日2次,连续服用5天,治疗前后检查液相胃半排空时间、胃肠激素水平,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根据治疗前后的差异,评价清热理气煎剂的临床疗效,并做临床症状积分和胃排空时间、胃肠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FD患者液相胃半排空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浆胆囊收缩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FD组液相胃半排空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症状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FD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胃排空异常呈正相关,与血浆胃动素水平呈负相关,与胆囊收缩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清热理气煎剂对FD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803-180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其饮食种类的复杂多样,胃肠疾病患病率明显增高。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对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证实TRPV1在胃肠道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学意义,文章对近年来针刺调节胃肠疾病机制的相关文章进行梳理,结合TRPV1最新研究,提出TRPV1可能是针刺调节胃肠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胃肠动力紊乱是消化系统病变的重要原因,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胃滞留、胃瘫和便秘等诸多症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临床实践常规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易出现疗效减退与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鉴于胃肠道疾病发病率近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临床急需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传统中药枳壳,具有梳理气机、消除胀满的功效,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已有千百年历史。现代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胃肠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常规用药无不良反应报道,可极大改善胃肠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品质。现代研究揭示,枳壳活性成分众多,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和种类最多,是枳壳调节胃肠运动的主要活性成分;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神经途径、Cajal间质细胞等多重机制,调整胃肠动力,纠正胃肠动力紊乱,显示出在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枳壳在该方面的综合分析尚有欠缺。基于此,该研究总结了枳壳提取物及其黄酮、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类活性成分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理活性,并深入挖掘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枳壳的不良反应,旨在为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在胃肠动力调节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林  王垂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04-22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以上腹胀闷、嗳气、早饱等为主要表现的-种疾病.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60%以上的病人存在胃肠排空障碍[1].本项研究依据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组方用药观察其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以期探讨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样疾病药理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静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40-441
胃肠动力异常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消化道并发症密切相关。中医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